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談人

你們學哲學,首先要理解世界的客觀本質,如果這個前提動搖了,其他重大哲學問題的解答就不可能正確。但同樣重要的是,你們應該要理解人的本質,理解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理解人的本質,不理解人的實踐活動,即使你承認世界的客觀性,同樣超不出舊唯物主義的水平。我們今天探討一下關于人的問題。人的問題是個大題目,與人文社會科學各門學科相關,牽涉的問題也最多。這里我們從哲學角度聊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這就是人的出現對世界究竟有何意義。

從廣義上說,人也是動物,靈長類動物。世界上動物的品種是極其多樣的,而且在自然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有品種消失,新的品種產生。例如,古代的恐龍。在生態環境惡化的當代,一些動物瀕臨滅絕的消息,時有所聞。人不同。人是世界上唯一的獨特品種。雖然人也經歷過進化的不同階段,但人作為動物中的一種特殊的類存物,是唯一不能消失滅絕的動物。人的消失和其他動物某一品種的消失,意義完全不同。人是唯一通過實踐為自己創造生存條件的動物,是有思想、能思維的動物。

人有肉體和精神,是兩者的統一。其他動物基本上是肉體性的存在。高等動物也有某些意識和心理的萌芽,但仍然是動物性的本能意識與心理。人不僅有意識而且能意識到自己的意識,即自我意識;人不僅有心理,而且能分析和理解自己的心理,能調控自己的心理。特別重要的是,人是思想的動物。思想以語言為載體,是具有創造性的、反復的、能動的思維過程。思想就是能讓人的意識停下來只關注某一點,反復思考、思索的過程。它的成果是精神產品。王安石寫作《泊船瓜洲》的推敲過程就表明人的思想的能動性:“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據說,其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是經過反復推敲才定下來的。原來用“過”字,又用“到”字,又用“入”字,均不滿意,最后定為又“綠”江南岸。這就是思想,又思又想,即反復思索。

我們是人,都有思想,但我們多半停留在日常思維的水平,而日常思維往往是習慣性思維。早上起來穿衣、吃飯、上班、回家,一切完全按習慣行事。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甚至年復一年。我們的思想已經習慣化,而習慣是最無創造性的。我們的哲學史、文學史、科學史都是思想史,不是思維習慣史;我們的政治家、科學家、學者都是思想家,他們不是習慣性思維而是創新性思維。一個按習慣思維的人,成不了思想家,也上不了思想史。人有思想,但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思想家。我們應該重視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于舊唯物主義哲學的地方。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命題的意義不在于它的科學性,而在于哲學智慧,它強調人是思想的動物。

人是肉體性存在,所以人受生物學規律支配。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體能是有限的,總之,一切肉體性存在都是有限的。世界奧運短跑冠軍只是人間的冠軍,在動物世界連兔子都跑不過。跳高冠軍也跳不過跳蚤。跳蚤可以跳過自己身體的幾百倍高的高度,而世界奧運跳高冠軍跳不過自己身高的兩三倍的高度。舉重冠軍無法與駱駝相比。人,就其肉體性存在而言,是無法與其他動物相比的,并不比其他動物優越。

人的肉體是不自由的。手的長度是有限的,所以單純依靠手,拿不到距離一米遠的東西。同樣,單純依靠腳,不可能周游世界。思想不同,思想具有創造性和自由性。手不長,可以發明工具延長手臂;腳走不遠,可以發明火車、飛機。總之,一切肉體的限制都可以因為思想的發明和創造而得到克服。這就是有人的世界和無人的世界的根本區別。

人,不僅是從動物中提升出的一種源自動物又高出動物的新物種,而且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沒有人,世界就失去了能了解世界自身的動物。張載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照我的解讀,天地是自然物,它本無心,它不能了解自己,能了解天地的只有人。只有人,才了解天,懂得天行健;了解地,懂得厚德載物。這就等于“為天地立心”。有人的世界和無人的世界完全不同。無人的世界是自在的世界,按自然規律演化,而有人的世界是可以創造人化世界的世界。人化世界是雙重規律的世界,不僅受自然規律支配,而且受社會規律支配。

人依存于世界又改變世界。人與世界共同變化。世界的人化與人因改變世界而發生的進步是共進的。不同的是,人的進步不是動物的進化,而是社會的產生、社會的進步。沒有人化,就不會產生文化。文化是人化的結果。文化,是人改造世界的副產品。之所以說是副產品,是說人在創造生存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同時,也在創造文化。副產品,毫無貶低之意,只是說人首先是生產生存的物質資料,然后才有文化活動。可是這個副產品對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沒有文化和文化活動,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物質生產就如同動物的覓食。如果這樣,人就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獨特品種,而是動物世界中多了一個“人”這種動物物種。人失去了人特有的價值和意義,也失去了他們產生和生存的必然性,這樣,有人的世界和無人的世界便毫無區別。

意義、價值問題都與人這個“物種”的獨特性相關。沒有人對客觀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的把握,就不能理解對象。然而,只有理解對象,才能有對對象意義的把握。同樣一個對象,對不同的人意義可以完全不同。一棵樹,對于一個植物學家和一個非植物學家來說,意義完全不同。植物學家可以說出許多關于樹的道理和它對人生存的意義,而外行除了說它是樹以外,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理解越深,越能懂得對象的意義。價值也是如此。知道它的意義,也就知道它的價值,因為價值與意義不可分。連它的意義都不知道,何以知道它的價值呢?對于外行,也許一塊真正的和田玉與一塊石頭差不多,根本無法分辨,因為他不理解對象,所以也不可能知道玉的意義,從而也不知道玉的價值。可是,只有人而無對象,也不存在意義和價值的問題。意義和價值都是關于對象的意義和價值,如果不存在樹,當然也就不存在關于樹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和價值。不存在和田玉,也就不存在和田玉的意義和價值。意義和價值都不能是純主體的,也不能是純客體的,而是主客體之間的一種關系。這個關系是可變的,因為主客體關系不是抽象的,它總是一定條件下的主客體關系。人類對對象的意義和價值的理解是變動的。我小時候,甲魚是最不值錢的,在我們家鄉不能上桌待客,可現在卻成為珍品。為什么?因為人們發現了它的營養價值。這種情況幾乎天天都會發生。對象的意義和價值處于不斷被發現的過程之中。

對對象的意義和價值的發現,就是對一個原本不理解它的存在價值的東西,發現了它的存在價值,揭示了它的存在意義。人對對象的認識不能止于對規律的認識,而必須進入對對象的意義和價值的認識。這才知道它是什么,而且知道它對人類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義和價值。如果只認識蟲草而不知道蟲草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這不能算是對蟲草的認識。只不過是認識蟲草就是蟲草而已,這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實。凡是只知名而不知實的認識,都不可能進入價值和意義認識的層次。

人,是鑲嵌在自然界王冠上的寶石。他改變了世界的純自然進化,由自然史進入人類史;改變了自在世界的面貌,產生了人化世界。人化世界豐富多彩。這是我提醒你們研究人的出現的哲學意義的原因。要認真地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高度理解人。人跪倒在自然面前,把自然神化,變為自然的奴仆,這是人類早期的不幸;可人若企圖取代萬能的上帝,以為人無所不能,這又是自然的災難,歸根結底還是人類自身的不幸。當人類由于自然的懲罰而真正陷于滅絕,世界還歸無人的世界,這與恐龍或某種動物品種的消失可不是一回事,世界將真正變為一個寂寞的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比如县| 舟曲县| 临澧县| 资源县| 广河县| 丹寨县| 广饶县| 登封市| 水城县| 安化县| 邢台县| 堆龙德庆县| 阜新市| 台北县| 林州市| 精河县| 会理县| 临猗县| 外汇| 南江县| 上饶市| 宁明县| 五原县| 布拖县| 花莲市| 杭锦后旗| 都匀市| 弥勒县| 石嘴山市| 当涂县| 邵阳市| 九龙县| 马关县| 淳化县| 容城县| 高清| 永年县| 瑞丽市| 平果县|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