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 (古希臘)修昔底德著 徐松巖譯注
- 10692字
- 2019-01-02 05:31:51
第三章
拉棲代夢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大會。
66 雅典人和伯羅奔尼撒人都具備了控訴對方的前提條件。科林斯人抱怨說,雅典人圍攻它的殖民地波提狄亞,那里有科林斯的和伯羅奔尼撒諸邦的公民。雅典人則向伯羅奔尼撒人提出控訴,說他們鼓動雅典同盟的一個成員國,同時也是有義務向雅典納貢的城市暴動;說他們來到波提狄亞,站在波提狄亞人一邊公開與雅典人開戰。盡管如此,這場戰爭還是沒有爆發,休戰和約此時依然有效。因為到目前為止都是科林斯一邦單獨行動的。
67 但是波提狄亞被圍攻使科林斯人再也按捺不住了。科林斯有些公民在波提狄亞城中,他們擔心這個地方會被攻陷。他們馬上邀約注諸盟邦前往拉棲代夢。在那里,科林斯人猛烈地抨擊雅典人,說他們破壞了休戰和約,侵犯了伯羅奔尼撒人的權利。[2]埃吉那人站在他們一邊。他們害怕雅典人,因而沒有正式派代表出席。但是他們暗地里積極支持戰爭。他們聲稱,他們沒有獲得按條約所規定的獨立。[3]拉棲代夢人向所有他們認為要控訴雅典侵略行徑的盟邦及其他城邦發出邀請,之后召開例行的公民大會,請他們前來申訴。[4]許多來到會場的代表提出各自的申訴理由。其中,麥加拉人歷數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況,特別指出他們被排斥于雅典帝國注的所有港口以及雅典市場之外,這是違背條約有關規定的。[5]在讓前面的發言人對拉棲代夢人加以煽動之后,科林斯人最后一個上來發言,大意如下:
注:這是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雅典帝國”( ?
ηνα
ων
ρχ
)的概念。迄今為止,國際學術界盡管對“雅典帝國”歷史內容的認識不盡一致,但一般認為它不同于雅典同盟。有關討論參閱徐松巖:《關于雅典同盟的幾個問題》《論雅典帝國》,分別見《西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3期、1999年第1期。參閱S.霍恩布魯爾、A.斯鮑福斯主編:《牛津古典辭書》,第441—442頁。
注不少英譯者將古希臘文“παρεκλουν”譯為“summon”(號召、召集),似有不妥,因為科林斯雖然是伯羅奔尼撒同盟的重要成員國,但并非盟主,沒有資格召集同盟大會。因此,霍氏將其譯為“邀約”(they invited)似乎更為恰當。參閱S.霍恩布魯爾,第1卷,第108頁。
68 “拉棲代夢人啊!你們對自己的憲法和社會秩序的自信,使你們在聽取我們譴責其他強國時常常持某種懷疑態度。你們因此而顯得沉穩,也使你們在處理外交事務時顯得孤陋寡聞。[2]過去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警告你們,說我們將受到雅典的禍害,但是你們從未核實過我們說到的那些麻煩,反而疑心我們的動機,認為我們所說是為我們自身利益所驅動。因此,你們不在我們受到損害之前召集這些同盟者前來,而是拖延到我們已經受到損害的時候才召集。在這些同盟者當中,我們是最有資格說話的,因為我們的委屈最大。我們要控訴雅典人的橫蠻侵略,控訴拉棲代夢人對我們熟視無睹。[3]假如雅典人對希臘的權益的危害是在暗地里做的,因而使你們對有關事實不太清楚的話,那么,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些事實展示在你們面前。事實上,用不著冗長的發言,你們就能看到,雅典人已經奴役了我們當中的某些城邦,對另外一些城邦特別是我們的同盟者也心懷叵測。雅典人很早就全面地作準備,只等待戰爭發生的那一刻。[4]不然的話,請問:他們通過欺詐方式接收科基拉加入其同盟,控制科基拉并以武力攻擊我們,意欲何為?他們圍攻波提狄亞意圖何在?波提狄亞是對色雷斯諸邦采取軍事行動的最便利之地,而科基拉則可以為伯羅奔尼撒人提供一支很大的海上力量。
69 “你們應該對所有這一切負責。在波斯戰爭以后,是你們首先允許雅典人為他們的城市筑墻設防;
后來允許他們修筑長城的,
還是你們。無論那時還是現在,你們總是在剝奪那些已被雅典奴役的城邦的自由,同時也在剝奪那些至今還是你們的同盟者的自由。奴役一個民族的罪魁禍首是那些能夠解除奴役枷鎖者坐視不管,因為允許他們這樣做的強國同樣有辦法阻止他們這樣做,尤其是這樣一個強國是渴望享有‘希臘解放者’的聲譽的邦國。
我們終于被召集在一起。[2]我們集中起來實屬不易,而現在我們的目的也不明確。我們不應當還討論我們所犯過的那些錯誤,而應當考慮采取何種手段抵御侵略的問題。他們是擁有成熟計劃的侵略者,來對付我們這些猶豫不決者,雖然目前尚未威脅到我們,但他們已經付諸行動了。[3]我們知道雅典人的侵略途徑,知道他們是如何狡猾地蠶食鄰邦的。他們認為你們麻痹大意,對他們的行動毫無察覺。但是,一旦他們知道你們看見他們的所作所為,而又不加以干涉,他們就會肆無忌憚地進行下去的。
[4]“拉棲代夢人啊,在所有希臘人之中,唯獨你們靜觀事變,不采取行動;你們的防御不是靠你們采取什么行動,而是靠你們仿佛要采取什么行動;你們等待,直到敵人的兵力雙倍于從前,而不是在其早期階段就予以摧毀。[5]可是,世人常說,你們是可以信賴的,但是我們擔心這種說法名不副實。咱們大家都知道,波斯人有時間從大地的遠端發兵來到伯羅奔尼撒,你們卻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名義出兵迎擊他們。但他們是一個來自遠方的敵人。而雅典無論如何都是一個近鄰,可是你們對它還是完全忽略;對于雅典,你們寧愿被動挨打,也不主動出擊,直等到雅典的勢力比原來大有增長之時,才冒險與之斗爭。你們也知道,波斯人侵略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們自己的失誤,如果說我們現在的敵人雅典一次又一次地企圖消滅我們而未能得逞,我們覺得這是由于他們的失策,而不是由于你們的保護。[6]的確,以前有些城邦因指望你們的保護而遭到毀滅,他們的信念使他們忽視了備戰。
我們希望你們當中任何人都會把我們的發言當作諍言,而不是當作敵意的言辭。人們對犯錯誤的朋友進諍言,而對于已經侵害他們的敵人則是嚴厲譴責的。
70 “此外,我們認為,我們和任何人一樣,有權利指出我們鄰邦所犯的錯誤,尤其是在我們熟知兩個民族的性格大不相同的時候。照我們看來,你們幾乎沒有覺察到這種差異;從來沒有思考過,將來與你們交戰的雅典人是怎樣的一個對手,他們和你們是多么不同,多么截然不同啊![2]雅典人熱衷于革新,其特點是敏于構想,并立即付諸實施。而你們的天性就是要維持現狀,總是缺乏革新意識,在被迫行動時也從未取得過足夠大的成就。[3]其次,雅典人的冒險之舉超過了他們的實力,他們的膽量超出了他們的判斷,危難之中他們仍能保持自信。而你們的習慣是想做的總是少于你們的實力所能做到的;你們總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哪怕這個判斷已經得到你們的認可;你們還總是認為危險是不可解除的。[4]而且,他們的果斷和你們的遲疑形成對照;他們總是在海外,你們總是在家鄉。因為他們希望遠離家鄉而擴大其所得,而你們認為任何遷動會使你們既得的東西發生危險。[5]他們在勝利時馬上乘勝前進,在受到挫折時也決不退縮;[6]他們認為他們要為城邦的事業慷慨捐軀;他們注意培養自己的智慧以為城邦盡心效力。[7]對他們而言,未能實現的計劃就是無可爭議的失敗,一次冒險事業的成功只是他們即將獲得成功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他們失敗了,就馬上又充滿新的希望。因為只要他們能夠做到,想得到一樣東西就要得到它,按照他們的方法迅速采取行動。[8]因此,他們一生都是在艱難險阻中度過的,他們忙于收獲,卻沒有機會享受;履行他們的義務是他們唯一的休假時間;對他們而言,和平而安寧的生活比之艱苦的攻城拔寨是更大的不幸。[9]一言以蔽之,雅典人的性格是自己生來就不享受和平安寧的生活,也不讓別人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
71 “這就是你們的對手雅典人的性格。但是,拉棲代夢人啊,你們還是遲疑不決。你們難道看不出,長久的和平只能與這樣的城邦維持:他們毫不遲疑地公正使用武力,他們決不服從于非正義。相反,你們的正當行為的觀念,是建立在這樣的原則基礎上的:如果你們不去傷害別人,你們就不必使整個邦國冒險來防止別人對你們的傷害。[2]如果現在有一個和你們一樣的鄰邦,以你們這樣的政策也是很難取得成功的;就現有情況而言,正如我們剛剛指出的,你們的習慣與他們的相比是已經過時了的。[3]在技藝上的法則和政治上的一樣,新陳代謝是不可逆轉的。對于一個沒有紛爭的公民集體來說,固定不變的習慣盡管是最好的,但連續不斷的行動的需要必定是與方法策略的不斷改進相伴隨的。因此,雅典所擁有的極為豐富的經驗,使他們在革新之路上把你們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4]“在這里,至少讓你們的遲疑不決到此為止吧。目前,你們按你們所允諾的,援助你們的同盟者,特別是波提狄亞;你們應該馬上進軍阿提卡,不要讓朋友和同族犧牲在他們死敵的手中,不要讓我們其他盟邦不得不在失望中加入其他同盟。[5]果真走到這一步,無論是接受我們宣誓的諸神,還是為他們作證的人們,都不會譴責我們。破壞盟約的不是那些被拋棄在危難之中而不得不去尋求新救助的人民,而是那些未給予其同盟成員援助的邦國。[6]但是,如果你們采取行動,我們將站在你們一邊;如果這樣我們還變心的話,那是違背天理的,我們再也找不到如此意氣相投的同盟者了。[7]正是由于這些緣故,請你們作出正確的抉擇;努力使你們領導下的伯羅奔尼撒人的聲勢,不能弱于你們祖先所擁有的。”
72 這是科林斯人的發言。這時碰巧有雅典的使者在拉棲代夢,他們是因為別的事務到那里的。他們聽到發言后,認為他們應當有機會在拉棲代夢人面前發言。雅典人的目的并不是就各邦對雅典人的控訴作辯解,而是作一個綜合性的闡述,說明這樣的問題不要馬上議決,而是要作進一步的考慮。他們還想讓與會者注意雅典人的強大實力,提醒年長者重溫過去的回憶,告訴年輕人他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們希望他們的發言能使拉棲代夢人寧可維持現狀而不贊同戰爭。[2]于是,他們走到拉棲代夢人面前說,如果沒有人反對的話,他們也很想在公民大會上發言。他們的請求得到準許。雅典人走上前來,發言如下:
73 “我們這個使團到這里的目的不是來和你們的同盟者爭辯的,而是來辦理我們的城邦委派給我們的事務的。但是我們聽到有人激烈地攻擊我們,便前來表明立場。我們的目的不是就各邦的控訴作答辯(事實上,你們不是法官,無權聽取我們或他們的申辯),而是希望你們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不要太容易聽信你們的同盟者的勸告,而采取錯誤的方針。我們還希望通過回顧對我們的控訴,使你們知道我們所獲得的一切是名正言順的,我們的城邦是值得尊重的。[2]我們不必涉及很久以前的事情,因為那要求助于口耳相傳,而不是我們聽眾的親身體驗。但是,盡管我們對經常提到的波斯戰爭這個題目已經感到厭倦了,我們還是要提到波斯戰爭和當代的歷史。在波斯戰爭期間,為了獲得某些利益,我們冒著巨大的危險;你們已經分享了這堅實的成果中應有的一份;對于由于光榮而帶給我們的利益,你們一點兒也別想剝奪我們的。[3]我們說這些事情的目的不是想消除你們對我們的敵意,而是想向你們證明,如果你們一意孤行就將同雅典發生戰爭,證明你們的對手是怎樣的一個城邦![4]你們知道,我們在馬拉松前線單獨迎擊異族人;他們第二次來犯,當我們在陸地上不能抵御他們的時候,我們就登上艦船,和我們全體人民一起,參加了在薩拉米斯的戰役。
就是這次戰役打退了波斯人,使他們不能逐一征服伯羅奔尼撒諸邦,使他們不能以其艦隊來襲掠這些城邦。波斯人當時的艦隊規模之大,使你們這些城邦的任何聯合自衛都是不可能的。[5]關于這一點,最好的證據是來自于侵略者自己。他們在海戰失敗后,意識到其軍隊元氣大傷,于是以最快的速度撤走了其大部分的軍隊。
74 “這就是那場戰爭的結果。它清楚地證明,決定希臘命運的是海軍。對于這個結果,我們有三個非常有益的貢獻:我們提供了最多的艦船,我們派出了最有才智的指揮官,我們表現了最忠誠的愛國精神。在全部400艘戰艦中,有將近三分之二是我們提供的。指揮官是泰米斯托克利,在海峽的戰役
中,他是主要的指揮官。他是我們事業的公認的救星。事實上,你們自己也因為這一點在接待泰米斯托克利時,比接待任何外賓都要尊敬些。
[2]我們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的愛國精神是舉世無雙的。我們的后方沒有援軍,我們的前方各邦都被奴役了;我們放棄了自己的城市,犧牲了自己的財產(而沒有拋棄我們其余的同盟者,也沒有遣散他們,使他們無法為我們服役),我們有一種精神,登上船艦,迎接危險;對于你們不及早前來援助,我們毫無怨言。
[3]因此,我們認為,我們所付出的,絲毫不少于我們所得到的。你們所離開的城市都是你們的家園,你們有希望重新享有它們,你們作戰的目的正是為了保全它們。你們出兵是因為你們為自己擔心,而不是為我們擔心。無論如何,一直到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喪失了的時候,你們才出現。我們給自己留下的城市不再是一個城市,
我們冒著生命危險,為的是一個僅僅在虛無縹緲的希望中存在的城市。因此,我們不但拯救了我們自己,還全面參與了拯救你們。但是,如果我們仿效其他諸邦,害怕喪失自己的領土,在你們到達之前就歸服波斯,
或者,如果我們擔心城邦的毀滅造成我們精神崩潰,從而使我們沒有勇氣登上艦船,那么,你們的那點海上力量也就不必與波斯人進行一次海戰了,波斯人的目標就會兵不血刃地實現了。
75 “拉棲代夢人啊,無論是我們在危難時刻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還是我們在謀劃中所展示出的智慧,無疑地,希臘人都不至于對我們極不歡迎,至少不應對我們的帝國如此。[2]那個帝國不是我們以暴力手段獲得的,而是由于你們不愿意和異族人作戰到底,同盟者到我們這里來,自愿請求我們為他們的領導者。[3]隨后的發展首先迫使我們擴充我們的帝國,達到現今的程度。我們的主要動機是害怕波斯人,盡管隨后榮譽和利益接踵而至。[4]最后,當幾乎所有的人都嫉恨我們之時,當一些同盟者暴動并已被鎮壓之時,當你們不再成為我們昔日的朋友之時,當我們成為被懷疑的對象而招致反感之時,尤其是當所有那些叛離我們的同盟者投入你們的懷抱之時,放棄我們的帝國就不再安全了。[5]當一個民族被卷入很大危險中去的時候,誰也不能責備他,說他唯利是圖。
76 “無論如何,你們拉棲代夢人,你們在伯羅奔尼撒行使領導權之時,安排各邦的事務以符合你們的利益。假如在我們現在所談到的年代
中,你們堅持作戰到底,并且在行使領導權的過程中招致怨恨的話,我們相信,你們也同樣會被激怒的,你們也被迫在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和使你們自己陷于危險這二者之間作出抉擇。[2]接下去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足為怪,與人類的普遍慣例也沒有相悖之處;如果我們確實接受了一個奉獻給我們的帝國,而且不肯放棄它的話,那是由于三個最強有力的動機——恐懼、榮譽和利益——的驅使所致。我們也不是這個范例的首創者。因為弱者應當臣服于強者,這一直就是一條普遍的法則。同時,我們相信我們自己居于這種地位是受之無愧的,而且迄今為止你們也是這樣認為的。當你們考慮到利益的時候,才開始高喊‘正義’的口號——當人們有機會以武力獲取更多利益之時,沒有人會因為這種考慮而放棄其雄心的。[3]那些沒有超乎人性而拒絕行使統治權的人,比那些為形勢所迫而不得不注意正義的人更值得稱贊。
[4] “我們認為,如果任何人處于我們的地位,我們的中庸之道就會得到最好的證明。然而,我們的公正卻使我們遭到責難而不是贏得贊揚,這是極不合理的。
77 “當我們中止行使按盟約規定與我們的同盟者之間案件的審判權,并且把這些案件提交到雅典由公正的法律加以審判的時候,人們說我們過于好訟。[2]沒有人去仔細查問,為什么其他那些對待其臣民不及我們溫和的帝國沒有受到這種責難。其秘密就在于他們使用武力,而不必使用法律。[3]但是,我們的屬邦習慣于把我們作為平等者,因此,一旦法庭的判決或者是帝國所賦予我們的權力與他們的正當意見相抵觸時,他們的任何一點挫折都會使他們不再感激我們允許他們保有大部分的利益了。某個局部的利益的損失都會使他們大為惱怒,但如果我們自始就把法律拋在一邊,大張旗鼓地滿足我們的貪欲,他們反而沒有那么多的怒氣。如果我們是這樣做的,他們就不會爭辯,只說弱者必須服從于強者了。[4]看來,法律的失誤比之暴力的虐待,似乎使人們更覺得憤慨。在第一種情況下,他們覺得是受了平輩的打擊;在第二種情況下,他們認為是被一個居于優勢者所強迫。[5]無論如何,在波斯人統治的時候,他們千方百計地忍受更大的虐待。但是他們認為我們的統治是嚴酷的,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因為目前被征服者經常承受著沉重的負擔。至少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6]假如你們推翻了我們,取代我們的地位的話,你們就會馬上失去人們因為害怕我們而對你們所表示的好感,如果你們現在的政策還是完全照搬你們領導希臘人反對波斯的短時期內的政策的話。
在你們的法規和制度規范之下的國內生活同別國的不相融洽,而且,你們的公民在國外既不遵守你們自己的法規,也不遵守那些為其他希臘人所公認的法規。
78 “由于事關重大,你們要多花些時間來構想你們的決議,不要為別人的意見和別人的怨言所左右而把你們自己拖入險境之中;在你們投入戰爭之前,要想一想偶然事件在戰爭中的巨大影響。[2]隨著戰事的延續,它就基本上變成了偶然的事件,這些偶然的事件不論是你們還是我們都是不能避免的,我們在黑暗中冒險。[3]當人們開始從事戰爭的時候,他們的共同錯誤是開錯了頭,首先是行動,等災難臨頭之時,再來討論。[4]但是,我們迄今還完全沒有誤入歧途。我們知道,你們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奉勸你們,當我們雙方都還可以自由地作出正確選擇之時,你們不要破壞和約,不要背棄你們的誓言;讓我們根據條約上的規定,以仲裁的方式解決我們之間的爭端。如果你們不這樣做,那么我們有那些聽見你們宣誓的諸神為證。如果你們要發動戰爭的話,你們在哪條戰線上出現,我們就將在哪里實施反擊。”
79 以上是雅典人的發言。拉棲代夢人在聽到他們同盟者對雅典人的控訴和雅典人的答辯之后,他們請所有的外人退場,他們自己來討論當前的問題。[2]他們大多數人都傾向于得出同一個結論:雅典人已公開實施侵略,必須立即宣戰。但是以睿智而溫和著稱的斯巴達國王阿奇達姆斯走上前來,發言如下:
80 “拉棲代夢人啊,在我的一生中,我曾經歷過許多戰爭。我知道,你們當中的那些我的同齡人,不會因為缺乏經驗,而相信戰爭是一樁有益的或安全的事業而陷于渴望戰爭的不幸之中。[2]你們現在所討論的戰爭,如果你們仔細加以考慮的話,它將是規模最大的戰爭之一。[3]當我們和伯羅奔尼撒人或鄰邦作戰的時候,雙方的軍事力量是同一性質的,
我們能夠迅速開赴任何地點。但是,和雅典人作戰就不同了。他們住在離我們相當遠的地方,他們還擁有異常豐富的海上經驗,在所有其他方面都有最好的準備:無論個人還是城邦都是富足的,他們有艦船、騎兵和重裝步兵,人口超過希臘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同時還有許多納貢的同盟者
。我們憑借什么敢于貿然發動這樣一場戰爭呢?我們依靠什么毫無準備地投入戰爭呢?[4]是依靠我們的海軍嗎?我們的海軍處于劣勢。如果我們著力建設海軍以達到與之匹敵的程度,那又需要時日。是依靠我們的金錢嗎?在這方面我們更是極度匱乏的。我們沒有公款,也沒準備從私人那里得到捐助。
81 “使我們感覺占據優勢的也許是在重裝步兵和人口方面,這將使我們能夠侵入并蹂躪其國土。[2]但是,雅典人在帝國境內其他地方還擁有大量的土地,能夠從海上輸入一切所需。[3]另外,如果我們想使其同盟者背叛雅典,我們必須建立一支艦隊去支持他們,因為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島上居民。[4]我們將怎樣進行這樣一場戰爭呢?除非我們能在海上擊敗他們,或者剝奪維持他們海軍支出的那些收入,否則我們所面臨的簡直就是一場災難。[5]到那時候,尤其是當人們認為爭端是由我們挑起的時候,我們甚至無法求得一個體面的和約。[6]我們千萬不要因這樣一個不祥的希望而得意揚揚,以為只要我們對他們的領土加以破壞,戰爭就會很快結束。我所擔心的是我們把這場戰爭作為遺產留給我們的子孫。雅典人的勇氣使他們不可能變成他們的土地的奴隸,雅典人的經驗使他們不可能被戰爭所嚇倒。
82 “我并不是要求你們對他們侵害你們的同盟者的行為聽之任之,對他們的陰謀詭計視而不見,我是建議你們不要馬上開戰,而是派遣使者向他們提出口頭的抗議;我們不必向他們暗示我們是傾向于戰爭,還是傾向于妥協。同時,我們要利用空隙抓緊備戰。我們的做法是:首先,爭取新的同盟者。不論他們是希臘人還是異族人,只要能使我們的海上力量和財政力量有所增強——我主張從希臘人或異族人那里尋求支持,因為根據自我保護的法則,所有像我們這樣的為雅典人詭計所害者,都是不應當受到責難的。其次,開發我們國內的資源。[2]如果他們聽從我們使者的勸說,那自然更好;如若不然,再過兩三年,我們的地位大大加強,我們就可以在我們認為合適的時候來打擊他們了。[3]也許到那時他們看到我們備戰的情況與我們所說的話完全一致的時候,他們將傾向于作出讓步,因為他們的土地未遭到破壞,他們在進行磋商之時,會考慮到他們仍保留著有利條件,沒有遭到破壞。[4]因為可以把他們的土地看作你們手中的抵押物,土地耕種得愈好,抵押物的價值愈高。你們應當盡可能長期地維持原狀,不要使他們陷于絕望,在那種情況下,他們將更難以對付。[5]如果在我們尚未有所準備的時候,因我們的同盟者的抱怨就倉促出擊,去蹂躪他們的土地的話,要注意不要給伯羅奔尼撒帶來更多的恥辱和更大的困難。[6]至于這些抱怨者,不管他們是代表城邦還是代表個人,他們的主張也許是可以調整的。但是,當整個同盟為著局部的利益而宣戰,而戰爭的進展又是無法預測的時候,想求得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83 “你們不要以為眾多結盟的城邦遲疑觀望,不去進攻單獨一個城邦就是怯懦的表現。[2]雅典人也有和我們一樣多的同盟者,而且是繳納貢金的同盟者。在戰爭中,需要金錢甚于需要軍備,因為只有金錢才能使軍備產生效力。在一個陸地強國和海上強國作戰的時候,情況尤其如此。[3]讓我們首先清點一下我們的金錢,然后我們就不會被同盟者的言辭所迷惑了。無論戰爭后果是好是壞,我們將來對戰爭都要擔負最大的責任,因而我們也應當平靜地探討那些不可忽視的后果。
84 “至于遲緩和慎重——這是別人指責我們最多的——你們不必因此而羞惱。如果我們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開戰,那么,我們就會匆匆開戰而遲遲難以結束戰爭,而且,我們的城邦自古以來就是自由之邦,著名之邦。[2]他們所批評我們的那些品質,其實那不過是一種聰明的慎重。正是由于我們具備這種品質,因而只有我們在成功的時候不自負,在遭遇不幸的時候不氣餒;當別人以花言巧語來勸說我們走向我們認為是不當的危險中的時候,我們是不會受其迷惑的;當別人想用惡言來激怒我們的時候,我們更不會失去自信而聽從他們的意見。[3]我們既尚武又賢明,這是我們的秩序感使然。我們尚武,因為自制是以自尊為主要內容的,而自尊又是以勇敢為主要內容的。我們賢明,因為我們文化程度不高,不會鄙視法紀,我們嚴格自制,不會恣意妄為;我們接受軍訓,不懂得那些無用的技巧
——例如,他們知道對敵人的圖謀在理論上作出一種貌似有理的批評,但是卻不能在實際交戰中取勝——我們所受的教育是要考慮到敵人的思想方法和我們自己的想法很相似,變幻無常的偶然事件是難以預測的。[4]實際上,我們為反擊敵人所作的準備總是以敵人計劃周密為前提的。的確,正確的方針應當寄希望于我們自己的扎扎實實的備戰,而不應當指望敵人犯錯誤。我們不應當相信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而應當相信一個人的優秀品質是在最嚴酷的考驗中培養起來的。
85 “這些習慣是我們的祖先遺留給我們的,保持這些習慣總是使我們受益,因而不必擯棄這些習慣。我們不必在一天之內匆忙通過決議,它將深深地影響到許多人的生活、許多財富、許多城邦和它們的榮譽,我們必須冷靜地作出決定。強大的實力使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2]對于雅典人,可以派遣使者到那里去,就波提狄亞事件,就你們的同盟者所抱怨他們受到禍害的其他事件進行談判,特別是因為雅典人有意把它們提交仲裁。把一位主動提交仲裁的人當作罪犯加以起訴,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與此同時,你們不可放松備戰。這個決議對于你們自己將是一個最有利的決議,對于你們的敵人將是一個最可怕的決議。”
[3]以上是阿奇達姆斯的發言。最后走上前來的是時任的監察官之一斯森涅萊達斯。他向拉棲代夢人作了如下發言:
86 “雅典人所發表的這篇冗長的發言,我弄不懂。雖然他們說了許多贊揚自己的話,但是他們并未否認他們侵害我們的同盟者和伯羅奔尼撒的事實。雖然說他們過去在抗擊波斯人時表現優異,但是現在對我們就很惡劣。他們過去是好的,現在卻變壞了,對于這類人應當加倍懲罰。[2]同時,我們在過去和現在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是賢明的,就不應當對于別人侵害我們的同盟者的行為坐視不管,不應當把今天的援助受侵害的同盟者的責任推延到明天。[3]別人有很多金錢、很多艦船和很多騎兵,但是我們有很多忠實的同盟者,他們決不會叛離我們而投靠雅典人。這不是可以用法律訴訟或口舌之爭來解決的問題,因為我們所受到的傷害絕不是言辭方面的,我們應當給予同盟者迅速而強有力的援助。[4]我們不應當讓別人批評我們在受到侵害時還在討論,這種長時間的討論對于那些圖謀發動侵略的人是有利的。[5]因此,拉棲代夢人啊,就戰爭進行表決吧!這是斯巴達榮譽的需要!不要讓雅典的勢力繼續壯大了!不要使我們的同盟者陷于毀滅!諸神保佑,讓我們前去迎擊侵略者吧!”
87 監察官斯森涅萊達斯通過上述發言,親自把問題提交給拉棲代夢人的公民大會。[2]他說,他辨別不出哪一方的呼喊聲更大(他們的表決方式是根據呼喊聲音大小而不是得票多少)。其實,這是因為他希望他們自由地表述他們的意見,從而激發他們對戰爭的熱情。因此,他說:“拉棲代夢人啊,你們當中所有那些認為和約已被破壞、雅典人是罪魁禍首的人,起來,站在這一邊。”他又指著一塊地方說,“所有持相反意見的,站在那邊去。”[3]于是,他們站起來分為兩部分,認為和約已被破壞的人占絕大多數。
[4]他們再招呼同盟者的代表回到會場,告訴他們說,拉棲代夢人的意見是,雅典人已犯下侵略罪行,希望召集所有同盟者來就此投票表決。這樣,如果他們支持開戰,他們就可以在共同議決的基礎上進行戰爭。[5]各邦代表完成了他們的使命之后,就馬上回國了。稍后,雅典使者完成其使命后也回國了。拉棲代夢人的公民大會議決和約已遭到破壞。[6]此事發生在“三十年和約”簽訂后的第14年
,那個和約是在優波亞事件
之后簽訂的。
88 拉棲代夢人之所以認定和約已被破壞,并且必須宣戰,不是因為他們的同盟者說服了他們,而是因為他們害怕雅典的勢力日益增長,他們看到希臘大部分地區已經臣屬于雅典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