銀行的起源
當代銀行象征著保管黃金和貨幣的保險箱或銀庫。這種象征意義在人們的常識中已經根深蒂固,因此人們也本能地期望銀行能提供一種穩妥和實在的投資服務。在現實中,當代英語“bank”(銀行)一詞并非來源于“safe”(安全),而是來源于15世紀的古意大利語“banca”(條桌),與現在英語里的“bench”(長條凳)有淵源,本意指的是一種長方形的桌子,而當時的銀行家就坐在這種桌子后面,當著客戶的面清點現款。在日常生活中,銀行的象征意義遠大于詞源意義,銀行在社會經濟中具有的特殊地位使其依然成為人們存儲個人錢財的最佳場所。
有錢就有憂,這促生了人們對安全存放資金的場所的需求。自從有市場經濟開始,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的根本性誘因就是防止自己的財富被竊走或遺失。即使在當下反金融思潮盛行的環境下,人們依然感謝銀行所提供的服務,并且仍然信任銀行。
過去數千年間,保護貴金屬、珠寶或現金的最好方式不是把它們都存進銀行,而是在院子里不顯眼的地方挖個坑把它們埋起來。不幸的是,在院子里埋藏財寶的做法有一個缺陷,正如莫里哀在《吝嗇鬼》中描述的,富人阿巴貢把自己的財富都埋在了花園里,他每天輾轉反側,一直擔心這些東西到底還在不在原來埋它們的地方,以至于最終傻乎乎地泄漏了埋東西的位置,讓盜賊順利得手。除此之外,現代的金屬探測儀也可以探知地下埋藏物品的位置,所以把黃金埋在地下的做法也不再可靠。我們無法沿襲古代這些辦法,所以我們需要一種現代化的手段存儲個人的積蓄。
文藝復興之后,人們看待銀行就如同看待城市中心的一座堡壘,如同希臘的雅典衛城一樣。最有錢和最有權的人都可以把他們的金錢托付給銀行保管。這也是為什么幾個世紀以來,銀行的大樓都仿照雅典衛城的式樣建造,或者參照其他同類的城堡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