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4章 用共鳴渲染你的情緒
- 第23章 你的姿態決定了你能否成功說服對方
- 第22章 樹立榜樣力量,重拾信心
- 第21章 高級談判的技巧
- 第20章 溝通中必備的三項說話技巧
- 第19章 教你如何在聚會中結識陌生人
第1章 強大的語言力量
“語言是強大的魔法,能夠振奮人心,也能令人萬劫不復。”這是哈利波特中的鄧布利多教授給哈利上的最后一課。
如果說現實世界中真的有魔法這么便利的東西,我相信可能就是語言了,而由語言構成的故事其“殺傷力”相當于這類魔法中的“核武器”。
那么語言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下面我跟大家講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遙遠的薩桑國有一個暴君——山魯亞爾。他每晚都要迎娶一位處女,而洞房后的第二天就會處死那個不幸的新娘。
直到她遇到了我們的女主角山魯佐德,她知道如果今晚不做點什么這將是她人生的最后一夜。也許她可以唱歌跳舞,變魔術,或是在床上使盡渾身解數去取悅暴君。但這都不是她的強項,并且她確信在她之前有無數個新娘都嘗試過并且都失敗了。
于是她在洞房夜提出要給這個暴君講故事。她講的第一個故事就是《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要知道,故事里芝麻開門的橋段在現在不過是一個聲控機關,但在那個年代可謂天馬行空。而欺負主角的哥哥不斷地念錯咒語最后引來大盜的滑稽橋段讓暴君聽得哈哈大笑。最后智斗大盜的環節又驚險萬分,不由得讓國王替故事里的阿里巴巴擔憂起來。當山魯佐德講完故事之后天亮了,國王還意猶未盡。
“那么很榮幸與您共度一夜,您現在可以處死我了”山魯佐德非常自信。
暴君當然舍不得殺她,暴君要求她今晚繼續講故事,如果不能讓自己滿意便將她處死。
講故事是山魯佐德的強項,她每晚都能給暴君講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就這樣她的死刑被一天一天的延后下去,夜復一夜地講了1000個故事……
這個國家的人民非常感激她,因為已經拯救了一千個姑娘,同時也為她擔憂。擔心她總有一天把肚子里的故事全部講完。
在第一千零一夜的時候她再也講不出一個故事了,而那個時候暴君早已失去了對其他新娘的興趣,不愿再繼續殺人,他和山魯佐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最后成為了一個好國王。
這就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的由來,我們家喻戶曉的《天方夜譚》。
佐德不但用她的故事救了自己的命,還救贖了一個國王,拯救了一個國家。這才是故事神奇的地方。
那么,聽完了故事之后我們開始分析一個故事在溝通中具有哪些特性?
第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人
用佛家的話來說善惡一念之間,國王從小生活在皇宮,高高在上卻又遠離煙火。他沒有價值觀,沒有善惡觀,對他來說平民都是螻蟻,處死他們的時候不會去想他們的親人會不會難過。
山魯佐德的故事里有牧羊人,有小偷,有奴隸。每一個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愛恨情仇,有自己高尚的地方,也有不堪的地方。
有些即使身份卑微的角色,但會讓聽故事的人打從心眼里喜歡,不希望他死。今后暴君再想殺人的時候,就會本能對比故事里類似的角色,學會換位思考,從而變得寬容善良。
故事潛移默化的力量是強大的,會影響一個人思想甚至平時的習慣,而這種影響大多數人自己都注意不到。
就比如我上中學的小堂弟,以前在學校里經常被同學們欺負。急得我舅舅給他報了好多武術班,散打班,跆拳道班。
但懦弱是精神上,思想上的東西,如果解決不了根上的問題只是教他打架的本事,被別人欺負一樣不敢出手,又或者成為另一個欺負其他同學的惡霸。
反倒是自從他迷上了武俠小說之后知道去為其他同學出頭,自那之后朋友也越來越多,人也越來越開朗了。
第二點:避開別人的抗拒心理。
拿故事里的暴君來說,缺乏價值觀這種事情他身邊的人不知道嗎?只是身邊的人不敢說。在封建皇權時代里伴君如伴虎,更何況他還是個暴君。
就如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的故事,一會兒問妻子我和徐公誰更帥,一會兒問客人我和徐公誰更帥。一個大男人整天問別人自己帥不帥這種事情想想就荒唐可笑,但成功地讓齊王理解并接受了反對意見。
在如今這個時代里,雖然不會有人因為三兩句話開罪了他把你處死。但我們依然發現人都是聽覺動物,人也都是打從心眼里抗拒批評教育和反對意見的。
如果你批評教育你的同事,他可能當面會說:你提的這個意見相當好,我一定虛心接受,無則加勉。心里想的則是:你哪根蔥啊?用得著你跟我說三道四嗎?今后你會有穿不完的小鞋。
如果你批評教育你的女朋友,那么我想你今晚可能要睡沙發了。
如果你批評你的領導,那我相信你此刻應該還在找工作。
忠言逆耳是任何自認圣賢的人都擺脫不了的。
故事的第二個特點就是站在更謙卑的角度去傳達你的觀點。
要知道不論你的語言技巧多好,語氣多么謙和。當事人只要意識到你在反對他,批評他,這種抗拒心理都是不可避免的,而這種抗拒的心理來源于一種,你!高高在上的感覺。
很多被糾正的人之所以憤怒和抗拒,原因是不喜歡別人在思想上和姿態上凌駕于他們。在結果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就把自己當成我是別人的人生導師一樣。即使你說得對,我做錯了,錯了大不了我自己承擔。
比起別人夸我勤奮,我更喜歡他夸我聰明。這是每個人內心的價值觀,很多被夸贊聰明的孩子不敢勤奮,因為他們如果勤奮了還沒有把事情做好,那不就證明我不聰明了嗎?這是扎根在潛意識里的東西。
潛意識可以理解為我們的第一層防護意識,比方你的手被火燙了,你會瞬間抽離。那是意識!而你如果被燙傷過,那么你每次看到火焰燃燒,即使沒有碰到你都會害怕,那就是潛意識。
而故事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講述的只是某個過去發生的事,我只是講了這么一個故事,至于你從這個故事里體會到什么,學到什么都是你自己的功勞,說明你的智商和思想是沒有問題的。在這個時候他們的潛意識里虛榮心得到了滿足,自尊心也得到了保護。在那之后恢復到理智層面的時候,他會感激并臣服于你的智慧。
這樣就能非常巧妙地逃脫潛意識的自我保護體系。
所以當你意識到你不得不向某人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你就該開始編故事了。
第三點:趣味性讓人想把你的話聽完。
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已經組織好你的金玉良言了。甚至你連語氣,情緒都醞釀好了。
但是他不想聽,直接給你打斷了。
我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一種現象,幾個人在一起討論事情,先是聲音越來越大,各說各話,甚至開始吵架。
原因很簡單,對方不想聽你說話了,或者更迫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想法。
辯論比賽的規則是一方有1分鐘的發言時間,發言結束之后另一方發言。但是即使在有規則的情況下所有的辯論會場都會出現打斷情況。
生活不是辯論比賽,沒有裁判沒有主持人,很多討論變成了爭論,爭論變成了吵架……雙方自說自話,聲音越來越高,爭得面紅耳赤最后毫無結果,還輸掉了格調與修養。
我們看看故事里的佐德,如果她一開始對暴君說:“讓我來批評批評你,糾正一下你身上的壞毛病吧!”
那么可能話還沒說完已經被斬首了。
她選擇講故事的方式,因為故事引人入勝。人人都愛聽故事,只要你的故事講得足夠精彩,哪怕有人打斷你,也會有更多人自發的去制止。
“嘿,你閉嘴,讓人把故事講完!”
第四點:故事收獲崇拜
我們會發現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崇拜的群體是不斷變化的。在戰爭時代人們崇拜英雄,三國的梟雄們,戰國的將軍,中世紀的騎士。羅馬連皇帝都得能征善戰。
盛世我們崇拜文藝家:宋徽宗,李后主兩個皇帝一個字畫了得,一個詩詞絕世。
經濟復蘇時代我們又開始崇拜能賺錢的商人,時刻關心世界首富是誰,中國首富是誰。似乎聽了他們的話我們就能富起來。
但是不論時代怎么變化,有一種人是來自基因的崇拜,那就是會講故事的人。
人們崇拜講故事的人從猿人社會就開始了!那時候猿人們對世界,基本上都是未知的,什么樣的果子可以吃,什么樣的動物能打得過。這都是賴以生存的信息。而后到了部落社會的時候,開始有了薩滿。薩滿的地位比酋長,勇士都要高,他們不負責勞動與管理,只是講故事。
講關于祖先的故事,講我們死后會去哪里,講另一個世界里有什么。在那個時代里,人們朝不保夕,薩滿的故事是他們最大的精神依賴,與困難時期重要的鼓舞。
放到現在也是一樣,我們崇拜電影明星是因為什么。因為他扮演的那個角色你喜歡,而與這個角色唯一的關聯是那個演員。
你看到都敏俊想到的就是電視劇里無所不能的帥氣男友,你看到趙雅芝想起的就是賢惠多藝的白娘子。
而講故事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聽眾與故事之間唯一的聯系。因此你的人物感動了他就等于你感動了他,你的故事震撼到了他就等于你震撼到了他。
這種情緒是沒有邏輯也不科學的,但確實存在。
就好像粉絲們瘋狂地喜歡那些韓國歐巴,他們自己也清楚金秀賢不會超能力也不是外星人,更不是自己的男朋友,但是這種喜愛她們自己控制不了。
故事里的佐德也是一樣,他讓暴君徹底對其他女人失去了興趣,甚至對她言聽計從,因為她通過故事收獲了國王的崇拜。
講到這里,我們已經充分地了解了故事這種魔法所具備的特性,并且也知道了,在什么情況下我們該去講故事,而不是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