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該給寶寶玩什么玩具
- 玩出來的智慧(1~2歲)
- 黃繹霖
- 1209字
- 2015-06-03 23:27:56
玩具不是玩意兒,而是孩子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一種工具!通過正確地引導孩子玩玩具,在玩中開發智力、增長見識、鍛煉思維、學習技能、愉悅情緒、強健體魄,對促進嬰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買來的是玩具,隨手撿的也是玩具
家長常說:孩子是三天新鮮。玩具玩兩天,甚至是一兩個小時,要不就“破壞”了,要不就扔一邊了,孩子普遍地表現出對買來的玩具不感興趣。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孩子對媽媽的化妝品、對大人隨手扔掉的那些瓶瓶罐罐更感興趣;有時會對大人廚房里的鍋、碗、瓢、盆、柴米油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其實,在孩子眼里,玩具是不分買來的和撿來的,凡是可以用來研究和探索、用來把玩和琢磨的通通都是玩具,他就是在擺弄和研究“玩具”的過程中,逐漸認知不同事物的屬性和特性,如軟硬、大小、涼熱、顏色、方圓、光滑與粗糙等,并從中認識到各種事物的性能、功用,從而達到認識世界和適應環境的目的。只是他的那種獨特的研究方式常常被成人看做是“破壞”。顧名思義,玩具就是在玩耍過程中的用具,用來做游戲的工具,一張紙、一片樹葉、一根蔥、一個塑料袋……都可以作為孩子的玩具。
如何對待孩子“破壞”玩具的探索行為
請家長們注意兩點,并時刻以積極正面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破壞”玩具的探索行為。
一、孩子的認知發展比玩具的價錢有價值。只有善于思考、樂于探索的孩子才喜歡研究事物,聰明的孩子才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拆散玩具只是想探究、想知道“為什么”。如果家長抱怨、指責、呵斥孩子不愛惜玩具,甚至還用打手來懲罰孩子,一方面壓抑了孩子的探索行為,另一方面讓孩子產生委屈、壓抑、惱怒的不良情緒。請相信一個1~2歲的孩子是不會故意破壞的,我們必須要積極支持孩子合理的探索行為。家長可以問問自己:我買玩具的目的是用來擺看還是給孩子玩的?既然是給孩子玩的,那怎么玩就由他自己決定吧。要知道,孩子大腦發展的價值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二、努力讓自己變得像孩子。有的家長買玩具的目的本來就是想讓孩子少“黏”自己,所以從沒想過要陪孩子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對一些舊玩具進行拆裝、組合,進行創新改造。因此,請家長們記?。喝绻覀儧]有能力去跟孩子一起“破壞”,去引導孩子發現、創造,沒有能力把舊玩具玩出新意來,為孩子提供一個變化無窮、新穎有趣的玩具世界,那么就讓自己努力變得像孩子,讓他帶著我們一起去探索,讓他教我們怎么去玩。
游戲4 神秘袋
目標:
通過在袋子里觸摸物體,激發寶寶的好奇心,認識物體的形狀和材質,發展其觸覺記憶力和觸覺感知力,并使其專注力得到提高。
黃老師教你做:
游戲準備:一個30厘米×30厘米左右的布袋。
每次在袋子里放3~5件玩具,說兒歌,讓寶寶聽指令將相應的物品拿出來。放置物品的規律是:從形狀不同且較容易分辨的到同形狀不同質地的;從不同類的到同類的。如梳子、球、積木為一組;皮球、杯蓋、小碗為一組。
神秘袋,神秘袋,
小手小手伸進來。
摸一摸,捏一捏,
請把××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