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父母呼 應勿緩

  • 弟子規之智慧人生
  • 何秀麗主編
  • 3397字
  • 2015-06-04 18:02:59

本章歸納了為人子女“孝”父母應該做到的事,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和要求,對于活在當下的現代人,還適用嗎?我們都能做到嗎?

中華傳統美德中當推首位的就是“孝”道,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本章總結了子女和父母相處的生活規范,并從飲食起居等生活小事上解讀如何關懷照顧體貼父母,蘊含了很多經典的小故事及人生哲理,這些樸實經典的故事縱橫古今,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對當代人予以啟示,發人深省。“入”字用得很恰當,因為古代中國,兒女和父母是分房居住的,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家庭,兒女和父母要別院居住。入,是每日到父母居住的地方問安、照顧,這是孝子對父母的禮節,也是美德。現代社會,兒女成家之前和父母在一起居住,成家后一般都獨立居住,也有在一起居住的。能夠時時關注父母的喜好和飲食起居是兒女對父母的關懷。

知識要點

1.理解“孝道”總的綱要和具體要求。

2.理解“孝道”的目標。

3.基本掌握“孝”父母的思路和方法。

4.在生活中厲行“孝道”,做“孝”父母的人。

能力要點

學習《弟子規·入則孝》,了解古人對“孝”父母這個道德層面最基本層次的標準和理念,充分理解“孝”道的真正含義,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習慣。

課堂訓練

學前小測試

1.你能記住自己的生日嗎?()

A、能

B、不能

2.你能知道父母的生日確切是哪天嗎?()

A、能

B、不能

3.你覺得陪父母說話、聊天重要嗎?()

A、重要

B、不重要

C、無所謂

4.在孝順父母方面,你覺得哪些方面還沒有做到?()

A、照顧父母的飲食起居

B、給父母生活開支必需的花費

C、不和父母頂嘴

D、用父母能夠接受的方式和他們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分歧

E、學習上盡心盡力不讓父母操心

F、做人和做事勤懇踏實,不讓父母擔心

G、自己能夠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讓父母掛念

H、陪父母說話,聊天,以解寂寞

5.你覺得給父母財物是最好的愛自己父母的方式嗎?

A、是的

B、不是

6.你認為什么是愛自己父母最好的方式?

7.你覺得你父母最需要你在哪些方面的孝順?()

孝順父母是人的修養,也是人必須具備的品德,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和認可,也能為自己在人際交往及工作中贏得一席之地。

“譯文”

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馬上答應不要遲緩。

“注釋”

呼:呼喚。應:答應。緩:遲緩。

拓展故事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孝著稱,被稱為曾子,宗圣,相傳《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就是他著述的。年少的時候家里貧窮,常常進山去打柴。有一天,曾參進山打柴,家里來了客人,曾參的母親不知所措,情急之下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在山上打柴的曾參忽然覺得自己的心疼,馬上想到是不是母親有什么事?是不是母親在呼喚自己?所以就趕緊背著柴匆匆忙忙返回家中,看到母親正在村外小路邊張望,就趕緊跪下來問母親:“您老人家是不是有什么事?”曾參的母親說:“剛才有客人忽然來訪,我不知道說什么好,又怕自己說得不好,讓人家笑話,情急之下,我就咬自己的手指,希望你能感受到,能早點回來。”于是曾參接見客人,以禮相待。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嚙指痛心”。在東漢王充的《論衡》中,在東晉干寶的《搜神記》中,在六朝的《孝子傳》中都有記載,都對曾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父子連心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年輕的父親借出差的機會帶兒子出門游玩,一連玩了兩天,父子二人都很高興,但是玩到第三天的時候,父親卻突然提出回家,跟兒子說:“家里一定有什么事,我的心里很不安,我想你爺爺了。”結果父子二人匆匆結束了旅行,急急地趕回家。那個年代并沒有現在的通信這樣發達,沒有電話,彼此的交流靠打電報或是寫信來進行,剛回到家,就看到自己家的門上貼著加急電報,是老家的人打來的,大致說“父病危,速歸”。這位父親就帶著孩子回家了,趕回家正好看到老人病了,病得很重,但一直沒有咽下最后一口氣,大家都說,他老人家是在眼巴巴地等著遠在外地的兒子回來,這位父親帶著兒子趕回家后見了老人最后一面。不久,老人家就去世了。

這是發生在現代社會父子連心的真實的故事。寫出來供大家互勉。

“評析”

本章開頭就用人們都明白的日常生活小事來告訴讀者,人們對待自己的父母應該有怎樣的態度。孝順父母要從小事做起。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父母僅僅是輕聲的呼喚,小到叫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要馬上答應,不要遲緩。

表面上來看,此句的意思是父母叫兒女,兒女聽到了要馬上回應,立即到父母面前,問問父母有什么需求,不能遲緩。在古人看來,這是孝子對父母應該做到的最基本的情感關懷。也是兒女對父母是否尊敬最簡單的一個表現。孝敬之道就體現在這樣簡單的點滴小事之中。正因為這件事小,所以才會有人不屑做這件事,不在意父母的需求,體會不到父母心靈層次隱含的更深的呼喚和需求。而只有時時刻刻把父母放在心上的人,才會對父母的呼喚乃至心靈的呼喚有感應。如曾子,亦如上文中的父親。這種純樸的不摻雜任何功利和物欲的情感,是世界上最好的溝通方式,它的傳遞遠比許多現代的通訊工具來得實在和迅速,這就是心靈的感應。根據古老的瑜伽理念,在陌生人之間,心靈純凈,也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心靈溝通。既然如此,是否有血緣和親情的父母和兒女之間的心靈的溝通來得更容易一些呢?如果這個理念成立,我們其實就不必佩服曾夫子,也不必驚訝上文中的父親,因為我們也可能做到和父母之間的心靈溝通!如此說來,“父母呼,應勿緩”就成了生活中再小不過的一件小事,這樣一件小事用來衡量道德天平上最基本的孝道,我們就要反躬自問,我們都做到了嗎?

《孝經》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馬上答應了嗎?孝順父母是一切善行的根源。民間也有一種說法:人生不能等的有兩件事,其一是行善不能等,其二是孝順不能等。孝順父母難道一定要等自己飛黃騰達、平步青云的時候嗎?當然不是,其實,尋常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一樣可以做到孝順。哪怕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一聲輕輕的答應,也盡顯孩子對父母的體貼和關懷。如果兒女能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需,做父母之所想,就更顯孝子對父母的情誼。

所以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大孝子,才有了黃香溫席、百里負米等動人的故事。小中見大,體貼入微的照顧和關懷,讓父母不操心的心態,甚至僅僅是不與父母頂嘴這些極小的事一樣能體現孝子的仁厚和孝順。

“思考”

父母呼喚我們,我們要馬上答應不要遲緩。對于父母內心深層次的呼喚,做兒女的能夠體會得到嗎?

作為兒女,往往承載了父母畢生的希望和夢想,做兒女的,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了嗎?

父母到底希望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希望我們將來會有怎樣的發展,我們體會到了嗎?

“父母呼,應勿緩”,如果兒女真能體會到父母發自內心的呼喚,并向這個目標努力,那么“孝”的真正含義,就從孝養父母之身變成了孝養父母之心,只有提升到養父母之心的層次,孝順才不僅僅是口號,而是變成自覺的行動。父母呼喚時,一聲發自心底輕聲的答應也飽含了兒女對父母濃濃的關懷和尊敬,父母怎么會不高興呢?

常言道,要想“孝”,先要“笑”。讓父母發自心底的滿足,就會讓他們笑起來,高興起來,這就是孝了。

中國古代一直將“孝”和“忠”兩種可貴的品質放在一起來說,說的是對待君王要“忠”,對待自己父母要“孝”,忠孝要都做到,才盡善盡美。在現代社會,其實除了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外,也存在著君臣關系,這時的君臣關系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上下級的關系。處理上下級的關系也可以借鑒和父母處理好關系的方法,比如在這句話中,我們把“父母”改為“領導”,變成“領導呼,應勿緩”,在領導呼喚我們時,我們要馬上答應,不要遲緩。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至少可以讓領導感受到來自下屬的這一片熱情和真誠。如果我們能更進一步體會到領導的期望,并朝著這一方向努力,相信也會讓領導看到你的用心和成長。

再比如,作為學生的我們可以把“父母”改為“老師”,變成“老師呼,應勿緩”,老師在點到我們的名字時,我們能心悅誠服地接納并答應,展現我們的青春與活力,這也是老師最希望看到的。如果我們能更進一步去體會教過我們的每一位老師的心意,我們不難發現,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人、成才、成功,我們若能鞠躬盡瘁,朝這個方向努力,老師也會看到我們一點一滴的變化,也會傾盡畢生心血來教我們。

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人生哲理盡在不言中。

名言欣賞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3.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勸報親恩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甘谷县| 棋牌| 当雄县| 华容县| 延川县| 土默特左旗| 内黄县| 萍乡市| 隆昌县| 海原县| 交口县| 潍坊市| 新闻| 新沂市| 上犹县| 习水县| 峨眉山市| 陇西县| 特克斯县| 宜城市| 武城县| 电白县| 安乡县| 万载县| 金华市| 兖州市| 郴州市| 宿松县| 襄樊市| 五河县| 塔城市| 枝江市| 桐乡市| 勐海县| 湘西| 尉氏县| 五原县| 漯河市| 永胜县|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