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強迫來襲,你害怕嗎?——認識強迫

  • 我們都有強迫癥
  • 龐金玲著 曲利華繪
  • 6855字
  • 2015-06-04 09:49:17

你越認定自己強迫,你就越強迫。你會把本來不是強迫的思維和行為都發展成為強迫。

第一節 強迫是不是在你身邊

很多人都想問:“我的這種情況到底是不是強迫呢?是的話,我應該先怎么做呢?”我們都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強迫癥,我們是不是唯一的一個,是不是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強迫癥患者。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強迫癥在我們身上的幾種常見的表現,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有以下所有的癥狀。一旦我們慢慢看清楚與我們緊密相關的這些癥狀,那么我們就能知道“我們在強迫了嗎?”

(1)我們總是在擔憂可能會有什么災難性的事件發生。

長期折磨著我們的就是自己常常害怕厄運會降臨在我們或是別人的身上。比如,強迫檢查的我們經常會擔心自己的粗心會招來壞事。每當被問起為什么要檢查時,一個典型的答案就是“我之所以要檢查門窗是因為我害怕有人會進來,可能會偷走我的東西。”或是“如果不把賬單檢查上七八遍,可能就會出錯,那會多么可怕啊。”又比如,強迫洗手的我們經常會擔心因為與灰塵或其他污染源接觸而導致不好的事發生。“如果我沒洗干凈怎么辦?我會生病嗎?我會讓我的家人也生病嗎?”

(2)我們有時也會感到自己的擔憂是過度的。

當沒有被癥狀所困擾時,強迫的我們會承認我們不會因為犯了一個打字錯誤而被炒魷魚,也不會因為沒有把手洗個五六次而生什么重病。但是,一旦我們陷入了自己的擔心中,我們就會非常擔心自己害怕的事情成為現實。比如,在平時,我們可能不會覺得醫院有多么危險,但是去了一次醫院之后,就會擔心自己被某種病毒感染了。由于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我們也會覺得自己已經把病毒傳染給了其他人,結果就再也不敢去醫院了。事后冷靜下來,我們也知道自己的擔心是多余的,但就是不敢去醫院。

(3)我們會試圖擺脫困擾自己的想法,但可能只會適得其反。

當感到自己腦海中的想法很可怕時,我們自然而然地會盡可能想辦法去擺脫它。但是我們越是與這種想法做斗爭,它在我們腦海中停留的時間卻越長。

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每次我們去抵制一個想法的時候,我們就和這個想法之間建立某種聯系。我們越去抵制,這種聯系就會越牢固。如果我們一直在擔心那些可怕的想法會再次出現,那這種聯系恰恰會把這些想法再次帶回我們的腦海之中。

這就意味著我們越想擺脫它們,就越難擺脫它們;我們越積極地抵制它們,它們就越會在我們的腦海中變得更牢固。

(4)我們會用強迫行為暫時解脫自己。

強迫帶來的害怕、焦慮會讓我們非常痛苦,所以飽受強迫之苦的我們都急切地想尋求解脫。而強迫型行為能暫時帶來這樣的解脫。比如強迫檢查的我們會不斷擔心忘記關火而讓房子著火,那我們就會重復地去檢查爐子,我們可能會一遍遍地這樣做,直到焦慮消除。因此,每當我們面臨擔心的情境時,強迫的我們會重復這種相同的模式,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強迫行為以尋求解脫。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強迫很快又會回來,一切又會開始重復。

(5)我們的強迫行為通常會不斷重復。

與正常人不同,強迫的我們不會只滿足于把手洗一遍或是檢查一次門鎖,因為這樣我們還是不會覺得安全。比如,在上班的路上,如果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忘了拔電飯煲插頭,就很有可能返回家中檢查。回家后,看到已經拔掉了,松了一口氣。可剛走出門,又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然后又回去進行第二次檢查。情況嚴重時,這個動作能夠重復十幾次。由于強迫想法會在一天之內多次進入我們的腦海中,因此我們的生活常常被這些反復的行為占去大部分時間。

(6)我們也曾嘗試抵制強迫。

如果強迫行為比較短暫而且不會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那么我們也許就能對此得過且過。但情況通常會變得嚴重,比如強迫洗手的我們會一直洗到我們自己也覺得十分厭煩為止,于是我們可能為了不用洗手而不去接觸其他東西。但是如果這些強迫行為太多、太浪費時間,那么強迫的我們或許就會停止所有的日常活動,以防止這些強迫行為的發生。比如,有強迫清洗行為的人因為害怕感染“致命的病毒”而不停地洗手,導致自己痛苦不堪,最后干脆就不下床了。又比如,有強迫檢查行為的人因為在出門之前都會檢查皮包、錢包、眼鏡、鑰匙、化妝品,以及其他的一些物品數次甚至數十次,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最后可能出門時什么也不帶了。

如果你有以上6種情況中的任何一種,并且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的話,說明你已經在強迫了。

第二節 你的強迫從何而來

根據荷馬史詩,西西弗斯是人間最足智多謀的人,他同時也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國王,但他卻飽受“推石詛咒”的精神折磨。

其實,在這個紛紛擾擾、物欲橫流的社會里,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西西弗斯,我們稱這些與西西強斯推石類似的行為為強迫癥。

強迫癥會使人陷入一種毫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復想法與行為當中,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心理疾病。這類人明知強迫的動作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反復出現的強迫。

由于強迫思考會引發焦慮情緒,所以我們會有努力地嘗試忽略或抑制這些無意義行為的念頭,但是通常這些重復思維都無法轉移,于是不得不通過強迫行為的實施來減輕或消除強迫思維所帶來的焦慮感。因此,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經常是成對出現的。比如,怕臟,就會反復洗手、洗澡、洗衣服,把家中打掃得一塵不染,把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條;擔心丟失重要的東西,就會反復地檢查隨身物品,或是擔心寫錯東西,就會反復地核對賬目,反復地檢查有無錯別字等。

強迫思維誘發強迫行為,反過來,強迫行為又鞏固了強迫思維,如此反復。隨著強迫思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強迫行為的出現次數也會越來越多,同時持續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最終會嚴重地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

并不是所有的重復思維和行為都是強迫癥,正常人也會出現重復的思維和行為,因此強迫癥的界定須參考一定的標準。具體的標準可參考本書后面的章節。

強迫癥發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會認為死才是唯一的解脫,全球每年由強迫癥引發的自殺不在少數。近幾年來,心理學家發現“愛”也是一種誘發強迫癥的“種子”。有些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在過度保護與溺愛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有了強迫性潔癖。比如,為了不讓有毒或有細菌的臟東西沾上心愛的子女,每次回家都要反復地洗手、洗澡,手機也要用濕布擦,直到安心為止,甚至連錢也得洗了,絕不把一丁點兒臟東西帶進家,間接沾在子女們的身上。這種強迫癥屬于現代社會中很有愛心、做到了極度緊張的程度的人,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家人的安全,但這種強迫行為卻大多無法得到家人的理解。

強迫癥患者的某些思維和行為在常人的眼中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甚至是可笑的。而有強迫癥的人如果得不到身邊親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受到來自朋友和親人的排斥與傷害,他們中的大多數會產生難以描述的孤獨感,開始遠離社會,憎恨自己,出現脾氣暴躁等。這種失控的強迫思維在多種精神壓力下會進一步加深,從而使強迫癥越來越嚴重,產生更多心理疾病。

所以,希望更多正常人能設身處地地替強迫癥患者想一想,沒有人愿意強迫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要對他們多一份理解與關愛。又有誰知道強迫癥會不會找上自己呢?

第三節 你是正常人還是強迫癥患者

在正常人的身上,我們偶爾也會見到重復的思想和行為。比如,做事嚴密、謹慎的人,在制訂一個詳細的計劃后,總會反復地與下屬核對每一個環節,甚至會親自核對計劃中的每一個細節,為的就是確保計劃的周密和萬無一失。又或者,從事特定職業,比如安檢、財會、配藥師等工作的人,任何一丁點兒的差錯都會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從事這些行業的人都會謹小慎微,反復檢查、,以確保工作的正確性。

另外,部分人認為當某人不斷重復某種行為,如不斷賭博、運動時,他就可能有了強迫癥,但事實并非如此。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強迫癥,取決于他在重復完特定行為后的反應。假如一個人不斷賭博,而在賭博后經常產生內疚等負面情緒,則可初步判斷那人有強迫傾向。但如果那人認為賭博是愉快的,那他并沒有強迫自己。

那么,正常人的重復想法和行為與強迫者的重復想法和行為有什么區別呢?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少量重復的想法。

比如,在聽完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后,第二天你還會回憶那些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或是自己特別喜歡的樂曲。但是,一旦開始工作,這些樂曲便會消失,你也會開始專心工作。因此,正常人出現這些重復想法的時間是短暫的。然而,強迫者的強迫觀念則長期、反復地在頭腦中出現,且都是毫無意義的想法和問題。比如一天到晚總是在想“雞為什么下蛋,蛋為什么生雞”,且這些思維持續的時間至少已有3個月。

因此,正常人也會出現重復的想法和行為,但是,這些想法和行為持續的時間都很短暫,而強迫思維則是長久持續的。

(2)正常人的重復想法、行為是有益的,或雖然無益但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

不同的職業,對人的要求也不同。會計師、外科醫生等都需要專心細致地工作,不能出一點差錯。因此,他們在對賬、診斷時,可能在檢查后還會再核查一次。但是,強迫的重復行為毫無實際意義,這類人在些重復的思維和行為之中,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而沒有精力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3)正常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無須努力抵制它們的出現,也無主觀的痛苦。

正常的重復想法和行為只會出現在適當的場合,并且是有意義的重復行為,比如會計師在做賬時,會重復地檢查、核對。他們認為此行為是必要的、有意義的,因此不會糾結于這些重復的行為是對還是錯,自然也不會有意識地去抵制這些行為,同時也不會產生心理上的焦慮和痛苦。強迫者則不同,對他來說,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明知強迫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就會有強烈的反強迫,就是抵制、反對強迫思維和行為的出現,但總是不能成功,總是無法克制地反復出現強迫。

(4)正常人出現某些重復想法不符合疾病診斷標準。

強迫的診斷需要參考一定的標準,比如美國醫學學會制定的診斷標準。正常人出現的一些重復的想法和行為是不符合疾病診斷標準的,而強迫則是根據此標準診斷出來的。

因此,不要輕易地給正常人扣上強迫的帽子,更不應將認真負責、嚴謹周密地工作、學習誤認為是強迫。

第四節 強迫癥有什么危害

強迫癥是一種嚴重影響人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常見的心理障礙。強迫癥的危害是很大的。

(1)影響學習和工作。

有強迫癥的人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混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重復地關注一些無意義的東西時,那么在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大腦便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利用,因此會嚴重影響當事人的學習和工作狀態。

對于學生來說,強迫癥可以導致在聽課、考試時注意力分散,難以集中精力學習和考試,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和效率,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對于成人來說,強迫癥的頻繁、頑固出現和持續干擾,會使其在工作中,如在駕駛車輛、清查數目、書寫文字、思考問題時,出現失誤、延誤,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2)影響人際關系。

有強迫癥的人往往因為擔心自己會發生強迫動作,而在眾人面前表現得十分拘謹,容易發窘。此外,因為他們對自己過分克制、要求嚴格,生活較為呆板、墨守成規,興趣和愛好不多,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注意不夠,所以給人的感覺是較為冷漠、不敏感。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正常交際行為。

同時,人是社會人。人在社會中生活,總會與他人接觸。有強迫癥的人思想和行為怪異,且反反復復,讓周圍的人尤其是親密接觸者難以理解,因此常影響人際關系。

(3)誘發暴力、犯罪行為。

有強迫癥的人常常感到悲觀和絕望,于是會繼發出現暴力、犯罪行為。由于強迫行為的反復發作,這種無用感很容易令其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自殺想法和行為。另外,若是周圍的人對其使用粗暴的言語和行為去干擾、制止其強迫行為,他們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這很容易打破他的平衡,進而加重其自卑和無用感,出現更為強烈的情緒反應和過激行為。

比如偷竊行為,這完全有可能是以強迫心理為動力的。偷盜者不斷地去偷,而偷竊這種行為是主體控制不住的。他們之所以要偷竊,是因為內心有一種想偷的沖動,這種沖動非常頑固,自己想控制卻根本無法控制。雖然事后他們會自責、內疚,但事發當時他們確實對自己無能為力。

(4)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對于反復洗滌者,皮膚完整性受損是最常見的繼發癥狀。頻繁、長期的強迫洗滌,損傷了他們的皮膚保護層,使被洗滌處的皮膚干燥、破裂、紅腫、失去彈性,皮膚的營養度降低,有時還會發生感染。

有的強迫型人格者由于強迫思維長期存在,上床后不能立即入睡,在床上輾轉反側或下床來回走動。這種紊亂的表現很常見,他們入睡困難、焦躁不安,總是需要服藥才能入睡,早晨起來還總是精神萎靡、倦怠、反應遲緩、打哈欠、面色不佳、注意力不集中。

(5)影響人的心理健康。

強迫癥的影響作用是超越一般人的想象的。不僅會因其表現與其真實自我格格不入而承受心理痛苦,也會因為自我強迫和自我反強迫的同時存在,而給內心帶來極大的痛苦。使其整天處于惶恐、煩躁的情緒中,甚至出現焦慮、憂郁等心理疾病。

有些有強迫癥的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是不必要的,是違背常理的,甚至是違背道德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那樣去想、那樣去做。于是想努力控制自己,但最終在總是以失敗告終的刺激下加深了焦慮、憂郁、失落的程度。物極必反,面對自己無法控制的思想和行為,強迫型人格者很容易走上強迫癥的對立面——意志缺乏。

這類人會徹底地放棄自我,任事情自由發展,從此變得不修邊幅、生活懶惰、缺乏意志力。比如,一個有潔癖的人,從前總是會不停地打掃房間,清洗被單、床單等,把家里收拾得一塵不染。但是現在,他什么都不愿意做,甚至連正常的收拾房間的行為也消失了,致使家里亂成一團,而他本人也因經常不洗臉、不洗手、不洗澡而令人難以忍受。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可見,強迫癥絕非我們眼中所看到的那樣,僅僅涉及幾個無關緊要的重復性動作和重復性思維。我們可以看到強迫癥的方方面面,身體、心理、正常的生活都在遭受破壞和影響。因此,對于強迫癥,自己不要有意掩飾,要積極尋求治療的方法。

測試:

你有強迫癥嗎?

測評方法:

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特征,答案為“是”得2分;“否”得0分;“偶爾”得1分。

1.平時不知為什么總覺得心煩意亂,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著,即使睡著也容易驚醒。

3.經常做惡夢,驚恐不安,早晨醒來就感到倦怠無力,焦慮煩躁。

4.經常早醒1~2小時·,醒后很難再入睡。

5.學習的壓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煩躁,討厭學習。

6.讀書看報甚至在課堂上也不能專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稱心的事情便較長時間地沉默寡言。

8.有時感到很多事情不稱心,無端發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總是很放不開,整日思索。

10.感到現實生活中沒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興趣,郁郁寡歡。

11.老師講的概念,常常聽不懂,有時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問題常常舉棋不定,猶豫再三。

13.經常與人爭吵發火,過后又后悔不已。

14.經常追悔自己做過的事,有負疚感。

15.一遇到考試,即使有準備也緊張焦慮。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喪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敗,行動前總是提心吊膽,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順心,就暗自流淚。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覺得別人總是在嘲笑自己。

20.喜歡跟比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賽。

21.感到沒有人理解自己,煩悶時別人很難使自己高興。

22.發現別人在竊竊私語,便懷疑是在背后議論自己。

23.對別人取得的成績和榮譽常常表示懷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總覺得別人要加害自己。

25.參加春游等集體活動時,總有孤獨感。

26.害怕見陌生人,人多時說話就臉紅。

27.在黑夜中行走或獨自在家時有恐懼感。

28.一旦離開父母,心里就不踏實。

29.經常懷疑自己接觸的東西不干凈,反復洗手或換衣服,對清潔極端注意。

30.擔心是否鎖門和關火,反復檢查,經常躺在床上又起來確認,或剛一出門又返回檢查。

31.站在經常有人自殺的場所,如懸崖邊、大廈頂、陽臺上,有搖搖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覺。

32.對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經常打聽,深怕自己也身患同病。

33.對特定的事物,如交通工具(電車,公共汽車等)、尖狀物及白色墻壁等稍微有些奇怪的東西有恐懼傾向。

34.經常懷疑自己發育不良。

35.一旦與異性交往就臉紅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對某個異性伙伴的每一個細微行為都很注意。

37.懷疑自己患了癌癥等嚴重不治之癥,反復看醫書或去醫院檢查。

38.經常無端頭痛,并依賴止痛或鎮靜藥。

39.經常有離家出走或脫離集體的想法。

40.感到內心的痛苦無法解脫,只能自傷或自殺。

答案:

(1)得分:0~8分:心理非常健康,請你放心。

(2)得分:9~16分:大致還屬于健康的范圍,但應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師、朋友或同學聊聊。

(3)得分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強迫,應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調適,或找心理輔導老師幫助你。

(4)得分31~40分:黃牌警告,你已經有了某些強迫行為,應找專門的心理醫生進行檢查治療。

(5)得分41分以上:有較嚴重的強迫行為,應及時找專門的心理醫生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视频| 巧家县| 白山市| 四会市| 肃南| 泰州市| 长汀县| 岗巴县| 沁水县| 福安市| 太原市| 阿尔山市| 龙泉市| 灌云县| 庄河市| 缙云县| 汉沽区| 尖扎县| 寻甸| 师宗县| 莱阳市| 黑山县| 长春市| 台江县| 雷波县| 铜山县| 梁河县| 海伦市| 加查县| 酉阳| 建阳市| 冀州市| 都江堰市| 奉化市| 武陟县| 湄潭县| 定襄县| 桓仁| 邮箱|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