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老病死,面對日升月落,古代阿拉伯人心中充滿無限的困惑和惶恐。于是他們保持著原始的信仰,相信萬物有靈,或崇拜日月星辰,或崇拜山石樹木。在阿拉伯半島南部的農業區域,人們往往向天上的星辰頂禮膜拜。在古代阿拉伯人眼中,月神是萬神之尊,而太陽神是月神的伴侶,而其他的閃閃繁星則是月神與太陽神的子嗣。為了表達對神靈的敬仰與崇拜,那時的阿拉伯人在其生活的地方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廟宇,設置祭壇,焚燒香料以饗諸神。
北方阿拉伯人總是沉浸在自己的過去之中,宗教觀念淡薄。他們往往只是盲從傳統的風習,尚無篤信神靈的意識。在希賈茲和納季德,人們崇拜神靈的住所。廣袤的曠野之中,荒原滿目,零星點綴的泉水象征著生命之源,罕為人見的巖石則常被視作玄妙之物,枝繁葉茂的樹木更是足以喚起人們無窮的遐想。因此,古代阿拉伯人崇拜奇異的泉水、巖石和植物。伊斯蘭教誕生之前,歐薩、默那、拉特女神在阿拉伯半島受到無比的尊崇。歐薩的祭壇位于麥加與塔伊夫之間納赫拉的加卜加卜山洞之前,由三棵阿拉伯膠樹組成。默那的祭壇位于麥加以北的古戴德,是一塊黑石。拉特的祭壇位于塔伊夫附近的瓦吉山谷,是一塊方形的白石。一些部落崇拜旺德、蘇瓦爾、葉巫斯、葉歐格、奈斯爾5位神靈。相傳,上述5位神靈原是阿丹時代的著名人物,死后被塑成偶像并受到崇拜。北方阿拉伯人還有崇拜動物的傳統風習。
在阿拉伯半島,麥加的滲滲泉極負盛名,克爾白的黑石更是人們朝拜的目標。然而,麥加的克爾白除嵌放黑石以外,還曾供奉易卜拉欣之像。后來,胡扎爾人在克爾白增設許多崇拜物,其中月神胡巴勒甚至被賦予人的形象。605年古萊西人重修克爾白時,又在其內增加耶穌像和圣母瑪麗亞像。
安拉作為神靈的概念由來已久。伊斯蘭教誕生前夕,許多阿拉伯人部落將敬奉安拉作為宗教生活的重要內容。在古萊西人生活的麥加,安拉被視作造物主、最高的養育者、盟誓和契約的守護神、危急時刻的拯救之神。然而敬奉安拉并不排斥多神崇拜;安拉并沒有被視作唯一的神靈,而僅僅在諸多的神靈中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阿拉伯人往往將其他神靈視作安拉的子嗣,尤其是將著名的三女神歐薩、默那、拉特視作安拉的女兒。在阿拉伯人看來,至高無上的安拉與塵世的距離過于遙遠,地位低于安拉的其他神靈才是真正駕馭塵世的超自然力量。
多災多難的猶太人在羅馬帝國前期,屢遭迫害,不得不離開巴勒斯坦,后來又遷往南方。正是他們為阿拉伯半島帶來了猶太教的火種。然而,猶太人習慣于聚群而居,輕易不與外界聯系。猶太人隔絕排外的思想傾向極大地限制了猶太教的傳播,希賈茲的阿拉伯人中改奉猶太教者寥若晨星。后來,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派遣基督徒西奧菲拉斯前往也門傳教,并在佐法爾建立主教區。繼西奧菲拉斯之后,圣徒菲米雍將基督教傳入也門北部的納季蘭。納季蘭的基督徒曾經效仿麥加的克爾白建造一所教堂,名為“納季蘭的克爾白”。埃塞俄比亞人統治時期,基督教在也門廣泛傳播,聲勢日隆。在半島內陸,基督教隱修士遍及各地,雅各派和聶斯脫里派的神學思想廣為人知。但是,分布在半島內陸的基督教隱修士畢竟人數較少,而且尚未組織起具有一定規模的宗教團體,因此社會影響微乎其微。
伊斯蘭教誕生前夕,偶像崇拜已經出現了危機,多神信仰開始現出流于形式的衰落征兆,模糊的一神教思想初露端倪。先知穆罕默德早年時代,一些阿拉伯人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多神崇拜,同時又不愿接受外族傳入的猶太教和基督教,于是主張恢復和遵循易卜拉欣時代的信仰,并且采取苦修的形式,以求尋找拯救靈魂的正道。
§§第二章 留在人間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