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采桑子[1]

居庸關[2]

巂周[3]聲里嚴關峙,匹馬登登[4]。亂踏黃塵,聽報郵簽[5]第幾程。

行人莫話前朝事,風雨諸陵。寂寞魚燈[6],天壽山頭冷月橫。

【注釋】

[1]《采桑子》:也叫《羅敷媚》。

[2]居庸關:著名的古長城,在今北京昌平西北,形勢險要。

[3]巂周:即杜鵑鳥,也叫子規。

[4]登登:馬蹄聲。

[5]郵簽:古代驛站夜里報時的工具,也可代指行程。

[6]魚燈:魚燭,魚膏做的蠟燭。此處指陵墓之燈。

【賞析】

居庸關兩山夾峙,一水旁流,懸崖峭壁,極為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斜陽下,黃塵漫天,詞人匹馬而來。杜鵑聲里,夜宿嚴關,望山頭冷月,聽曉籌陣陣,不勝興亡之感。天壽山下,前明皇陵在風吹雨打中靜穆地矗立,傳說中不滅的魚燭守望著它們。魚燭燃燒的時間其實很短,但大明的歲月似乎更短。即使有居庸關這樣的險關,又能有多大作用呢?

冷香[1]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2]。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3]別后誰能鼓[4]?腸斷天涯。暗損韶華[5],一縷茶煙透碧紗。

【注釋】

[1]冷香:花果的清香。

[2]城笳:也作“聞鴉”。

[3]箜篌:古代一種彈弦樂器。

[4]鼓:彈奏。

[5]韶華:美好的年華,美好的時光。

【賞析】

詞寫羈旅情懷。春寒料峭,風雨消歇,燕子雙飛,夢中正與佳人攜手月下,漫步紅橋,看桃花燦爛,嗅冷香四起。醒來惟有胡笳嗚咽,不聞箜篌之聲,怎能不黯然銷魂?伊人清香猶在,驀然風煙萬里,相隔天涯,又是何等悵恨!轉念佳人一別之后閨中獨處,愁緒滿懷,韶華虛擲,更覺無比凄涼。

涼生露氣湘弦[1]潤,暗滴花梢。簾影誰搖?燕蹴[2]風絲上柳條。

舞鹍[3]鏡匣開[4]頻掩,檀粉[5]慵調。朝淚如潮,昨夜香衾[6]覺夢遙。

【注釋】

[1]湘弦:泛指琴瑟。

[2]蹴:踏。

[3]舞鹍:也作“舞余”,鏡子后面的雕飾。鹍,形似鶴,黃白色。

[4]開:也作“閑”。

[5]檀粉:古代女子化妝所用之香粉。

[6]香衾:也作“香輕”。

【賞析】

詞寫閨中思婦芳惻之懷,詞心婉妙。涼生庭院,露氣氤氳,綺夢褪去,春情縈繞。燕蹴花落,風吹簾動,恍惚之間,若有所待。佳人獨處,幽思難耐,幾度打開鏡奩,又隨手合上。她想精心修飾,來迎接情人的回歸,卻分明知曉那只是一廂情愿,所以又失去了梳妝打扮的勇氣。

詠春雨

嫩煙分染鵝兒柳[1],一樣風絲。似整如欹[2],才著春寒瘦不支。

涼侵曉夢輕蟬[3]膩,約略[4]紅肥。不惜葳蕤[5],碾取名香[6]作地衣[7]。

【注釋】

[1]鵝兒柳:鵝黃色的柳枝。

[2]欹:歪斜。

[3]輕蟬:女子的蟬鬢。

[4]約略:略微,不經意。

[5]葳蕤:形容草木生長得繁茂。

[6]名香:指雨后掉落之花。

[7]地衣:地毯,此處形容雨后掉在地上的花鋪成的地毯。

【賞析】

詞寫綿綿春雨期間迷離惝恍的氛圍。春雨霏微,飛散在空中,沾染在弱嫰的柳枝上,使后者泛起了鵝黃。春風拂來,柳枝輕輕搖擺,似不勝春寒。一夜春雨,潤物無聲,花肥綠瘦,落紅滿地,化作一層地衣。

而今才[1]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2]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后來無計[3],強說歡期[4]。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注釋】

[1]才:也作“誰”。

[2]紅淚:女子的眼淚。

[3]無計:無法。

[4]歡期:佳期,多指男女歡聚的日子。

【賞析】

詞以懊惱之意寫分離之苦,語少而意足,辭新而情悲,有跌宕搖曳之姿。梁啟超盛贊此詞“哀樂無常,情感熱烈到十二分,刻畫到十二分”(《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緒》)。詞人曾經以為分離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臨到離別,無言有淚,心迷意亂,草色煙光都成春愁,才知道做出這種決定是多么錯誤。但大錯已經鑄成,分離無法避免,只好強顏歡笑,約他日再聚首以重續前緣,雖然雙方都知道這是一種安慰之詞。但此情此景,還有什么比這種安慰之辭還能撫慰凄迷傷感的心緒呢?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1]負春心[2],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注釋】

[1]辜:也作“孤”。

[2]春心:因春天的美景觸動而引起的興致和情懷。

【賞析】

詞或以為寫相思,或以為談友情,原因在于對“蘭襟”一詞的理解不同。蘭襟本意是芬芳香潔的衣襟,可指男、女,前者如“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盧照鄰《哭明堂裴主簿》),后者如“眉葉顰愁,淚痕紅透蘭襟潤”(陳允平《點絳唇》)。性德此詞多檃栝晏幾道詞(《采桑子》)“別來長記西樓事,結遍蘭襟。遺恨重尋”之意,當是追悔往日情事。晏幾道以為夜鶯與鮮花見證了同名的情事,“鶯花見盡當時事,應笑如今一寸愁心”(《采桑子》),在性德那里變成了明月。

那能寂寞芳菲節[1],欲話生平。夜已三更,一闋[2]悲歌淚暗零[3]。

須知秋葉春花促[4],點[5]鬢星星[6]。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

【注釋】

[1]芳菲節:花草盛放之時,即春天。

[2]一闋:一首歌曲或一首詞叫一闋。

[3]零:滴落。

[4]促:短促,時間緊。

[5]點:黑。

[6]星星:花白。形容白發星星點點地生出。

【賞析】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性德有《致顧貞觀書》:“弟比來從事鞍馬間,益覺疲頓;發已種種,而執殳如昔;從前壯志,都已隳盡。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詞中嗟嘆人生短暫,春花秋葉轉眼飄零,青春不再,雄心壯志亦隨之流逝,其勞頓疲憊之感與前引書信相合。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1],飛入閑窗[2]伴懊儂[3]。

誰憐辛苦東陽瘦[4]?也為春慵[5]。不及芙蓉,一片幽情[6]冷處濃。

【注釋】

[1]嬌紅:指花。

[2]閑窗:也作“窗間”。

[3]懊儂:憂郁之人。

[4]東陽瘦:原謂人因操勞日漸消瘦,后比喻身體消瘦。東陽,即齊梁詩人沈約,曾為東陽(今屬浙江)太守。

[5]春慵:由于春天結束而懶散倦怠的情緒。

[6]幽情:也作“幽香”。

【賞析】

終將凋謝的桃花,不愿意默默地枯萎。和煦的春風,滿足了它的心愿,將之送入窗欞,使它得以依偎在佳人身旁,消磨掉冷淡的殘春。無情之草木,對遠方的玉人尚且眷念;而多情之詩人,在慵懶的季節,日漸憔悴而無人知曉。有心如幽獨的芙蓉孤芳自賞,心中的一念赤忱卻難以割舍。有學者以為詞寫因病不得參與殿試的遺憾,有待考證。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1]迢迢,夢里寒花[2]隔玉簫[3]。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4]秋潮,莫誤雙魚[5]到謝橋[6]。

【注釋】

[1]玉漏:漏壺的美稱。

[2]寒花:即寒冷時節開的花,一般指菊花。

[3]隔玉簫:比喻消息渺茫。

[4]分付:囑咐,命令。

[5]雙魚:代指書信。

[6]謝橋:此處指心中思戀之人的居所。

【賞析】

夢回謝橋,詩家恒用之語,至今已覺不新鮮。性德換過一層,說吩咐秋潮送信至謝橋,以極玄幻之筆寫極癡情之想,便見別致,與王彥泓《錯認》“夜視可憐明似月,秋期只愿信如潮”同一機杼。秋潮雖有信,終難以承擔重任。長夜漫漫,漏聲迢迢,燈下相思無奈,不得不修書以遣懷,但寫盡平生相思之意,卻無由送達。落寞凄苦,可想而知。

誰翻[1]樂府[2]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3]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注釋】

[1]翻:填詞。

[2]樂府:古代音樂機構,漢武帝時正式設立,后來將詞曲也叫樂府。

[3]何事:也作“何處”。

【賞析】

詞人以蕭索之景,寓怏怏之懷,令人感喟。雨夜瀟瀟,孤苦無聊,對燈黯然獨坐,觸目一片衰颯,看那燈花點點剝落,聽那風聲、雨聲與凄涼的樂曲聲重疊而來,可謂訴盡了心中的凄苦與悲涼。徹夜難眠,說詞人不知為何事所縈繞,實際上是不好說或不愿說。晏幾道說“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鷓鴣天》),而性德感嘆連夢也到不了謝橋,這就透露了其中的消息。他之所以“醒也無聊,睡也無聊”,不知如何是好,終究還是因為相思的緣故。

土花[1]曾[2]染湘娥黛,鉛淚[3]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4]是鳳翹[5]。

只應長伴端溪紫[6],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7]前頭見玉簫[8]。

【注釋】

[1]土花:比喻金屬物品表面受侵蝕而留下的斑痕。

[2]曾:同“爭”,怎么,如何。

[3]鉛淚:比喻物品上的銹跡。

[4]犀椎:同“犀槌”,古代一種打擊樂器,也叫“響槌”。

[5]鳳翹:古代婦女頭上所戴的鳳形飾物。

[6]端溪紫:廣東省端溪產的淺紫色硯石,此處指樂器的顏色。

[7]方響:古代一種長方形打擊樂器。

[8]玉簫:玉制成的簫,此為雙關語,表達對亡妻的懷念。

【賞析】

此為詠物詞。性德明言“不是犀椎是鳳翹”,意思是說看這古物的模樣,不明就里的人還以為它是一只鳳翹,哪里會把它當作犀椎?或者說,輕輕敲擊它,發出的聲響分明如鳳翹的顫栗撞擊。由此可見,所詠之物為方響之一種的犀椎。整首詞也圍繞音樂入手,先以湘妃竹,喻犀椎之外觀;后以端硯秋潮,形容犀椎之色澤;所謂玉簫清韻,則是模想敲擊時之清音。

白衣裳憑朱闌立,涼月趖[1]西。點鬢霜微,歲晏[2]知君歸不歸。

殘更[3]目斷傳書雁[4],尺素[5]還稀。一味相思,準擬[6]相看似舊時。

【注釋】

[1]趖:快速走動。

[2]晏:遲、晚。

[3]殘更:最后一更,即天要亮了。

[4]傳書雁:把書信系在雁腳上以傳遞信息。

[5]尺素:書信。

[6]準擬:也作“準憶”,盼望,料想。

【賞析】

一襲白衣,憑欄獨立,望寒月西沉,懷遠之思涌上心頭。鬢霜皆白,則佇立已久;一年將終,則分離更久。音信殊絕,人事阻隔,友人境況難以明了。只愿相見之時,對方能風采依然。

海天誰放冰輪[1]滿,惆悵離情。莫說離情,但值涼宵總淚零。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2]今生。可奈[3]今生,剛[4]作愁時又憶卿。

【注釋】

[1]冰輪:指天上之皓月。

[2]那是:哪是。

[3]可奈:無奈。

[4]剛:正趕上。

【賞析】

詞為悼念愛侶之作。上片說愛妻亡故之后,每逢良辰佳日,離情滿懷,思幽幽,恨悠悠,尚是尋常蹊徑,下片竟然企盼碧落重逢,自是天外落筆,可謂情至之語,而隨即一頓,言重逢已是來生之事,而今生卻要在無奈中度過,便覺滿紙蕭索。結句脫口而出,情真語真,與“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同一機杼,不過一凄婉,一悠然。

彤霞[1]久絕飛瓊[2]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3]眠不眠?

香消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4]到下弦。

【注釋】

[1]彤霞:也作“彤云”,道家傳說仙人所住之處有彤霞庇護。

[2]飛瓊: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許飛瓊,此處比喻所愛之人。

[3]玉清:道家三清境之一,元始天尊的住處。

[4]心期:心愿。如晏幾道《采桑子》:“夜痕記盡窗間月,曾誤心期。”

【賞析】

此篇寫離別相思,多用道家神仙故事,詞意字面都恰到好處,而文筆回環吞吐,辭復層深,給人印象尤其深刻。上闋思緒皆由眺望秋空所引發,絲絲入扣,婉轉凄惻。晚霞滿天,七彩變幻,讓他記起了遠在天涯的伊人。音訊久絕,也不知她究竟身處何方?這樣的夜晚,是否一樣和我徘徊難眠?下闋敘說其情深意苦,徑遂直陳,情感凄厲。香消被冷、殘燈又滅,寫盡了凄涼之意。更使人難堪的是,整個秋天就這樣消失在期待與失望之中,而相見之日仍遙遙無期。

九日[1]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2]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注釋】

[1]九日:即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2]六曲屏山:指六扇屏風。

【賞析】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九月九日,性德出使北塞,途中登高懷遠,思及親人,作有是詞。在木葉蕭蕭的深秋,值此佳節,有誰在想念深入絕塞的自己呢?路途如此遙遠,恐怕連夢中相聚都是奢望了。在本應團聚的重陽佳節,這種孤獨感就更為強烈了,而風景的蕭瑟加重了凄清的氛圍。

嚴霜[1]擁絮頻驚起。撲面霜空。斜漢[2]朦朧,冷逼氈帷火不紅。

香篝翠被渾閑事。回首西風。何處疏鐘[3],一穗[4]燈花似夢中。

【注釋】

[1]霜:也作“宵”。

[2]斜漢:秋天的銀河。比喻天氣已涼。

[3]何處疏鐘:也作“數盡殘鐘”。

[4]穗:也作“穟”,指燈穗。

【賞析】

詞寫行役北地時苦寒與凄涼。秋日的北方,已經是嚴霜撲面,冷得氈帷都擋不住寒氣的侵逼,跳動的火苗也帶不來一絲暖意。詞人擁緊絮被,依然頻頻被凍醒。他想起平素擁翠被、對熏籠的生活,聽著遠處傳來的鐘聲,真是恍如夢中。

塞上[1]詠雪花

非關癖愛[2]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3]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4],萬里西風瀚海[5]沙。

【注釋】

[1]塞上:泛指北方邊塞。

[2]癖愛:也作“僻愛”。

[3]謝娘:指東晉才女謝道韞。

[4]笳:古代管樂器,形似笛子。

[5]瀚海:泛指邊塞荒漠之地。

【賞析】

詞人說他之所以喜愛雪花,不是因為它的輕盈飄灑,而是它的冰清玉潔,與滾滾紅塵中的富貴之花不同。自從謝道韞之后,還有誰能生動地描摹出它的風姿呢?如今身處塞外,寒風呼嘯,冷月映照,悲笳交鳴,萬里雪花一眼望去都變成了瀚海之沙。“不是人間富貴花”,寫雪亦寫人,可謂不即不離。

謝家庭院[1]殘更立,燕宿雕梁[2]。月度銀墻,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注釋】

[1]謝家庭院:指佳人所住的地方。

[2]雕梁:裝飾華美之屋梁。

【賞析】

此詞多化用元稹《雜憶》、李商隱《錦瑟》等詩成句,當為悼念亡妻之作。又云“十一年前夢一場”,則作于盧氏亡故十一年后,即康熙二十三年。性德追憶往事,其時雕梁畫棟,燕子雙宿,月下回廊,花叢暗香,是何等溫馨。如今鴛鴦零落,陰陽殊途,前事如潮,涌上心頭,真如一場夢。有學者以為是代他人所作,尚待考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奇台县| 秭归县| 慈溪市| 稻城县| 牡丹江市| 东丽区| 黔东| 中江县| 甘德县| 库伦旗| 千阳县| 辽宁省| 沙坪坝区| 阿勒泰市| 苏尼特右旗| 马龙县| 谷城县| 库车县| 丰原市| 乌鲁木齐县| 边坝县| 潼南县| 巴里| 玉环县| 会宁县| 彭阳县| 常山县| 揭东县| 庄浪县| 文安县| 大荔县| 平泉县| 泸溪县| 苏尼特右旗| 武平县| 兰西县| 奉贤区| 秀山| 三都|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