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長發育情況
4個月寶寶的發育特點
4個月寶寶身體指標表
性別 男嬰 女嬰
體重 約為7.52千克 約為6.87千克
身長 約為65.46厘米 約為63.88厘米
頭圍 約為42.30厘米 約為41.20厘米
胸圍 約為42.68厘米 約為41.60厘米
智力發育
聽覺:這個時期的寶寶,能傾聽音樂,并且對柔和的音樂表現出愉快的情緒,而對強烈的聲音則不太喜歡。寶寶從4個月開始能分辨出大人發出的聲音,如聽見媽媽的說話聲就很高興,并開始發出一些聲音,好像是對媽媽的回答。這一時期媽媽應該經常給寶寶聽優美的音樂,刺激寶寶的聽覺。寶寶會發出一些聲音了,媽媽就應該多和寶寶說話。
語言:4個月的寶寶在語言上又有了一定的發展,逗他時會非常高興,并發出歡快的笑聲,當看到媽媽時,臉上會露出甜蜜的微笑,嘴里還會不斷地發出“咿咿呀呀”的學語聲,似乎在向媽媽說著知心話。此時正是寶寶聲帶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要多和寶寶說話,多引逗寶寶練習發聲。
感覺:4個月的寶寶在視覺上有了很大的發展,開始對顏色產生了分辨的能力,并且對黃色最為敏感,其次是紅色。所以父母要多用這種顏色的玩具給寶寶玩,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見到這兩種顏色的玩具,寶寶會很快產生反應,對其他顏色的反應要慢一些。
此時的寶寶已經能認識奶瓶了,一看到大人拿著它就知道要給自己吃奶或喝水,會非常安靜地等待著。
睡眠:4個月的寶寶每日睡眠時間是17~18個小時,每次間隔2~2.5個小時,夜里可睡10個小時左右,白天睡3次。此時期的寶寶喜歡從不同的角度玩兒自己的小手,喜歡用手觸摸玩具,并且喜歡把玩具放在口里試探著什么。
能夠用咕咕嚕嚕的語言與父母交談,有聲有色地說得還挺熱鬧。寶寶會聽自己的聲音,對媽媽顯示出格外的偏愛。
此時,要多進行親子交談,如跟寶寶說說笑笑,給寶寶唱歌,或用玩具逗引,讓他主動發音,要用輕柔的撫摸鼓勵他。
動作發育
4個月的寶寶,頭能夠隨自己的意愿轉來轉去,眼睛隨著頭的轉動而左顧右盼。大人扶著寶寶的腋下和髖部時,寶寶能夠坐著。讓寶寶趴在床上時,他的頭已經可以穩穩當當地抬起,前半身可以由兩臂支撐起。當他獨自躺在床上時,會把雙手放在眼前觀看和玩耍。扶著腋下把寶寶立起來,他就會抬起一條腿邁一步,再抬另一條腿邁一步,這是一種原始反射。到6個月時,扶他直立,他的下肢就能支撐自己的全身。
抬頭,就是在寶寶仰臥時,用雙手抓住寶寶的兩只手腕,輕輕拉起,在寶寶上身拉起的同時,寶寶的頸部撐著頭,使頭也跟著抬了起來。
手的活動范圍擴大了,寶寶的兩只手能在胸前握在一起,經常把手放在眼前,這只手拿那只手玩,那只手拿這只手玩,或饒有興趣地看自己的手,這個動作是4個月的寶寶動作發育的標志。
5個月寶寶的發育特點
5個月寶寶身體指標表
性別 男嬰 女嬰
體重 約為7.97千克 約為7.35千克
身長 約為66.76厘米 約為65.90厘米
頭圍 約為43.10厘米 約為41.90厘米
胸圍 約為43.40厘米 約為42.05厘米
智力發育
聽覺:聽覺已很發達,對悅耳的聲音和嘈雜的刺激已經能作出不同反應。媽媽輕聲講話,他就會顯出高興的神態。
語言:這個時期的寶寶在語言發育和感情交流上進步很快,高興時,會大聲笑,聲音清脆悅耳。當有人與他講話時,他能發出“咯咯,咯咯”的聲音,好像在跟你對話。
感覺:5個月的寶寶會用表情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能區別親人的聲音,能識別熟人和陌生人,對陌生人做出躲避的姿態。
心理:這時的寶寶喜歡和人玩藏貓貓、搖鈴鐺,還喜歡看電視、照鏡子,對著鏡子里的人笑,還會用東西對敲。
動作發育
5個月的寶寶所做的各種動作較以前熟練了,而且把寶寶抱在懷里時,寶寶的頭能穩穩地直立起來。俯臥位時,能把頭抬起并和肩胛呈90度。拿東西時,拇指比以前靈活多了。扶起時兩腿能支撐著身體。
6個月寶寶的發育特點
6個月寶寶身體指標表
性別 男嬰 女嬰
體重 約為8.46千克 約為7.82千克
身長 約為68.88厘米 約為67.18厘米
頭圍 約為44.32厘米 約為43.20厘米
胸圍 約為44.06厘米 約為42.86厘米
智力發育
語言:6個月的寶寶,可以和媽媽對話,兩人可以無內容的一應一和地交談幾分鐘。
寶寶自己獨處時,可以大聲地發出簡單的聲音,如“ma”“da”“ba”等。媽媽和寶寶對話,增加了寶寶發聲的興趣,并且豐富了發聲的種類。因此,在寶寶“咿咿呀呀”自己說的時候,媽媽要與他一起說,讓他觀察媽媽的口形。
耳聾的寶寶也能發聲,正是因為他們聽不到別人的聲音,不能再學習,失去了發聲的興趣,使言語的發展出現障礙。
感覺:6個月的寶寶會用表情表達他的想法,能辨別親人的聲音,寶寶能認識媽媽的臉,能區別熟人和陌生人,不讓生人抱,對生人躲避,也就是常說的“認生”了。這時的寶寶視野擴大了,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感興趣,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接觸各種事物,刺激他的感官發育。
寶寶能比較精確地辨別各種味道,對食物的好惡表現得很清楚。
能夠注視遠處活動的物體,如汽車等。能靜靜地聽他喜歡的音樂,對叫他的名字有答應的反應,喜歡帶聲音的玩具。
視覺:在第三階段期間,寶寶對于第二階段所培養的觀察附近環境的興趣得到進一步提高,凡是他雙手所能觸及的物體,他都要用手去摸一摸;凡是他雙眼所能見到的物體,他都要仔細地瞧一瞧,由此證明寶寶對于雙眼能見到的任何物體,都不肯輕易放棄摸索的大好良機。
心理:此時的寶寶睡眠明顯減少了,玩的時候多了。
如果大人用雙手扶著寶寶的腋下,寶寶就能站直了。如果你叫他的名字,他會看著你笑。在他仰臥的時候,雙腳會不停地踢蹬。
動作發育
6個月的寶寶肌肉發育增快,手腳的運動能力發展得也很快,能夠準確判斷眼前物體的距離,喜歡伸手抓上一把,并且會兩手一起抓。這時期大多數寶寶還不會用手指拿東西,只能用手掌和手指一起大把抓。
當然寶寶手的發育也有差異。隨著視覺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寶寶不僅能看到周圍的物體,而且還會把看到的東西準確地抓到手。抓到手里以后會反過來倒過去地仔細看,還能把東西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
如何喂養4~6個月的寶寶
4~6個月的寶寶要堅持母乳喂養,但這時寶寶已經有足夠的能力接受糊狀食物。因此,為寶寶添加各種合適的糊狀、半固體、固體食物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添加配方奶。
只要堅持按時喂奶,母乳仍能滿足寶寶發育的需要。
迎來了寶寶出生后的4~6個月,媽媽應該慢慢地開始了輔食的喂養,這個時候是輔食添加的起點。在補充寶寶營養的同時,要給他們喝一些黏糊狀的食物。這樣寶寶才能以悠閑、樂觀的心態開心地配合下去。
4~5個月
這個月齡的寶寶仍愿意吃母乳。所以這個階段如果寶寶的發育正常,仍可以以母乳喂養為主。同時要添加輔食,補充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也要為日后的斷奶做好準備。4~5個月的寶寶食量差距就比較大了,有的寶寶1次喝200毫升奶還不一定夠,但有的寶寶1次喝150毫升奶就足夠了。
母乳喂養時:4~5個月的寶寶體重增加狀況和上一個月的區別不是很大,平均每天增長15~20克,母乳喂養的情況跟上個月差不多。母乳喂養可每隔4小時喂奶1次,每次喂110~200毫升,喂5次。時間分別在上午6時、10時,下午2時、6時,晚10時。
但是當母乳不充足時,寶寶就會因肚子餓而哭鬧,體重增加也變得緩慢,這時就必須添加配方奶了。但是實際上,到了現在才開始添加配方奶,寶寶很可能已經不肯喝了。
當寶寶實在不喝配方奶的時候,可以選擇其他的營養品代替,如分次數喂服米糊,觀察寶寶大便情況,如果沒有異常,可以繼續喂下去。1~2周后可以試著添加菜汁、水果泥等,每次100毫升左右。
人工喂養時:寶寶到了4~5個月,不要認為就應該比上一個月多添加奶粉,其實量基本是一致的。這個月可以適時喂寶寶一些泥糊狀食物,目的是讓寶寶養成吃乳類食物以外的食物的習慣,刺激寶寶的味覺發育,為寶寶進入換乳期做準備,同時也能鍛煉寶寶的吞咽能力,促進咀嚼肌的發育。
如果寶寶一次性喝下較多配方奶可以保證很長時間不餓的話,也可以采取這樣的喂養方式,每次喂配方奶220~240毫升,一天喂4次。但要注意,不要因為寶寶愛喝配方奶就不在乎寶寶發胖,而不斷給寶寶增加奶量,這樣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
5~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應該開始減少哺乳,增加輔食。每天哺乳4~5次,適時添加輔食。但不可以著急給寶寶斷奶,如果只給寶寶喂輔食的話,寶寶的營養會不全面。
母乳喂養時:5~6個月的寶寶白天的睡眠開始減少,而夜晚卻有可能一夜不醒,這個時候要注意加強白天的喂奶量,一天喂3次奶,每隔4小時喂1次。但是在這個月,媽媽的母乳會突然減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每天加1次約180毫升的配方奶。母乳不足時應該按照寶寶體重的增加來添加奶粉或配方奶。這個階段,寶寶的體重每周應增加100克以上,如果沒達到這個標準,每天應該增加哺喂1次配方奶。
在母乳充足的情況下,也應該給寶寶吃一些母乳以外的食物,補充寶寶所需的營養。這個階段寶寶的輔食添加應以粗顆粒食物為好,因為有的寶寶長出了1~2顆乳牙,吃這樣的食物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每天也可以給寶寶補一些含鐵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泥等。如果現在寶寶對吃輔食很感興趣,可以酌情減少1次奶量。
人工喂養時:這個時候不能因為寶寶能喝奶就無限量地增加奶量。每天的總量要控制在1000毫升以內,每次約喝200毫升,一天5次。如果寶寶的食量比較大,200毫升的奶不夠喝,那就需要在睡覺前喂250毫升的奶,但應該適當地減少白天的奶量。
如果無限制地滿足寶寶的食量,很容易就喂出肥胖兒了。每隔10天給寶寶量1次體重,增加150~200克是正常的,體重增加超過200克就要注意控制了。這個月是過渡到輔食添加的關鍵時期,當寶寶對于200毫升的奶量感到不滿足時,可以給寶寶喂一些泥糊狀的食物,讓寶寶的營養更加均衡且全面。
寶寶的營養需求
母乳與輔食如何搭配
給寶寶添加輔食要逐步增加,每次都應該由少至多,由稀到稠,由淡到濃,否則會有可能導致寶寶消化不良,一般添加輔食最好采用以下幾個步驟:最初的時候要在上午、下午各添加半瓶配方奶,或者只在晚上睡覺之前添半瓶,剩下的時間還要喂些母乳。6個月后,在晚上睡覺之前喂小半碗稀的配方奶米粉糊,或者1/4個蛋黃的米粉糊,這樣寶寶就不會餓醒。
輔食的喂養方法
第一步:給寶寶圍上圍嘴,以防輔食流到身上,然后抱寶寶在媽媽的膝上坐好。第二步:清潔寶寶的手和嘴,用衛生并且柔軟的濕巾或手絹擦拭。第三步:把餐具放到寶寶嘴的前方,并且在寶寶張開嘴的時候,把食物放在寶寶的舌頭上,粘住寶寶上顎。第四步:吃完輔食后,給寶寶擦嘴喂奶,最后抱起寶寶,輕輕拍打寶寶的背部,讓寶寶打嗝。
做好輔食添加的準備
4~6個月的寶寶所處的時期稱為輔食添加過渡期。這個月所指的輔食添加并不是斷掉母乳而改喂其他食物,而是指在母乳喂養的基礎上,給寶寶吃些半流體糊狀的輔助食物,以逐漸過渡到能吃母乳或配方奶以外固體食物的各種食物的過程。
這個階段是寶寶輔食添加的一個關鍵時期,所以要按時、按需地給寶寶添加輔食,使寶寶經歷從流質食物到泥糊狀食物,最后到固體食物的適應過程,這個過程寶寶吃的代替母乳的食物就是代乳食,是特別為寶寶在這段時期準備的食物,也就是我們最常說的“輔食”。及時添加輔食可以保證寶寶營養的均衡,鍛煉寶寶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并且能夠接觸到多種食物,防止日后出現偏食現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輔食的選擇途徑
選擇輔食的途徑不止一種,可以使用成品輔食來進行,也可以利用普通食材親手制作輔食。
現在有很多家庭都在采用成品輔食,成品輔食中的營養米湯、營養蔬菜湯等都是在無菌的環境中制作的。因此,食用起來干凈、便捷,而且這類食物一般都不含有人工色素和防腐劑,可以更放心一些。
食用成品輔食可以減少制作時間,免去很多麻煩,能夠減輕媽媽的負擔,使媽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寶寶。但是寶寶對成品輔食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可能會出現寶寶拒吃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時,可以嘗試一些其他食物,如果寶寶還是不接受,那就只有自制輔食了。
輔食添加的注意事項
輔食添加是一個過程,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讓寶寶學會吃米飯。
輔食的制作無需特殊的處理,成人吃得很多食物,如魚末、肉末、雞蛋、馬鈴薯泥、豆腐等都很適合寶寶,就不必花時間特制。但是寶寶的飲食中不能含有過多油脂。
寶寶飲食的個性不同,如果遇到喜歡吃的食物,要掌握尺度,避免喂得過量。注意觀察寶寶,只要寶寶愛笑,愛喝奶,沒有異常,說明寶寶的消化能力很好,即使大便變稀也不要緊,要繼續給寶寶喂代乳食物,量上可減少一些。
輔食添加喂養過程中,寶寶的大便次數會增加,這很正常。因此,不要因為這一點而減少寶寶的吃奶量,以免寶寶因饑餓而消瘦。
在給寶寶烹調食物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將手和器具消毒干凈,以免引起寶寶腹瀉。
輔食添加的最佳階段是5~6個月。此階段不要急著給寶寶添加輔食,寶寶的主食仍以乳類為主,增加半固體的食物,如面條、米粥,每天增加1次。仍需每隔10天給寶寶稱1次體重,看看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開始的時候寶寶學著怎樣才能用舌頭把食物推到口腔的后方,于是有可能在吃東西的時候弄得一塌糊涂,慢慢就會好起來。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喂寶寶吃東西,這樣寶寶會漸漸養成習慣。在這個階段,有些寶寶會長出第一顆牙,可以讓他嘗試半固體的食物。
寶寶的喂養護理
此階段最主要的護理可能就是吃了。寶寶還是應堅持以乳類為主,但可適量地添加輔食,以滿足寶寶身體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4~6個月這一階段寶寶的特殊喂養方法:
堅持母乳喂養
此階段寶寶口腔的唾液逐漸增多,唾液淀粉酶含量增加,腸道黏膜和肌肉發育愈來愈成熟,對乳類的消化吸收達到了很好的狀態。因此,寶寶每次吃奶的量會大大增多,父母不用擔心寶寶吃不飽而急著添加淀粉類輔食,喂養還是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最好盡可能地堅持母乳喂養。如果媽媽要工作,可每3小時擠1次奶,以促進母乳分泌,并且要將擠出的奶冷藏,可以留給寶寶第二天吃。
無論給寶寶吃什么,都要有規律地進食,這樣,可使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等協調工作,并建立起對進食時間的條件反射,如在接近喂奶的時間,胃腸就開始預先分泌消化液,并產生饑餓感,這有助于增加食欲,從而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5個月后,每日喂養次數要減為5次,白天哺喂4次,每次間隔3~4小時。夜間視寶寶需要情況進行哺喂,一般1次即可,若寶寶夜間不醒或不愿意進食,可以不哺喂。同時逐漸訓練寶寶用匙取食物,為以后用匙進食做準備。開始可先用匙喂開水,若不出現嗆,可以逐漸開始用匙喂果汁、菜汁、稀糊、蛋黃糊、果泥等。
提高母乳的質量
4~6個月是寶寶腦細胞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在胎兒期第10~18周),也是身體各個方面發育生長的高峰期,營養的好壞關系到今后的智力和身體發育。因此,一定要提高母乳的質量。這要從媽媽抓起,每個哺乳的媽媽一定要注意營養的攝入,在這里我們介紹幾種供媽媽食用的且有利于促進寶寶健腦益智的食物:蘋果、橘子、香蕉、核桃、胡蘿卜、菠菜、小米、玉米、魚肉、雞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芝麻、花生、榛子、各種瓜子等。
輔食添加的食物
從4個月開始,就可以適量添加些輔食了,如蛋黃、魚、肉泥、綠色蔬菜泥汁等。添加食物時,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在給寶寶添加食物時,要讓寶寶習慣一種食物后,再加另一種,一般每周至多加一種新的食物,并密切關注寶寶的食欲、大便情況,如果發現寶寶有消化不良的情況,要暫停幾天。
到5個月以后,寶寶的機體生長更為迅速,并且此時的寶寶唾液分泌增加,淀粉酶活性增強,應添加含淀粉豐富的食物,如米粉糊、粥、餅干、軟細掛面等。但要注意淀粉類食物不宜在兩次哺乳之間喂,初食時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并密切關注寶寶的大便及食欲情況。
6個月時,寶寶喜歡自己用手抓著飯菜吃,所以成人可以索性給寶寶弄點飯菜,放在他的碗里讓他去抓,但要注意給寶寶洗凈小手。
可能在此期間,很多媽媽已經去上班了,或者母乳已不充足,給寶寶食用配方奶也不失為最好的選擇。
這個時期的寶寶身體長得很快,要注意給寶寶補充鈣質,以免由于缺鈣形成肋外翻及雞胸等病癥,而配方奶中就含有豐富的鈣,所以建議寶寶每天都要攝入足夠的奶。
輔食的制作
給寶寶添加的輔食,通常需要父母來配制,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輔食的做法:
青菜汁:將新鮮的青菜,如菠菜、油菜、胡蘿卜、白菜等,洗凈切碎,放入不銹鋼的小鍋中,放少量水煮沸,沸后再煮4~5分鐘,然后用過濾網濾出菜水,裝入奶瓶或杯中,晾溫后給寶寶食用。
果汁:將水果洗凈,去皮,裝入榨汁機內榨汁,然后用過濾網去渣取汁,倒入瓶中。
番茄汁:將熟透的番茄洗凈放入沸水中煮2分鐘,去皮、去籽,用湯匙擠壓番茄肉使汁流出,盛入瓶中。
蔬菜汁和果汁是給寶寶增加維生素C的主要食物,剛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時,可選用這些食物。
下面我們再介紹幾種其他的輔食制作方法:
蛋黃泥:將煮熟的雞蛋,取出蛋黃,直接用少量水、米湯或熟牛奶把蛋黃搗成泥狀,用小匙喂給寶寶。
蛋黃粥:大米如常法煮粥,注意開鍋后,用小火煮40~50分鐘,把適量的蛋黃研磨后加入粥鍋,再煮10分鐘即成。此方法適用于喂養5個月后的寶寶。
牛奶米粉:取寶寶米粉2大匙,加入熱牛奶100毫升,攪拌均勻呈糊狀,用小匙喂給寶寶食用。
魚泥:魚處理干凈,放入開水中,煮后剝去魚皮,除去魚刺后把魚肉研碎,再用干凈的布包起來,擠去水分。將魚肉放入鍋內,加入白糖、鹽攪勻,再加入開水(100克凈魚肉加200毫升開水),直至將魚肉煮軟即可。
肝泥:將豬肝切碎,放少許水、鹽煮爛,搗成泥狀,用小匙喂給寶寶。
這個時期寶寶需要的營養
這個階段的寶寶,母乳已經無法滿足其所需營養,需要添加輔食,補充寶寶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鐵和鈣,還要補充熱量和蛋白質。
營養的補充方式和缺乏表現
要給寶寶服用魚肝油:缺少維生素D會影響寶寶對鈣的吸收,會導致寶寶患上佝僂病,而魚肝油中含有寶寶所需的維生素D。所以需要給寶寶服用魚肝油來補充。
要繼續給寶寶補鐵:在這個月里,要繼續給寶寶補鐵,尤其是出生時只有2.5千克以下的寶寶,要添加蛋黃、魚肉等食物,否則會出現貧血。
給寶寶添加輔食食物
寶寶長到5個月以后,開始對乳汁以外的食物感興趣了,這時是寶寶的味覺敏感期。所以此時是泥糊狀食物添加的起始階段。即使5個月以前完全采用母乳喂養的寶寶,到了這個時候也會開始想吃母乳以外的食物。如寶寶看到成人吃飯時會伸手去抓或嘴唇動、流口水,這時就可以考慮給寶寶添加一些泥糊狀食物,為將來的斷奶做準備了。
這個時期是寶寶味蕾發育最為活躍的時期,寶寶易于接受各種口味的食物,在這個時候開始泥糊狀食物的添加是最恰當的。而且此時母乳和奶粉的營養已經無法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添加泥糊狀食物會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求。
寶寶要慢慢學習吞咽
寶寶有尋覓和吮吸的本能,但咀嚼功能卻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出現,必須經過訓練學習獲得。一般認為,只要有上下咬的動作,就表示寶寶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備。4~6個月是訓練寶寶咀嚼吞咽的最佳時期,7~9個月時咀嚼動作有節奏而協調,大約1歲時這種能力就成熟了。
幫助寶寶學習和訓練咀嚼功能,家長首先應掌握有關咀嚼的知識。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面頰肌肉和牙齒彼此協調運動,這就要求父母應根據寶寶不同的月齡,在充分顧及到營養平衡的同時,還要考慮到食物的硬度、柔韌性和松脆性,為口腔肌肉提供各種不同的刺激,使寶寶得到充分發育。
輔食添加初期的量
每添加一種新的食物,要先從少量喂起。并且父母需要比平時更仔細地觀察寶寶,如果沒有什么不良反應,再逐漸增加一些。
例如:添加蛋黃,先加1/4蛋黃,如果寶寶能夠接受,保持幾天1/4的量后再加到1/3,然后逐步加到1/2、3/4,最后加整個蛋黃。
制作輔食的要訣
寶寶的免疫力比較弱,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因此,在給寶寶準備食物時一定要注意衛生,此外媽媽在制作泥糊狀食物時還要注意以下要訣:
口味清淡,不宜吃鹽:4個月左右的寶寶,由于腎臟功能尚不完善,不宜吃鹽。寶寶攝取的鈉鹽主要來源于母乳或配方乳以及市售輔食和家庭自制食物,一般來說,前兩者就能滿足寶寶對鈉的需要,家庭自制食物用鹽如不控制好,會使寶寶攝入的鈉增多,加重腎臟負擔。因此,在菜泥、果泥、蛋黃、肝末及碎肉等自制輔食中,不應加鹽。
8個月以后的寶寶開始吃菜粥或爛面條時,可再考慮加少許鹽,以能嘗到一點咸味為標準。此外,在添加順序上,應先添加蔬菜,后添加水果,因為寶寶先嘗到水果的甜味,有可能會拒絕蔬菜。
及時更換食物種類:寶寶把喂到嘴里的泥糊狀食物吐出來,或用舌尖把飯頂出來,用小手把飯匙打掉,或把頭扭到一旁等,這些都是表現出他拒絕吃這種食物。家長要尊重寶寶的感受,不要強迫。
等到下一次喂輔食時,更換另一品種食物,如果寶寶喜歡吃,就說明寶寶暫時不喜歡吃前面那種食物,應先停一個星期,再試著喂寶寶曾拒絕的食物。這樣做對順利過渡到正常飲食有很大幫助。
輔食是購買還是自己做:吃輔食的時間、品種、次數、多少,是自制還是購買成品,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媽媽要上班,長輩或保姆看護寶寶時,他們不會制作輔食,自然應該購買成品,媽媽可以在購買成品輔食的基礎上,再做一些簡單的輔食。
逐漸培養寶寶自己吃飯的習慣:出生6個月的寶寶已經能夠獨自坐著,這時就可以開始訓練寶寶用手抓著吃食物。
由于寶寶還不會咀嚼食物,所以應將寶寶的食物煮爛,切成小塊,或選擇能在口中溶化的食物,如馬鈴薯、紅薯等。
出生8~10個月的寶寶就可以在飯桌上吃飯了,媽媽可以將食物放在飯桌上,讓寶寶自己用手取食。寶寶會慢慢學會自己吃,并會感受到獨立進食的快樂。
選擇少量的應季蔬菜
把少量的應季蔬菜煮透之后,酌量喂寶寶。習慣了果汁、湯汁之后,試著喂寶寶營養充足的蔬菜湯,把應季蔬菜煮透之后取少量汁,酌量給予,最初用涼開水稀釋2~3倍再喂寶寶。
選擇適合的蔬菜:適合做蔬菜湯的蔬菜有卷心菜、大蘿卜、洋蔥、胡蘿卜等汁少的蔬菜,不要選用芹菜、香菜等香味很重的蔬菜。
從成人吃的蔬菜湯中取出一部分:給寶寶做好吃的蔬菜湯時,可以和成人的一起做。將蔬菜多切一些放入鍋中用水煮透,在加調料之前就分一部分給寶寶。
要注意仔細地清洗蔬菜葉:在洗蔬菜時不但要浸泡,還要用流水不斷地沖洗1~2分鐘,也可以使蔬菜中的草酸鹽溶于水,以利于鈣的吸收。
對于有外皮的水果,在去皮前,一定要用清水洗干凈,否則刀上會沾染農藥,造成污染。
選擇淡味和纖維少的蔬菜:適合做初期輔食的蔬菜是淡味和纖維少的蔬菜。如蕪菁、菠菜、白菜、胡蘿卜、番茄、南瓜或紅薯等??蛇x用易煮軟又易弄碎的蔬菜。
吃蔬菜避免寶寶肥胖:多進食一些熱量低、體積大的蔬菜和水果的做法可以避免超重寶寶很快饑餓。
但是,如果對蔬菜不加選擇,對寶寶進食量不加以控制,特別是采取勾芡烹調(使過多的油脂被蔬菜吸收)的方法,同樣會使寶寶過多攝入熱量,導致體重增加。
適當添加米湯和菜湯
給寶寶喂稀粥之前,最好喂粥沉淀之后的米湯,如果寶寶沒有異常反應,再喂稀粥。首先開始喂1匙,然后再慢慢加量。1個月之后,寶寶已經習慣稀粥了,再減少水量。
把粥碾成黏糊狀:在米中加10倍水,用小火煮50分鐘,用湯匙背或缽體等搗碎成沒有顆粒的狀態,再把粥稀釋7倍做成糊狀。
做蔬菜湯時不需要在寶寶的湯里加調料,可以和大人的湯一起做,但是不要放任何調料調味了??梢栽诜耪{料前,給寶寶留一小部分。
隔一段時間可以添加新的食物
當寶寶適應了輔食后,過2~3天沒有異常的反應,米粥里就可以添加蔬菜了。比較適合的蔬菜有馬鈴薯、紅薯、卷心菜等。過一個月再更換新的食物種類。每次添加新的食物后就要仔細觀察寶寶的狀態。習慣了粥和面條之后,可以試著加點蔬菜。
首先加點稠狀的蔬菜1匙,然后逐漸增加。因為初期是習慣輔食的時期,只有適應了一種蔬菜之后,才能再增加另外一種蔬菜。
淀粉多的食物易成糊狀
馬鈴薯或者紅薯等淀粉多的食物很容易煮軟搗碎,可做成初期的糊狀食物。在小缽里搗碎之后,用蔬菜湯或者湯汁調好就可以了。
給寶寶喂一些豆漿
給寶寶適當喝些豆漿,對寶寶的身體是有很多好處的。豆漿具備大豆的豐富營養,還含有大量的大豆蛋白、多種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有利于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和保護心血管等功能,另外還能給寶寶補充鈣、鐵、B族維生素等。
輔食添加初期的蛋白質
習慣了粥和蔬菜湯之后,可以試著增加一種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豆腐和煮好的蛋黃泥都可以喂,如果寶寶特別排斥,也可以只喂蛋黃。但蛋白質喂多了會增加寶寶的身體負擔,所以更要謹慎。
取出一部分蛋黃:將成人平時吃的蛋黃取出一小塊用于寶寶的輔食烹飪,讓寶寶體會和成人一起吃飯的樂趣。
用蔬菜湯汁稀釋:將煮好的蛋黃搗碎很容易變干。輔食添加時期的寶寶只能吃糊狀的食物。所以必須用蔬菜湯汁來稀釋一下才可以食用。
讓寶寶嘗試各種食物
要想讓寶寶在日后不挑食,就應該培養寶寶嘗試各種食物的味道。雖然寶寶對新食物可能會采取拒絕的態度,因為寶寶還不習慣食物的味道,會覺得新的食味道很怪,與媽媽的奶不一樣,但是媽媽要有耐心,讓寶寶習慣適應各種食物。
媽媽要以身作則不偏食。
很多研究表明,寶寶的飲食習慣受到父母的影響很大。父母不要在寶寶面前對食物作出不好的評價,這樣會影響寶寶的進食。
其實,在給寶寶添加其他食物時,并不一定是真正去喂寶寶,而是要讓他記住這種味道,方便以后接受這樣的味道。
接受每一種新的食物,都有利于培養寶寶日后良好的飲食習慣。
新媽媽的注意事項
錯誤的斷奶方法
往奶頭上涂刺激物:對寶寶而言,這簡直是殘忍的“酷刑”。媽媽以為寶寶會因此對母乳產生反感而放棄母乳,效果卻適得其反,而且還會因恐懼而拒絕吃東西,從而影響了身體的健康。結果,母乳沒斷,倒把其他該吃的食物給斷了。
媽媽不要強制回奶:有的媽媽不喝湯水,還用毛巾勒住胸部,用膠布封住乳頭,想將奶水憋回去。這些所謂的“速效換乳法”,顯然違背了生理規律,而且很容易引起乳房脹痛。如果媽媽的奶太多,一時退不掉,可以口服些回奶藥,如己烯雌酚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己烯雌酚1毫克1片,1次要吃5片),若吃后感到惡心,可加服維生素B 6。
斷奶后新媽媽若有不同程度的脹奶,可用吸奶器或人工將奶吸出,同時用生麥芽60克、生山楂30克水煎當茶飲,3~4天即可回奶,切忌熱敷。
切忌突然斷奶:不要突然斷奶,把寶寶送到娘家或婆家,幾天甚至好久不見寶寶。斷奶不需要母子分離,對寶寶的情感來說,媽媽的奶沒有了,可不能沒有媽媽呀!長時間的母子分離,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特別是對母乳依賴較強的寶寶,因看不到媽媽而產生焦慮情緒,不愿吃東西,不愿與人交往,煩躁不安,哭鬧劇烈,睡眠不好,甚至還會生病、消瘦。奶沒斷好,還影響了寶寶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實在得不償失。
正確的斷奶方法
斷奶不僅是媽媽和寶寶的事,在這個過程中,爸爸也將起著關鍵的作用。以下的建議供你參考。
循序漸進,自然過渡
斷奶的時間和方式取決于很多因素,每個媽媽和寶寶對斷奶的感受各不相同,選擇的方式也因人而異。
快速斷奶:如果你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你和寶寶也都可以適應,換乳的時機便已成熟了,你就會很快給寶寶斷掉母乳。
特別是加上客觀因素,如果媽媽一定要出差一段時間,那么很可能寶寶幾天就會完全斷奶。如果媽媽上班后,沒有辦法喂奶,那么白天的奶也很快就會斷掉。
逐漸換乳:如果寶寶對母乳依賴很強,快速斷奶可能會讓寶寶不適,如果你非常重視哺乳,又天天和寶寶在一起,突然斷奶可能有失落感。因此,你可以采取逐漸斷奶的方法。從每天喂母乳6次,先減少到每天5次,等媽媽和寶寶都適應后,再逐漸減少,直到完全斷掉母乳。
少吃母乳,多吃牛奶
開始斷奶時,可以每天都給寶寶喝一些配方奶,也可以喝新鮮的全脂牛奶。需要注意的是,盡量鼓勵寶寶多喝牛奶,但只要寶寶想吃母乳,媽媽也不該拒絕他。
斷掉臨睡前和夜里的奶
大多數的寶寶都有半夜里吃奶和晚上睡覺前吃奶的習慣。寶寶白天活動量很大,不喂奶還比較容易。
最難斷掉的恐怕就是臨睡前和半夜里的奶了,可以先斷掉夜里的奶,再斷臨睡前的奶。這時候,需要爸爸或家人的積極配合,寶寶睡覺時,可以改由爸爸或家人哄寶寶睡覺,媽媽避開一會兒。寶寶見不到媽媽,剛開始肯定要哭鬧一番,但是沒有了媽媽,稍微哄一哄也就睡著了。
斷奶剛開始會哭鬧幾天,直到寶寶一次比一次鬧的程度輕,直到有一天,寶寶睡覺前沒怎么鬧就乖乖躺下睡了,半夜里也不醒了,此時恭喜你,斷奶初戰告捷。
培養寶寶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斷奶前后,媽媽因為心理上的內疚,容易縱容寶寶的所有要求,要抱就抱,要什么給什么,不管寶寶的要求是否合理。但要注意,越是縱容寶寶的要求,寶寶的脾氣就會越大。在斷奶前后,媽媽適當多抱一抱寶寶,多給他一些愛撫是必要的,但是對于寶寶的無理要求,卻不要輕易遷就,不能因為斷奶就給寶寶養成了壞習慣。這時,需要爸爸的理智對媽媽的情感起一點平衡作用。當寶寶大哭大鬧時,由爸爸出面來協調,寶寶比較容易聽從。
斷奶期間寶寶不良的飲食習慣是由于斷奶方式不當造成的,可不是寶寶的過錯。斷奶期間依然要讓寶寶學習如何用杯子喝水和飲果汁,學習自己用小匙吃東西,這能鍛煉寶寶獨立生活的能力。
減少對媽媽的依賴
爸爸的作用不容忽視,斷奶前要有意識地減少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時間,增加爸爸照料寶寶的時間,給寶寶一個心理上的適應過程。
剛斷奶的一段時間里,寶寶會對媽媽比較依賴,這個時候,爸爸可以多陪寶寶玩一玩,可以做做游戲或者帶寶寶出去玩,逛逛公園等,讓寶寶適應和爸爸在一起。剛開始的時候寶寶可能會不適應,但是不要著急,只要做寶寶喜歡的事情,慢慢地寶寶自然就會習慣。
重視寶寶的咀嚼訓練
咀嚼的本質
寶寶生來就有尋覓和吮吸的本領,但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面頰肌肉和牙齒彼此協調運動,必須經過對口腔、咽喉的反復刺激和不斷訓練才能獲得。因此,習慣了吮吸的寶寶,要學會咀嚼吞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逐漸增加換乳食物是鍛煉寶寶咀嚼能力的最好辦法。
咀嚼食物對寶寶的影響
咀嚼食物可以使寶寶的牙齒、舌頭和嘴唇全部用上,有利于語言功能的發展。為寶寶1歲半時發聲打好基礎,這更要求充分利用輔食添加期,鍛煉寶寶的咀嚼與吞咽能力。
咀嚼第一步
時間:4~6個月。
訓練重點:吞咽。
輔食特點:半流質。
可選輔食:米糊、蛋黃泥、果泥、蔬菜泥。
寶寶由奶瓶食用改為小匙食用可能會不太習慣,千萬不可因此就輕易放棄。
咀嚼第二步
時間:6~12個月。
訓練重點:咬、嚼。
輔食特點:黏稠、粗顆粒。
可選輔食:碎肉、碎菜末、碎水果粒、面包片、手指餅。
開始時,媽媽應先給寶寶示范具體的咀嚼動作,教寶寶咀嚼,還可用語言提醒寶寶用牙齒咬。
咀嚼第三步
時間:12個月以上。
訓練重點:咀嚼后的吞咽。
輔食特點:較粗的固體。
可選輔食:水餃、餛飩、米飯、其他膳食纖維不太多的成人食物。
隨著牙齒的健全,寶寶的咀嚼吞咽動作協調,漸漸地可以用牙齒咬碎再咀嚼。這時應給寶寶吃較粗的固體食物,多吃粗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典范,利用寶寶愛模仿的特性,經常示范咀嚼動作給寶寶看,每口食物應慢慢咀嚼,每口咀嚼10次以上。
咀嚼訓練的關鍵期
從寶寶4個月開始就可通過添加輔食來訓練其咀嚼吞咽的動作,讓寶寶學習接受吮吸之外的進食方式,為以后的斷奶和進食做好準備。
專家建議,從寶寶滿4個月后(最晚不能超過6個月)就應添加泥糊狀食物,以刺激寶寶的口腔觸覺,訓練寶寶咀嚼的能力并培養寶寶對不同食物、不同味道的興趣。
6~12個月是寶寶發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關鍵期,當寶寶有上下咬的動作時,就表示他咀嚼食物的能力已經初步具備了,父母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鍛煉。一旦錯過時機,寶寶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日后再加以訓練往往會事倍功半,而且技巧也會不夠純熟,往往嚼三兩下就吞下去或嚼后含在嘴里不愿下咽。
不要給寶寶只喝湯
有的家長認為湯水的營養是最豐富的,就經常給寶寶喝湯或用湯泡飯,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無論怎么煮,湯水的營養都不如食物本身的營養豐富,湯里的營養只有5%~10%。
不要添加雞精
雞精雖然能使食物更加鮮美,但是寶寶的食物中不能添加這種調料,因為這種調料的主要成分是谷氨基酸,并且含量在85%以上,這種物質會與寶寶血液中的鋅發生物理結合,生成谷氨基酸鋅,這種物質不能被身體吸收,并隨尿液排出,導致寶寶缺鋅,并出現厭食、生長緩慢等現象。所以輔食中不要添加雞精。
不要添加白糖
很多食物本身就含有糖分,在給寶寶制作輔食時最好少用白糖,不要讓寶寶養成愛吃甜食的習慣。另外,若過多地攝取白糖會導致肥胖,應盡可能控制食用。
4~6個月輔食食譜推薦
大米湯
大米50克,水1000毫升。
制作過程
1 把米淘好后,在水里浸泡1小時左右。把1份米兌10份水,用大火煮,煮沸后把火關小,煮至米爛為止。
2 關火燜10分鐘左右,用小匙將米粒搗碎,晾至適溫即可給寶寶食用。
豌豆湯
豌豆30克,奶粉1小匙,清水500毫升。
制作過程
1 將豌豆煮熟,剝皮后搗碎成泥備用。
2 坐鍋點火,鍋內放入豌豆泥,加入清水。用大火邊煮邊攪拌均勻,煮2分鐘左右備用。
3 把奶粉調好濃度倒入鍋中,再煮1分鐘左右,晾涼即可喂寶寶食用。
小米湯
大米10克,小米30克,清水800毫升。
制作過程
2 鍋內加清水,放入泡好的大米和小米,小火煮熟。
1 大米和小米洗凈,用清水浸泡至少1小時。
3 煮至米粒開花后關火,用細孔篩子篩出米粒,碾碎,放入湯水中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面糊糊湯
面粉10克,牛奶250毫升,黃油5克,鹽、肉豆蔻各少許。
制作過程
1 將牛奶倒入鍋內,用小火煮開,撒入面粉,調勻,加入少許鹽和碎肉豆蔻再煮一下,并不停地攪拌。
2 加入黃油,裝入大孔奶嘴的奶瓶中,晾涼后即可食用。
胡蘿卜牛奶湯
胡蘿卜1塊,奶粉3大匙。
制作過程
1 將胡蘿卜洗凈,放入開水中,煮至熟爛后撈出,用匙背碾成泥備用。
2 再把胡蘿卜泥放入鍋中,加入沖泡好的奶粉,煮開即可。
3 注意一定要把胡蘿卜煮爛,這樣才便于做胡蘿卜泥。
油菜粥
鮮油菜20克,已泡好的大米20克,水2/3杯。
制作過程
1 將已泡好的大米用粉末機打成末狀。
2 將油菜洗凈后用水煮一會兒再研磨。
3 將大米末放入鍋中,加水用大火煮。
4 當水開始沸騰后把火調小,再把油菜末一同放入鍋里,煮到大米熟后熄火。
卷心菜南瓜湯
卷心菜10克,南瓜15克,奶粉(母乳)1大匙。
1 選用卷心菜的嫩葉子,洗好后,用熱水焯一下搗碎。
制作過程
2 把南瓜子挖出來,削皮切成塊,煮熟后趁熱搗碎成泥。
3 往鍋內放入卷心菜泥、南瓜泥加入水再用大火邊煮邊攪拌均勻,煮5分鐘左右。
4 把奶粉(母乳)調好濃度后倒入鍋中,再煮3分鐘左右,晾涼即可食用。
藕粉
藕粉1大匙,白糖1小匙。
制作過程
1 取適量藕粉放入碗中,用少許冷開水將其調勻。
2 再用沸水沖開調拌成羹糊狀,待涼至微溫時即可喂寶寶食用。
玉米糊
新鮮玉米1/2個。
制作過程
1 用刀將鮮嫩玉米粒削下來,放入研磨器中用小匙壓碎成糊狀。
2 將其放在清洗干凈的紗布上,將玉米過濾出來,倒入鍋中煮成稠狀,晾涼即可喂寶寶食用。
南瓜糊
南瓜30克,涼開水或菜湯適量。
制作過程
1 南瓜削皮,用水煮軟,加湯搗碎。
2 用涼開水調成糊狀,加入蔬菜湯或涼開水即可。
魚肉泥
魚肉30克,魚湯適量。
制作過程
1 將魚肉切成條煮熟,去除骨、刺和魚皮。
2 把魚肉用刀背搗碎成魚肉泥,魚湯煮開后倒入魚肉泥稍煮即可。
南瓜豆腐糊
豆腐1大匙,南瓜1大匙,肉湯2小匙,黃油1/4小匙。
制作過程
1 把豆腐放入熱水中煮后,再放入濾網中過濾。
2 南瓜去皮洗凈,放入蒸鍋中蒸熟,再放入研磨器中研成泥狀。
3 將南瓜泥放入盛有豆腐的鍋內,再加入肉湯均勻混合后用火煮,煮片刻后加入黃油調勻即可。
火腿馬鈴薯泥
熟火腿10克,馬鈴薯60克。
制作過程
1 將馬鈴薯去皮洗凈,切成小塊,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煮爛。
2 用匙將熟馬鈴薯搗成泥狀,將火腿去皮切碎。
3 把馬鈴薯泥盛入小盤內,加入火腿末,攪拌均勻后用小匙食用。
馬鈴薯菜花泥
馬鈴薯30克,菜花10克。
制作過程
1 將馬鈴薯洗凈后削皮,切成小塊煮熟,趁熱研磨成泥狀。
2 菜花洗凈后,只取有花朵的一小部分,用開水汆燙一下,切碎備用。
3 鍋內加水用大火煮,當水開始沸騰后把火調小。
4 將馬鈴薯泥和切碎了的菜花一起放入鍋內煮,煮一會兒后熄火,待適溫即可食用。
胡蘿卜蘋果泥
蘋果50克,胡蘿卜75克。
制作過程
1 將胡蘿卜洗凈切碎,蘋果去皮切碎。
2 把胡蘿卜放入開水中煮1分鐘,研碎,然后放入鍋內用小火煮,并加入切碎的蘋果,煮爛后晾涼即可食用。
草莓番茄泥
草莓20克,番茄30克,牛奶15毫升。
制作過程
1 將草莓攪碎用濾器過濾。
2 去除番茄的皮和瓤,攪碎,用濾器進行過濾。
3 將過濾后的草莓泥和番茄泥在微波爐中加熱約30秒。
4 再加入牛奶調勻,待適溫即可食用。
馬鈴薯蛋黃泥
馬鈴薯泥1匙,熟蛋黃1/2個,牛奶適量。
制作過程
1 先取熟蛋黃放入研磨器中,用匙研磨成泥狀。
2 然后將馬鈴薯煮熟后去皮研成泥狀,放入濾網中過濾。
3 馬鈴薯泥煮熟后加入蛋黃和牛奶混合均勻即可食用。
栗子卷心菜粥
栗子3個,已泡好的大米20克,卷心菜葉10克。
制作過程
1 將栗子剝去外皮、內皮,煮熟后搗碎。
2 將已泡好的大米研磨成末狀。取卷心菜葉洗凈后用水煮一會兒再研磨。
3 將大米末放入平底鍋中,加入水再用大火煮。
4 當水沸騰時把火調小,將栗子泥和卷心菜泥一同放入鍋里,用小火煮一會兒,邊攪邊煮。
牛奶香蕉糊
香蕉1/6根,牛奶1大匙。
制作過程
1 香蕉剝皮后搗碎(把香蕉兩端切掉,只使用中間部分)。
2 將香蕉泥放入鍋中,加入牛奶,用大火邊煮邊攪拌均勻。
3 沸騰之后把火調小,熄火后用漏匙過濾一下。
香蕉泥
香蕉1根,檸檬汁少許。
制作過程
1 將熟透的香蕉剝皮,去除白絲。
2 把香蕉切成小塊,放入榨汁機中,滴幾滴檸檬汁,攪成均勻的香蕉泥,倒入小碗內即可食用。
雜菜泥
青菜葉30克,米粉適量。
制作過程
1 任選一種青菜洗凈,煮熟,留湯備用,將菜葉撈出,放入榨汁機中,打成泥狀。
2 攪拌后菜泥中還會有顆粒狀的菜,要將菜泥放到篩網上,用匙碾壓。
3 再把篩網翻過來,用匙刮下反面的菜泥。
4 在菜泥中加入米粉,再加入適量的蔬菜湯,攪拌,即成雜菜泥。
牛奶10倍粥
10倍粥50克,牛奶10毫升。
制作過程
1 將牛奶倒入鍋內,用小火煮至開。
2 倒入10倍稀釋的粥,用小火再煮3~5分鐘,并用小匙不停攪拌,直至變稠。
3 將粥倒入碗內,加入調好濃度的牛奶,攪勻,晾涼后即可食用。
碎菜粥
青菜10克,已泡好的大米20克。
制作過程
1 將已泡好的大米研磨成末。
2 青菜洗凈后,用開水略微焯一下,切碎。
3 把大米放入鍋中,用大火煮,當水開始沸騰時把火調小,加入菠菜末繼續煮一會兒即可。
蘋果紅薯泥
紅薯、蘋果各50克。
制作過程
1 先將紅薯洗凈、去皮,切碎后煮熟。
2 然后將蘋果洗凈、去皮、去籽,切碎后煮軟或切成泥。
3 最后將紅薯泥及蘋果泥一起攪拌均勻即可。
蛋黃酸奶粥
大米20克,雞蛋1個,肉湯50毫升,酸奶100毫升。
制作過程
1 將雞蛋煮熟后取出蛋黃并放入研磨器中搗碎。
2 大米洗凈后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置火上煮粥,煮至七成熟。
3 將搗碎的蛋黃和肉湯倒入鍋內用小火煮,并不時地攪動,呈稀糊狀時便可取出冷卻。
4 食用時將酸奶倒入鍋中攪勻即可喂寶寶食用。
牛奶麥片粥
牛奶250毫升,麥片25克,葡萄干少許。
制作過程
1 將牛奶放入鍋內煮開,加入麥片攪動到麥片變稠。
2 再加入少量葡萄干用小火煮一會兒,開鍋后晾涼即可食用。
菠菜蛋黃粥
新鮮菠菜適量,雞蛋黃1個,粥1/2碗,湯汁適量。
制作過程
1 將新鮮菠菜洗凈,用開水燙后切成小段,放入鍋中,加少量水熬煮成糊狀備用。
2 把蛋黃和湯汁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后用濾匙過濾。
3 把攪拌好的蛋黃湯汁和粥放入鍋里用大火煮。
4 當水沸騰時把火調小,加入菠菜糊邊攪邊煮,一直到大米熟爛為止。
蘋果梨粥
已泡好的大米20克,蘋果梨10克,水1/2杯。
制作過程
1將已泡好的大米用粉碎機打成末狀。
2 把蘋果洗干凈后削皮,去除果核,將果肉用礤板磨碎。
3 把大米末和蘋果泥放入鍋中,加水用大火邊煮邊攪拌均勻。
4 當水開始沸騰后把火調小,煮到大米熟為止,熄火后過濾一下。
菠菜大米粥
菠菜葉30克,10倍粥6大匙。
制作過程
1 將10倍稀飯盛入碗中備用。
2 將新鮮菠菜葉洗凈,放入開水中汆燙至熟,瀝干水分備用。
3 把菠菜切成小段,再放入研磨器中磨成泥狀,最后加入到準備好的10倍粥中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大米燕麥粥
大米20克,燕麥10克,清水2/3杯。
制作過程
1 提前一天將燕麥洗凈后用涼水泡好,大米泡1小時即可。
2 將已泡好的大米和燕麥用粉碎機打成末狀。
3 將大米末和燕麥末放入平底鍋中,添水用大火煮,當水開始沸騰時把火調小,煮到大米和燕麥都熟后熄火,過濾一下即可食用。
蛋黃粥
大米20克,蛋黃1/4個。
制作過程
1 先把大米洗干凈后加適量水泡1~2小時,然后用小火煮40~50分鐘,攪碎。
2 將煮熟的雞蛋剝去外殼,取出蛋黃放入研磨器中研碎。
3 放入粥鍋中攪勻,再用小火煮10分鐘左右,待適溫即可食用。
蘿卜粥
米1/2杯,蘿卜20克。
制作過程
1 把蘿卜洗凈切碎,再把米用10倍水量浸泡1小時。
2 把泡好的米倒在鍋里加火,將切碎的蘿卜倒入鍋中,錯開鍋蓋用小火煮50分鐘,然后再燜10分鐘即可。
南瓜粥
已泡好的大米10克,南瓜20克。
制作過程
將已泡好的大米用粉碎機打成末狀。
2 把南瓜削去皮,除去瓤切成塊,煮熟后趁熱搗碎。
3 再往鍋里放入大米末和南瓜泥,加水后用大火邊煮邊攪拌均勻。
4 當水開始沸騰后把火調小,煮到大米熟為止,熄火后過濾一下即可。
番茄雞末粥
番茄1/2個,馬鈴薯泥適量,蛋黃1個,熟雞肉末20克,軟米飯、香油各適量。
制作過程
1 將番茄洗凈,汆燙后去皮榨成汁。
2 將蛋黃、軟米飯、馬鈴薯泥、適量清水放入鍋內煮爛成粥。
3 再將番茄汁、熟雞肉末拌入蛋黃粥中,加少許香油即可喂食。
糯米粥
泡好的糯米20克。
制作過程
1 將已泡好的糯米,去除水分,用粉碎機打成末狀。
2 把糯米末倒入鍋里再加上適量的水,大火煮。
3 當水開始沸騰時,改用小火邊煮邊攪拌均勻。
4 熄火后過濾一下即可。
南瓜濃湯
粥15克,南瓜50克,溶解奶粉1/4杯。
制作過程
1 先將南瓜放入耐熱容器中,加入少量水,覆蓋保鮮膜后將其放入微波爐加熱2分鐘。
2 南瓜去皮,用匙搗碎。
3 往鍋內倒入粥和水,加入南瓜泥,中火煮。往湯中加入溶解奶粉,煮沸后即可喂寶寶食用。
蔬菜清湯
胡蘿卜10克,卷心菜1片。
制作過程
1 胡蘿卜切成薄片,再從中間一刀切成兩半。
2 將卷心菜葉切成大小均勻的塊。
3 清水燒開,放入胡蘿卜片和卷心菜葉,煮至熟爛。
4 用細孔篩子濾去蔬菜渣,只留清湯,晾涼即可食用。
青菜粥
大米30克,青菜心適量。
制作過程
1 先把大米洗干凈加適量水泡1~2小時,然后用小火煮40~50分鐘。
2 加入洗干凈并切碎的青菜心,再煮10分鐘左右晾涼即可喂給寶寶食用。
大米栗子粥
已泡好的大米20克,栗子2個。
制作過程
1 將已泡好的大米用粉碎機打成末狀,栗子煮熟后,去掉皮,趁熱研磨成泥。
2 將大米末和栗子泥放入鍋中,添水用大火煮。
3 當水沸騰后把火調小,煮到大米熟后熄火,用漏匙過濾一下即可。
龍眼小米粥
龍眼肉20克,小米50克。
制作過程
1 將小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水煮至快熟時加入洗凈的龍眼肉。
2 再煮至熟爛,晾涼即可喂寶寶食用。
大米紅薯粥
已泡好的大米20克,紅薯10克。
制作過程
1 將已泡好的大米用粉碎機打成末狀。
2 將紅薯洗凈,再削皮切成塊,煮熟后趁熱搗碎。
3 在鍋里放入大米末和紅薯泥,加水用大火煮,攪拌均勻。
4 當水沸騰時把火調小,煮到大米熟為止,熄火后過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