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盡管人們從事的行業五花八門,但對行行出狀元總是有口皆碑的。一個人只要排除各方面因素的干擾,選擇自己熱愛和有興趣的職業,就能夠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貢獻,自然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然而,在我國經濟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包括中專生、高中生和大學生的擇業標準發生了較大變化,把經濟待遇和物質條件作為擇業第一標準或唯一選擇,而忽略了職業理想、追求、特長等重要因素,在心理上出現了擇業誤區。這將給他們的前途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一、擇業心理誤區的表現及成因
影響中專生擇業的因素很多,這里主要分析心理因素對其擇業的影響。中專生在年齡上與高中生相仿,都處于青年初期。因此,他們的心理特征基本上是相似的。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年初期是個體生物性和社會性走向成熟的時期,也是心理矛盾比較集中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影響中專生職業選擇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四點。
1.失衡性
青年初期的中專生,正處于從幼稚的兒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專生的生理特征趨于成熟,而心理發展卻相對滯后,他們在認知、情感、道德、職業理想和社會交往等方面,都還沒有達到成熟的指標,還處在人格化的過程中。因此,他們很容易產生沖動和過激言行,有時遇事不夠冷靜,求勝心切,很容易忽視主觀興趣和愛好。
在職業選擇上,他們的情緒、情感常常不能使其進行理智的思考和分析,容易盲目地選擇時髦、時尚、賺錢多并富有刺激性和挑戰性強的職業。對此,不能一味加以否定,但應指出盲目的選擇有時會浪費寶貴的工作資源,也損傷擇業者的自我效能感。
2.自主性
中專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時期,心理學上稱這一時期為心理上的“斷乳期”。隨著生理的迅速發展,自我意識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不斷提高,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要求“自由”和“解放”。他們不論在生活安排上,還是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主張,開始對其生活的世界產生懷疑,開始不滿足成人,包括老師和家長所給出的現成結論,對事物的認識有時會產生極端的主觀假想,出現“思維的自我中心”。
表現在職業選擇上,他們懷疑性強,與成人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較明顯。如果老師和家長幫助他們根據其興趣和特長選擇職業,他們會很反感,認為老師和家長的意見是對他們的歧視和否定。結果常常是誤進了他們不感興趣的職業領域。
3.進取性
中專生生理上的迅速發育成熟,推動了心理的快速增長。他們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反應敏捷,上進心強,不安于現狀,富于進取精神,頗具“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如果說成年人、老年人容易滿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趨于保持現狀,不思進取,青年人則處于事事有待探索和解決之中,常常是滿懷希望,樂于開拓。強烈渴望進取和獲得成功的愿望,容易使中專生對社會現實產生不滿。一方面,對現實社會給他們很少的工作機會產生不滿;另一方面,對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教育和要求感到不滿。
為了發泄不滿,他們在擇業上往往有盲目、過激行為出現,如家長越不贊成的職業,他們越追求,越去嘗試。這樣不僅不利于培養對日后工作的興趣,也不利工作能力的發揮。
4.社會性
個體心理的社會性早在兒童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但是更大規模的深刻的社會化,則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初中畢業進入中專后,就好像在人生的道路上,豁然開朗地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在這個新的境界中,對他們影響最大、最深的因素是社會大環境。由于中專生知識結構不完善,專業技能和技藝水平較低,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使他們對社會產生強烈的不滿,認為社會對他們不公平,感到前途迷茫,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有些學生表現出對社會的抵觸和反抗。如當他們能找到工作時也不愿意工作,更不樂于工作。還有些學生僅僅是順應社會的大環境,靠父母的關系找到工作,但是由于專業基礎不豐厚,心理素質差,很難勝任工作。
中專生擇業的心理因素不僅影響了他們對職業的追求、渴望和熱愛,也影響了他們蓬勃向上的熱情和風貌。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選擇職業呢?
二、走出擇業誤區的對策
解決中專生擇業問題的對策很多,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較重要的對策有以下三點。
1.確定正確的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體現著人們對未來職業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對人生道路具有指導作用。中專生確定了職業理想之后,就有了人生目標,知道自己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去努力,也就找到了今天的學習與未來的職業理想的結合點,從而增強生活和學習的自覺性。進一步說,中專生如果確定了職業理想,也就有了人生的規范。因為理想的實現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最主要的是主觀條件。為了實現職業理想,就要按照職業理想的要求,從思想、心理、知識、能力、身體等方面做好各種準備。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中專生要用職業理想來規范自己的行動,按照職業理想的要求來完善自我。
2.培養良好的職業興趣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人們對某種職業感興趣,就會對該種職業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態度。職業興趣的強弱,直接影響對職業的選擇。因此,學校和家庭應該加強對中專生職業興趣的培養。第一,培養職業興趣的廣度。職業興趣的廣度是指其廣闊程度。馬克思有句名言:“人類的一切東西對我都不是陌生的。”這句話反映了馬克思興趣的廣泛和知識的淵博。興趣廣泛是中專生就業成才的基礎。一個人如果只是在已習慣的、狹小的活動范圍內尋找活動方式,是不易獲得成功的,在職業選擇面前也會顯得束手無策。因此,要培養中專生廣泛的職業興趣,使他們在職業選擇上有較大的余地。第二,把職業興趣的中心凝聚起來。廣泛的職業興趣必須與中心興趣相結合,只有廣泛的職業興趣而無中心職業興趣的人,知識膚淺,沒有確定的職業方向,在選擇職業時往往猶豫不定,不利于自己發展。所以,在廣度上對中專生進行職業興趣的培養時,要加強中心職業興趣的養成工作。
3.走適合自己的路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無限延伸的,中專生所從事的職業將決定其未來的發展,因此,當中專生選擇職業時,要勸其千萬慎重。因為這是其人生關鍵的一步。要向其講清楚:一旦你選擇了某一職業,這種職業也許會令你陶醉,使你很快就獲得成功,獲得無窮的歡樂和幸福;也許會令你感到索然無味,甚至產生厭倦情緒,那時即使你有機會轉換工作,也已貽誤了很多寶貴的學習和工作時光,這對個人來說是很大的損失。既然職業選擇是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在選擇職業時,就一定要慎之又慎,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選擇。職業道路千萬條,最適合你的也許只有一條。如何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之路呢?關鍵是要把握好發揮特長原則。所謂特長是指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特殊才能。一個人的特長是實現自身價值的資本,也是為社會貢獻的前提。特長最能反映一個人的職業能力,發揮特長是滿足社會需要、為社會做貢獻的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