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經典作品系列·語言的突破
- (美)戴爾·卡耐基
- 2491字
- 2019-12-20 10:37:47
必須控制自己的恐懼感
愛默生說:“恐懼感較之世界上任何事物更能擊潰人類。”對于這句話我是深信不疑且深有體會的。1912年我開始講課時,并不知道這項訓練會成為幫助人們消除恐懼與自卑感的良方。后來,我終于發現了,學習當眾說話是天然的一種方法,可以克服不安,而且建立勇氣和自信。為什么?因為當眾說話可以使我們控制住自己的恐懼感。
害怕當眾說話的實情大概包括以下四種:
第一:你害怕當眾說話并不是特例。
第二:某種程度的登臺恐懼感反而有用,對付環境中不尋常的挑戰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第三:許多職業的演說家都從來沒有完全祛除登臺的恐懼。
第四:你害怕當眾說話的主要原因,只是你不習慣當眾說話。
這些事情導致你登臺的恐懼一發而不可收拾,造成了心靈的滯塞、言辭的不暢、肌肉的痙攣且無法控制,因而嚴重減低了你說話的效能,你也不必因此而灰心喪氣。只要你肯下工夫,就會發現這種上臺恐懼的程度,很快就會減小,這時它就是一種助力,而不是阻力了。
要知道,只有有備而來的演說者才能獲得自信。假使你想培養自信,為什么不去做那些在你演說時會給你安全感的事?丹尼爾·韋伯斯特曾說,他認為未經準備而出現在聽眾面前,與沒穿衣服沒什么區別。
“完全的準備”就是背講稿嗎?關于這個問題,我要大聲說“不”。為了要保護自我,以免在聽眾面前腦中一片空白,許多演說者便一頭栽進背講稿的陷阱里。一旦染上這種心理麻醉的癮頭,就會不可救藥地沿襲浪費時間的準備方式,那樣會毀掉演說的效果,導致失敗的結局。
溫斯頓·丘吉爾就是辛苦地學得這一課的。年輕的時候,丘吉爾寫講稿,記講稿。然而,有一天當他在英國國會開會之前大背講詞時,思路突然中斷,腦海里一片空白。他感到很尷尬,同時也很羞愧,他重復了一遍前一句演講詞,但腦子里仍然空白一片,毫無記憶,只好漲紅著臉木然坐下。從那以后,丘吉爾再也不背講稿了。
假如是逐字背誦講詞,面對聽眾時,很可能會遺忘。即使沒忘記,我們講起來也恐怕十分被動。為什么呢?因為它不是來自我們內心,只是出于記憶而已。私下和人交談時,我們總是一心想著要說的事,然后就直接說出來了,并沒有特別去留心詞句。我們一直都是這么做的,現在又為什么要改呢?
我聽過很多的人背誦講稿,卻不記得有誰把講稿扔進紙簍里后,不是說得更生動、更見效果、更有人性的。這樣做,也許會遺忘了某幾點,說來散漫,但是最起碼顯得有人情味些。
林肯曾經說過:“我不喜歡聽刀削式的、枯燥無味的演講。當我聽人講道時,我喜歡看他表演得像在跟蜜蜂搏斗似的。”
那么,準備演講的恰當方法是什么呢?只能是這樣:在你的生活背景中,搜尋有意義、曾經教導你有關人生內涵的經驗,然后,收集由這些經驗汲取來的思想、概念、感悟等等。真正的準備,是要就你的題目加以深思。正如查爾斯·雷諾·柏朗博士很多年前在耶魯大學所做的一系列令人回味無窮的演講中所說:“深思你的題目,至其純熟,況味橫溢……再把所有的這些思想寫下,寥寥數語足夠表達概念即可……把它們寫在紙片上——這樣在把資料整理就緒時,這些松散的片斷便易于安排和組織。”聽起來并不復雜吧?其實只需一點專注和思考,就能達到目的。
演講準備得有點眉目時,是不是該演習一下呢?那是必須的。
杰出的歷史學家艾蘭·尼文斯也對作家做過類似的忠告:“找一個對你的題材感興趣的朋友,詳盡地把你的心得說出來。這種方式可以幫你發現你可能遺漏的見解、事先無法預料的爭論,以及找到最適合講述這個故事的形式。”
那么,題材選好后,按照計劃加以整理,并在朋友面前“說出來”進行演習,這樣是否說明準備很完善了呢?不是的。除了這些,你還要讓自己相信你的題材深具價值,你還必須具備曾激勵過歷史上偉人們的態度,那就是——堅信自己的信念。怎樣可以使演講的內容煽起信服之火呢?詳細研究題材,抓住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并自問,你的演說將怎樣幫助聽眾,使他們聽過之后成為更好的人?
為了增強自信,你要避免去想可能會使你不安的反面刺激。舉例來說,設想自己會犯文法錯誤,或者講至中途某處會突然地停頓等等,因為一種反面的假想,很可能會在你開始之前便抹殺了你的信心。開始演講之前,尤其重要的是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集中精神聽聽別的演講者說些什么,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這樣你就不會造成登臺恐懼了。
除非懷抱某種遠大的目標,為此而奉獻生命,否則任何一位演說者都會有懷疑自己題材的時刻。他會捫心自問,題目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會引起聽眾的強烈興趣等。他很可能一氣之下便把題目改了。這種時候,你就該為自己做一番精神講話。用明了、平直的言辭對自己說,你的演講是非常適合你的,因為它來自你的經驗,來自你對生命的看法。你比聽眾中任何一個都更具有資格來做這番特別的演說,你完全有能力,有足夠多的證據、豐富的經驗把它說個清楚。因為,由自我啟發而產生動機,即使是假裝的,也是導致快速學習最有力的刺激之一。那么,根據事實所做的真誠的精神講話,效率不知道更要高出多少!
為了給自己打氣,當面對聽眾時,你不防表現出一副勇氣十足的樣子。因為,除非確有準備,否則就是再怎么表演也是沒用的。如果已經明白了自己所要講的,那就邁大步而出,并且深深呼吸。事實上,面對聽眾之前,應該深呼吸30秒,增加氧氣供應可以提神,給人勇氣。杰出的男高音姜·德·雷斯基常說,你若氣充胸臆,可以“席氣而坐”,緊張自然消逝得無影無蹤。
挺胸抬頭,正視聽眾的眼睛,然后開始信心十足地講話,好似他們每個人都欠你的錢一樣。假想他們欠你債;假想他們聚在那兒是要求你寬限還債的時間。這種心理作用會對你大有幫助。
克服當眾說話的恐懼,對于我們做一切事情都會有極大的潛移默化的功效。那些接受這項挑戰的人,會發現戰勝當眾說話的恐懼,已使他們脫胎換骨,進入更豐富、更圓滿的人生。
從當眾說話中獲得信心,你會以嶄新的面目出現在新的生活面前,并積極地迎戰生活里的難題和困擾,如果做到這一點,那么,曾是連綿難解的情況,也變成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戰了。
在演講時,就算是天才的演說家也會情緒緊張,但他并不是學著怎樣避免它,而是需要確實掌握消除、轉移、調節可能出現緊張情緒的方法。這樣他才能應付一切環境,盡可能多地征服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