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類
引起寶寶食物過敏可能性較高的食物是雞蛋,要注意雞蛋的蛋清,而且除了雞蛋以外,鵪鶉蛋也比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特別是蛋清部分的蛋白質具有易引起產生抗體的性質,雖然經過加熱烹飪后抗原的威力會減弱,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將雞蛋作為輔食要在中期后半階段再開始。
牛奶
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質成分、酪素、乳球蛋白類是很強的抗原。為了防止過敏情況,要從酸奶或脂肪成分少的奶酪開始,少量地給寶寶吃。對牛奶或乳制品過敏的話,奶粉、酸奶、布丁、冰淇淋等含乳食物也必須舍棄。寶寶從牛奶中補充的鈣,也一樣可以從魚和綠色蔬菜中得到補充。
肉類
肉類中所含有的動物性脂質,易引起免疫反應,從而有易引起過敏反應的傾向。作為輔食食用的肉,以豬肉的瘦肉、臀肉為好,而牛肉、雞肉在過敏結束期之前還是保守謹慎食用為好。在對雞蛋過敏、牛奶過敏的情況下,肉類由于含有和牛奶相同的抗原的可能性很大,有必要去掉。但是與雞蛋、牛奶等食物相比,寶寶對于肉類有過敏現象的相對較少。
大豆
成為大豆的抗原的蛋白質,與蛋、牛奶的抗原不同,即使加熱,抗原性也不會減弱。如果過敏癥狀強烈,小豆、毛豆、青豌豆、堅果類、豆腐等也必須舍去,過敏中等以上程度的話,醬油、醬等調味料也要換成用大米或小麥制成的防止過敏的調味料。而且,對大豆有過敏反應的寶寶也有對玉米、芝麻、海帶等過敏的,要多加注意。
谷類
在雞蛋、牛奶、大豆等三大抗原之上,很多寶寶對大米和小麥也有過敏反應,并稱為五大抗原。成為谷類的抗原的球蛋白類這種蛋白質,具有即使加熱烹飪也不易被破壞的性質,特別是小麥、蕎麥會引起蕁麻疹、哮喘等,突然出現癥狀的情況很多,須注意一下。
如果對小麥過敏,那么意大利實心面、通心粉、面包、烏冬面、面筋等也不能吃。谷類作為輔食極易成為過敏原,可以用薯類、小米、不飽和的谷類、玉米等雜谷來代替。
魚貝類
鱈魚等白肉魚、沙丁魚含有易引起蕁麻疹的抗原蛋白質,喂寶寶吃的時候應將新鮮的魚肉充分加熱,并少量地一點點地喂。有報告稱金槍魚、青花魚、沙丁魚等的魚油中含有的脂肪酸中的EPA(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抑制過敏癥狀的作用。由于螃蟹、蝦、墨魚、章魚等易引起過敏,須在輔食添加結束期以后再少量喂給寶寶吃。食用貝類有可能會出現由假性抗原引起的類似于過敏的癥狀,也要注意。
油
油脂有動物性和植物性兩種。油脂雖然本身不產生必需脂肪酸抗體,但和過敏有著密切的關系。動物性的油脂富含飽和脂肪酸,植物性的油脂富含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人體內不能產生多價不飽和脂肪酸,有必要從植物中攝取。這樣的脂肪酸被稱為必需脂肪酸,分為亞油酸和亞麻酸兩個系列。
因為亞油酸在體內會轉化為能引起過敏反應的不飽和脂肪酸,大量食用易引起過敏反應,所以要控制食用油和人造黃油的攝取,而魚貝類的油脂中所含的亞麻酸具有抑制亞油酸的作用,也要慎用。
食品添加劑
保持食物鮮度的保鮮劑、防腐劑,改善食物外觀的色素及調味料等食品添加劑,也是引起寶寶發生過敏反應的原因。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在消化排泄方面是有限度的,這些食品添加劑如果在體內積累下來就會出現過敏癥狀。火腿、香腸、橙汁等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在輔食添加中要盡量避免給寶寶食用。市場上所出售的寶寶食物即使標明絕對不含任何防腐劑、添加劑,但用于調味的醬油等也會含有添加劑,所以要多注意。
調味料
醬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麥,多數是發酵的,市場上出售的大多是用化學調味料、甜味劑、防腐劑等在短時間內制成的。由于成為大豆、小麥的抗原蛋白質未被分解,即使不食用過敏食物,也會從調味料中微量攝取到。為了防止寶寶過敏,建議使用長時間制成的無添加劑的天然釀造的醬油。醬和醬油一樣,主要以大豆為原料,最好還是避免食用短時間內制作成的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