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父母命 行勿懶

“譯文”

父母交待給我們的命令,我們要積極努力去做,不要拖沓懶惰。

“注釋”

命:命令。行:行動,行為。

拓展故事

孝感動天

中國古代,有三位非常賢明的君王:堯、舜、禹。他們三位品德高尚,受大眾的推薦當上君王。在這三位當中,舜孝順不喜歡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友愛不明事理的弟弟,而感動天下人,因此被堯選中為繼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后世子孫歷代傳誦。

舜的國號是“虞”,所以在歷史上也稱舜帝為“虞舜”。

虞舜,姓姚,名重華。父親叫瞽叟

在舜很小的時候,舜的母親就過世了。瞽叟又娶了一位妻子,叫壬女。后母和父親又生了一個孩子,叫“象”。父母偏愛象,視舜為眼中釘,想方設法除掉舜,三個人經常聯合起來欺負舜。舜對父母卻非常孝順。即便是父親、后母和弟弟都欺負他,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舜經常受到父親和后母無故的責罰和刁難,但他從來不記恨他們,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想方設法讓父母歡喜。舜的弟弟傲慢無理,經常給舜出難題,讓舜難堪,但是舜不僅不因此惱怒,反而認為是自己沒有做出好榜樣,才讓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據史書上記載,他經常深切地自責,甚至像孩子般地號啕哭泣,就像可憐的窮苦的人沒了歸處一樣。路過的人們看到他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深切的至誠孝心,沒有不為之動容感傷的。

時間長了,全國各地都知道有舜這么一位大孝子。那時候堯帝正想選擇一位賢良的人接替他的位置。聽了各地大臣的舉薦,感到舜是一個淳樸寬厚、謙虛謹慎的人。但是,要接替自己治理天下,除了應具有孝順的品德外,還應具備治理天下的能力和德行。為了考察舜是否勝任,堯帝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還讓他的九個兒子輔助舜處理一些簡單的國事。堯帝希望通過兩個女兒觀察、考驗舜對內的行持;由九個兒子來考驗他對外立身處事的能力。娥皇和女英是舜的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對父母一片至誠的孝心。

有一次,父親瞽叟讓舜修補糧倉的屋頂。舜登著梯子爬上糧倉后,瞽叟夫妻倆就把梯子拿開了,并且在下面放起了火,希望以此燒死舜。當熊熊大火向上燃燒,就在房倒屋塌之時,只見舜兩手各撐著一個巨大的竹笠,像大鵬鳥一樣從房上從容不迫地跳了下來。原來聰慧的娥皇和女英早已事先為他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又有一次,舜的父母想把舜灌醉后,用其他的方法殺害舜。但是舜的兩個妻子事前就給他服用了特殊的藥物,讓舜即使終日飲酒也不能醉倒。

還有一次,瞽叟命令舜鑿一口井,等舜鑿到井的深處,瞽叟和象就從上面往井里拼命倒土,想把舜埋在井下,以為這樣舜就永遠回不來了。沒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在井的半腰已經鑿好了一個通道,當瞽叟和象往井里倒土的時候,舜從半腰的通道中安全地回了家。當瞽叟和象得意地以為舜的財產都歸他們所有時,猛然見舜走了進來,大吃一驚,慌忙加以掩飾,但是舜明知父母和兄弟的做法,也沒露出憤怒的臉色,仍舊裝作若無其事。此后舜夫妻侍奉父母、對待弟弟,反而越加謹慎了。

舜初到歷山耕種的時候,當地的農夫經常為了田地互相爭奪。舜便率先禮讓他人,尊老愛幼,用自己的德行感化眾人。果然,一年后,這些農夫都大受感動,再也不互相爭田爭地了。舜一片真誠的孝心,不僅感動鄰里,甚至感動了天地萬物。他在歷山這個地方耕種,與山石草木、鳥獸蟲魚相處得非常和諧,動物們都紛紛過來給他幫忙。溫馴善良的大象,來到田間幫他耕田;嬌小敏捷的鳥兒,成群結隊,嘰嘰喳喳地幫他除草。人們為之驚訝、敬佩,目睹舜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樣恭順和謙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贊美和傳頌。

舜曾到雷澤這個地方打魚。在這兒,年輕力壯的人經常占據下游深水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只好到上游淺灘去打魚。舜看到這種情形,以身作則,把水深魚多的地方讓給老人家,自己則到上游淺灘去打魚。他的一片真誠,沒有絲毫勉強,令眾人大為慚愧和感動,所以短短的一年內,大家都互相禮讓于老人。

舜還曾經到過陶河這個地方,這里出產陶器,但由于這里土壤質量不好,生產的陶器粗糙低劣。不可思議的是,舜在此地治理了一年后,連陶土的質量都變好了,做出來的器皿相當優良。大家一致認為這是舜的德行所感召的結果。后來,只要他所居之處,來親近他并在此安家的人特別多,往往在一年的時間里這里就聚成了村落,二年便成為縣邑,三年就成為大城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來歷。歷史故事很美,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舜,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他以自己正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自己所管轄的地區,讓人們不僅身服、口服,還會心服。人們都愿意親近仁德的人,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居住在他所在的轄區。

堯帝通過對舜的德行考察后,對他更加欣賞。堯帝又讓舜處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攝政八年,以此考察他治理天下的能力,二十八年后正式把王位傳給舜。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帝王對于王位的繼承,真是非常謹慎,對于繼承人的培養也是用心良苦,這樣選出來的賢者治理天下,才會以仁治世,以德治國,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當然,舜繼承王位后,仍然和從前一樣孝順自己的父母,但是他的父母仍然不喜歡他。舜帝因此而傷感地說:“現在雖然我有了地位和榮耀,我仍然不能讓父母高興,這又有什么用呢?”

舜至誠的孝心感天動地,丹心瀝血,讓聽到的人為之動容。傳說后來舜的后母得了一種怪病,有一位仙人來到這里說可以為她醫治,但是需要有一味藥引,那就是親生兒子的心臟,象不肯為母親獻出心臟,這時舜自愿用自己的心臟為母親做藥引,他說:“雖然我不是壬女所生,但是多年來,我是壬女所養,形同親生,與情理上相通?!彼吹闹琳\感動了仙人,也感動了頑劣的父母和傲慢的弟弟,從此,壬女的病竟然奇跡般地好了,壬女也因此改變了以前的想法和做法,對舜的態度轉變過來,一家人和睦相處。有一首詩這樣傳誦舜的故事: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孝感動天。

編者:舜帝沒有因為父母的不愛而減少對他們的孝順,父母讓自己做的事,仍然盡心盡力,并且他把這種孝順升華為對社會大眾博愛和對國家的忠誠,成就了一代賢王的美名。

“評析”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的命令,兒女要馬上行動,不要懶惰?!兜茏右帯酚忠淮斡蒙钪性傩〔贿^的一件事,來考量兒女的孝心。

民間有句俗語,經常被老百姓開玩笑地說出來,“孩子都會打醬油了”,說的是自己已經成家,并且有了可愛的孩子,孩子已經長到可以聽父母的召喚,可以幫助父母做點零活了。這是令父母非常欣慰的一件事。可是事實上,是不是所有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可以聽到父母的命令就馬上去執行,并幫助父母做點事呢?不見得。

兒女在年紀輕輕的時候,還能夠聽父母的訓導,父母讓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讓做什么,一定不去做。隨著兒女年齡的增長,兒女開始有了自己的觀點、見解和主張,這時,在兒女的眼中,父母的意見可能就成了束縛兒女做事的手腳。這個時候,父母的命令,變成了兒女眼里的嘮叨,兒女就可能不聽了,或是聽了也會在行動上磨磨蹭蹭,或者是干脆不聽,甚至會不僅不聽,還做出相反的事來。這在古代中國,是大不孝的。

父母告訴子女要做的事,作為兒女,要盡自己所能努力做到,而且要盡快完成,不能因為任何原因懶惰遲緩,讓父母傷心。做兒女的,在心里時刻想著父母,行動上時刻顧及父母的感受,才是盡心孝順的表現。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將全部的愛給了孩子,孩子為什么不能把父母的命令當成自己做事的動力呢?

當然,我們依然可以將這句話中的“父母”換成“領導”或“老師”。在單位,“領導命,行勿懶”,如果我們能夠把領導的命令放在心上,努力工作,不拖沓,認真盡快完成,我們一定可以成為領導眼中合格的員工。在學校,“老師命,行勿懶”,如果我們能夠把老師的教誨放在心上,刻苦學習,積極思考,鍥而不舍鉆研,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優秀的學生。

一句“父母命,行勿懶”,蘊含著豐富的做事經驗。如果說“父母呼,應勿緩”是老實做人,那么“父母命,行勿懶”就是踏實做事。兢兢業業,克己奉公,成功就在于自己做事的態度。

“思考”

一般情況下,父母對兒女下達的命令都是兒女可以做到的,或是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那么,如果父母對兒女所下達的命令是兒女即使通過努力也不可能做到的,或是下達的命令本來就是違背倫理道德或法律的事,做兒女的也要堅決地執行嗎?

當然,古人早就告訴我們物極必反,如果真的遇到上述情況,我們也不能走這個極端。

在小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全部。父母灌輸給小孩子的思想,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可能全部會被小孩子接受,因為小孩子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孩子長大了,能分辨是非善惡的時候,父母再讓他做違背天理良心,倫理道德的事,做兒女的就可以善意地提醒,規勸或不接受。說到這里不禁想到一個寓言,說古代有一個人,認為父母沒用了,就拿了扁擔,把父母放在兩個大筐中,用扁擔擔了,打算扔到山里去,他的兒子跟著他一起去。到了山里,他放下擔子就準備回家。兒子拉著他說:“爸爸,爸爸,把扁擔和筐拿回去吧?!彼唤獾貑杻鹤訛槭裁础鹤诱f:“等你老了,我好用這個筐和扁擔挑著你,把你送到山里來啊!”父親聽到兒子這么說,頓時恍然大悟,忙把自己的老父母挑回家好好孝養。

這個小寓言讓我們很佩服兒子的智慧,用特別的方式勸阻了父親的不當行為,維護了家庭的和諧和父親的名譽。

如果父母親讓我們做的事,是一個目標,一個期望,比如是一項成就,但這卻是我們通過努力也無法做到的事,我們也要量力而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即使達不到父母期望的目標,也能讓父母倍感欣慰。

但如果父母要讓我們達到的目標不是我們的強項,甚至是我們非常反感的事,比如我們喜愛繪畫,父母卻非讓我們彈鋼琴,而且一定要彈出成績,甚至要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我們也可以和父母好好談談,把自身條件和意愿向父母表達清楚,相信以誠懇的態度一定能和父母達成共識,做出正確的決定。這樣的“父母命”,也讓兒女的“行”做起來更加從容而有積極性,何樂而不為呢?

名言欣賞

1.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鼙?

2.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抖Y記》

3.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夏| 贡山| 通河县| 衡山县| 淅川县| 昌黎县| 济宁市| 汉源县| 买车| 钟祥市| 灵宝市| 东丽区| 吉木萨尔县| 丹寨县| 延川县| 建始县| 呼图壁县| 荃湾区| 轮台县| 双江| 桐乡市| 和龙市| 石景山区| 雷山县| 盐城市| 沅江市| 射洪县| 贵德县| 田林县| 宁化县| 郧西县| 古蔺县| 鹤庆县| 双桥区| 营山县| 仁化县| 洪江市| 临沭县| 普兰店市| 新乡县|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