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道德
嬰兒擁有道德?我知道,部分讀者可能覺得難以置信。但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說什么。
這里所說的“嬰兒”,指的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嬰兒,或者用莎士比亞的話說,是那些“在保姆懷中又哭又吐”的小家伙。但是“嬰兒”這個詞的定義范圍還是太廣。我在本書中一般不討論年齡在三個月以下的嬰兒,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缺乏相關的實驗數據——以我們目前掌握的實驗方法,很難搞清楚他們在想些什么。對于在沒有充足實驗數據支持的情況下討論他們的道德生活,我持謹慎態度。就算人類生來就擁有某些道德特質,它們或許也和其他許多生理特征一樣,并非打一開始就顯現出來——想想雀斑、智齒和腋毛吧。大腦和我們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成長發育都需要時間。所以,我并不打算強辯人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擁有道德。我真正想闡述明白的是,人類的某些道德原則并不是后天習得的。它們并非來自于母親膝頭的教誨,或者學校和教堂的指導——它們其實是生物進化的產物。
那么“道德”究竟是什么?每位道德哲學家都對“道德”有不同的定義,還有很多“非哲學家”(nonphilosopher)壓根兒就不喜歡用這個詞。我曾經跟不少朋友聊過這本書的內容,不止一個人回應道:“我不相信道德?!庇幸晃豢蓯鄣呐可踔翆ξ艺f,道德不過是限定你能跟誰上床、不能跟誰上床的規則罷了——我不確定她是不是在開玩笑。
如果一味糾纏于術語,那就一點意思也沒有了。我們在用“道德”這個詞的時候,可不會管它有多少重哲學含義,我們通常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我在本書中討論的“道德”,也就是我有興趣探索的這種東西(不管你叫它什么),可不僅限于性行為規則。下面就是一個有關道德問題的簡單案例:
一輛滿載年輕人的小汽車緩緩駛過公交車站,車站里有一位正在等車的老婦人。這時,一個年輕人探出車窗,給了婦人一記耳光,把她打翻在地。然后,車上的年輕人縱聲大笑,駕車而去。
除非你是個心理變態者,否則你一定覺得這群年輕人的行為是錯誤的,而且是某種特殊類型的錯誤。它不是社交活動中的小小失態,比如把襯衫穿反了還渾然不知;它也不是混淆事實的錯誤,比如認為太陽繞地球運轉;它的錯誤也不在于公然違反某條既定規則,比如在國際象棋比賽里將“兵”向前移動了三步;它也不是個人品位上的錯誤,比如認為《黑客帝國》第二部拍得比第一部好。
它違反了道德。而違反道德的行為,會讓人產生某些特定的情感和渴望。你可能會同情那位老婦人的遭遇,對那群青少年的惡行感到憤怒。你可能想看他們受到懲罰,認為他們應當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至少應該向那位老婦人道歉。這時,如果你忽然想起來,在很多年前你也曾經是那群年輕人中的一個,你可能會倍感內疚和羞慚。
在違反道德的行為之中,動手打人是最基本的一種。哲學家及法學家約翰·米哈伊爾(John Mikhail)認為,未經他人同意故意攻擊他人身體,或者用法律術語說就是犯了“毆擊罪”(battery),在所有人看來都是極為惡劣的。如果我們真有一條超越時空限制而普遍適用的道德準則,它很可能就是:如果你打了某人的臉,你最好能給出一個真正合理的解釋。
還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不像動手打人一樣直接。比如說,那群年輕人可能向老婦人扔磚頭,或者故意從側面把她的車撞壞。就算她本人當時沒在現場,這類行為也會給她造成傷害。他們還可能會殺死她的狗,或者在喝醉酒的情況下不小心開車撞到她本人——就算他們本來并非存心傷害,他們的所作所為也一定是錯誤的,他們早該明白這一點。
還有些道德錯誤甚至不需要物理接觸——他們可能會拿種族歧視的字眼對她大加謾罵,用電子郵件向她發出死亡威脅,散播惡毒的流言,勒索她,在互聯網上散布她的不雅照片……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在這樣一個深夜時分,當我獨自坐在計算機前寫下這段話時,我承認,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我甚至都不用離開書桌,就能輕易做這么多可怕而違法的事情。我們現代人只需輕敲幾下鍵盤,就能輕易犯下重罪。
在某些情況下,就算你什么都沒有做,也是不道德的。如果父母故意不去照顧孩子的飲食,他們無疑做錯了事;如果我們知道有人聽任自己的寵物貓狗挨餓而死,我們大多數人也都會產生同樣的想法。有時候,法律也來自于普遍性的價值判斷?,F在讓我們來看看兩個年輕人的故事。
時間回到1988年,杰里米·斯托梅爾(Jeremy Strohmeyer)和戴維·卡什(David Cash)走進一家位于內華達州的賭場。斯托梅爾尾隨一位7歲女童走進女盥洗室,在那里將其猥褻殺害。無論是從道德還是法律的角度來看,斯托梅爾的行為無疑都是錯誤的。但是卡什呢?他當時也在那間盥洗室里,和斯托梅爾在一起。雖然他曾試圖阻止斯托梅爾,但是態度并不堅決,后來干脆聽之任之,自己離開了現場。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他的行為呢?他后來說,他當時不打算“為別人的問題操心”。
后來斯托梅爾進了監獄,但是卡什沒有。因為根據內華達州的法律,未能阻止犯罪并不算作違法。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他確實做了錯事。人們相約來到他就讀的大學游行示威,要求校方把他開除。(事實上,內華達州的立法者在此案之后修改了本州的法律,讓它更能迎合公眾的情感。)直至今日,人們仍然通過互聯網來追蹤卡什的一舉一動,主動報告他的行蹤,希望毀掉他找工作和交朋友的機會——雖然他們自己并沒有因為卡什當年未能阻止犯罪而受到絲毫影響。
這個事例足以說明,我們有多么重視道德錯誤。我們不僅僅把卡什看作壞人,我們中很多人還有意要讓他受到懲罰。但也有一些道德錯誤行為,造成的“傷害”可能并不明顯,比如:
- 獸交(假設沒有給動物帶來任何痛苦)。
- 違背對已逝之人的承諾。
- 污損國旗。
- 和一個熟睡的孩子發生性接觸(但是這個孩子沒有受到傷害,而且永遠不會知道這件事)。
- 成年兄弟姐妹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發生亂倫。
- 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發生的食人行為(比如說甲希望死后被乙吃掉,而且乙也愿意幫忙)。
其中有些行為可能確實會給人帶來傷害,比如亂倫。就算是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而且當事雙方都是能對自己負責的成年人,亂倫也可能會給人帶來心理傷害。但是其他行為呢?真要嚴格說起來的話,其實并沒有人受到實質傷害。但是在許多人看來,這類行為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就和身體傷害一樣——我們會對肇事者感到憤怒,希望他們受到懲罰。
我剛剛列舉的這些事例,在你看來可能非常造作不真實。但我們很容易就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類似的例子——雖然沒有人因此受害,但是這類行為卻能輕易激起他人的道德義憤。比如說,在某些地方,雙方知情同意的同性戀關系也可能被視為罪惡。更有甚者,在某些國家,同性戀伴侶可能會因此被判處死刑。(的確,有時“道德”確實與你能跟誰上床有關。)在某些社會,人們認為婚前性行為會極大地損害女方家族的榮譽,所以女孩的父親往往覺得,自己必須親手殺死女兒才能挽回家族聲譽。很多國家制定了詳細的法律規章,來抵制賣淫嫖娼、毒品、安樂死、成年兄弟姐妹通婚和身體器官買賣。這類行為禁令,有時確實可以用“傷害”來解釋,但是它們的產生根源,往往在于我們的內在感受——我們就是覺得這類行為大錯特錯,也許是因為它們侵犯了人類的尊嚴。因此,每一種道德心理學理論都必須解釋,我們的內在直覺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活動,以及這些內在直覺從何而來。
但并非所有的道德問題都一定與“錯誤”有關,道德問題也包括“什么是正確的行為”。心理學家費利克斯·沃內肯(Felix Warneken)和邁克爾·托馬塞洛(Michael Tomasello)就做過一個關于幼兒自發幫助他人的實驗。
實驗室
他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幼兒和母親一起待在某個房間里。一位成年人走進房間,懷里抱滿了東西,掙扎著想要打開一扇柜子門。房間內并沒有人望向幼兒、慫恿他幫忙,或者直接向幼兒求助。但是,居然有差不多一半的幼兒決定伸出援手——他們會主動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過去,為那個遇到麻煩的大人打開柜門。
這僅僅是一個關于小孩子的小例子,但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善良的萌芽,我們還能看到有許多人愿意為他人奉獻時間、金錢和鮮血,甚至幫助自己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此時,我們就能看到更大的善心,人們把這樣的行為視為“道德”,它能讓人產生發自內心的驕傲和感激。我們會說,這類行為是符合道德標準的良善行為。
所以說,“道德”一詞的定義范圍相當寬泛。它不單包括惡劣和受人指摘的部分,也包括溫暖和利他的部分?;蛘哂脕啴敗に姑艿脑捳f,包括“所有社會性及善意的情感,比如慷慨、人道、仁慈、同情、相互友愛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