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談尊重生命
- 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
- 陳先達
- 1402字
- 2015-05-30 09:05:33
尊重生命,這是不錯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彌足珍貴。世界上什么東西都能用錢買到,唯獨生命是無價的,當然應該尊重生命。所謂尊重生命主要是指尊重人的生命。至于尊重其他動物的生命問題,則涉及生態問題、環保問題。我們不能濫殺其他動物,這不是出于宗教的眾生平等或其他抽象道德原則,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但不可能人人食素,以某些動物為生是人類生存的需要。人可以合理飲食,但不可能絕對素食。那種既要食肉又要君子遠庖廚式的人道主義,我認為是虛偽的。人不僅食肉,而且會為了自身的生命而消滅危及人類生命安全的動物,包括禽流感時期大量撲殺雞群。我還沒有見過以尊重生命、眾生平等的名義對此提出的抗議。
尊重生命與生命至上主義不能等同。生命就其作為生命而言,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西方一些學者,一方面,對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中因各種原因而死的人滿懷人道主義情感,對革命者百般指摘;可另一方面,對幾百年來西方殖民主義對殖民地反抗者的殺戮,對當代戰爭中死于先進武器下的大量無辜人民,不置一詞。尊重一些人的生命,而又不惜毀滅另一些人的生命,這種具有明顯傾向的所謂尊重生命,并非對生命的真正尊重。你們可以看到一個似乎矛盾的情況:高唱尊重生命者可以同時是最不尊重生命者。他們在戰爭中重視自己“零傷亡”,可又不斷發明能一舉消滅對方的先進武器。究竟是尊重生命,還是輕視生命?這難道不說明,尊重生命是個抽象的命題?他們肯定會區分誰的生命應該受到尊重,誰的生命不該受到尊重。新疆發生恐怖活動,許多無辜人民遭到殺害。西方某些人不關注被暴徒殺害的群眾,反而指摘中國的反恐斗爭。可見,尊重生命往往成為當今世界政治斗爭的話題,映射出某些西方大國的偏見。
生命寶貴,自不待言。但在社會生活中,還有高于生命的東西。“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裴多菲這首詩的可貴之處,在于他沒有抽象地宣傳生命至上主義,而是必要時把理想和信仰放在生命之上。我們的先圣孔子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時,孟子主張“舍生取義”。可見在孔孟看來,道與義的重要性在生命之上。
戰爭會死人。一將成名萬骨枯,這是歷史事實。“可憐無定河邊骨,都是深閨夢里人”,也是歷史事實。古來如此,當代也會如此。可戰爭確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侵略與反侵略之分。如果我們的軍人不準備打仗,不準備犧牲,奉行生命至上主義,就不能克敵制勝。對軍人而言,愛國主義教育就包含必要時為國犧牲的教育。在中國長達二十八年的革命戰爭中,在抗日戰爭中,在多次保衛國家的戰爭中,我們犧牲了無數的革命戰士。一個個可貴的生命、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年輕的生命死于戰場。有的永遠埋骨異國,有的甚至骸骨無存,難以魂歸故里。但我們不能因此對侵略者就不抵抗。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說:“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當然,我們應該愛護生命,應當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我們應該關心戰死在他國的中國軍人,盡量使遺骸還國,魂息故里。但抽象地宣傳“生命至上”,宣傳生命的“終極價值”,而沒有任何具體的分析,只是就生命談生命的寶貴,是一種哲學的錯誤。我們應該尊重生命,但更要尊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否則一部人類歷史、一部世界史,只是彼此的殺戮史,而非同時亦是保衛祖國、維護正義的歷史。這種生命觀要不得,你們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