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陀夫人是美國文壇乃至美國歷史上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她所寫的《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小說,讓她蜚聲文壇,同時也拉開了反對奴隸制運動的序幕,這也直接導致了南北戰爭的發生。林肯總統后來在接見斯托夫人時,曾經戲謔地稱她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斯陀夫人本身是一個非常堅定的廢奴主義者,在她看來無論是黑人還是白人都是美國的公民,都不應該受到歧視,而且她向來對黑人同胞懷有很大的同情心,而這一切都在于她的父親——里曼·比徹,他曾經是著名的公理會牧師和廢奴主義者,對于黑人奴隸的遭遇非常同情,而這份同情心耳濡目染也影響到了斯陀夫人的價值觀。
盡管有很多像里曼·比徹和斯陀夫人一樣的白人非常同情黑奴,可是仍然有大量的白人并不承認黑人的存在價值,而且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種族歧視的狀況出現。斯陀夫人經常和一些白人朋友一起探討時勢,探討黑奴,在她的朋友圈中,盡管并非人人都像南方的奴隸主一樣,可是仍然有些人難以平等地接受和看待黑人,他們在言語中總是對黑人帶有一些歧視。
有一次,她和朋友聊起了黑人,當時有一些朋友認為黑人并不可憐,結果恰好被父親里曼·比徹聽見了,他非常生氣,而且對女兒說:“如果今天你結交的都是一些冷酷無情的人,那么你也很快就會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斯陀夫人聽完父親的話之后覺得非常后悔,所以從那以后,她再也不和那些有種族歧視且缺乏同情心的朋友在一起了。
科學研究表明,那些缺乏同情心的人往往會出現很多社交問題,比如說冷漠孤僻;對人不夠友善;一切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主;從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出發看待問題,不會為別人著想。這樣的人在很多時候容易傷害朋友,因為他從來不會嘗試著走進別人的心里想問題,也無法體諒到別人的痛苦和難處,因此發生矛盾沖突的可能性很大。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攤上這樣一個朋友,往往會被對方的冷漠所傷,因此最好的方法還是敬而遠之。
小心造謠的朋友,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受害者
一說起造謠,大家往往會表現得義憤填膺、深惡痛絕,尤其是那些造謠傷害自己的人,我們更是當成仇敵來看待,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謠言是抱著看客的心態來對待的,他們在無聊的工作生活之余,總想鬧一些動靜,總想著收集一些茶余飯后的談資,所以很多時候只要受害者不是自己,他們樂于參與其中,甚至充當麻木的聽眾和傳播者。
中國有一句古話:“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很多時候,大家都是自己顧自己的,只要事情沒有出在自己身上就會表現出冷漠和無所謂的態度,可正是因為大家對造謠者一貫的放縱,以至于最后引火燒身,自己也成為了謠言的受害者,而這個時候往往會后悔莫及。有些文學作品中也提到這種現象,比如很多人喜歡起哄,常常會傳播謠言,可是等到最后發現自己也會成為謠言的攻擊者和受害者。可見謠言的危害并不是指向某一個人的,它一旦失控,很有可能會對其他人造成危害,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打擊那些造謠者,不要讓謠言有順利滋生的土壤。
我們的朋友也許也是一個造謠者,如果你認為他只會傷害別人,只會對別人不利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有家調查機構曾經對造謠和謠言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那些善于造謠的人往往先從自己熟悉的人下手,因為身邊的人往往更有造謠的便利,因為朋友之間原本就比較親近,掌握的資料比較多,這樣一說起來往往就有板有眼,往往更能讓別人信任。
給朋友造謠,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一開始很多人也許是出于好奇或者是開玩笑的心理,覺得整一下朋友也不錯,實際上這種無節制的玩笑最后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另外,一些造謠者通常都有一些嫉妒心理,他們見不得朋友比自己要好,見不得朋友遇到什么順心如意的事情,所以常常千方百計做一些小動作,目的只是為了將朋友的名聲搞臭一些。比如你的工作能力比其他人高一些,那么為了防止你在升職加薪時更具優勢,有些朋友很可能會暗中散播謠言,讓你身敗名裂,這樣的做法往往會毀掉你的生活和工作。
林恩和張玉杰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個人一同進入一家跨國公司上班,一開始兩個人的工作都很不順利,常常會遇到一些難題和不適應的癥狀,那時候兩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共同度過了各種各樣的難關。一年之后,兩個人都慢慢適應了這份工作,而且工作成績也非常出色,尤其是林恩,他不僅非常勤奮努力,而且執行力一流,因此非常受上司的器重,上司甚至有意提拔他進入總部去工作,這樣就意味著他有更多發展和升職的機會。
張玉杰其實工作能力也并不差,不過和林恩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的,一開始他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可是隨著好朋友不斷受到重視,再加上公司里風言風語,認為林恩將很快成為部門的主管,將會被調派到總部去當董事長的助手,這些消息雖然未經證實,但是顯然引起了張玉杰的嫉妒心。這兩個人堪稱患難兄弟,可是如今林恩的職場道路非常順暢,而自己仍然處于打拼和掙扎的狀態。
思來想去之后,張玉杰漸漸心生嫉妒和不滿,當然礙于朋友的面子,他只能當面調侃和祝賀林恩的“榮升”,可內心卻一直都在嫉妒對方,他并不希望林恩爬得比自己更高。所以他很快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公司造謠,稍微陷害一下朋友,這樣就可以對對方的發展造成一點打擊。
幾天之后,公司里出現了一個傳聞,說林恩這個人平時的私生活非常糜爛,和很多異性都有不清不楚的私人關系。此外,林恩過去經常跳槽,而且還盜取所在公司的機密。這樣的謠言實際上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可是正因為林恩是當紅人物,所以消息還是很快傳播開來,最終林恩被上級領導約談,盡管誤會很快被消除了,可是林恩卻因此被上級懷疑,從此被打入冷宮。
林恩非常失落,為此,他決心找出那個傳播謠言的人,經過幾天的明察暗訪,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自己的好朋友張玉杰,林恩感到非常驚訝,他不清楚對方為什么要陷害自己,傷心之余的他偷偷辭去了工作,并且更換了手機號碼,再也不和張玉杰聯系了。
謠言的危害很大,往往能夠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感情以及工作,從而使受害者陷入到困境之中。而且謠言往往會對他人的評判和認識造成誤導,從而加深了他們對于受害者的誤解。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無論他的攻擊目標是誰,你都要及時制止,因為造謠生事造成的傷害要比直接惡語相向來得更為猛烈一些,造成的傷害往往也更大一些。這種做法往往很不道德,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而且這種危害也可能會蔓延到你身上。
造謠的人往往比較自私,他們的功利性非常強,或者說純粹將造謠當成一種私人游戲來體驗,這樣對任何人都是一種傷害。所以無論在什么時候,你都要懂得向造謠者說“不”,要懂得遠離那些造謠的人,甚至想辦法給予那些造謠者一些警告和懲罰。我們絕對不能因為是自己的朋友而放松警惕,絕對不能因為是自己的朋友而心存僥幸,甚至是采取縱容的姿態,過度的縱容也許會將謠言引到自己身上,那時候你將會成為那個受害者。
你會被口是心非的朋友耍得團團轉
1812年,德國文藝界的巨人貝多芬和歌德在風景如畫的波西米浴場相遇,貝多芬很早以前就非常崇拜歌德,他曾經贊美說:“歌德的詩使我幸福。”因此,當他看到歌德之后,內心非常激動,他希望自己能夠從這位偉大詩人的智慧中進一步探討他的靈魂,從而獲得更多的力量和靈感,而且他對歌德的反叛精神非常佩服,并認為這是歌德先生留給世人的一筆寶貴財富。而歌德顯然也知道貝多芬的大名,他也非常樂于和貝多芬探討藝術,樂于和貝多芬交朋友。
這本該是一次非常美好的相遇,卻由于一件小事而毀掉了。貝多芬和歌德很快就在一起熱烈交談開來,兩個人就像是認識多年的老友一樣,可就在這個時候,皇后、太子以及侍臣從這里經過。貝多芬歷來非常厭惡皇室和貴族的人,總是表現出一種敵對的態度。因此當太子以及皇后非常熱切地向他打招呼時,他故意仰著頭,裝作沒有看見的樣子。
可是歌德卻不同,他歷來和皇室成員有很深的交集,而且他身上也具備那種貴族氣質,所以當對方向自己打招呼時,歌德感到受寵若驚,立即抖了抖身上的灰塵,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領,然后脫下帽子拿在手中,并立刻迎了上去,接著向皇后和太子鞠躬行禮。而這一切都被貝多芬看在眼里,看到歌德在這些人面前卑躬屈膝,詩人昔日那種偉大形象在貝多芬心中頓時土崩瓦解。
當皇室成員浩浩蕩蕩地離開時,貝多芬幾乎是帶著輕蔑的口吻以及吵架的口氣對歌德說:“你不是我理想中《葛茲》、《浮士德》的作者,你是一個可笑的庸人。”歌德非常驚訝地聽完這些話,連耳根都通紅了,貝多芬卻憤然離去,此后,兩個人再也沒有見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