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我們的快樂都去哪兒了(4)

29歲的小林是一名廣告公司職員,她一向心平氣和,可有一陣子卻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對同事和丈夫都沒好臉色,后來她發現擾亂她心境的是擔心自己會在一次最重要的公司人事安排中失去職位。“盡管我已被告知不會受到影響,但我心里仍對此隱隱不安。”一旦小林了解到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她似乎就覺得輕松了許多。她說:“我把這些內心的焦慮用語言明確表達出來,便發現事情并沒有那么糟糕。”找出問題癥結后,小林便集中精力對付它。“我開始充實自己,工作上也更加賣力。”結果,小林不僅消除了內心的焦慮,還由于工作出色而被委以更重要的職務。

同事給你臉色看,一定是故意跟你作對嗎?順著這個思路展開聯想:會不會是他早上出門時遇到了麻煩,害他整天一肚子火?或是最近他家里發生了什么變故?如果找不到其他理由,就做些可以排解情緒的事:找人訴苦、聽音樂、散步、狠狠地打一場球。總之,你一定有排解情緒的秘方。

不良的情緒會擾亂你的生活,憤怒會壞事,消極、抑郁令你一籌莫展。灰心喪氣令你精神不振。只有認清它,你才不會花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或幾個月去發愁,你才會設法紓解,采取行動去改變它。做點別的事,讀一本勵志的書,到戶外跑跑,或者積極地做改弦更張的回應。

當你的情緒好起來的時候,則要立刻抓住它,用它來做點有意義的事。要抓住這一點心靈的火苗,煥發熱情去學習新的事物,要知道,消遣和娛樂的目的是創造好的心境,而不是消磨好情緒。

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考試前焦慮不安、坐臥不寧;受到老師、父母批評后腦子里一片空白,不愿上學;和同學朋友爭吵后,氣得上街亂逛,買一堆不合時宜的東西泄憤。

像這類“犯規”的舉止,偶爾一次還不要緊,如果經常這樣,就要小心了!因為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成了“感覺”的奴隸,陷于情緒的泥淖而無法自拔,所以一旦你心情不好,就“不得不”坐立不安,“不得不”曠工、“不得不”亂花錢、“不得不”酗酒滋事。這樣做不僅擾亂了自己的生活秩序,也干擾了別人的工作、生活,喪失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對有些人而言,情緒這個字眼無異于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領導常常對員工說:“上班時間不要帶著情緒。”妻子常常對丈夫說:“不要把情緒帶回家。”……這些都表達出人們對情緒的恐懼及無奈。也因此,很多人在壞情緒來臨時,莽莽撞撞,處理不當,輕者影響日常工作的發揮,重者使人際關系受損,更甚者導致身心疾病的侵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是靠IQ(智商),80%是憑借EQ(情商)而獲得。而EQ管理的理念即是用科學的、人性的態度和技巧來管理人們的情緒,善用情緒帶來的正面價值與意義幫助人們成功。

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人,是和自己情緒感覺充分在一起的人,是不會擔心自己一旦情緒失控會影響到生活,因為他們懂得駕馭、協調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情緒為自己服務。

當你明白自己的情緒不對勁后,要去認識有哪些責任是自己應該負責卻沒有做好的,又有哪些責任是外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你因遲到遭到上司的罰款處罰,心情很沮喪。你就要追問自己:“此事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外部的原因?”如果是屬于堵車之類的外部原因,那么不必太在意。如果是因為自己動作慢,常起晚,那就要改變習慣而不是譴責自己。如果因此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領導的處罰就是值得的。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將自己遭遇的不幸歸因到外界。比如,上司批評自己是因為一直就看不慣自己,而這種假想出來的不公平感會讓人的情緒雪上加霜。此時,如果你能夠及時地消除對方的“假想”,并現身說法,可以幫助對方卸掉一個沉重的包袱。

此外,對于已發生的事情,可能已經對現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比如你說錯了一句話,可能得罪了上司。你除了要認識到無論之前發生了什么,都屬于過去外,還要幫助自己尋找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比如,要如何做才能減輕自己給領導造成的負面印象?怎樣才能讓領導重新信任自己?為此,你可問自己幾個問題:

這件事的發生對自己有什么好處?

現在的狀況還有哪些不完善?

你現在要做哪些事情才能達成你需要的結果?

在達成結果的過程里,哪些錯誤你不能再犯?

當人面對自己有危險的事情時,會產生恐懼、擔憂、焦慮,而一旦思索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正是幫助自己增強對事情的“可控制力”,你的負面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有的人比較內向,容易壓抑內心真實的感覺。心情很沮喪時,往往說成是頭痛、不得勁兒、不太舒服;焦慮不安時,常以為是胃痛、肚子不好受。解決的辦法,多半是找幾片藥片吃了了事,很少真正去面對自己的問題,更別說能看穿自己是否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了。

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時好時壞。卡耐基說:“學會控制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的情緒,也就是我們心里的感覺更能影響我們的生活了。

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不順心的事情,天災人禍隨時會降臨到你的頭上,此外還有疾病的襲擊。如果你總是悶悶不樂地活著,總是在抱怨自己的倒霉,抱怨不順心的事情為什么都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那么你的心情是難以快樂的。

情緒的好壞是自己所掌握的,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一切事情,你就是快樂的。要是以消極的態度去看待身邊的事情,你就是悲傷的,快樂與不快樂就是一種感覺。

人的情緒是人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特殊的反應,生活中的事是否符合自己需要,就會產生種種心理體驗。良好的情緒能夠成為事業、學習和生活的內驅力,而不良、消極的情緒則會對身心健康、人際交往等產生破壞作用。因而,不斷把自身情緒提升到有益于個人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高度,是十分必要的。

人的情緒是能夠主動地調控的,你可以試著用理智來駕馭情緒,使自己的情緒逐漸成熟起來。當不良、消極情緒滋生時,不妨試一試以下幾種調控方法。

1. 注意轉移,避免刺激

若發生悲傷、憂愁、憤怒時,人的大腦皮層常會出現一個強烈的興奮灶,如果能有意識地調控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興奮灶轉換為抑制平和狀態,則可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例如,當自己苦悶、煩惱時,不要再去想引起苦悶的事,盡量避免煩惱的刺激,有意識地聽聽音樂、看看電視、翻翻畫冊、讀讀小說等,強迫自己轉移注意力。這樣就可以把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上,淡化乃至忘卻煩悶。又如,遇到難解的事,先不要想它,可讓自己的思維長上翅膀,自由暢想,到幻想世界中去遨游;也可與他人漫無邊際地暢談,免得在難解的事上鉆牛角尖,給自己帶來無端的煩惱。這樣隨著事過境遷,你就能心平氣和地解決難題,化解矛盾,往往能收到較滿意的成效。

2. 理智控制,自我降溫

理智控制是指用意志和素養來控制或緩解不良情緒的暴發;自我降溫是指努力使激怒的情緒降至平和的抑制狀態。就是說,凡是有理智的人能及時意識到自己情緒的變化,當怒起心頭時,馬上意識到不對,能迅速冷靜下來,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理智減輕自己的怒氣,使情緒保持穩定。林則徐在自己房內掛著“制怒”的條幅,那是為了提醒自己及時控制情緒;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勸人吵架前,先把舌尖在嘴中轉十圈,就是這個道理。

3. 寬宏大度,克己讓人

“心底無私天地寬”,“宰相肚里能撐船”。有氣度的人,胸襟開闊,奮發進取,具有團隊協作精神;而氣度小的人,則滿腹幽怨,斤斤計較,弄至孤家寡人的地步。在生活中,喜樂悲憂都會有。所以,人人都要注重涵養,消除抑郁寡歡的心境和私心雜念,對易激怒自己的事情,要用曠達樂觀、幽默大度的態度去應付,經得起挫折。這往往可以使一種原本緊張的事情變得比較輕松,使一個窘迫的場面在幽默笑語中化解。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常宜放眼量。”心理學家鼓勵人們消除消極情緒的困擾,要有正常健康的反應情緒,做到遇到憂愁而能自解,身居逆境而能超脫,這樣才能有益于你的身心健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巴县| 余江县| 阜平县| 元朗区| 蒲江县| 饶河县| 台湾省| 北川| 穆棱市| 万盛区| 顺义区| 扬州市| 仁化县| 册亨县| 商都县| 镇赉县| 兖州市| 普定县| 吉木萨尔县| 新密市| 西林县| 察哈| 台前县| 江都市| 凉山| 天柱县| 肇东市| 天镇县| 灵寿县| 毕节市| 正镶白旗| 屯门区| 含山县| 精河县| 六盘水市| 达拉特旗| 宜春市| 舞阳县| 三穗县| 河西区|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