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集結號》背后的生存智慧
- 給大忙人看的生存智慧
- 龔令民
- 1214字
- 2015-04-17 14:45:03
前些時候火熱上映的大片《集結號》前半部其實就講了一個舍卒保帥的故事,為了保證大部隊的安全撤退,胡軍飾演的團長向他的下屬連長谷子地撒了一個謊,要他們掩護大部隊的轉移,最后以集結號作為匯合撤退的信號,可只到電影的最后,那個真實的集結號根本就不曾響過。
在戰爭那種特殊的年代,這種非常規的事件其實經常出現,這并不是一個值得在道德倫理范疇進行深入探討的問題,而完全只是一個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經典個案。
在那樣的時間和地點,為了整個部隊或者說一個集體的利益,必須犧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來維護整個團隊的利益。達到利益總和的最大化,這其實非常類似于生態學上的青蛙吞食蝌蚪現象,假如從某個蝌蚪的個體利益出發,或許吞食事件會讓作為單個個體的蝌蚪歸零,但恰恰這樣看上去很殘酷甚至有些令人難以理解的事件對于青蛙的整個種群來說是有益而且是必須的,因為通過吞食事件能夠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從而提高整個種群在更為殘酷的種間競爭中的競爭力,使作為一個物種的青蛙在復雜多變的自然生態環境下頑強的堅持下來。
與此相類似的另一個更為經典的案例就是現在在很多大型動物園出現過的 “公猴突增事件”。
根據相關報道,某段時間,上海動物園里新生猴的數量公猴遠遠大于母猴,這種看上去頗為詭異的事件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集結號》。
按照教科書的解釋,新生猴中公猴遠遠大于母猴實質上是猴群內部的自我調節機制在作祟,當猴群的數量在某個環境下持續增長的同時,勢必會對它所依賴的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從而導致整個猴群生存環境的惡化,當環境的惡化達到一定程度時,猴子就會莫名其妙的死亡,而且這其中必定以母猴的死亡為主。
與此同時,母猴體內的某些機能還會自動調節母猴體內的激素分泌水平。同樣的,公猴體內的精子也會在環境的壓力下進行自我調節,降低雄配子中主導雌性性別的X染色體的產生幾率,以這種悲壯且近乎自戕的方式來換取整個種群的延續。用生物學上的專業術語說,就是“生態壓”。
南非的紅螞蟻為什么會在大火中抱成團,以蟻團的形式沖出火堆,盡管大火會把外層的螞蟻燒焦燒糊,但內層的螞蟻卻受不到任何傷害。曾經有人見過一個紅色的蟻團在火海中越滾越小,但最終它還是滾出了火海,保存了部分螞蟻的生命,為螞蟻的再度崛起留下了革命的火種。
假如在這樣的時候螞蟻們只是各自逃命,千方百計維護自己的利益,那么他們很可能一只也留不下來。采取蟻團的方式,以犧牲某些個體的利益來達到集體利益的最大化,維護種群的延續。這些看似愚蠢的舉措其實恰恰是螞蟻聰明之所在。
當然,這些措施并不是生物學上的常態,就象“集結號事件”并不總是在社會上出現一樣。類似的事件只是在某些特殊條件下的莫可奈何之舉,實屬無奈!
有一種政治,最高統治者恨不得把所有的事都抓在他一個人手中,這就是所謂的高度集權,而當這種高度集權都不足以把所有的事抓在手中的時候就必然會派生出特務政治。
特務政治是高度集權的一個補充部分,正是這個看似百利無一害的部分瓦解了很多曾經不可一世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