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讀什么”和“怎樣讀”(2)
- 快速閱讀力訓練手冊
- (美)沃爾特·皮特金
- 3246字
- 2015-06-11 14:39:02
在消極閱讀時,我們好像完全屈從于作者的意志。既不批判,甚至也不作明確的評價。我們只是簡單地感受他的思想、感情、藝術形象;暫時和他的個性融合在一起,用他的眼光看一切,沉浸在他的感受之中。我們生活在作者所描述的世界里,暫時忘掉自己,忘掉“自我”本身。讓喜歡詩的人回憶一下,他是怎樣讀自己所愛戴的詩人的作品中他最喜愛的詩篇的。在積極閱讀時則相反,我們總是從“自我”出發,評價作者的思想,有的贊成,有的進行批判,按照自己的觀點反復進行研究,并做出結論等等。這里最典型的情況是閱讀與自己的觀點相反的文章。
第三項:膚淺的閱讀和深入的閱讀
用簡單的幾句話很難說明這種區別及其實質。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有所體會,所以只是批幾點就夠了。還是先讓我們打個比喻吧。假設在我們面前有一大桶水,如果我們把棍子的一頭插入水中一點兒,并用它攪動,水的表面就開始轉動,但比較淺。把棍子再插深點,繼續用它攪動,更多的水開始轉動,如果我們把棍子插到底,并加以攪動,那么所有的水很快就都轉動起來了。這個粗淺的比喻多少能說明一點兒膚淺的閱讀和深入閱讀的區別。閱讀時花費的精力越大,我們所讀的東西同我們的思想、感情中已有的東西聯系得越緊,那么閱讀也就越深入。由于深入閱讀的結果,書的內容應該為我們所“掌握”,我們“自己的東西”。既然我們贊成這些內容,如果“被領悟”,不僅對個性的某一方面,而且對一個人的行為本身起決定作用,因為個性的某一方面是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的。眾所周知,一本被深入閱讀過的、認真考慮的、徹底感受過的書,往往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膚淺的閱讀,只需用最起碼的精力進行,通常只要達到勉強懂得在說些什么的程度就行了,當然,這里根本談不上“掌握”。
閱讀標準
一個合乎標準的讀者應當同樣完善地掌握所有的閱讀方法,并能適應任何閱讀目的。為了研究某一本書,他要用全面閱讀、積極閱讀、深入閱讀以及深入研究等方法。這些方法自學閱讀主要書籍時必須采用。讀報紙時一般是瀏覽,但是報紙上有些內容有時應當用非全面閱讀和全面閱讀的方法的??傊瑘蠹埳?,特別是對專家來講,畢竟有時會遇到有用的、甚至必須用研究和摘抄等方法來閱讀的材料。不管用什么方法閱讀,他的閱讀都是有條不紊的,也就是說,他對自己所讀過的東西有清晰的概念,而不是模模糊糊的,含混不清的。清晰的閱讀正是閱讀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必備條件。
學習的主要任務
由于各種不同的原因,我們都會感到學習的必要性??赡苁乔笾苿游覀儗W習,或者是為了加深世界觀的認識需要我們學習。有時人們感到無法理解現代生活,不知道應當怎樣度過一生,也就是說,不能正確地生活和工作。
在當今時代,如果沒有某種學識,就不能在任何事實上成為真正的行家。而且現在人們越來越想成為有學問的人。因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學問的人對社會的貢獻也更大。
學習的兩個基本目的
不管這些專業的任務是什么,為了完成這些任務(既然涉及到書本知識),就必須做到下列兩點:1.從科學、技術、藝術等領域中獲得一定數量的知識;2.振奮精神,增長才干,培養性格。
每個渴望學習的人都應該注意到這兩個基本目的。
哪一目的更重要
這不僅取決于閱讀方法,而且還取決于所讀內容的性質。如果最重要的是獲得較多的知識,那么我們就應該選擇一些只要花費最少精力和勞動便能達到這一目的的書,也就是說,它們是最容易讀的,就如同美國幽默作家伍德沃特所嘲諷的那些書,如《一萬個為什么》、《化學百日通》、《核桃殼里的故事》等等。如果更重要的是發展和訓練“智力”--思維、想象等,那么這一類書籍將沒什么用處。這時需要讀些不特別難,但也不太容易讀的書;在閱讀這些書的時候,自始至終必須緊張地思考和想象。只要其他條件相同,在這種書上所花費的勞動和時間越多,效果也越好。
“有教養和沒教養的人的最大區別,不是知識量的多少”,英國著名思想家羅斯金說得好,即使一個人能讀完并記得住大英博物館(公共圖書館)里的所有藏書,他還是不能因此而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有教養的人不僅要有知識,還需要有特殊的“智力修養”、思考問題的習慣、善于運用知識、發展其他方面的智力等等。有些真正自學的人(這樣的人不多),按他們的知識來說,同中等學校甚至同高等學校畢業的人完全沒有區別。然而也有另外一些人:他們讀了許多書,懂的知識也很多;但只要他們就一個重要課題說上幾句話,我們立刻就能看出:這個人沒有受過教育。為什么能看出這一點呢?根據他缺乏系統的思維、必要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智力修養”,這種修養是由思維的持續進行和思維的規律所決定的。學校教育能在不同程度上使人們的思維規律化,使人們的思維得到修養,并且使獲得的知識系統化,而不是一些知識的簡單堆積。一個自學的人,如果他在智力活動領域中沒有經歷過很好的學校生活,他總是覺得教育只局限于知識一個方面,往往連想也不去想,教育還有另外一個要求。只有較少的一部分人了解這點,努力做到不僅要盡量記憶,而且主要的是使思維規律化,加強智力訓練,培養清楚而系統的思維能力。有的人缺少這一點,很容易像果戈理在《圣誕節前夜》中所描寫的鐵匠瓦庫拉,他想以自己的全部“知識”在查波洛什面前炫耀自己“有教養”的情形一樣。
讀書應在什么上面下工夫
首先要很好地理解書的內容。這件事往往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常有這種情況,當你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這本書的實質是什么?”發現他原來完全沒有讀懂,或者更為常見的是,他完全理解錯了。一位十分虔誠的印度教徒為了證明自己學識淵博,把達爾文的《人類的起源》全部讀完了。他是怎樣理解它的呢?他從這本書里竟然找到了早已為印度教徒所熟悉的主要思想,即“靈魂的轉移”(靈魂轉生論)。
讀不懂書的內容是很糟糕的事情,而錯誤地理解書的內容那就更糟糕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最常見的是由于不會閱讀,不進行分析研究,一般是由于沒有付出最起碼的勞動。越新越重要的思想,越難理解它。不費吹灰之力,一下子就想掌握人類以幾十年的勞動所得到的東西是不可能的。在閱讀偉大的藝術作品時,你的任務不僅是要讀懂它,而且還要“感受”它的內容。
在我們力求弄懂書的內容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問題和任務的同時,通常還會出現一系列別的問題和思想。我們評價作者的思想,贊成或反對這些思想。如果贊成,就把它們和自己的思想進行比較,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并根據這些結論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果不贊成,就對它們進行批評,盡力加以反駁等等。所有這些非常有益的工作,既能使我們的閱讀更加深入,又能提高我們的思想水平。誰要是在閱讀包含多種論斷的書時,不進行上述這種工作,就可以說這個人不會讀書。
用正確的方法閱讀優秀的科學著作時,我們要注意卓越的思想家們的思路,分析研究他們的論斷,掌握他們研究問題、論證問題和闡述問題的方式方法。我們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實踐中向巨匠們學到他們的思想。這對于培養思想的系統化和思維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用正確的方法閱讀優秀的藝術作品的時候,我們就能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提高在激情方面的理解能力,培養自己的堅強意志。
閱讀技能與書籍的研讀
如果我們非常認真,而且盡一切努力去達到上述三個目的,那么我們必將練出許多有用的技能,即:
1.能夠把思想集中在所讀的書本上;
2.能夠“汲取”讀物中的精華,揚棄其中的糟粕;
3.完全清楚而明確地“抓住”作者的思想,這將有助于培養自己的思想的明確性和條理性;
4.循序漸進、深入細致的思考是不容替換的無價之寶,誰具備這種能力,誰就具備了獲得真才實學的基礎,這種人一定能掌握各種知識;他掌握著深入閱讀,也可以說,他就掌握了深刻理解生活的鑰匙。
5.最后,如同親身經歷的一樣,能夠鮮明而清楚地想象所讀的內容。這是一種天賦,很多人也不懷疑這種天賦的重要性。
認真讀書的全部工作,對我們所提出的任務都是必需的,并且同下面所要講的輔助方法合起來稱之為對書籍的研究。它對研究一本書或其他問題以及自學閱讀時都是必需的。
如上所述,對于這種工作,不要吝惜時間和精力,要全力以赴。這樣做是會得到超額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