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附1杜威講演(5)

(三)抽象的作用。抽象的作用,即是把許多意象中抽出一個意象來。譬如說桌子高,把其余的意象都丟了,單抽出高的觀念。許多人中間抽出個人性,許多樹中間抽出個樹性,至于普通的觀念是沒有什么高性、人性、樹性,只有心的抽象作用,是把復雜的組合中丟去其余的意象,單抽出一個意象來。這一節很是重要,就是他不承認“類”法,一切普通名詞、普通的觀念都沒有存在,都是人心抽象的結果。

這一種態度,不承認普通的觀念,不承認它們有實際的存在,這個態度在哲學史上極其重要。洛克以前幾個重要的哲學家均重視這個普通的觀念,以為全稱的普通的是最為重要。如希臘古代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諸氏,都以為個體不重要的,個體須靠全稱才有意思。即笛卡爾一班大陸派也是這般主張。

現在到洛克卻相反了:只有個體的東西是真的,全稱的都是人心為方便起見抽出來的。這種見解不獨在思想方面是開個新紀元,并且影響到社會上去,承認個人是真的,社會、國家均是人造的,均是為方便起見才發生的;所謂法律,所謂道德,都是普通的東西,全稱的東西,都是人造的東西,只有個人有實際的存在。方才講的都是洛克方法論普通的起點。從這一點提出方法,這就是分析的方法。洛克以為許多復雜的意象,都是從簡單的意象聯合起來的。所以要知道復雜觀念的真假,是沒有法的,只有把這觀念分析為各部分,分析到極簡單的地方,才可知道他的底蘊;要找出他的緣起,找出他簡單的各分子,才可知道觀念是錯了,錯在什么地方。

譬如我們舉幾個例:哲學上許多繁復的觀念,什么時間的觀念,空間的觀念,或是物質的觀念和心靈的觀念,倫理學上又有什么公理、人道,政治上什么主權……等種種的觀念,都是很繁復的。

洛克以為一般學者用許多復雜抽象的名字,把人心弄糊涂了,弄不清了,所以他的方法要用極簡的分析方法,使得一些常識的人都可以明白的。他以為把這繁復的觀念解剖起來,究竟這個觀念是什么東西造成的,把這觀念完全的意義都明白了——他所由來的緣起亦懂得了,自然明白,不致糊涂了。

照洛克講,無論怎樣復雜的意思,都可這樣的分析起來。譬如一所很精致的屋子,是什么東西造成的?分析開來,什么磚哪、石哪、鋼哪、鐵哪,就可以研究,明了他的分子,知道他一步步的造成,那屋子的構造和內容,自然明白了。

意思亦是一樣,無論怎樣繁復,終可以分析開來,分析了便可找出他錯或假的分子了。從前所以容易受欺,就是被大名詞震駭住了,不去分析,如果分析,可以知他底蘊,明他真相,和屋子一樣,我們便不致受欺了。

(3)分析方法的兩個關鍵點

這方法我們要留心兩項重要的地方:

(一)是批評的方法。這方法要批評種種觀念,對社會上許多復雜不易解決的抽象名詞,都要分析開來,分成許多小分子,然后觀察他的真偽,明了他的底蘊,這就是批評的結果。

(二)是歷史的方法。這方法注重了分析解剖,因此連帶兼及到歷史的關系,看他發生了的原由,講論它的由來,從復雜的中間看他的組織,再每部研究他的所由來,這是歷史的方法。

(4)批評觀念

我人講他方法很簡單,很難使人知道他在歷史上的重要。但是我們要知道洛克是在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的初年,這個時期在西方史上是新舊過渡的時代。新文化發生了,這一種自由運動,差不多有到二百年的勢力;但是一方面在歐洲一千多年中古時代的舊思想舊迷信,還是很占勢力。這是自由主義和中古文化正在沖突的時候,新思潮已有了根據,舊勢力還沒有排除;自從洛克出世——這自由主義的哲學家產生了,才供給新思潮運動一種重要的武器。這個武器是什么?分析的方法。應用這個方法,把舊制度、舊思想、舊迷信分析起來,研究何以能成這種制度、思想、迷信,就容易明白錯處,這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武器。

洛克死后,他的學說在十八世紀的影響最大,影響到法國人的思想幾百年。十八世紀是破壞時代——理性的時代,對舊制度、舊思想、舊迷信竭力破壞。十八世紀人們把中古時代稱做“黑暗時代”,自己是“啟蒙時代”,從黑暗到光明。這個時代,洛克的方法應用得很多。不但學說思想上應用他的方法,政治、社會方面,應用也很多。對種種制度,都要分析起來,求個究竟,明了含義,真偽就自然清楚了。把從前很腐敗的東西看破,看破以后就容易掃蕩了。所以這時代洛克的學說很有影響。

(5)求取知識

方才是第一步——洛克分析的方法應用到種種觀念上定觀念的效用;第二步是求知識的方法。現在先講知識的定義:洛克說知識是認清兩個意思是否相合,是否不相合,這是一種知識簡單的定義,很容易看出。譬如現在說肯定的話:“杯是白的”,便要看杯和白是否相符合。說否定的話:“杯不是黑的”,我們便要看杯和黑是否不相符合。所以他說:“知識是找出兩個意象是否相合,是否不相合。”

譬如我舉個例:“政府的權力和個人的自由有何關系?”那不容易明白。再簡單說:“這個屋子比這張桌子要長多少?”那還是不容易明白,一樣講不出來。但是有法子,我們先求屋子的長是多少尺,桌子的長是多少尺,分到簡單的尺數,那屋子比桌子究竟長多少,便容易知道了。用這同樣的比例到知識上去:把每一個復雜的觀念,分成簡單的分子,那簡單的觀念,人人便容易知道了,明白了。總而言之,洛克想把復雜的東西解剖起來,使得平常人都可用常識去觀察,都能懂得明白,這是他方法論重要的一點。

(6)推論必須講次序

知識的方面已講過,現在講理性。理性的方法,又和笛卡爾、亞里士多德的推理不同。他以為知識是比較兩個觀念相合不相合,理性是比較兩個觀念以上的無數觀念。理性的要點,第一是不可越過次序,要一步步的推論。

譬如有二十個命題,不能從第一、第二個前提,忽跳到第二十個斷案;假使如此,旁人就難明了了。必定先將第一和第二比較,看是不是合適,再依次遞推到第二和第三,第三和第四……一直到比較第十九和第二十,都要沒有錯——沒有不符合的地方,好似鏈子一般可以貫串。這樣照歷史的方法一步步找出來,可使人人都懂得。總之,復雜化簡單,繁難化容易,要使人人都容易了解。

(7)平常人的推論

我們可以用洛克自己舉的例,明白他推理的方法。他說:“一個鄉下老太太,害了回熱病,才好得不多久,但是穿上很少的衣服,想要出門了。這時有一個人和她說:‘天氣快變了,怕要刮風,風起了還也許下雨,下了雨要濕衣服,你衣服穿得不多,一定會淋濕,淋濕要生病,你又是病后,怕要復發。’這么一說,這位老太太便知道不出門了。假使那個人同他說,單說‘下雨……害病’,截去了中間許多話,那位老太太怕就不容易明白他的意思了。”

洛克說這是平常人的推論。平常人的推論并不是三段論法,大前提、小前提,然后再下一個斷案。洛克接下去說:“這是平常人的推理,只要關系明白,成了貫串的關系,每個人都可以推論,用不到三段法。假使把方才這些話變成三段式去告訴那位老太太,恐怕要不明白了。可知這種三段式并不是平常人的思想。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亦未見得都從三段論法中得來。上帝造人,并不是單造一個軀殼,必要待到亞里士多德以后,才會有思想。”

(8)洛克對三段論的批評

洛克攻擊三段法,是他論理的方法和以前不同。還有一層,古代推理時一定要個大前提,那大前提是要最普遍的、全稱的——凡人是怎樣,凡動物是怎樣——這普遍的全稱的大前提在古代是不可少的,一切理論都是從普遍的大前提著手。笛卡爾亦是這樣。

洛克卻用不著普遍的、全稱的大前提,一切推論,都是個體的關系,只是要這一個個體和那一個個體的關系不要弄錯便夠了。方才說的“天變……刮風……下雨……受濕……害病”是一貫下來的,這是經驗派的方法,這派方法和以前方法的根本不同,就在不承認普遍的全稱的名稱,這都是為方便起見,是人心造出的,功用并不重要;這派只承認有個體的存在。

洛克以為一切人的動作行為都根據知識思想。人的觀念錯了,他動作亦不會對的。這派方法重要的所在,就是使人有正確明了的觀念。何以他注重個體——注重個體的觀察呢?因為只有個體的事物可以觀察,可以用人的常識經驗來觀察。何以反對全稱、普遍的名稱呢?因為全稱的普遍的,是不能觀察的。張三是可以觀察的,因為是個體;一切人是不可觀察的,因為是全稱。洛克要使人人的平常經驗能夠觀察得到的,所以注重個體的事物,反對抽象名詞。

這一層是經驗派的方法的中心問題。經驗派的方法要使人心離全稱的——糊涂不明白的——抽象名詞,回到個體的事物。換句話說,就是回到具體的觀察,使得易于正確易于明了。這是中心問題,其余都是從這方面引申的枝節方法。

(9)經驗主義的缺點

現在要批評這派方法論的缺點,提出的都是與下兩次講演的實驗派有關系。何以單提這個呢?因為實驗派和經驗派有很相同的地方。這兩派都承認一切知識全由經驗來,不容易找其中的差別,因此提出幾種缺點,可以表示差別所在。

第一個缺點是他的方法僅僅是批評的方法,破壞有余,建設不足。

舊制度、舊思想和舊迷信,一樣樣地都解剖了,這是很容易的;但只注重分析,分解成了小東西,在創造方面不能預料、推想將來,不能預先安排布置,要建設理論系統,分析方法就不夠用了。所以這種批評的方法,破壞有余,建設不足。

為什么這種方法只可分析、破壞,不適于建設創造呢?根本原因在于,洛克對經驗的見解不同。洛克把經驗看做一片片、一段段、一塊塊的小東西,卻不注重這些片斷經驗的關系,以為經驗是片斷的零碎的東西,沒有組合;所有組合,都是人心造出來的,經驗本身零散混亂,沒有聯系——所謂空間、時間的關系都是人的聯想。

這種見解,得到后來者休謨的大力發揚。從他的哲學看來,他把經驗看做無數不相關聯的小分子。這種結果,近乎極端的懷疑,以為一切經驗都是偶爾如此的,不必一定如此。這樣要弄到沒有科學亦沒有真理的地步,因為科學所以能存在,就在承認經驗中事實的本身有一種關系,才可以找出通則和公理,現在把關系都看做人造,科學就不能存在了。

又他人生哲學上的結果,只承認單獨存在的個人,因此求快樂求利益,認為有利益上的關系,便可以聚在一塊,結果要成極端的個人主義。所以把經驗看做零碎分子,是很有大缺點的。

還有一個缺點,他講的經驗是被動的,不講主動的動作——心靈是一張白紙,凡是外來的影響收下就是了,這是不夠的。經驗必須能活動、能創造才行。至于究竟我們的知識作用怎樣,下次再講。

五、實驗派哲學

今天是這個講演的第七次,講演第四派的哲學方法。我們從前講演的第一派是希臘的系統的方法,第二派是大陸方面的理性派,第三派是經驗派,今天提出來講的是實驗派。從前的講演,都先講哲學方法發生的背景,就是為什么發生這種哲學方法,然后再講到方法的自身。今天也是如此。先講此派哲學方法發生的背景,而把哲學方法的自身放在下星期再講。我們雖把理性派的哲學方法用笛卡爾來代表,而以洛克代表經驗派的方法;但要知道,我們所選出來的真是所謂代表,歷史上主張這兩派的并不限于這兩人。從1600年直到1856年,有250多年最激烈的長期爭論,其論點就是“理性”與“感覺”所占的地位。理性派主張有許多定理都是全稱的、普遍的、先天的,只可從理性得來,而不能從感覺得來。洛克一派以為無論如何高深玄妙的道理,總之以經驗為求知之門;凡是不從經驗來的,都是不正當的。這個紛爭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還沒有完。

今天要講這一派的緒論,先把那兩派——理性派、經驗派為什么每家都要紛爭到這樣厲害的動機說一說。

1.經驗派理性派爭論的動機

一、他們以為知識不是少數人獨有的,而應該以平常各個人的經驗為知識的根據,去考證理性的知識。只要觀察正確,知識都是平等的,沒有什么專門學者與平常人的分別。

二、他們以為注重理性的結果,一定要想入非非。經驗是切實的、具體的、可以考核的。經驗的范圍雖然較小,有許多事確有經驗所做不到的;但是十分妥當,沒有危險。

三、他們以為經驗與感情所及,都是人生日用的生活;所有相關的事實,都在人生范圍以內。自培根以來,英國這一派都主張征服天行,替人生實用做工具。所以洛克一派,注重經驗,其目的即在求得人生實用的知識方法。

2.理性主義的三大主張

在理性的一方面,恰恰與經驗主義相反,其主張的動機,也有三端可以舉出來。

一、他們以為經驗是不正確的,沒有一定的,靠不住的。經驗常常要變更,如生理上境遇不同的時候,病的時候,其經驗都與平常不同。經驗不同,自然實用上也不能有堅定的行為。所以只有理性是靠得住的。

二、經驗派自己以為注重實用是長處,但由理性派看來,卻正是他們的短處。經驗所限,其實用的范圍很小,都偏于機械的物質的一方面;而精神理想的一方面,都是感覺所做不到。所以只靠經驗不靠理性,便把較高的精神一部分丟了。

三、如果完全依靠經驗,一定被過去所限。凡是經驗,總都限于過去的,往前的推想、預算、指揮,都不是只靠感覺的經驗所能。經驗派不過為過去的奴隸,對將來的布置、籌劃、建設,只認為不可知。不知將來,便不能指揮現在。只有理性派有布置、籌劃、建設將來的能力,所以也有指揮現在的能力。

我們為什么先把理性、經驗兩派紛爭的動機講述一遍?因為知道了他們的爭論點——兩方提出來的長處和互相攻擊的短處——然后可以介紹到最近幾十年來對經驗的新見解。這新見解把從前經驗派所提出來的長處,應有盡有;而從前理性派所指出來的短處,都能免掉。

從這新見解,可以把三百年來的紛爭暫時解決,重新回到有系統的現狀。這問題確是高深而且重要。他們兩派也并不是無意識的紛爭,我們現在且看這新見解能不能把他們兩派的爭端解決。

3.思想界的三大變化

以下我們要講近幾十年來的三件事實——原因。由這事實,我們對經驗的見解統統改了。不但把從前經驗派所主張的官能的感覺打破,推廣,還能包括理性的一部分在內。

(1)生物演化思想

第一件事實,是生物進化的觀念。這是最近代的說法;六十年前,1859年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里面正式宣布的。但是與經驗有什么關系呢?這答案很簡單,就是從前不但把官能感覺當作死的,專為求知用的;即腦筋和神經系統也當作死的,專為思想用的。從有了生物進化的觀念以后,把神經看作生物進化的工具,也是一步一步進化來的,與肢體一樣,隨環境的不同而進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香港 | 秦安县| 祁门县| 枞阳县| 理塘县| 龙口市| 寻甸| 绥棱县| 普宁市| 卓资县| 长宁区| 东乌珠穆沁旗| 原平市| 鸡泽县| 兴隆县| 香港 | 密山市| 巨鹿县| 额济纳旗| 郎溪县| 平定县| 贵南县| 重庆市| 隆化县| 恩施市| 石屏县| 修水县| 平利县| 长治市| 内丘县| 延川县| 墨玉县| 海原县| 唐海县| 北安市| 彰武县| 江阴市| 永清县| 临西县|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