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醫學教育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大發展的一個時期,那時百家爭鳴,產生了不同形式、不同宗旨思想的豐富文化。醫學教育也隨著文化的豐富和進步得到了發展。

(一)順應潮流——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背景

隨著西周的滅亡,東周走向了歷史舞臺,但此時的國家權力已大不如前,各個諸侯越發強大,逐漸地凌駕于天子之上,天子只能靠諸侯們的“扶持”和“貢獻”維持其表面威嚴。在這種形式下,文化和教育的局面又發生了改變。

1.最早的學術普及——學術擴散現象

前面已經提過,西周的教育形式是“學術官府”,而隨著天子的沒落、國家實力的減弱,一些掌管學術典籍的有識之士紛紛散落到諸侯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次文化大遷移,一次是掌管周史的太史司馬氏離開王室前往晉國,帶走大量典籍;另一次是周景王之子帶大量文獻典籍逃往楚國。隨著宋國墨子創立了墨家學派,魯國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楚國老子創立了道家學派,宋、魯、楚三國成為了東周三大文化中心。

2.文化的新生力量——士階層的崛起

春秋之前,教育主要面對的是天子和貴族,因此,具有學識的人大都也是貴族之子。到了春秋時期,連年戰亂,加之學術的擴散,對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多,有機會學到知識的人也越來越多。因此具有才學之人的身份與以往發生了變化,一是沒落的貴族,如孔子就是這一類的代表;二是王室的禮樂官員,如老子就是這一類的代表;三是一些新興職業的后人,如農工商之子一類,墨子就是這一類的代表。這一階層雖然有不同的背景,但他們都有很強的政治追求,并且可以將學術文化加以傳播,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3.教育開始大眾化——官學的衰落與私學的興起

國家實力減弱,天子實力喪失,國家已無力維持正規的國學教育,加之眾多有識之士的離開,國學教育已走向名存實亡的境地,有的只是不正規的教學和對民眾形式上的教化。隨著學術擴散和士階層的崛起,私學教育成為培養新人才的最好土壤,因而更多的人得到了學習的機會,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私學便是孔子的收徒教學,為后世私學的繼續發展提供了借鑒。可以說官學的衰落與私學的興起是學術擴散和士階層崛起的必然結果。

(二)順勢而變——醫學教育的轉型

隨著文化傳播和教育形式的轉變,伴隨著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局面,醫學教育也在這一時期發生了變化,可以說是一個轉型期,同時也是一個模式期,為后世所仿效。

1.責任的明確——官醫與民醫共存

西周時對官醫和民醫就有了區分,但不是很明確。到了春秋時期,官醫與民醫的區別比較明顯。

官醫主要負責為王侯和貴族大臣治病與保養,有時還會受到他國的邀請,前往他國為君侯們治療疾病,因此這一類醫生會受到比較高的禮遇和尊敬,一些重人才的君王也會用重金招攬有識之士。隨之而來的就是侍醫的出現,整日在君王身邊加以侍奉。這一時期,人才的流動比較頻繁,既有君王招攬有才華之人,又有毛遂自薦的有真才實學之人,這些都使醫生的地位得以提高。

民醫中也不乏頂尖之人,長桑君、扁鵲就是這一類人中的代表。他們周游列國,為百姓行醫療病,同時也會受邀于王侯為之看病。民醫的蹤跡遍布各個諸侯國,既為人解除了痛苦,也使醫學得以更好的傳播。

2.細化的傳播——醫學教育和傳承的改變

官醫與民醫分工的越加明確,以及過往一些官醫的流落民間,使得醫學教育的傳承發生了改變,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師傅和徒弟——醫學教育傳承模式的改變

醫學傳承的模式,從傳者和承(接受)者的關系來看,如果加以細分,可以分為君臣傳承,師徒傳承和父子傳承;但要是從整體上說,傳者與承者兩人就是師傅和徒弟的關系。

君臣傳承,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黃帝內經》中所提到的黃帝與其眾位臣子,他們之間的對話,既反映出了君臣之間的關系,也透漏出了他們之間的師徒關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黃帝與岐伯,它以黃帝問、岐伯回答的形式展開了對醫學的研究和探討。例如《素問·六節藏象論篇第九》中,“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除此之外,少俞、少師、伯高也都是身兼皇帝臣子與老師的雙重身份。至于雷公,他是皇帝的臣子,也是黃帝的徒弟,是另一種形式上君臣師徒關系。

師徒傳承,這里說的是狹義的,以長桑君和扁鵲,扁鵲和他的學生子陽、子豹為代表。對于長桑君和扁鵲的描述和記載仍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可以看出,人們對待這種傳承方式的態度非常莊重,也反映出這一時期選擇傳承對象的特點。并且這一時期形成的這種師徒傳承方式一直是中醫藥知識傳承的主要形式,即便設立了專門的醫學學校,它仍然是歷代醫學教育中培養醫藥人才的重要途徑。

父子傳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家傳”。這是醫學教育在家庭內部的不斷流動,同時也遵循“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次”的“規則”。這種傳承方式也是非常普遍的,也將“家傳”這種傳承的形式演變為“祖傳”——一種較為有說服力的傳承效果。同時還引出了后世對于“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的爭辯和研究。這種傳承方式雖然有利于家庭特色醫學的延續,但同時也造成了一些醫學理論的失傳。

醫學傳授對象的選擇:

醫學教育的傳授自古以來非常嚴謹,從上文長桑君和扁鵲之間的師徒關系的形成就可略見一二。既有醫學行業自身的特殊性,又對所學之人的水平和悟性有非常高的要求。

第一方面:得其人乃傳。

“其人”,就是符合這個標準的人,指的是具有良好的品格、毅力和智力的人。無論學什么,都要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興趣和激情,并對其有較高的悟性。醫學是一門很特殊的學問,它的很多理論比較抽象,需要做更多的思考和琢磨,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這就要求所學之人有堅定的毅力和長久的耐心;更重要的是醫學要求所學之人有很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因此,在傳授醫學時,要傳給符合標準的“其人”。

第二方面:得其人必傳。

醫道傳授要慎重,但在遇到“其人”時也一定不能錯過,否則就是對醫學事業的損失,這個是強調為師者的責任。這一點看似簡單,但要為師者不錯過任何一個符合標準的人,是很難實現的。

第三方面:因其人而傳。

為師者找到了“其人”,但是每個“其人”的稟賦水平是不一樣的,要根據每個人所擅長的方面進行傳授。《靈樞·官能》中強調:視力好的,教他望診;聽力好的,教他聞診;善于言談的,可以從事醫道的講解;沉著安靜、心細手巧的,可以教他運用針灸方藥等等。這些都是根據所學之人自身的特點來確定傳授知識的方向。這是對“其人”傳授技能的一次革新,對后世醫學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四方面:非其人不傳。

“非其人”正好與“其人”相對照,就是不適合從事醫學學習的人。這不僅關乎所學之后的成果,若心術不正,極可能有害于人類的生命。《黃帝內經素問注·序》中提到“懼非其人”,體現出了醫家們對傳授醫理的重視。

傳授的內容與方法:

在內容上,不僅傳授醫理知識,還要求學生掌握與醫理相關的知識。對于醫者這一方面的要求由來已久,從“三皇”和堯舜禹時代就要求醫者達到“全才”“通才”標準。這不僅是因為醫理同天文、地理等很多方面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人體疾病的發生與自然和社會環境都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此外,對于醫者的要求,除了掌握自家醫理之外,還要精通各家醫理,取長補短,有利于自身醫學知識的豐富。最為重要的是,汲取各家所長之后,還要善于整理、歸納和總結,才能將醫理更好地運用和發揮。

在方法上,學生要善于誦讀和理解,師者則要經常講解、啟發,使學生可以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相結合。《素問·著至教論》中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做到“誦”,即對經典反復誦讀;“解”,即經常向老師詢問不易明白的地方以求解答;“別”,即能夠整理、歸納和總結所學習的內容;“明”,即真正明白所學的內容;“彰”,即將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這一過程是在前面四個過程的基礎上才可以實現的。此外,為師者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應該有所要求,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深度,也表明學生的鉆研、領悟程度。

另一方面就是實踐,學到的醫理能夠應用才是最為重要的。《黃帝內經》中就一再強調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結合。《素問·氣交變大論》中有“善言天者,必應于人;善言古者,必驗于今;善言氣者,必彰于物……”《素問·舉痛論》中有“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這些論述,都是在強調時間對于檢驗理論和經驗的重要性。與馬克思主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理論相呼應。

(三)能力的分級——醫生等級的標準

《黃帝內經》中“工”就代表醫,代表一切從事治病技術的醫生。上工、中工、下工或是良工、粗工的稱謂是就代表給醫生進行了等級的劃分,這種劃分的根據是醫者的治療水平。具體如下:

1.是否具有各方面的知識,如要通曉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的內容,即是否是“全才”“通才”——上工的必備條件。

2.是否掌握豐厚的醫學理論知識——工的基礎條件。

3.是否可以將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并很好地運用。

4.是否能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向,做到“治未病”——上工的決定條件。

從分級的標準可以看出,由于巫與醫剛剛分開不久,人們還沒有明確的認識,而且也說明醫生之間的水平差距比較大,所以造成了這種按照醫療水平分級的局面。但這種說法一直被沿用。

(四)第一部醫學教育經典——《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記載了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這些醫學理論在中醫學的發展中占有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不僅表現在醫學理論在臨床上的應用和其他醫家的借鑒與發揮,還成為了我國長久以來醫學教育和醫學考試的范本書之一。

《黃帝內經》的主要內容包括對中醫學整體觀念的認識、陰陽五行學說的應用、臟腑經絡學說的論述以及對于疾病采取辯證論治以及治療疾病的“治未病”思想。因此,此書成為了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保康县| 凌海市| 广西| 乌海市| 巩义市| 兴山县| 昌乐县| 渑池县| 京山县| 石台县| 蒙城县| 平邑县| 郯城县| 扎鲁特旗| 南京市| 桃源县| 祁东县| 嘉义市| 武乡县| 瑞丽市| 会同县| 文成县| 潼关县| 九江市| 东乡族自治县| 勐海县| 涟水县| 沐川县| 邳州市| 万宁市| 讷河市| 玉树县| 鹤峰县| 祁连县| 乌拉特前旗| 隆昌县| 房产| 福安市| 鹤庆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