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自序
“咨詢師札記”系列文章(以下簡稱“札記”)自2015年7月起開篇,如今寫了整整9年。
這些年,伴隨青稞心理咨詢的服務工作,我接待的來來往往的來訪者和學員大概也有上千了,當然再算上聽過我講座的就更多了。累積的一線從業經歷以及服務來訪者的心得,在工作之余持續轉化為我鍵盤上的文字。
匯集而成的這本《心理咨詢師札記》是一份實踐心得,有案例,有體驗,有方法,有經驗,更有教訓。其中涉及的案例均有原型,但為了不泄露當事人隱私,所有內容均經過改編。
本書的第一章到第九章,主題是“個人成長”,是我早期從事心理咨詢時的工作與經驗的總結。當時我專注于眼前的個案,會花大量的時間去理解和陪伴個案,促使其發生改變。
第十章到第十二章的主題是“家庭教育”,是以整個家庭為一個系統來進行家庭教育與心理咨詢服務。要解決的基本上是孩子的問題,來學習與咨詢的卻是其父母。而父母學習成長的顯性指標,是孩子的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的衡量標準之一。顯然,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
比如,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沒有給父母很多的理解和陪伴——因為父母也著急著孩子的問題。我們盡可能快速地收集來訪家庭的資料,例如孩子的問題、現狀、特質、習性以及父母的問題、特質、行為模式、潛意識里的思維邏輯,以及他們平常是如何和孩子互動的,孩子的體驗是怎樣,從而盡快地呈現出他們家庭問題的癥結所在。所以咨詢中總是直指父母的盲區,盡可能給出一個可以讓父母快速采用并且能有效解決家庭問題的方案,使之可以解決家庭里面的問題。當然若父母無法落實,那退而求其次的辦法就是協助父母將方法落地,其中會大量涉及協助父母如何觀察,如何自我訓練,如何突破自己的盲區,從而一步一步把孩子帶入正軌。
前來求助的家庭,孩子的問題往往比較嚴重。基本上,孩子已經出現休學、失學、厭學、逃學的情況,或者網癮、叛逆、抑郁等各種心理問題。因為孩子問題的急迫性,所以父母一開始也都沒有時間慢慢成長,因此我們只能順應父母的要求,提供一種高強度、密集的訓練方式,如用一到三個月的時間學會觀察自己、觀察孩子、觀察自己意識動態與孩子現狀之間的關聯,找出解決家庭問題的關鍵環扣,從而解決家庭問題。
最后,希望通過我個人的分享,能為大家在自我成長、家庭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更好地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對家庭、社會乃至國家都有貢獻的大好青年。
姚一敏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