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治療作用

穴性: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和胃降逆、通利乳汁。

膻中也是全身要穴之一,主治以各種“氣”病為主:

1.局部病痛:胸痛、胸悶、扭挫傷、肋間神經痛。

胸痛、胸悶,可能因為心臟病癥(伴有心慌、心律不齊、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也可能因為肺部病癥(伴有咳嗽、哮喘、氣短或呼吸困難)。兩者都可以用本穴配用內關穴(掌面腕橫紋中點上2寸)予以調治,心病再加心俞穴(背部第5胸椎下旁開1.5寸),肺病再加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下旁開1.5寸)。

2.呼吸系統病癥:咳嗽、哮喘、氣短不足以息指氣短、呼吸困難。、肺炎、肺膿瘍、咳唾膿血。

膻中位于兩肺之間,被譽為“氣之會”穴,調治肺部病癥乃其專長。穴位保健常常用于防治咳嗽、哮喘、肺炎、慢阻肺、肺結核等病癥,并廣泛應用于穴位敷貼、“冬病夏治”的預防保健之中,常與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下旁開1.5寸)配伍應用。虛證宜輕手法指壓按摩或采用灸法、拔罐、皮膚針輕叩,實證宜重手法按摩或皮膚針重叩。

我的一位朋友孫教授,患有頑固性“老慢支”病史十幾年,每年秋冬季節氣管炎就會急性發作,一咳就是100多天,咳痰困難,打針吃藥也控制不了。后來經過白天按摩膻中、天突(頸下胸骨上窩)、足三里等穴,夜晚睡覺前在膻中、天突穴處放置一粒綠豆,用膠布固定。3天后咳嗽就開始好轉,痰容易吐出來了,10天以后氣管炎就完全好了。直到現在,每天早晚仍舊堅持按摩這幾個穴位,氣管炎已經6年多沒有發作了。

3.心血管系統病癥:心慌、心煩、胸痛、胸悶、心絞痛、心律不齊、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等。

膻中位于兩肺之間,與心臟的關系也十分密切,被視為“心之募穴”(與心僅僅只有一塊幕布那么薄的間隔)。常與心俞穴(背部第5胸椎下旁開1.5寸)、內關穴(掌面腕橫紋中點上2寸)配伍應用,治療各種心臟不適性病癥。虛證宜輕手法指壓按摩或采用灸法、拔罐、皮膚針輕叩,實證應重手法按摩或皮膚針重叩。

我有一侄女,幾年前時而出現心慌,當時并沒有多加注意。2012年開始伴發胸痛、胸悶,兩三個月會發作一次。心電圖提示心血管供血不足。10月28日晚看電視的時候,突然胸痛不適,心中難受。急呼我為其指壓穴位。經過手指叩擊膻中和內關穴,頓時覺得胸中發熱,豁然開朗,有一股血液涌動之感,胸痛立即消失。

4.消化系統病癥:胃痛、惡心、嘔吐、噯氣、呃逆、食管狹窄、吞咽困難、內臟下垂(胃下垂、脫肛等)。

中醫學認為:惡心、嘔吐、噯氣、呃逆等病癥均因為腑氣不通、胃氣上逆而致,內臟下垂則由中氣(脾胃之氣)不足引起。一實一虛,皆因于氣。對于實證,正確刺激膻中穴(按摩方向朝下)能通調腑氣、平降胃之氣逆;對于虛證,正確刺激膻中穴(按摩方向朝上)能補中益氣、提升胃之高度。

5.乳房病癥:乳腺炎、產后乳少、乳腺小葉增生。

膻中穴正在兩側乳房之間,治療乳房病癥也是其局部作用使然。上述乳房病癥,乳腺炎、乳腺小葉增生均為氣滯血瘀引起的實證。產后乳少則有虛有實,虛者氣血不足,無乳供給,乳房空虛;實者經絡瘀阻,乳汁不行,脹滿而痛。在這兩種不同的情況下,朝乳房方向補法刺激膻中穴能補益氣血、化生乳汁;瀉法刺激膻中,則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化瘀通乳、軟堅散結。

6.神志病癥:癔癥、抑郁癥等。

7.其他病癥:防治胸腺萎縮、提高免疫力。

膻中穴位于胸骨之上,胸骨下面有屬于淋巴防衛系統的胸腺組織,關系人體的免疫防衛機能的強弱。胸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趨于萎縮,因而人的免疫機能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下降。經常叩擊膻中穴,也能起到刺激胸腺的作用,因而能夠延緩胸腺的萎縮速度,提高免疫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化县| 鹤壁市| 冕宁县| 芒康县| 昌宁县| 中西区| 台山市| 政和县| 昌黎县| 楚雄市| 三穗县| 社会| 伊川县| 丰原市| 威远县| 教育| 华容县| 洛隆县| 鄂伦春自治旗| 澄迈县| 沅陵县| 张北县| 迭部县| 台中县| 布尔津县| 定襄县| 乌拉特中旗| 确山县| 罗山县| 嫩江县| 商水县| 文安县| 寿宁县| 牟定县| 衡山县| 洞口县| 北宁市| 科技| 兴国县| 庆城县|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