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致富》一書1937年首版曾轟動一時,當時被譽為一本偉大的勵志書。這本書與戴爾·卡內基的《怎樣贏得友誼影響他人》(國內中譯本《人性的弱點》——譯注)以及諾曼·文森特·皮爾的《積極思考的力量》一起,成為那些追求生活幸福、事業有成之人的必備書。
本書銷量超過1500萬冊,成為無數人前進的燈塔和路標,為他們避免大蕭條帶來的貧困,為自己、家人和員工的事業繁榮搶占先發優勢指明了方向。
拿破侖·希爾是誰,他的成功哲學之源又是什么呢?出身貧苦的拿破侖·希爾1883年生于弗吉尼亞鄉村一個單間小屋。12歲那年,他成了孤兒,由親戚撫養成人。在戰勝貧窮并費盡周折獲得教育機會之后,他成長為所處時代求真務實的天才。
希爾13歲時便走上寫作生涯,擔任小鎮報社的特約通訊員(其實就是個記者),任務是將所在地區發生的大事小事寫成文章,掙一點微薄的薪水。
也許是由于為戰勝貧窮而獨自奮斗吧,有個問題總是讓他魂牽夢系:為什么我無法在經濟生活中真正成功、無法實現生活幸福這一目標呢?
為了謀生,他決定向法律和新聞界進軍。早年的記者生涯為他順利通過法學院學習提供了經濟后盾。他取得的重大突破來自于接受一項任務:根據名人的成功寫出系列故事。
在系列故事的寫作過程中,他的采訪對象就包括世界著名的鋼鐵巨頭德魯·卡內基。卡內基先生對這位年輕的新聞記者印象極深,他甚至交給希爾一項任務。這項任務左右著希爾隨后25年的生活,那就是采訪500多位名人,從他們身上找出一個每個人都能適用的成功公式。
受訪者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偉大、最富有的人,有托馬斯·愛迪生、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亨利·福特、查爾斯·M·施瓦布、西奧多·羅斯福、小威廉·里格利、約翰·沃納梅克、威廉·詹寧斯·布賴恩、喬治·伊斯曼、伍德羅·威爾遜、威廉·H·塔夫脫、約翰·D·洛克菲勒、F·W·伍爾沃斯,以及其他一些如今不太知名的人。在此期間,安德魯·卡內基成為希爾的導師。他充分利用受訪者的思想和經歷,幫助希爾構建了一種成功哲學。
《思考致富》取得的成功開啟了希爾漫長的職業生涯,使他成為一位商業領導人、演講家和暢銷書作家,也使他憑借自身之力成了百萬富翁。
拿破侖·希爾在度過一段漫長的成功生涯后,于1970年去世。他的作品成為個人成功的行動準則,幾乎影響了整整70年以來的廣大讀者。
修訂一部經典著作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任務。作者的基本指導思想不能變。這本書永遠是拿破侖·希爾的著作,而不是我的著作。我看待這本書就像藝術品修復者對待一幅正在復原的經典畫作一樣。修復者要在盡可能不改變作品原貌的前提下,除掉使畫作失去光澤的灰塵和污垢之后,再用毛刷仔細擦拭,保持藝術家的原始風格,如此一來,就能重新展現畫作的原始魅力和光彩。修訂一本書也需要采用同樣的方法。我認真學習了原文,刪除了一些故事和軼聞,因為它們盡管適用于20世紀30年代的讀者,但對于21世紀的讀者來說也許無關緊要。我用一些更新的事例、證據取而代之,這些人在現時代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證明了拿破侖·希爾宣揚的原則。
在以下章節中,你將學習這些原則。除了能讀到希爾為本書原版所研究的那些人(如卡內基、愛迪生、福特以及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他巨擘)的成功故事之外,還能遇到我們現時代一些頂尖成功人士,如比爾·蓋茨、瑪麗·凱·愛什、阿諾德·施瓦辛格、雷·克羅克、邁克爾·喬丹和其他名人。
對今天的讀者來說,拿破侖·希爾經過實踐證明的致富步驟就像對他同時代的人那樣一樣有效。所有閱讀、理解并運用這一致富哲學的人,都會為吸引并享用較高的生活標準做好更充分的準備,而那些沒有做好接受準備的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無法得到它們。
因此,當你熱切地遵照拿破侖·希爾的指點、在人生道路上發生重大變化時,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這樣做會為你帶來回報,使你不僅能為自己加入富人行列打下基礎,而且還能享受和諧而融洽的生活。
亞瑟·R·培爾
(哲學博士)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