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譯者序 “嘗試跳出自己的影子”
這本書既不是一本“大部頭”,也不是一碗“心靈雞湯”,而是寫給每個人的“哲學思維課”。“大部頭”意在對宏偉哲學體系的全面展開,雖然適合學術著作,但其體量往往讓讀者望而卻步;“心靈雞湯”試圖用溫暖靈動的話語撥開心中的陰霾,卻無法觸及深層次思考。本書所謂的“哲學思維課”,不是一種邏輯思維的練習,引用雅思貝爾斯在德文原著中的話來說:“‘哲學思維課’就是‘嘗試跳出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影子”指的是固化了的思維。“跳出自己的影子”意味著沉思自己在思索之路上的種種偏見、盲從和半途而廢。其中“嘗試”二字,暗示這是一種容易失敗,并且永遠在路上的狀態。
本書以短句和口語化為主要特色,因其來源于雅思貝爾斯應德國的電臺和電視臺邀請所做的兩次講座。[1]雅思貝爾斯在講座中避免使用復雜的哲學概念和探討過于深奧的主題,而是以平實自然的語言將自己多年的哲學思考娓娓道來。因此,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不會感受到作者是以掌握真理的哲人的姿態向讀者輸出哲學知識,更不會感受到作者是以閱歷豐富的過來人的姿態向讀者灌輸“心靈雞湯”。相反,雅思貝爾斯在本書中更像是一個與讀者在思想之路上偶遇的同行者,他僅以同行者的身份同讀者聊聊自己哲學的思考歷程,而不會向讀者許諾可以獲得任何最終的答案。
那么,他的“哲學思維課”是如何展開的呢?
一方面,找到一個支點。哲學家常常被誤解為避世超脫之人,他們試圖尋找一個獨立于當下此在的“阿基米德點”,并期待獲得一種超越性,由此便以真理擁有者的姿態臧否塵世的一切。但在雅思貝爾斯看來,只有當我們同時與世界交織在一起時,我們才具有真正的超越性。不“出世”的思考無法做到獨立,不“入世”的獨立只能使思考空洞。“嘗試跳出自己的影子”并不意味著與影子的徹底告別。
另一方面,獨處與對話。作者在書中會涉及一些哲學史知識,但本書的旨趣在于學習哲學思維,而非羅列哲學史知識。獨處與對話是作者給出的兩種學習哲學的方式。在與世界的交織中保持獨立,意味著哲學思維的訓練既要求獨處,也要求對話。在獨處中,深入自己的歷史,與自己對話,從而看見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影子”;“嘗試跳出自己的影子”在此意味著能看見“自己的影子”。在對話中,真正重要的是傾聽別人和對一切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嘗試跳出自己的影子”在此意味著盡可能與別人“交換影子”。
本書中的有些語句與思考,因時代與文化的差異,可能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理解。但本書所要呈現的是哲學精神的表達。所以,雅思貝爾斯的“哲學思維課”所提供的,絕不是用絕對的光亮徹底消滅“影子”,而只是用一盞光亮微弱的燈,讓“影子”不在絕對的黑暗中隱沒。
在此,我要感謝出版社的信任和支持,讓我完成了人生第一本譯著,同時感謝我的學生周孫梨協助校對了部分譯稿。由于譯者能力有限,譯文不免有錯漏之處,懇請讀者朋友批評指正,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這本小書關注哲學。
于思巖
2024年1月8日 于貴陽
注釋
[1]本書內容選自以這兩次講座整理而成的《哲學入門》(Einführung in die Philosophie)和《哲學思維小課堂》(Kleine Schule des philosophischen Denkens)。——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