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導論:為什么資本雇傭勞動?(5)

埃斯瓦瑞和克特威(Eswaran,Kotwal,1989)建立了一個有關激勵的模型,以對傳統資本主義企業里資本雇傭勞動的問題作出明確解釋。他們認為,因為有限責任的存在,資本市場上的道德危害問題可能迫使資本所有者對自己資本的使用進行直接監督,而不是通過市場將資本一貸了事。其觀點可概括如下:一種典型的生產活動需要兩種必備的投入:企業家的努力和租用投入物,后者可以被定為一種勞動和物質資本的組合。資本用以籌集租用投入物,一定量的投入所產生的產出量是不確定的,這是因為在企業家的控制之外還存在些隨機(stochastic)的因素。因此,便存在一種有限的可能性,即借款人不履行還款義務。由于有限責任,企業家事實上面對著一個價格更低的資本(與他承擔完全責任時相比)。由于他的努力水平是不可觀測的,他可以用租用投入物代替他的努力,并且(與他處于完全責任時相比)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于閑暇之中。從債權人的觀點來看,這種由有限責任引致的投入組合扭曲帶來的破產可能性比本來要大。這又激發起資本家親自從事生產活動的動機。因此,資本主義企業的出現是資本家對債務人道德危害行為自然反應的結果。

埃斯瓦瑞和克特威的觀點是頗具洞察力的。在資本雇傭勞動的問題上,他們的觀點與我們的觀點是互補而非對立的。然而我們相信,我們關于財富(wealth)在表示自詡的企業家的經營能力方面有提供情報的功能的觀點,在解釋資本雇傭勞動問題時更具根本意義。使企業家伯仲相分的是他們的天賦才能。誰都能努力工作,但只有少數人才能管理好企業。某些資本家之所以租出他們的資本而不愿親自從事經營活動,不是因為他們相信借債人會比他們更賣命工作,而是因為他們相信后者比他們更能干。借款人道德危害的問題也許能解釋為什么某些“邊緣貸款人”會親自過問生產活動,但一點也無法解釋為什么會有純粹的貸款人。[46]另外,他們的模型不能解釋股份公司的組織形式,而我們的模型卻可以。

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是過去20年中契約理論最重要的發展。[47]它與前面介紹過的代理理論相區別的是,它的所有結論都來源于正式的模型,同時,它的主要發展又受到理論預測合約和實際觀察到的合約之間差異的促進。這一理論大大改進了經濟學家對資本所有者、管理者、工人之間內在關系以及更一般的市場交易關系的理解。但是在此文獻中,資本與勞動之間的主要的契約安排(即委托權的分配)完全是外生的:資本家是委托者,勞動力是代理者。所要討論的是如何解釋委托者(股東/管理者)通過設計一項有激勵意義的合約達到控制代理者(管理者/工人)的目的,而不是去解釋為什么資本家是委托人而勞動者是代理人。[48]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委托—代理理論的這種“不完善性”激發了我們對委托權內生性的研究。

標準的委托—代理理論建立在兩個基本假設上:(A1)委托人對有隨機的產出沒有(直接的)貢獻(即在一個參數化模型中,對產出的分布函數不起作用);(A2)代理人的行為不易直接地被委托人觀察到(雖然有些間接的信號可以利用)。在這兩項假設下,這一理論給出了兩個基本觀點:(P1)在任何滿足代理者參與約束及激勵相容(incentive compatibility)約束人而使委托人預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勵合約中,代理人都必須承受部分風險;(P2)如果代理人是一個風險中性者(risk-neutral),那么,即可以通過使代理人承受完全風險(即使他成為唯一的剩余索取者)的辦法以達到最優結果。[49]一旦我們放寬前兩個假設條件,則后兩個觀點將露出破綻。首先,一旦委托人也對產出作出自己的貢獻,代理人的風險中立性就不再保證帶來最優結果,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代理人的完全剩余索取權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委托人積極性的扭曲。第二,如果花費一定量的督察成本,使代理人的行為能被觀察到,則某些人積極性的挫傷(由于不能分享剩余權益),即可通過其他人的監督來彌補;結果,一項剩余分享的合約可能劣于一方單獨索取剩余的合約。因此,最根本的問題是,誰將是委托人或代理人。這是我們所關心的問題。

證券設計理論

證券設計(security design)理論采用了一種不同于傳統分析的視角,但它還是對理解委托權的安排有所幫助。以格羅斯曼和哈特(1988)、哈里斯和雷維夫(Harris,Raviv,1988)的工作為基礎,哈里斯和雷維夫(1989)建立了一個有關投票和剩余所有權匹配的模型。在他們看來,證券是一種控制手段,用以保證一個優秀的候選人(指經營者)(而不是蹩腳的候選人)獲得對公司法人的控制。其主要論點是,投票權應該與剩余索取權正相關,而無風險的(risk-free)“廉價選票”從不應該發行。換句話說,通過投票來選擇管理者的權力必須由那些承受商業風險的人掌握。按這種方法重新解釋,我們的理論可以被看成持有如下主張:假如勞動者發現他們比資本家更容易躲避風險(這一點可以用非負的消費約束及對資本財務成本的可觀察性來說明),則勞動雇傭資本不是一種最優的方式,因為它是一種廉價的表決體系。在這種制度中,一個對控制有強烈偏好的蹩腳候選人可能贏得對企業的控制權。然而,這樣說也許更合適,即哈里斯和雷維夫的模型更關心的是哪些資本家(證券投資者)將擁有更多的選擇管理(者)的表決權,而不是為什么資本應雇傭勞動。

建立在代理成本(只注意了現金流量的配置)基礎之上的證券設計模型包括湯森(Townsend,1979);戴蒙德(Diamond,1984);蓋爾和赫爾維(Gale,Hellwig,1985);張(Chang,1987);哈特和穆爾(Hart,Moore,1989);威廉斯(Williams,1989);以及博爾頓和斯卡夫斯坦(Bolton,Scharfstein,1990)等。這些模型大都假定,一個企業的收益,局內人(管理者)和局外人(投資者)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前者可以占有不支付給后者的所有收入。[50]在這一假設下,可以下結論說,負債(debt)是一種最好的合約方式。在我們看來,重要的不是對已有收益的信息不對稱,而是管理者能力的信息不對稱。我們猜想某些資本家愿意購買債務,僅僅是因為其他一些資本家(也許包括管理者本人)—股票持有人也許知道更多的信息。這大概是因為后者在了解管理者能力上具有不付成本的信息優勢(例如他是管理者的親近之人),或是因為他們為取得這樣的信息已支付了成本。[51]

4.2.2企業的企業家理論

雖然企業研究的契約方法為當今的經濟學家們所熟悉,然而首先對新古典企業理論提出挑戰的卻是“企業家”方法,對新古典經濟學家們來說,企業是一種生產函數,對契約理論者來說,企業是一系列的合約,而企業家理論將企業看作一種人格化的裝置。如果說契約理論關心的是對企業的“需求”,企業家理論則偏重于企業的“供給”。在我們看來,沒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就不能存在。[52]

奈特(Frank Knight,1921)根據不確定性和企業家精神對企業的存在進行過討論。他指出,在不確定性下,“實施某種具體的經濟活動成了生活的次要部分;首要的問題或功能是決定干什么以及如何去干”。這“首要的功能”即指企業家的功能。因為不確定性是無法保險的,企業家不得不承受不確定性。按照奈特的觀點,企業不是別的東西,而僅僅是一種裝置,通過它,“自信或勇于冒險者承擔起風險,并保證猶豫不決者或怯懦者能得到一筆既定的收入”。他將企業內企業家對工人的權威視為前者對后者提供保障的一種補償。企業家是一個雇傭者(掌握著指揮工人的權力),因為他承擔著不確定性。

必須指出的是,人們不應該將奈特的“承擔不確定性”與所謂的“分擔風險”混淆起來,雖然這兩種現象之間有表面相似之處。后者的意思是,“也許是因為雇傭者和被雇傭者之間對風險的態度(risk-attitude)不對稱,促使他們同意保持長期雇傭合約而非使用現貨市場”(Aoki,1984)。[53]對奈特來說,企業家之承擔風險并不一定是因為他是一名“風險中立者”,或他不嫌惡風險,而是因為他更有自信心,更有判斷力以及掌握更完備的知識,還因為他的決策帶來的風險與道德危害問題有著非常敏感的聯系。[54]當然,一個風險中立者似乎比一個風險厭惡者更容易成為企業家,但是奈特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區分告誡我們不應過分強調這一點。[55]

與科斯相比較,奈特直接觸及企業的關鍵特征—權力的分配。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理論是頗為奈特主義的。經營和生產活動之間的區別可以追溯到奈特對“首要功能”(即決定干什么和怎樣去干)和“操作活動”的區分,經營能力可以被想象為企業家的天賦才能。這一見解來源于我們對“不可保險的不確定性”的理解。然而,奈特的企業家理論卻因兩個概念上的含混而顯美中不足。首先,他沒有把“首要功能”從對不可保險的風險的承擔中分離出來;第二,他未能將企業家和資本家明確區分開來。他認為,企業家的首要功能即是承擔風險,因此自然而然他也就是資本家了。[56]正是這兩種概念上的含混使他受到熊彼特(Schumpeter)等經濟學家的批評。熊彼特認為,不確定性是由資本家而非企業家承擔的,企業家也可以承擔不確定性,但必須等到他也成為資本家之后。奈特的這一缺陷完全暴露于公司制企業(corporatefirm)中,在這類企業中,決策人不一定就是風險承擔者。奈特為了修正這一缺陷,提出了以下觀點,公司制企業最重要的決策即是對能做出決策的人的選擇,而其他任何一種決策或意見的實施自然歸結為日常功能。因此,在一個公司制企業中,至高無上的企業家理應是股東而非管理者,除非管理者也是股東。這一觀點只能被部分接受。在本文中,通過對經營和風險承擔之間、企業家和資本家之間的概念的區分,它們之間的關系也得以明確認定。尤其是,我們還從企業家職能的分解(decomposition of entrepreneurship)而不是從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來認識公司制企業的特征。

其他對企業家理論作出主要貢獻的還有柯斯納(Kirzner)、熊彼特、沙科(Shackle)及卡森(Casson)等。限于篇幅,只從以下兩個方面介紹他們的主要思想:第一,什么是企業家的功能;第二,企業家與資本家之間的關系如何。首先說第一個方面。柯斯納(1979)視企業家為“經紀人”(middleman),他們不但能感覺到機會,還能捕捉住機會并創造利潤。他還強調,使企業家與旁人相區別的是他的“悟性”和他特殊的“知識”。熊彼特(1934)則視企業家為創新者,能夠“改革和革新生產的方式”。要想成為一名創新者,一個人必須具有致敵手于死地的殘酷性格。沙科的企業家在作出抉擇時具有非凡創造性的想象力。卡森(1982)則把這些企業家的概念(顯然也包括奈特的)給予綜合和擴展。他的定義是:“企業家是擅長于對稀缺資源的協調利用作出明智決斷的人。”他強調說,企業家是一個“市場的制造者”。像奈特一樣,他們都同意企業家的報酬是一種剩余收益而非合約收入。在我們看來,企業家可以被理解為上述諸種定義的綜合。[57]第二個方面,柯斯納否認資本是一個人成為企業家的必需條件。他認為,企業家的天賦才能能夠使他找到獲取資源控制權的方法,雖然個人資本的缺乏也許會帶來一些意外的交易困難。[58]熊彼特(1934)也不看重資本對企業家的重要性,并且認為,現代的資本市場一般能夠使一個企業家去發現肯為他承擔風險的資本家。但卡森持相反的觀點,他強調,一個企業家如果要使他的判斷得到支持就必須能夠調動資源,這似乎意味著要有個人財富。他把具有企業家才干卻不能接近資本的人稱做“不合格”的企業家。我們同意這一觀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吐鲁番市| 威远县| 宜兴市| 通化市| 建阳市| 平阳县| 当阳市| 江孜县| 丹巴县| 祁东县| 巴彦县| 神池县| 苍山县| 侯马市| 于田县| 临武县| 康保县| 广安市| 封丘县| 新绛县| 叶城县| 龙州县| 玛纳斯县| 宁安市| 株洲市| 临沭县| 华宁县| 汽车| 双鸭山市| 广河县| 赣州市| 马龙县| 区。| 镇赉县| 南雄市| 翼城县| 玉山县| 灌阳县| 鸡泽县| 香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