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窮死的宋王朝

北宋是窮死的。的確,宋王朝從開國到敗亡,財政收支就一直走下坡路。到中期仁宗在位時,朝廷每年財政虧空高達300萬緡,而等到幾年后的英宗治平年間這一數字居然漸升至令人窒息的1570萬緡。緡是宋代的計量單位,跟貫等同,按購買力對比大約相當于現在的人民幣375元, 1570萬緡是個什么概念?人民幣五十八億八千七百五十萬。如此巨大的財政虧空,以至于到1067年英宗病逝后,朝廷甚至都拿不出足夠的錢為這位曾經的皇帝辦一場像樣的喪事。

公認的北宋有四弊“積貧、積弱、冗官、冗兵”,而這四者中又以“冗兵“為最。

開國之初,太祖趙匡胤決定沿襲唐五代以來的募兵制,軍人職業化,實行嚴格的兵農分離。而軍人的來源除宋初多來自各被剿滅的割據勢力外,以后各朝基本上都是募集的在各種自然災害面前失去土地,顛沛流離的貧民。

在趙匡胤看來,這樣做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賑濟了災民,不使他們鋌而走險;二是增加了國家軍隊的數量,有利于加強國防。但趙匡胤忽略了一點,當這種賑災體制被無限放大的時候,其對國家財政,對社會發展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康定元年(1040)時任御史的歐陽修寫了一篇有名的政論文《原弊》,其中說道 “一遇兇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招之去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為廂兵。”也就是說每當出現大型自然災害,國家就去受災地把災民招募為兵,健壯的到首都去做禁兵,瘦弱的就留在地方當廂兵。而且這個項目在當時還是帽子工程“吏招人多者有賞”于是“民方窮時爭投之”。于是,很多官員一生中最大的政績不是造福一方而是募集流民。

一代名相富弼與人閑聊時常常跟人提及他在慶歷八年(1048)所做的事。這一年河北地區鬧水災,富弼成功的在流民中招募了數萬人的軍隊,并因此受到朝廷晉級工資的嘉獎。

翻閱皇佑元年(1049)富弼給朝廷所上的謝恩表,我們可以看到富弼的成績“農民流入京東者30余萬……遂募伉健者以為廂兵,既而選尤壯者得九指揮,教以武技,已類禁軍。”按宋朝軍制,一指揮為500人,九指揮就是4500人。值得一提的是,這4500人并非富弼所募集的全部數額,充其量只是其中的“尤壯者”,至于在這些“尤壯者”之外還有多少非“尤壯者”,那就不得而知了。而且這樣大數額的招募在有宋一代也并非什么新鮮事。

根據《宋史》記載,僅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就曾招募各地流民二萬五千人入伍。“河朔流民寓京東者如舊制招募教閱,以為忠果二十指揮,分隸河北總管司,以除盜恤饑。而河北及熙河路修城壘,河北所募兵五千人,熙河亦三千人。修京城,以廢馬監兵置廣固、保忠凡十指揮,亦五千人。”到北宋中后期,朝廷所管轄的兵數更是一度高達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是開國之初的六倍還多。這么多兵,要消耗掉多少財政呢?根據蔡襄在1064年前后上奏的《強兵篇》所說“天下之入不過緡錢六千余萬,而養兵之費約及五千(萬)。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兵……民何得不困?”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五都被拿去養兵了。如此再加上國家各級公務員(官)基本工資福利,朝廷早就入不敷出,更遑論拿錢去搞什么建設,發展什么生產了。

到最后,被活活窮死也就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了。

藝術高于生活,沒錯,但藝術也源于生活;人是高等生物,沒錯,但人也是動物。源于生活就能在生活找到影子,是動物就必定會存在動物的天性。《集結號》這樣的事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在人類的歷史上,在動物的世界中,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临江市| 五莲县| 射阳县| 勐海县| 潞城市| 灌南县| 枝江市| 平顶山市| 南昌县| 基隆市| 自贡市| 呼图壁县| 香港| 彩票| 临安市| 铜梁县| 南京市| 西城区| 苍溪县| 庆云县| 广南县| 湘阴县| 祁阳县| 云阳县| 河西区| 灵川县| 满洲里市| 新乡县| 神池县| 和顺县| 招远市| 蓝山县| 连州市| 固阳县| 武胜县| 资源县| 兴隆县| 五大连池市| 永川市|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