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秦漢時期的醫學教育

(一)秦國的相關醫學教育情況——奠基

春秋戰國之后,秦統一了六國,進行了封建制度的改革。秦朝的醫學制度基本沿襲了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傳統,許多方面也由于國家的統一變得更加穩固。在醫學教育方面,并沒有很大的改變,只是從國家到地方的醫療層次更加分明,制度更加嚴謹,分工更加明確,為后世醫學制度的發展提供了參考。

醫學書籍在這一時期沒有因為“焚書坑儒”而遭到很大的沖擊,當時國家明確提出“醫藥之書不在之列”,從另一個方面可以看出秦朝對于醫學的重視。同時,一些儒家人士為了逃避災難,紛紛“轉行”為儒醫,也在某一方面促進了醫學的發展,將儒家思想更進一步滲透到了中醫理論中。

(二)漢代的相關醫學教育情況——成形

由于秦朝統治的殘暴,經過兩代就被漢取代,漢朝采取了一些促進封建經濟的措施,使國家和社會日趨穩定,醫學制度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漢代的醫學教育制度已初具規模(官學與私學并存)。一方面,官學的格局完整,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的模式基本形成,奠定了以后歷朝歷代官學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私學重新興盛,與官學相互交織,共同為醫學事業培養出大量的可用之才。

1.官學

(1)太學

董仲舒倡導“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漢武帝根據這個建議設立了太學。太學隸屬于太常,將博士作為太學中的老師,博士主要由朝廷以征聘、舉薦或考試的方法選取。博士的職責除了教授弟子之外,還參與朝廷中的疑難之事,以及地方的教育事宜的商討。太學里的學生稱為“博士弟子”,其選拔方法分為:一者是一些地方官員或皇親貴族中喜好學習、尊敬長上、關心政治、品德優良之人;二者是來自民間十八歲以上禮儀端莊之人,作為候補之用。

太學的教育沒有年限,達到畢業水平之人,參加畢業考試,根據分數的水平授予一定的官職。

(2)宮邸學

宮邸學實質上就是為皇親國戚設立的專門的教育機構。教育對象一者是皇家貴族的后代;二者是皇宮中的女子。其主要教授的內容是儒家經典和一些禮儀教育。是漢代官學中的一大特色,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鴻都門學

鴻都門學創立于東漢靈帝,因其地址在洛陽鴻都而得名。教育的對象是各個州郡所推舉的詩詞歌賦均有所長的人。所教授的內容主要是文學、藝術等一些非傳統儒家經典的內容,有打破常規的意味和展示學生個性才華的傾向,極大地豐富了漢代官學的教育內容,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其影響和價值遠遠超過其存在的本身。

(4)郡國學校

屬于漢代的地方官學,以各個行政區作為劃分的依據標準,漢武帝時沒有得到普遍的推行,至平帝時才真正得到普及,標志著真正地方官學的開始。

2.私學

私學經過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繁榮和秦朝的全面禁止之后,到了漢代,再一次發展得更加繁榮。

私學在官學完備的漢代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原因有三個方面:一者武帝之初,官學剛剛開始,只有太學,地方官學教育系統并不完備,民間的教育全賴私學;二者官學所覆蓋的范圍畢竟有限,無法滿足所有人接受教育的要求,加之封建等級觀念的存在,大部分人的教育有賴于私學;三者一些儒學私家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更傾向于私學教育。這些原因的存在為醫學在民間的發展和普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使醫學的傳承方式更加豐富。

漢代的私學教育,不再是過去根據先生個人習慣的“隨意教育”,也具有了一定的模式和教育流程。第一階段是啟蒙教育;第二階段是經書的學習;第三階段是專經的傳授與學習。從淺到深,從宏到專,私學的教育也更加規范,為后世書院的成立提供了參考。

3.選士制度與醫生的選拔

(1)選士制度——察舉制

察舉制,即先考察再舉薦之意。察舉制最早源于漢高祖,初步形成于漢文帝,在漢武帝時正式定制加以實行。察舉的科目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一般性的科目,地方州郡會根據朝廷設立的標準,進行舉薦;另一類是特殊科目,是皇帝根據特殊需要,設定特殊的考試科目,從而選拔出一些特殊的賢能人士。

察舉制有利于國家進行人才的選拔,滿足國家對人才的需要。其積極意義在于:一方面豐富了人才考核的方法,可以使更多的人才被發掘,也可以使國家最大限度地獲得更多更好的賢能之士;另一方面,推薦與考察并存,可以更加全面地衡量相關人士的水平,既防止了舉而不實,又避免了一紙試卷的片面性。

(2)漢醫的選拔任用

兩漢的醫學人士都是經過官學或者私學的學習,再經過察舉制,得以彰顯自己的才學,發揮自身的作用。

漢代的很多官醫都是從太學中“走”出來的,因而太學也成為了產生漢代官醫的主要場所。但由于太學教育對象的限制,很多可造之材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即便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不斷地完善,受教育的群體仍然很有限。私學在這種情況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彌補了官學的缺陷,使更多的人受到了教育,這其中就包括醫學的教育,使得醫學事業的發展日趨完善。

察舉制在創立之初確實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眾多的人才,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但在實施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弊端。選舉的大權掌握在貴族手中,舉薦賢能演變為結黨立派的工具,醫士的選拔也慢慢失去了公正,不再是舉薦真正的人才,很多時候出現“舉而無用”“舉而非用”的現象。這種選拔制度,在東漢后期已經徹底失去了作用,掌管醫學最高權力的人士竟然不明醫理,又怎能處理好醫政事務。

總之,秦漢時期的醫學教育對于整個醫學教育格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起到了積極的鋪墊作用,為后世樹立了參考的模式。

4.傳世教育經典的形成

(1)《神農本草經》——本草學教育經典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學專著,為先秦至秦漢時期藥物學的集大成之作。它創設了藥物分類法,提出了關于藥物的基本理論,闡述了臨床用藥的基本指導思想,正確分析和記載了大量藥物的功效,記述了煉丹術等方面的經驗,在唐代以后成為國家醫學教育本草考試的范本。

(2)《傷寒雜病論》——臨床教育的經典

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集前世眾多醫學名作之旨,開創了完整的辯證論治體系,其方劑的配制功效優良,被后人奉為“經方”,在對疾病的整個治療過程中,理、法、方、藥、預、養充分結合在一起,宋代以后成為國家醫學考試的科目。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邹城市| 滨海县| 伊通| 南靖县| 合江县| 改则县| 乌拉特后旗| 长顺县| 建宁县| 荥阳市| 长沙县| 泸水县| 蓬安县| 永顺县| 普宁市| 寿光市| 湖州市| 揭东县| 新绛县| 阿勒泰市| 双峰县| 固安县| 彭山县| 石楼县| 苗栗市| 米易县| 平潭县| 米易县| 凌云县| 历史| 彭州市| 西安市| 高邑县| 池州市| 八宿县| 伊吾县| 镇江市| 鱼台县| 营山县|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