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談活和為了什么活
- 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
- 陳先達
- 1731字
- 2015-05-30 09:05:33
人活著和人為了什么活著,這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人活著不是人生觀問題,而是屬于自然科學,或者說是生物學問題。人活著是因為出生,人是父母所生;地球上存在人類,則是生物的進化。一個人,如果沒有父母兩性的結合,就沒有自己;而沒有生物的進化,則沒有人類。可人為了什么活著不同,這是人生觀問題。人活著可以說是自然因,而人為了什么活著則是目的因。
人活著是不由自主的,不是個人能決定的,任何人都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而人為了什么活著,則決定于個人抱有什么樣的人生目的。活和為了什么活是不同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不吃飯不能活是生物規律,活著有沒有飯吃是社會規律。饑餓是生理反應,反饑餓則是社會革命運動。
人活著的原因,人人相同、古今相同、世界相同,都是源于自然原因。可人為了什么活著,則各不相同。例如,孔子為道而活著,“朝聞道,夕死可矣”。他稱贊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的求道不求食的人生態度。這就是儒者最為贊賞的“孔顏樂處”。可有的人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例如楊朱講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人活著就是要全真保身;老莊也是主張人要活得自在,自得其樂,要像在天空自由飛翔逍遙游的大鵬,而不能樂人之樂。所以,孔子的入世、佛教的出世、莊子的避世,都屬于人為了什么活著,都包含人生觀問題。“今朝有酒今朝醉”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不同的人生態度、不同的人生目的,即不同的人生觀。
人生觀的核心是理想和信仰。區別人生觀的界線是不同的理想和信仰。人為了什么活著,就是指人懷有什么樣的人生理想。對自己理想的執著追求就是信仰。信仰從屬于理想,是實現理想的精神動力。理想支撐信仰,沒有理想就不可能有堅定的信仰。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信仰是因為其理想的高尚和堅定。信仰動搖就是理想的破產。當前所謂信仰危機,本質上就是理想的缺失。沒有理想,信仰當然會動搖;沒有信仰,理想就難以支撐。如果認為共產主義是渺茫的烏托邦,如果因為社會主義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諸多壞現象而感到理想破產,消沉憤世,則必然導致信仰危機。
信仰危機是人生觀問題,可它的根源卻在于世界觀和歷史觀的錯誤,因為它不能對社會問題有正確的觀察和分析。社會主義作為理想是完美的,因為它是圖景;而作為現實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因此,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需要建設的,而不是一盤既成的美餐,端上來就可以吃的。貪污腐敗需要反腐、道德需要教化、人的素質需要提高,社會主義就是在克服種種污泥濁水中前進。立志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實就是理想,相信它一定能改變就是信仰。如果沒有這理想和信仰,面對種種不良社會現象感到無奈,必然會憤世嫉俗,甚至消極低沉。
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想并沒有像宗教那樣,約許人間天堂。約許是空頭支票,永遠無法兌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是一種科學學說,是指導人們為社會理想而斗爭的學說。它以社會歷史規律為依據,描繪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美景,但它要求組織政黨動員群眾為理想而奮斗。以爭取人類美好社會為目標而奮斗是理想,相信它最終能實現就是信仰,而為了這個理想和信仰而實踐就是行動,就是革命、建設、改革。
人與動物不同。動物也有生命,但動物不存在生命觀的問題,它們是本能的生存。人不同,人有意識,有能力進行反省,因而能反問自己為了什么活著。可僅僅是有意識還不能提出這個問題。不少人生活一輩子,從生到死并不曾自我探詢過“為了什么活著”,可以說是糊里糊涂的一生,甚至是渾渾噩噩的一生。他們沒有意識嗎?不是,他們全部活動都是有意識的、自覺的活動。但是,他們沒有哲學反思意識,沒有對人生意義探詢的哲學意識。
人生觀問題屬于哲學意識,只有哲學才能提出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的問題,提出人為了什么活著的問題。也正因為這樣,哲學意識可以說是一種痛苦的意識,即所謂智慧的痛苦。從來不追問“人為了什么活著”的人,整天渾渾噩噩。他們沒有痛苦,但也不懂生命的意義。古代希臘哲學家皮浪贊賞狂風暴雨中船上仍然平靜進食的豬。人人如果都如同這頭豬一樣的平靜,當然沒有痛苦。如果哲學都把人變為豬,當然不存在“為了什么活著”的問題。人終究不是豬。這就是人活著,還要問為了什么活著。我希望你們能思考這個問題,不要鉆在抽象概念中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