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有一種幸福叫淡定——淡是人生最深的味(11)

如果每個人都能憑著良心做事,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那么不但可以減少失敗,而且可使每個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養成了敷衍了事的惡習后,做起事來往往就會不誠實。這樣,人們最終必定會輕視他的工作,從而輕視他的人品。

認真的精神,其實是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和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做事能否認真,與是否有耐心關系密切。許多人做事只圖快,只圖省力氣,怕麻煩,于是偷工減料,“蘿卜快了不洗泥”,這樣做出的“成果”必然是經不起檢驗的。商品社會讓我們越來越缺乏耐性,金錢正在大口地吞噬著我們的耐性,把我們搞得無比浮躁。而這種“浮躁”,這種“缺乏耐性”,正是為人處世不再認真、充滿著“浮躁心”的突出表現。

能否認真做事,不但是個人行為習慣的問題,更反映著一個人的品行。很難想象一個整天只圖自己安逸和舒服、只想著走捷徑取巧發財的人,會不辭勞苦又認認真真地去做好該做的事。認真做事的前提是認真做人。

以下是克服浮躁心理的具體步驟。

1.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這點對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立志要揚長避短,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才會有成功的希望,千萬不要趕時髦。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要防止“常立志而事未成”。

2.不可急于求成

即使事情再緊急,我們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應認真地對事情進行綜合分析,避免浮躁心理的滋生。很多人在處理問題時往往認為時間緊迫,就想“一口吃成胖子”。這種因浮躁而進行的倉促行動,很難有完善的結果。

3.重視行為習慣

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動。比方出門旅行,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臺演講,應先準備講稿。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做?怎么做?希望什么結果?并且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兒一點兒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到最后即可達到目標。

4.有針對性地“磨煉”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煉”自己的浮躁心理。如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下棋等,這些有助于培養耐心和韌性。此外,還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在做事時,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如“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5.用榜樣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以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為榜樣,改善自己的言行。還可以用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范、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同事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視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培養其勤奮不息、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

總之,做事時要從實際出發,不要異想天開、朝三暮四,而應腳踏實地、認真務實。做事是否認真,體現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敬業精神。只有那些有著嚴謹的生活態度和滿腔熱忱的敬業精神的人,才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一定要盡心盡力做好。這樣的人也往往會得到別人的信任,為自己打開成功之門。

拔苗不能助長,急于求成要不得

有兩棵大小相同的樹苗,同時被主人種下,也被一視同仁地細心照料著。不過,這兩棵樹的起跑點雖然相同,后續的成長狀況卻大不相同。

第一棵樹拼命地吸收養分,一點一滴儲備下來,仔細地滋潤身上的每一條枝干,慢慢地累積能量,默默地盤算如何讓自己扎扎實實、健康茁壯地成長。

另一棵樹也一樣非常努力地吸收營養,不過它追求的目標與第一棵不同,它將養分全部聚集起來,并使勁地將這些養分送至樹端,一心想著如何讓開花結果的時間提早來到。

第二年,第一棵樹開始吐出了嫩芽,也十分積極地讓自己的主干長得又高又壯。而另一棵樹也長出了嫩葉,不過它卻迫不及待地擠出了花蕾,似乎隨時都可以開花結果。

這個景象讓農夫非常吃驚,因為第二棵樹的成長狀況非常驚人。只是,當果實結成時,由于這棵樹尚未長成,卻提早承擔了開花結果的責任,因此一時間吃不消,把自己折騰得累彎了腰,至于所結的果實更是因為無法充分吸收養分,比起一般正常的果實要酸澀。再加上它的體型矮小,許多孩子都喜歡攀上樹端嬉戲玩樂,并且拿那些還未成熟的果實游戲。時日一久,這棵樹在身心受創的情況下,逐漸失去了生長的活力。

第一棵樹的情況卻完全相反,原本不被看好的它,反而越來越茁壯,在經年累月的耐心等待之后,終于花蕾綻放。

由于養分充足、根基穩固,不久結成的果子也比其他的樹更大更甜,而那急于開花結果的第二棵樹卻日漸枯萎。

很多人就像第二棵樹一般,只學會了皮毛,便急著出頭與表現。然而,當他的皮毛用盡,也就意味著能力不過如此而已。這時候,不僅難以占有立足之地,還會跌到更深的谷底,甚至連重新開始的機會都很難找到。

今年假期,小李從廣州飛往北京參加精英高爾夫訓練營,學習打高爾夫球。其實在沒參加精英高爾夫球訓練營之前,小李也認為沒有什么意思,這么小的球還不容易打嗎?電視里的高爾夫球比賽,小李從來沒有耐性看。但小李是個喜歡挑戰的人,也是一名全能型的運動好手,來訓練營的目的,是想掃高爾夫盲,成為真正的“十項全能”。

通過一個星期的學習,才知道這個小球不簡單。打了整整一天臭球之后,小李才忽然打出了一個極遠的好球!沒費一點兒力氣,一切都是這么自然。小李突然意識到“高爾夫”的真正含義——讓我們懂得回歸自然,順理成章、不經意、很自然地,才能完成動作。若刻意想動作,或想發力打遠,就一定打不好。急于求成只能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順其自然,才能水到渠成。這也是高爾夫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刻意就是在不適當的時候提出不適當的要求,是希望世界上的事按你的想法去實現。刻意只能讓你感到生活一團糟。然而,你往往在不經意中,順其自然的豁達之中,得到了一切。緊握雙拳時,你抓不到東西;放開雙手,你卻得到了整片天空。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位成功學大師說過,“人,不是不能遐想、展望,但想了要付諸行動”。如果只遐想,而不學習或實踐,那就真成“瞎想”了。孔子講過“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他還講過另一句很有啟發的“坐著想,不如起來行”,這兩句意思都差不多。君不聞:“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要成功,就該從那細小的胚芽開始生長,從那一小撮泥土筑起,從此時此刻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千里之外的遙遠地方,有非常迷人的景致,有富有魅力的目標,如果你只在那兒空想,而不一步一步地去走,那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一個人發揮主觀能動性之后,確實能提高生活的質量。但是,創新和發展都是在踏實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丟棄了踏實的態度,再新奇的思路都很難轉化為生產力,因為思路沒有準確的支點就撬不起“地球”,只能撬翻自己。

成功是務實綻開的花朵。好高騖遠,脫離實際的空想、妄想、玄想、瞎想都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魯迅先生告誡說:“志愿愈大,希望愈高,可以致力之處就愈少,可以自解之處就愈多。”志愿和希望的實現,要靠干和做。干和做就是務實,就是腳踏實地,就是要找到實現志愿和希望的用力之處。否則,就會像魯迅先生說的,“開首自以為有非常的神力,有如意的成功,幻想飛得太高,墜在現實上的時候,傷就格外沉重了”。

俄國詩人普希金在《青銅騎士》里寫道:“只有踏實地累積實力,才能為自己贏得獨立與榮耀。”拔苗助長的人,只會讓僅有的一點能力過早顯露,遭到別人的白眼;好高騖遠的人,只不過有個看似比別人崇高的目標罷了,若不肯腳踏實地去做,最后只能與失敗為伍。

踏實的含義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的,可是你真正做到踏實了嗎?

我們可以用比較形象的真實例子來說明踏實的巨大力量。美西戰爭爆發以后,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抵抗組織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系,因為加西亞將軍掌握著西班牙軍隊的各種情報。但是,美國軍隊只知道他在古巴叢林的山里,卻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因此無法聯絡。然而,美國又要盡快地與加西亞將軍合作。一位名叫羅文的人被帶到了總統的面前,送信的任務就交給了這名年輕人。

一路上,羅文遭遇了很多坎坷,在牙買加遭遇過西班牙士兵的攔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屬海軍少尉眼皮底下溜過古巴海域,還在圣地亞哥參加了游擊戰,最后在巴亞莫河畔的瑞奧布伊把信交給了加西亞將軍,因此羅文被奉為美國的英雄。

看過《致加西亞的信》的人也許會覺得羅文所做的事情一點也不需要超人的智慧,只是一環扣一環地前進,因此認為把羅文塑造成英雄有點兒言過其實。但就是羅文的這種“一步一個腳印”的執著精神,踏踏實實地把信送給加西亞,才使美國贏得了戰爭。

踏實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滯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韌性而不失目標的精神,時刻在前進,哪怕每一次只是前進了很短的、不為人所矚目的距離。然而“突然”的成功大多都來自這些進度微小而又不間斷的腳踏實地。

成功就是把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

中華武術中講究的“功夫”,其實講的就是基礎。只有能夠做到天天練、月月習的人,才能在他所在的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看透基礎的奧秘,從而從基礎中走向成功。

有一個大學畢業生去深圳求職,在碰了很多釘子之后,他站到了一家外企人事部的招聘桌前。一個戴著眼鏡的中年人用英語問了些淡如白水的問題,諸如“你為什么要來本公司”。而他用不流利的英語回答之后,中年人點點頭,拿出一個包裝紙盒,問他:“這是用來裝什么的?”他接過來,仔細看了看,外面的說明書是英文寫的,但關鍵的詞,也就是盒里所裝的東西卻是一個他從未見過的單詞。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瞥了一眼紙盒的另一面,另一面是對應的日文說明書,相關部位的英文正是他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他脫口而出:“葡萄干。”招聘者臉上露出了微笑,用手指了指后面的總經理辦公室——他過了第一關。很多英語遠比他流利得多的應聘者卻因為這個詞而被擋在了門外。

可見,這就是一個基礎的問題,其他的人都不知道,但他卻知道。結果就是他順利通過了第一關。

有一個可愛的韓國小男孩,在他十歲的時候出了一次車禍,不幸失去了左臂,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保住了自己的一條命。

小男孩雖然失去了胳膊,但他很想學習柔道。父母被小孩糾纏得沒有了辦法,就給小男孩找了一位韓國柔道大師,從此小男孩開始學習柔道。

雖然學習柔道很苦,但小男孩并不害怕。因為失去了左臂,他需要比別的孩子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汗水,但小男孩毅然頑強地堅持了下來,他把基礎打得很扎實。

后來,師傅教了他一個招式,并讓小男孩天天只練習這一招。小男孩雖然不懂,但想著老師如此教自己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就很耐心地練習著這一個招式。

時間一長,小男孩看見別的孩子什么都學,就忍不住對師傅說:“老師,我感覺這招已經練好了,您像教別的孩子一樣,也教我別的招數吧。”

師傅望著眼前這個沒有左臂的小男孩,鄭重地對他說:“雖然你只學了這一招,但這一招練好了,就足夠你用了,繼續練下去吧。”

小男孩雖然并不知道師傅為什么不教他別的招式,但是師傅明確告訴他有這一招就夠用了,因此,這個小男孩也就繼續刻苦練習這一個招式。

幾個月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一天,師傅帶著小男孩參加了一個比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小男孩輕而易舉地就贏了前兩輪比賽。進入第三輪比賽時,小男孩稍稍感覺有些吃力,但由于對手的急躁,小男孩用自己唯一的那一招,又一次獲得勝利。

就靠著這一招,小男孩場場勝利,最后竟不可思議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開始了,與小男孩進行比賽的對手要比小男孩高大強壯很多,而且對手好像也更有經驗,不急不躁,穩扎穩打,小男孩被逼得節節后退,看樣子有點兒招架不住了。裁判這時候叫了暫停,他怕小男孩受傷,并打算比賽就此終止。

但是,小男孩的師傅對裁判說:“沒有問題,請繼續下去!”

比賽又重新開始了。因為知道小男孩不是對手,與小男孩對決的對手放松了警惕,小男孩瞅準了機會,立刻使出師傅教他的唯一招式,對手招架不及,終于以失敗告終。小男孩在這次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只會一招,就贏得了比賽,獲得了冠軍。他鼓起勇氣向師傅說出了心里的疑問,師傅回答他說:“你雖然只會一招,但這卻是柔道中最難的一招,你由于天天只練習此招,幾乎完全掌握了它的奧秘。而且,這一招使出去,對方唯一反擊的辦法就是用手去抓你的左臂。”

聽師傅如此一說,小男孩才恍然大悟——贏得比賽,有自己招式純熟的功勞,同時自己的劣勢也在此處變成了優勢。

看似基本的練習卻成了取勝的最高技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达拉特旗| 阜新| 济源市| 普定县| 根河市| 宁远县| 思茅市| 乌兰察布市| 安阳县| 安宁市| 巴林右旗| 仪陇县| 梅州市| 剑阁县| 吉林市| 北宁市| 利津县| 舞钢市| 太康县| 双牌县| 达日县| 丰城市| 云和县| 哈尔滨市| 晋城| 礼泉县| 中宁县| 洛宁县| 上杭县| 革吉县| 五台县| 革吉县| 连江县| 二手房| 剑阁县| 宜川县| 永顺县| 榕江县| 商南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