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當中,有太多的橫逆,有時挫折接二連三地到來,有時你甚至可能同時面對各種不同的難題。于是,你便抱怨自己的命運,對生活感到厭煩、膩透了,總覺得萬事不盡如人意,一種難以超脫的失落和失望情緒油然而生,簡直令人猝不及防。似乎很像三月里的小雨,稠稠密密,頻繁異常,難以揣度。連續不斷地失望,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形成長期的玩世不恭和看破紅塵的壓抑情緒。往日里工作中的熱情態度、拼搏精神、開拓意識,人際關系上的和諧、融洽氛圍,家庭生活中的情愛、溫馨氣氛,戀愛中的溫存親昵、激蕩的心旌……都似一縷青煙飄然而去,留下的卻是意志消沉,萬念俱灰;精神萎靡不振,唉聲嘆氣;待人接物沒精打采,心灰意冷以及心靈深處的慚愧、內疚、焦慮、懊喪、抑郁、痛楚、哀戚、妄自菲薄……盡管這些紛亂的失望情緒各具特色,各有其原因,但它們都是伴隨希望而來的。
不是嗎?人人都曾希望過,又都失望過。人們希望心靈時刻被春陽撫照,隨時輻射出奇異光彩;希望友情溫暖如春,所有人都能以真誠的信任對待對方,以純真回報純真;希望愉悅伴隨至終,不愧人生;希望丘比特的箭一旦射出,心中的王子或公主,就會從天而降……
然而,世事紛繁復雜,種種不期而遇的摧殘、誹謗、誣陷、病魔終究還要伴隨著你。你難免遭遇悲劇厄運,前一刻也許還在沐浴著幸福甘霖的心靈,后一刻也難免因暴風的光顧而枯萎。
倘若你是一位雖命途多舛卻追求不殆的人,懷揣的原本就是一顆以抗爭為幸福、寓艱辛為歡樂、視厄運為挑戰、喻無常非惡客的曠達磊落的心靈,遭遇到的不幸即使再多一些,大多數情況下,也只是量的累加,不足以引起心靈的失陷——達到失望的絕境。可是,我們的大多數人卻沒有這種心理品質,面對逆境,往往表現出無限的惆悵和失望。
所謂希望越高,失望可能越大,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但凡長期對生活失去信心產生失望情緒的人,都有著三個共同特征。
一是爭強好勝,妄自尊大。這種類型的人時刻都希望得到特殊的待遇,希望別人享有的他也通通都有,并想體會別人給予的了不起的評價、贊揚和熱愛。于是,他就把這個愿望“逐步升級”到完美無缺,使之成為近乎不現實的目標,而決心加以追求并付諸行動。結果他認為的“應該”、“必須”、“完全能夠”實現的目標,處處受挫碰壁。這種不合時宜的執拗的向往,就像一個手握著利刃的魔鬼,在一切渴望樹立唯我獨尊的形象的人們身邊游蕩,隨時準備把他們滿載奢望的雙翼斬斷,使之在失望的折磨下,變成不可掙脫的痛苦的俘虜。
二是時乖運舛,悲觀厭世。生活的艱難,使這種人過早地失望,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為避免再度失望,他們凡事要么總是往壞處想,要么就是感情木然,消極自餒,導致心靈中能迸發燦爛光芒的亮點泯滅。這種惡劣的情緒比他所面臨的實際困難更為可怕,因為這類人總感到生活幻滅,因而面對生活總是抱著無所謂、玩世不恭的態度。
三是左右迎合,事與愿違。這類人做任何事總想取悅所有的人,當他具體做某一件事時,首先考慮的就是:我怎么做才能贏得大家的好感呢?于是,他就時時刻刻揣測別人對他的要求。結果,他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做,自己需要什么,陷入無所適從、進退維谷的泥淖。他總是失望,因為他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要求。
那么,怎樣才能避免失望的產生呢?
灑脫寬讓,不處處拗強爭勝。人之所以常常產生失望情緒,往往是因為他們時時刻刻都將所有人作為競爭的對象,都期望自己壓倒群雄眾艷。一旦競爭失利,種種失望情緒宛如海浪般襲來,自然將自己折磨得死去活來,一蹶不振。其實人之相處,理應以“和”為貴。“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對手,人家何苦要與你決一雌雄?同時,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盡相同,文化素養各有差異,人際關系復雜多變,命運機遇多有區別,人家彼時獲得的幸運,此時為什么你也必須獲得呢?也許我們此時正遇到了另一個實現夙愿的機遇,為什么又不去與人家比較一番呢?為了免于自己傷害自己的心靈,我們最好只爭取獲得競爭的機會,得到這于人生來說最具本質意義的幸運,而不去過分關注競爭的結果——那些屬于身外之物的東西。
培養恢廓的胸襟,鍛煉應變能力。我們必須承認,任何主觀的期望都是不可能完全實現的,我們應該使自己的期望靈活一些,以恢廓的胸襟、豁達灑脫的思維方式,應變所有突發事件。這樣一時遇到了難遂人愿的情況,我們就有思想準備放棄,自然度過心情由波峰向波谷跌落的失望階段。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滿懷喜悅和激動之情去禮堂聽一位你崇拜得五體投地的名人的演講,可是,就在演講開始之前,突然宣布那位名人因病不能演講而由他的助手取而代之。如果你堅定不移地堅持乘興而來的愿望就自然會因演講人員的臨時變動而嗟然嘆氣,并滿腹牢騷,失望不迭地走出禮堂。而假如你的希望是靈活的,灑脫地接受這一變動事實,你則可能會挺喜歡這場演講,甚至會對那個助手的演講風度、氣質等等品評一番呢!
拋棄盡善盡美的欲念,減輕心理壓力,對自己不要過分苛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我們往往習慣于把自己的抱負和奮斗目標定得太高或者貪大求全,而且任何目標都期望獲得圓滿的成功,其實這根本是非自己能力所及的。這種不切實際的愿望無論是你還是他人怎樣努力,結果都會是以失望告終。而你追求盡善盡美,對自己的要求近于吹毛求疵,但作為一個凡夫俗子,你或者已經犯下許多錯誤,做出許許多多令自己不滿意的事,這些挫折常常暗暗助長了失望情緒。更嚴重的是,你硬把自己的成績與別人的杰出成就相提并論,結果再次使你深深地陷入抑郁、失望的深淵。學會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廣泛發揮和挖掘自己潛力、充分釋放自己能量的范圍內,并且懂得欣賞自己已獲得的成績,這樣的人自然就會心花怒放、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