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父母教 須敬聽
- 弟子規之智慧人生
- 何秀麗主編
- 2875字
- 2015-06-04 18:02:59
“譯文”
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恭敬地聽著并將父母的教誨記在心上,時刻提醒自己。
“注釋”
教:教誨,教育。敬:恭敬,尊敬。
拓展故事
伯愈泣杖
韓伯俞,漢代梁州人,從小就非常孝順,懂事。韓母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厲,盡管對兒子也是疼愛有加,但是偶爾也會因兒子做錯事而發火,用手杖打他。每當這時,韓伯俞就會低頭躬身地等著挨打,不加分辯也不哭鬧。直等到母親打完了,氣也漸漸消了,他才會和顏悅色地低聲向母親認錯謝罪,母親也就轉怒為喜了。
韓伯俞后來長大了,對母親也一樣恭敬孝順,母親對伯俞依然要求嚴格。有一次,伯俞又因故犯了錯誤,惹母親生氣,韓母舉起手杖又打他,伯俞也孝順地躬下身子,等候母親的訓導。但是母親年高體弱,手杖打在伯俞的身上一點也不重。伯俞忽然哭了起來,母親感到十分奇怪,問他:“以前打你時,你總是不出聲,也未曾哭泣。現在怎么這樣難受,難道是因為我打得太疼嗎?”伯愈哀傷地說:“不是的,母親,以前您打我時,雖然我感到很疼,但是正是因為疼才覺得您老身體還很好,我心中暗自慶幸以后母親疼愛我的日子還很長,可以常承歡膝下。今天母親打我,兒子一點兒也不覺得疼,足見母親已筋力衰邁,所以心里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起來了?!表n母聽了兒子的話,感嘆地將手杖扔在地上,流下眼淚。
岳母刺字
岳飛,字鵬舉,漢族,是北宋相州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憑借其軍事方面的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帥。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出征,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
岳飛所帶的部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對百姓秋毫不犯,令金軍聞風喪膽。金軍形象地評價岳飛所帶的部隊:“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痹里w由于他卓越的才能和誓死愛國的忠肝義膽,被稱為忠武大將軍,武圣。
“評析”
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接觸的人,是至親至愛的親人。父母有義務將孩子撫養長大,更有責任將孩子培養成人,所以父母也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任師長。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說的就是如果養了孩子而不去教育他,那是父母的過失。
“父母教,須敬聽”,這句話是說作為兒女,對于父母的教誨要有怎樣的態度。
一個“敬”字道出了對于父母教誨應有的態度?!熬础庇袃蓪雍x,一是恭敬。父母良言勸導,兒女要在父母身旁,恭敬侍候,聽著父母說話;二是尊敬。兒女發自內心的對于父母的誠懇尊重就是尊敬。尊敬是內在的,恭敬是外在的。只有內外結合,神于內形于外,才是真正的“敬”。
“聽”表現了對于父母教誨的做法。“聽”有四層含義。一是聽到耳朵之外。父母教育時,聽著,不表態,不頂嘴。二是聽到耳朵里。父母教育,聽著,答應,敷衍。三是聽到腦子里,聽到了,記住了,記到了心里,當時的表揚記下了,當時的批評也記下了。四是聽到心里,不但記住了,還能夠在心里想著如何接受父母的教誨,落實在行動上。
以上四個層次表現于外,都是“聽”,表現于內卻大不相同,最終結果也會完全不同。如果是第一種,父母的教誨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冷漠,時間長了,徒增孩子的反感,甚至怨恨。第二種,孩子對父母表面上做到了恭敬,還能讓父母接受,不再批評,但是對孩子教育的結果沒有顯現出來,孩子當時聽著也就完了,過后就忘了。第三種,孩子是對父母尊重的,也是把父母的教誨放在很重要的程度尊重的,聽到耳朵里,進到腦子里,但腦子是沒有運轉的,沒有想到解決的方法,沒能讓父母安心。第四種境界最高,孩子不僅外在表現做到了“敬”,內心里也做到了“誠”,是恭恭敬敬地聽著,誠心誠意地記著,如影隨形地想著,自然而然地做著。這種“聽”才是真正聽父母的教誨,聽父母的話。把父母的教誨落實到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去,是孝子的最高境界。否則,僅是聽著,腦子不運轉,行動不落實,是毫無意義的。
說到這里,我們仍然可以將“父母”換成“領導”、“老師”。
在單位,領導的教誨,員工要認真地聽著,并考慮如何把領導的教誨變成自己工作的動力,指導自己的工作,讓工作更加出色,讓任務更加圓滿,這里的“聽”不僅有虛心接受的成分,更是對現有工作的一份擔當和責任,只有認真聽好工作任務,聽清工作方法的人,在工作中才會少走彎路,順利完成任務。
在學校里,老師的教誨,學生更要認真傾聽。因為老師的良苦用心和父母是一樣的,老師的教誨往往更有針對性,老師講課的內容更加系統,學生一天至少八小時在學校,老師對學生個性、能力的了解有時比父母還要全面、客觀,充分理解老師講授的內容,接受老師的教誨,對于迅速增長自己的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有絕對幫助的。
說到底,一分誠敬一分利益,以誠敬之心接納父母、老師、領導的教誨,一定會迎來自己開闊的人生。
“思考”
父母的教育在人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個人的性格、能力及個性發展或多或少受父母的影響。所以,能夠尊重自己的父母,聽從他們的教誨,一般都會對人生之路有所裨益。但事情都是相對的,不能絕對來看,我們的父母不見得是圣人,也可能會告訴我們一些錯誤的觀點,傳遞給我們的也可能是偏頗的見解,他們的行為不見得能被社會大眾所接受,這時候,我們是否也“須敬聽”呢?
比如,有的孩子在外邊受了委屈,回來告訴父母。父母就告訴孩子說,在外不能被欺負,有人打你,你就打他,有了事,爸爸媽媽給你頂著。在網絡上就流傳著這樣一段視頻:一個父親教唆自己年幼的女兒和同樣年幼的外甥打架,而且一定要分出勝負。再比如,有的孩子在外邊愛占小便宜,今天拿了同學的鉛筆,明天要了別人的橡皮,有的孩子向別的孩子借錢,父母會說,這孩子真聰明。有的父母愛酗酒,有的父母不愛上班,愛打麻將賭博。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需要有很高的智慧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父母,引領父母對生活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如果沒有能力改變父母,也要潔身自好,努力尋求個人最積極的發展,再以個人的人格魅力感染父母,否則也許會帶著父母的負面能量面對生活。
名言欣賞
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鬃?
2.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ひ撩①澩?
3.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