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刖趾適履,適應社會

刖趾適履在成語故事中被解釋成一種被人們貶笑的無能而又荒唐的行為。然而,如果能夠將其作為以退為進的適應社會的策略加以積極地運用,常常會體現一個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對社會的心理承受能力。許多有遠大抱負、聰明才智的人總是滿懷一腔熱血,希望大顯身手,一展風采,但一個人在社會上的位置與他的愿望和才能并非一定對口、吻合,甚至會錯位、相悖。怎么辦?究竟應該人去適應社會,還是社會適應人?顯然,消極地等待、奢望社會來盡善盡美地適應人是不可能的,而消極地人云亦云、否定自我來適應社會也是不足取的。

我的一個朋友在駕校學車,感覺教練很不負責任,教起課來不耐煩,態度也不好,于是他向駕校領導要求換了名教練。然而這第二個教練并不比前一個好,更可氣的是,此人還不時進行言語暗示,什么“今天忘了帶煙了”、“口渴得不行”,以期朋友有所行動。但朋友比較不識時務,想想自己交了那么大筆錢來學車,其中已包含教練的酬勞,憑什么還得給你煙、給你水。于是,我的朋友又想換教練。有深諳此中道理的學員這時就告誡他說,你這樣一毛不拔,沒有教練會對你好,要想他好好教你,你必須給他意思意思,這是慣例。

誰都知道這樣的慣例不好,很不公平,但類似的慣例我們的社會何其多也。普通人遇到這樣的事,還有什么辦法呢?你可以選擇向駕校領導舉報,并繼續換教練。可是,你的目的是來學車的,你耗不起那個時間,你不能每天為教練的事傷神。因此,為了自己學車愉快點,迅速掌握駕車本領,就只能主動適應社會的“潛規則”,這是唯一的辦法。

人在社會,遇到麻煩事、不順心的事、困難的事,我們總習慣于二值思維(一種思維模式,也是一種低層的、原始的思維方式,意即非此即彼、非A即B),因而容易迷惘于對“適應社會”非此即彼的“死胡同”。其實,適應是為了發展,為了以自身的力量去創造價值。中國有句俗話:人到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社會的“屋檐”還不是太高,如果你不想入俗,那就只有在“屋”外邊“沐甚雨,櫛疾風”(莊子《天下》),蹉跎歲月。如果你低頭進去了,興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假如你在寂寞失意的情況下,忍痛刖趾適履,“放一著,退一步”(鄭板橋語),即使到了萬般無奈、窮途末路的地步,也能化險為夷,別有洞天,脫穎而出。這比既不穿鞋,又不肯走路,只是一味埋怨鞋不合適的人,要有血性得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登市| 鄂伦春自治旗| 鞍山市| 桃园县| 东平县| 晋州市| 夏河县| 万州区| 特克斯县| 遂川县| 元阳县| 辽阳市| 潞西市| 安龙县| 海兴县| 惠水县| 奉贤区| 化德县| 门头沟区| 南宫市| 永寿县| 兰西县| 会东县| 凤山市| 通化县| 石台县| 南丹县| 灌云县| 营口市| 轮台县| 漠河县| 淄博市| 同心县| 巫山县| 吉隆县| 合作市| 安徽省| 黔西县| 楚雄市| 炎陵县|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