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 (古希臘)修昔底德著 徐松巖譯注
- 15760字
- 2019-01-02 05:31:51
第二章
戰爭的起因。愛皮丹努斯事件。波提狄亞事件。
24 愛皮丹努斯城位于伊奧尼亞灣入口的右手邊。它的附近居住著伊利里亞族的陶蘭提亞人。[2]它是科基拉的一個殖民地,是由赫拉克利斯的后裔,科林斯人愛拉托克雷德斯的兒子法里烏斯建立的。按照古代的慣例,殖民地的建立者法里烏斯是從母邦科林斯請來的。殖民者中有科林斯人,還有其他的多利斯人。[3]隨著時間的推移,愛皮丹努斯的勢力日益強大,人口逐漸增多。[4]但是后來因為發生內部紛爭而衰落了。據說,這是因與其毗鄰的異族人交戰而引起的。愛皮丹努斯遭受重挫,損失了大量兵力。[5]最后,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前不久,
平民驅逐了貴族,被驅逐者投靠了異族人,他們和異族人聯合起來開始從海上和陸地上襲掠愛皮丹努斯。[6]愛皮丹努斯人情急之下,派遣使者到科基拉去,請求母邦救援,以免遭遇滅頂之災;請求幫助他們和那些被逐者達成和解,以結束他們與異族人的戰事。[7]作為求援者的使者們坐在赫拉神廟
中,向科基拉人請求援助,但是科基拉人拒絕援助他們,他們看到交涉毫無進展便回國了。
25 當愛皮丹努斯人知道他們不能從科基拉那里得到援助的時候,他們進退維谷,不知該如何應付這種局勢。于是他們派人前往德爾斐問神,詢問是否應該把城邦移交給科林斯人,竭力想從城邦建立者那里得到一些援助。神的回答是:把他們的城邦交給科林斯人,接受科林斯人的保護。[2]這樣,愛皮丹努斯人遵奉神諭的指示,派人前往科林斯,把殖民地交給科林斯人。他們指出,城邦的建立者是科林斯人,并說出神諭的內容;請求科林斯人援助他們,使他們不至于遭到毀滅。[3]科林斯人同意援助他們。他們認為,他們和科基拉人一樣,可以把它當作自己的殖民地,實施保護是他們的職責。另外,他們怨恨科基拉人,怨恨他們對母邦的輕蔑。[4]科基拉人和其他的殖民地不同,在舉行公共節日聚會
時,例如在舉行祭神犧牲儀式時,都沒有給科林斯人以應有的尊敬。
科林斯人認為,他們輕視母邦,自恃其財富可以與希臘任何一個最富有的城邦相比;他們擁有強大的海軍,有時他們在夸耀自己的海軍優勢時,聲稱他們海上優勢的榮譽是從他們古老的居民腓亞基亞人開始的。
這一點成為他們特別注重發展海軍,而且頗有成效的原因。事實上,在這場戰爭爆發的時候,他們已擁有120艘三列槳戰艦。
26 科林斯人對科基拉人的這一切怨恨使他們很樂意派兵前去援助愛皮丹努斯。他們招募到那里定居的志愿者,并派出一支由安布拉基亞人、琉卡斯人和科林斯人組成的軍隊。[2]這支軍隊由陸路行軍至科林斯的殖民地阿波羅尼亞。他們不取海路,是因為害怕途中遭到科基拉人攔截。[3]當科基拉人得知這些志愿定居者和軍隊已抵達愛皮丹努斯,并把該殖民地交給科林斯人的時候,他們大為憤怒。他們立即派遣25艘艦船起航前往愛皮丹努斯,緊接著又派出一支艦隊。他們蠻橫無理地命令愛皮丹努斯人:接受那些被驅逐者回國的請求,遣散科林斯的駐軍和移民。愛皮丹努斯的被逐者已經前往科基拉,他們指著祖先的墳墓,利用他們和科基拉人的宗族關系,以恢復他們的地位。
[4]然而,愛皮丹努斯人對這些要求置若罔聞。于是科基拉以40艘艦船的兵力向他們發起進攻。他們帶著那些指望恢復其地位的被逐者,隨軍還有一支伊利里亞人的軍隊。他們兵臨城下時隨即宣布:凡自愿離開該城市者,不論是本邦人還是異邦人,皆不加傷害;凡不愿意離開者,則一律被視為敵人。他們看到科基拉人對此拒不理睬,就開始圍攻。這個城市坐落于地峽之上。
27 科林斯人在獲悉愛皮丹努斯遭到圍攻的情報之后,便集結了一支軍隊,并要求志愿者前往愛皮丹努斯的殖民地定居,宣布凡自愿前往的人均可保有完全的政治平等;凡不準備馬上前去的,只需繳納50科林斯德拉克瑪的款項,不必離開科林斯而仍可在殖民地享有一份權利。很多人對此作出響應,有些人愿意馬上前去,有些人繳納了應繳的款項。[2]他們請各城邦派遣艦船護送,以防科基拉人在途中阻撓。麥加拉準備派8艘艦船一同前往,基法倫尼亞的帕列提供4艘,愛皮道魯斯提供5艘,赫爾米奧涅提供1艘,特洛伊曾提供2艘,琉卡斯提供10艘,安布拉基亞提供8艘。他們請求底比斯人和弗琉斯人提供資金,請求愛利斯提供金錢和船體
。科林斯人自己裝備了30艘艦船和3000名重裝步兵。
28 科基拉人得知這些備戰的消息后,便派遣本邦使者,并且說服拉棲代夢和西基昂的使者一起來到科林斯,他們要求科林斯召回其駐軍和移民,因為科林斯和愛皮丹努斯毫無關系。[2]但是,如果科林斯人提出要求的話,他們愿意接受伯羅奔尼撒諸邦的仲裁,通過相互協商,由仲裁者裁定這個殖民地的歸屬。他們還愿意就此事詢問德爾斐的神諭。[3]但是,如果科林斯果真要挑起戰爭,而戰爭又是不可避免的話,那么,為了自衛,他們甚至可以放棄那些可以提供援助的老關系,不得不轉向他們本不想去的地方尋找盟友。
[4]科林斯人的答復如下:如果他們從愛皮丹努斯撤走他們的艦隊和異邦的軍隊的話,舉行談判是可能的;但是在城市仍被圍攻的情況下,要提交仲裁,那是很荒謬的。[5]科基拉人又反駁說,如果科林斯人從愛皮丹努斯撤走他們的軍隊,那么他們也將撤走?;蛘?,他們準備簽訂停戰和約,讓雙方保持現狀,直到仲裁結果宣布為止。
29 這些建議都被科林斯人拒絕了。當他們的船員配備齊全,他們的同盟者都到來時,科林斯人派遣一名傳令官當著全軍宣布開戰。
于是,他們派遣75艘艦船和2000名重裝步兵前往愛皮丹努斯同科基拉人作戰。[2]艦隊由培里卡斯之子阿里斯特烏斯、卡里阿斯之子卡里克拉特斯和提曼提斯之子提曼諾爾指揮。陸軍由攸里提姆斯之子阿奇提姆斯和伊薩庫斯之子伊薩奇達斯指揮。
[3]當他們航行到阿納克托里昂境內的阿克興(位于安布拉基亞灣入口處,這里有一座阿波羅神廟)時,科基拉人派出的傳令官乘輕舟而來,警告他們不要進攻科基拉人。同時,科基拉人也正在配備船員,所有的艦船都準備投入戰斗;他們在舊式船的底層安置新的橫梁,使之適于航海。[4]傳令官回來了,沒有從科林斯人那里帶回和平的答復。這時,他們的船員已配備完畢,派出80艘艦船(另有40艘在愛皮丹努斯)出海迎擊敵人。他們排成橫隊,投入戰斗。結果,科基拉獲得決定性勝利,[5]摧毀科林斯人的15艘艦船。同一天,圍攻愛皮丹努斯的軍隊迫使愛皮丹努斯投降。投降的條件是,除科林斯人以外的所有異邦人將被賣為奴隸;淪為俘虜的科林斯人的命運將另行決定。
30 海戰結束后,科基拉人在科基拉島的琉金米海角豎立了一塊勝利紀念碑。他們把科林斯人以外的俘虜統統殺死,科林斯人則依舊被幽囚著。[2]這次海戰失敗后,科林斯人和他們的同盟者返航回國,科基拉人完全控制了這一海域。科基拉的艦隊去往科林斯的殖民地琉卡斯,蹂躪其國土;他們還焚毀了愛利斯的海港基倫尼,因為他們曾為科林斯人提供艦船和金錢。[3]在這次戰役后的大部分時間內,科基拉依然掌握著制海權,派遣艦隊襲掠科林斯的同盟國。最后,在夏季即將結束的時候
,科林斯人為同盟者所遭受的災禍所激怒,他們派出海軍和陸軍,在阿克興和泰斯普洛提斯境內的奇美里昂構筑要塞,用以保護琉卡斯和其他友好的城邦。[4]科基拉人方面也在琉金米部署了一個類似的陣地。雙方沒有任何行動,但雙方一直處于對峙狀態,直到夏冬之交
的時候,雙方的軍隊才各自返回本國。
31 與科基拉人的戰爭激怒了科林斯人。在戰后整整兩年中,科林斯人建造艦船,傾力組建一支高效的艦隊。他們以優厚的待遇
從伯羅奔尼撒以及希臘其他地方招募橈手。
[2]這些備戰的消息引起了科基拉人的恐慌,因為他們在希臘一個盟邦也沒有。他們既沒有加入雅典同盟,也沒有加入拉棲代夢同盟。于是他們決定投向雅典,加入雅典同盟,爭取從雅典那里獲得支持。
[3]當科林斯人得知這些動向后,也派出一個使團來到雅典,旨在阻止科基拉的海軍和雅典海軍聯合起來,否則他們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向去解決與科基拉的戰事。雅典召開公民大會,雙方代表發生辯論。科基拉人發言如下:
32 “雅典人啊!如果一個民族在過去從未對他們的鄰人作出重大貢獻和援助,他們站在鄰人面前,正如現在我們站在你們的面前一樣,要求你們作出回報,請求你們援助,那么,你們自然會要求他們滿足某些先決條件。他們應當說明,首先,請求你們援助對你們是有利的,至少是無害的;其次,他們將永世感激你們。如果他們在這幾點上都不能說服你們的話,對于他們出使的失敗,他們一定不會感到詫異。[2]現在科基拉人相信,在請求你們援助的時候,在這幾點上能夠給你們滿意的答復,所以他們才派我們前來。[3]非常巧合的是,我們向你們請求援助,實際上是與我們的政策自相矛盾的,在目前危急情況下也是不合乎我們的利益的。[4]我們說自相矛盾,是因為一個邦國在其整個歷史上從不愿與任何一個鄰邦結盟,而現在又主動請求與別國結盟。我們說對我們不利,是因為在目前我們與科林斯人的戰爭中,我們處于完全孤立的地位。過去我們認為不與別國結盟似乎是一種聰明的選擇,因為它使我們不致被卷入由別人的選擇所導致的危險之中;現在已經很清楚,這是愚蠢之舉,也是我們軟弱的原因。
[5] “不錯,在最近的海戰中,我們單獨地把科林斯人從海岸線擊退。但是,現在他們已從伯羅奔尼撒和希臘其他地方糾集了更龐大的軍事力量。我們知道,沒有外援,我們完全無力對付他們,屈從于他們意味著巨大的災難。因此,如果我們改弦易轍,改變以前政治上完全不結盟的政策,希望能得到你們的諒解。我們過去的原則沒有任何不良企圖,而是由于判斷失誤所致。
33 “如果現在你們答應我們的請求,對于你們而言,有許多理由說明它是一件好事。首先,你們援助的是一個沒有危及別國利益的城邦,它是其他城邦不義之舉的受害者;其次,在目前這場較量中,我們的處境極其險惡,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你們歡迎我們加入同盟,我們是會永遠從心里感激你們的;[2]第三,在希臘,除了你們以外,我們是最大的海上強國。更重要的是,我們自愿投于你們的麾下,不致引起任何風險,不會花銷任何費用;你們的慷慨好義,會使你們名揚世界;你們的國力,也將大大提高。難道你們不認為這本身就是一種難能可貴而且是令敵人沮喪的幸運嗎?一個民族同時得到這些利益,這在全人類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同樣在歷史上不多見的是,要求入盟的邦國處于這樣的地位,它可以向請求入盟的邦國所提供的安全和榮譽絕不會少于它將接受的。
[3]“但是需要強調的是,一旦發生戰爭,我們對于你們是有用的。如果你們當中有人認為戰爭還是遙不可及的事,那就大錯而特錯了。他們沒有看到拉棲代夢人因為對你們有所畏懼而要發動戰爭,科林斯人對他們是最具影響力的;同時,切記他們都是你們的敵人?,F在科林斯力圖首先征服我們,接下來再向你們進攻??屏炙共幌胱屛覀儍蓚€國家聯合起來,成為它的共同敵人,科林斯為取得初步優勢,想采取以下兩個方法中的一個來對付你們:要么消滅我們的勢力,要么吞并我們以增強其自身勢力。[4]但是我們的政策是先發制人——對于科基拉來說是主動請求加入同盟,對于你們來說是接受它入盟。事實上,我們應當制定攻擊他們的計劃,而不是坐等他們制定出攻擊我們的計劃后再去挫敗它。
34 “如果科林斯人說你們沒有權利接受他們的一個殖民地加入你們的同盟,那么,你們要讓他們知道,任何一個受到良好待遇的殖民地都是會尊重它的母邦的,只有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況下,它才對母邦疏遠。派到國外去的移民不是留在母邦的人們的奴隸,而是他們的平輩。[2]科林斯顯然對我們有所傷害。我們請求他們以仲裁的方式解決愛皮丹努斯的爭端,他們不是以公平的裁斷加以解決,而是想用戰爭來實現他們的要求。[3]我們是他們的同族人,他們對我們的行為應該使你們警惕,你們不要為他們的詭計所迷惑,也不要聽從他們那些直截了當的要求。對敵人的讓步只能使你們陷于自責而難以自拔,讓步越小,安全的機會越大。
35 “如果有人強調說你們接受我們加入同盟,是破壞了你們和拉棲代夢已有的條約?;卮鹗牵何覀兪且粋€中立的國家,[2]那份條約中已有明文規定,任何中立的希臘國家可以自由加入同盟的任何一方。[3]令人不能容忍的是,科林斯不僅從它的同盟者諸邦,而且還從希臘其他地方招募海軍兵員,其中從你們的臣民
中招募的為數就不少;而我們則完全被孤立起來,既不能成為任何一個同盟的成員國,也不能從任何其他地方得到援助,甚至你們同意我們的請求,他們也譴責你們,說這種做法是政治上的不道德行為。[4]另一方面,如果你們不同意我們的請求,我們將有更大得多的理由來埋怨你們;我們身陷險境,我們不是你們的敵人,而你們拒絕我們的請求;科林斯人是侵略者,是你們的敵人,而你們非但不阻止他們,反而允許他們從你們的屬地獲取戰爭資源。這是不應該的。你們應當禁止他們在你們的領土上招募軍隊,或者你們應當也給予我們你們認為適當的幫助。
[5] “但是你們的上策是允許我們公開加入你們的同盟,使我們獲得你們的幫助。我們在演講開始時就已提到,這樣的政策對你們有很多益處。我們僅提一點,也許是主要的一點。事實上你們的敵人也正是我們的敵人,這是我們得到完全信任的保證。同時,這些敵人完全是有能力制服那些叛離者的。拒絕一個陸地國家加入同盟和拒絕一個海上強國加入同盟,是不能相提并論的。你們的頭等大事,如果可能的話,就是確保除你們以外,任何邦國都不得擁有海軍;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的話,最好是確保與當今最強大的海上強國保持友好關系。
36 “雖然你們當中有人承認我們以上所說是對你們有利的,但是你們又害怕如果付諸實施就至少會使你們與拉棲代夢人所訂立的休戰和約遭到破壞。你們務必牢記,一方面,不論你們怕不怕,你們的勢力都將使你們的對手有所畏懼;另一方面,不論你們的信心是否來自于拒絕我們加入同盟,你們的削弱都會使強大的敵人無所畏懼了。你們還必須記住,你們的決定對于科基拉的影響絲毫不亞于對雅典的影響;而且,如果你們在準備一場行將爆發的甚至是迫在眉睫的戰爭時仍然患得患失,如果你們在是否吸收足以左右戰局的科基拉入盟的問題上依然猶豫不決,這對于你們國家的前景都不是最有利的。[2]由于科基拉地處前往意大利和西西里的海岸航線的有利地位,
因而它能夠阻截由那里前往伯羅奔尼撒的或者從伯羅奔尼撒前往那里的海上援兵。在其他方面,科基拉也是一個理想的據點。[3]無論是從整體還是局部來考慮,用一句最簡短的話來說,放棄我們是愚蠢的。須知,希臘有三大海上強國——雅典、科基拉、科林斯。如果你們讓其中兩者合而為一,讓科林斯控制了我們,那么,你們就不得不與科基拉和伯羅奔尼撒的聯合艦隊作戰。但是,如果你們允許我們加入你們的同盟,那么,你們在這場斗爭中就將得到我們的艦隊的增援。”
[4]以上是科基拉人的發言。他們的發言結束后,科林斯人發言如下:
37 “在我們剛剛聽到的發言中,科基拉人沒有限于論證你們是不是允許他們加入你們的同盟的問題上。他們還說我們有不義之舉,說他們是非正義戰爭的受害者。因此,在談及其他諸點之前,有必要說明這兩點。這樣,你們可以對于我們所提出請求的理由有一個更準確的概念,并且有確當的理由拒絕科基拉人的請求。[2]據科基拉人所說,他們不與任何邦國結盟的傳統政策是一種穩健的政策。事實上,采取這樣的政策居心叵測,絕無善意的動機。這使得他們不要任何同盟者,以免他們成為他們不正當行為的目擊者,或者是由于他們恥于請別人共同參與。[3]科基拉的地理形勢使其居民與外地居民不相往來。別國的艦船常常(因天氣原因)而不得不進入科基拉港,而科基拉的艦船則很少到鄰國去。因此,科基拉人侵害別國人民的事件,是由科基拉人自己來審判,不是由相互協商而指定的法官來裁定的。[4]簡言之,他們采取一種完全獨立的特殊政策的目的,不是防止參與別人的惡行,而是在于他們自己可以獨自作惡——當他們有足夠力量的時候,他們就強奪他人的財產;當他們能夠逃避別人注意的時候,就欺騙別人;分享他人所得,毫不以為恥。[5]但是,如果他們果真是正直的人,就像他們所偽裝的那樣,那么,越是沒有人直接見證他們的所為,通過他們的適度妥協所展示出來的正直就越是顯著。
38 “但是,他們的行為,無論對其他人或對我們,從來都是不正直的。他們是我們的移民,但是他們對我們從來就是敬而遠之,而今他們居然向我們開戰了。他們說:‘我們被派遣出來的目的不是受虐待的。’[2]我們說,我們建立殖民地的目的也不是受他們侮辱的,而是要成為他們的領導者,并且要他們對我們表示適當的尊敬。[3]總之,我們的其他殖民地都是尊敬我們的,我們也深受移民們的愛戴;[4]顯然,如果大多數殖民地對我們是滿意的,科基拉就沒有適當的理由說唯獨他們不滿意;我們對他們作戰不是我們的錯誤,而是受到他們公然挑釁的結果。[5]另外,即使我們錯了,他們的正當做法也要得到我們的準許;如果我們無視這樣合理的態度,那就是我們的恥辱。但是,他們妄自尊大,依仗財富屢屢對我們無禮,最嚴重的莫過于愛皮丹努斯事件。當這個地方遭受災難時,他們不采取任何措施去調解。但是當我們來此排憂解難之時,他們卻用武力攻占了它,并且至今還占據著這個地方。
39 “他們聲稱,他們希望這件事首先交由仲裁來解決。顯然,穩居優勢地位的一方所提出的建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在敵對行動開始之前,他和對手處于平等地位的時候,這種建議才會被接受。[2]他們的情況是這樣的:他們在圍攻愛皮丹努斯之前,并未提議交付仲裁;只是在他們終于明白我們決不會坐視不管的時候,他們才想起‘仲裁’這個美妙動聽的詞語。他們在愛皮丹努斯已經犯下過錯,現在又到你們這里來,他們不是請求在同盟中并肩作戰,而是請求你們共同參與他們的罪惡行動,并且是在和我們交戰的時候請求加入你們的同盟。[3]他們應當在自己最安全的時候,而不應當在我們遭到侮辱而他們處境危險的時候向你們靠攏。你們在這個時候保護那些過去從來沒有要你們分享他們的權力的人,是不合時宜的。這使我們認為你們將和他們承擔同樣的責任,雖然你們并未參與他們的惡行。因為如果他們希望和你們共命運的話,他們在過去就應當和你們共享他們的權力。
40 “我們已經闡明了我們怨恨他們是理所當然的;同時,我們的對手的行為是狂暴的和貪婪的。你們還應當知道,你們接受他們的加盟是不公平的。[2]的確,和約中有一條說,沒有參加原有和約的任何城邦,可以自由地加入任何一方,但是這一條款不是指那些參加同盟的目的在于傷害其他城邦的城邦,而是指那些并不是因為叛亂而需要保護的城邦,以及那些主張把武力用于和平而不是用于戰爭的城邦。如果你們不聽從我們的忠言,你們的情況將會是這樣的:[3]如果你們不幫助他們,就依然是我們的朋友;如果你們參加他們一方作戰,你們將分擔我們作為自衛者對他們的懲罰。[4]但是,你們還是有最合理的理由保持中立,否則你們應當參加我們一方來對抗他們;至少,科林斯與你們有過和約;你們與科基拉之間,卻從未有過停戰協定。你們不要開這樣的先例,支持那些叛離者。[5]當薩摩斯人叛離你們的時候,
伯羅奔尼撒諸邦對于是否應援助薩摩斯人的問題,意見不一。當時我們是投票反對你們的嗎?不是。我們公開地告訴他們,每個邦國都有權力懲治它的同盟者。[6]如果你們接收并且支持那些侮辱我們的人,你們會發現你們的臣民中也將有同樣多的人投到我們這邊來,你們所開創的這個先例對你們自己的禍害要比對我們的禍害更為嚴重。
41 “這是我們根據希臘人的法律,有權利向你們提出的要求。但是,我們還想奉勸你們,并且要求得到你們的報答。既然我們沒有危害過你們,我們不是你們的敵人,而我們的友誼也并未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因而我們認為理應在現在這個關頭清算一下了。[2]在波斯人入侵之前,當你們和埃吉那作戰的時候,你們缺少艦船,科林斯為你們提供了20艘船。這種友好行為的結果使你們能夠征服埃吉那;我們在薩摩斯問題上所采取的措施,成為阻止伯羅奔尼撒人援助薩摩斯人的原因,結果使你們懲罰了薩摩斯人。我們采取這些行動都是在危急關頭,在人們全力以赴攻擊敵人,在人們為了取勝而不顧一切的時候。[3]在這樣的時候,人們會把所有援助他們的人當作朋友,即使他過去曾是你們的敵人,甚至把過去的朋友當作敵人,如果這個朋友反對他們的話。的確,他們專心致志于互相的斗爭,而忽視了自己的真正利益。
42 “我們希望你們認真考慮這幾點。讓你們的青年向他們的長輩們請教,讓他們決定如何對待我們猶如我們過去對待你們一樣。你們不要這樣理解:‘科林斯人所說公正無誤,但是戰事千變萬化,這些話是否明智就另當別論了?!?]最可靠的政策一般地說就是最明智的選擇,而且,科基拉人常常以將要發生戰爭為由,訛詐你們去做不正義的事,但戰爭不一定會發生。你們不至于因此而誤入迷途,現在就把科林斯視為敵人了。更為明智的做法是努力消除因為你們對麥加拉所采取的措施所造成的不利影響。[3]事實上,及時的幫助能夠捐棄舊日的嫌隙,其效果超過事實本身。不要因為指望建立強大的海上同盟而誤入歧途。有節制地公平對待其他一流強國,將比占有一個表面上暫時有利而實際上卻犧牲了長遠而穩定的便宜更能成為力量的源泉。
43 “現在我們轉向我們在拉棲代夢時所確立的原則:每個國家都有權處罰它自己的同盟者?,F在我們自己的處境和你們當年的處境相同。我們要求你們維持這個原則。那時候,你們從我們的投票中受益,現在我們也不應因你們的投票而受到傷害。[2]你們應當對待我們猶如我們過去對待你們一樣。你們應當知道,我們正處于危難之中,援助我們的將是最真摯的朋友,反對我們的將是最兇惡的敵人。[3]對于這些科基拉人,不要吸收他們加入你們的同盟,也不要支持和唆使他們作惡。[4]這樣,你們的所為正是我們期待的正當之舉,同時這樣做也是最合乎你們的利益的?!?/p>
44 以上是科林斯人的發言。
雅典人聽了雙方的發言后,召集了兩次公民大會。在第一次會議中,民眾明顯傾向于贊成科林斯人的觀點;在第二次會議中,民眾的意見發生了變化,他們決定和科基拉人建立同盟,這是一個有條件的同盟,是一個防御性的而不是進攻性的同盟。它不能違背雅典人與伯羅奔尼撒人的和約:科基拉人不能要求雅典和他們聯合起來進攻科林斯。只有在本國領土或某個同盟國遭到侵略時,訂立盟約的各方都有義務實施援助。[2]從這時起,人們認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只是個時間的問題。雅典人當中沒有人愿意看到像科基拉這樣的海上強國落入科林斯人之手。如果它們兩國彼此爭斗而相互削弱,那么有朝一日,當雅典不得不與科林斯及其他海上強國作戰時,就不必作惡戰的準備了。[3]同時,這個島嶼在通往意大利和西西里的沿海途中似乎居于很便利的地位。
45 鑒于以上考慮,雅典吸收科基拉加入同盟。在科林斯人離開之后不久,雅典就派10艘船前去援助科基拉。[2]這些艦船由客蒙之子拉棲代夢尼烏斯、斯特羅姆比庫斯之子狄奧提姆斯和愛皮克利斯之子普羅提亞斯負責指揮。[3]他們接受的命令是:除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他們應當避免和科林斯艦隊發生沖突。如果科林斯人向科基拉航行,其目的是想在科基拉海岸登陸,或進入科基拉的領土的話,他們就要盡最大力量來防止他們這樣做。發布這些命令的目的是避免破壞有關條約。
46 與此同時,科林斯人完成了他們的準備工作,派出150艘戰艦駛向科基拉。在這些艦船中,愛利斯提供了10艘,麥加拉提供了12艘,琉卡斯提供了10艘,安布拉基亞提供了27艘,阿納克托里昂提供了1艘,有90艘是科林斯自己的。[2]每個分遣隊都有自己的指揮官,統率科林斯艦隊的是攸西克利斯之子塞諾克里德斯及其他4位同僚。[3]這個艦隊從琉卡斯起航,抵達科基拉對岸的大陸。[4]艦隊在泰斯普羅提斯境內的奇美里昂港停泊。岸上,離海面有相當距離的地方是愛利提斯地區的愛菲列城。在愛菲列附近,阿奇魯西湖的水注入海中。這個湖因阿奇龍河而得名。阿奇龍河流經泰斯普羅提斯地區,注入阿奇魯西湖。這個地區還有一條泰阿米斯河,泰斯普羅提斯和凱斯特里涅就以此河為界。奇美里昂港位于這兩河之間。[5]科林斯人就是在大陸的這一帶停泊并安營扎寨的。
47 科基拉人看到科林斯大軍到來,便配備了110艘艦船的橈手,由美吉阿德斯、阿伊西米德斯和攸里巴圖斯指揮,在西勃塔群島中的一個島嶼附近扎營。雅典的10艘船也在這里。[2]他們的陸軍駐扎在琉金米海角上,扎金蘇斯人派出1000名重裝步兵前來增援??屏炙谷嗽诖箨懮弦膊粺o盟友。[3]當地土著成群結隊地前來增援他們??屏炙谷伺c這塊大陸的居民是傳統的盟友。
48 科林斯人一切準備就緒后,便攜帶三天的口糧,在夜間從奇美里昂港出發,準備開戰。[2]航行至黎明時,他們看見科基拉的艦隊已在海上,并且向他們駛來。[3]他們彼此發現對方之后,雙方便各自排好陣形,準備戰斗。雅典的艦船在科基拉艦隊的右翼,其余的陣地由科基拉自己的艦隊的三個分遣隊分別占據,每個分遣隊由一位海軍將領指揮。[4]這是科基拉人的布陣情況??屏炙谷朔矫媸沁@樣部署的:麥加拉和安布拉基亞的艦船在右翼,其他同盟者的艦船在中央,左翼是科林斯海軍中的精銳部分,以對抗雅典人和科基拉人的右翼。
49 雙方發出信號后,戰斗開始了。雙方艦船的甲板上都站有大量的重裝步兵,還有許多弓箭手和投槍手。這是一種陳舊落后的作戰方式。[2]盡管他們海戰技術不精,但雙方的拼殺都很頑強。事實上,這更像是一場陸戰。[3]雙方之間相互沖擊時,由于艦船眾多,相互撞擊,每一方都很難逃脫。另外,他們都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甲板上的重裝步兵的身上,這些重裝步兵排成正規隊形作戰,而艦船則原地不動。他們沒有運用突破敵人防線的靈活機動的戰術。簡言之,在這種戰役中,氣力和膽量的作用比科學方法更為重要。
[4]戰場上一片嘈雜喧囂,亂作一團。每當科基拉人處境危急的時候,雅典的艦隊就前來增援,以威脅他們的敵人,雖然他們的指揮官因害怕違背指令而未投入戰斗。[5]科林斯人的右翼損失最嚴重??苹藫魸⒘藬橙?,他們以20艘艦船將潰敗的敵人趕回大陸,直追到他們的營地;他們洗劫了其中的財物,放火焚燒了空空的營帳。[6]在這里,科林斯人及其同盟者遭到了失敗,而科基拉人獲得勝利。然而,在左翼,科林斯人在那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苹呐灤緛砭鸵傩?,又有20艘船去追擊敵人了,使其力量更顯薄弱。[7]雅典人看見科基拉人處境十分窘迫,終于開始更直接地援助他們了。起初,雅典人的確是在克制自己,不去撞擊科林斯的艦船。但是,當科基拉人敗局已定,而科林斯人窮追不舍的時候,雅典人終于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人人都投入了戰斗。到了這種關頭,科林斯人和雅典人便不可避免地發生交戰了。
50 在科基拉人潰敗之后,科林斯人并未去擊打、拖拉那些被他們撞殘的艦船,而是關注船上的人員。他們在海上巡邏,殺死殘損艦船上的人員??墒?,他們的一些戰友也被誤殺了,因為他們忘記了自己的右翼也戰敗了。[2]雙方參戰的艦船很多,作戰的海面很廣,所以一旦交戰,就難以辨別誰勝誰負了。就參戰艦只的數目而論,這次戰役至少是希臘人之間的一次規模空前的海戰。[3]科林斯人在把科基拉人驅逐上岸之后,隨即轉而關注那些殘損的艦船和船上的死者
,他們找到了大多數死者的尸體,把它們送回西勃塔,那是土著同盟者提供的陸軍的集結地。眾所周知,西勃塔是泰斯普羅提斯的一個荒廢的港口。之后,他們重整旗鼓,又起航來攻擊科基拉人了。[4]科基拉人害怕科林斯人在他們的領土上登陸,于是就出動所有的艦船,包括所有剩下來可以用的和雅典的艦船,來迎擊科林斯人。[5]這時,天色已晚,雙方唱罷戰歌,
科林斯人卻突然開始倒劃。他們看見了遠處駛來20艘雅典的艦船。這些艦船是雅典后來派出來增援原先那10艘船的。因為雅典人害怕科基拉人戰敗,那少量的艦船難以保護他們。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
51 科林斯人最先看見的就是這些艦船。他們懷疑這些艦船是來自雅典,并且認為他們所看到的不是全部,后面還有更多的艦船;因此,他們開始退卻。[2]而科基拉人并沒有看到這些艦船,因為從他們進攻的方向看去,看不太清楚。當他們看見科林斯人倒劃的時候,感到有些詫異。這時有人看見了這些艦船,便大喊前面有艦船。這樣,科基拉人也退卻了;因為當時天色越來越黑,科林斯人退卻,停止了敵對行動。[3]于是雙方各自回營,夜里沒有戰事。[4]科基拉人回到他們在琉金米的營地,而雅典的20艘艦船在利阿格魯斯之子格勞康和列奧格拉斯之子安多吉德斯的指揮下,穿過散落著陣亡者尸體和破船的海面,在他們被發現以后不久,也開始駛向他們的營地。[5]進入夜間,科基拉人擔心他們是敵方的艦船,但是他們很快就辨認出來了,所以雅典的艦船安然拋錨停泊。
52 翌日,雅典的30艘艦船和科基拉所有的艦船一起駛往科林斯人所停泊的西勃塔港,看看科林斯人是否準備出戰。[2]科林斯人將艦船駛離岸邊,在海上列成隊列。他們停在那里不動,無意發動攻勢。他們看見了新從雅典開來的援軍,而自己卻面臨諸多困難:船上的俘虜需要看守;在這個荒涼的地方,無法整修艦船。[3]更使他們傷腦筋的是怎樣才能由海上返回家鄉的問題。他們害怕雅典人認為和約已因最近的交戰而廢止,使他們難以脫身。
53 因此,他們決定派幾個人乘坐一條小船,不帶傳令官的權標,到雅典人那里試探一下對方的意圖。他們派人到雅典人那里,說:[2]“雅典人啊,你們錯了,你們破壞了和約,發動戰爭。我們在懲罰我們的敵人時,發現你們從中阻撓,拿起武器反對我們?,F在你們既然是有意阻止我們航往科基拉,或航往任何我們想去的地方,既然你們要破壞和約,那么,你們就可以首先把我們幾個拿下,把我們當作你們的敵人?!保?]科基拉軍隊中所有聽見科林斯人說話的人都高聲呼喊,要把他們捉起來,殺掉他們。但是雅典人回答說:“伯羅奔尼撒人啊,我們既沒有發動戰爭,也沒有破壞和約。這些科基拉人是我們的同盟者,我們來幫助他們。因此,如果你們往其他地方航行,我們決不會阻攔你們。但是,如果你們航行去進攻科基拉或它的其他任何領土的話,我們將盡全力阻止你們?!?/p>
54 科林斯人得到這個答復后,就開始準備航行回國。他們在大陸西勃塔的地方豎立了一塊勝利紀念碑。同時,科基拉人在打撈遇難的艦船和陣亡者的尸體。當晚刮起了大風,這些船體和尸體被大風和海流沖走,分散開來。他們在西勃塔島上豎起一塊勝利紀念碑,以表示他們是勝利者。[2]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的理由如下:在海戰中,直到晚上,科林斯人都居于優勢,因此,他們取得了大多數殘損的艦體上死難者的尸體;他們捉到的戰俘不下1000人,擊沉敵艦70艘。科基拉人擊沉敵艦約30艘;雅典人抵達之后,他們打撈起本方的沉船和死難者的尸體。另外,他們看到科林斯人率先撤退;他們看到雅典的艦船后便開始倒劃;雅典人到達后,他們再也沒有從西勃塔出來作戰。因此,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勝利者。
55 科林斯人在航行回國途中,攻取了位于安布拉基亞灣入口處的阿納克托里昂。這個地方原本是科基拉人和科林斯人的共有之地,科林斯人用計奪取了它。他們把自己的移民安置在那里,然后回國。他們賣掉了科基拉俘虜中的800名奴隸,把其余250人仍然拘禁起來,但是對他們予以特別關照。科林斯人希望他們將來回去后,使科基拉再轉到科林斯這邊來,
而這些人恰恰又是在科基拉很有地位的人。[2]這樣,科基拉在這次交戰中挫敗了科林斯,雅典的艦船撤離了科基拉島。這是科林斯和雅典交戰的第一個原因。因為雅典在休戰和約的有效期內,已和科基拉人一起向他們開戰了。
56 緊接著,雅典人和伯羅奔尼撒人之間又發生新的爭端,它也是引發戰爭的原因之一。[2]就在科林斯人制定報復計劃之時,雅典人也已覺察到科林斯人對他們的仇恨。居住在帕列涅地峽上的波提狄亞是科林斯人的殖民地,但又是雅典的納貢的同盟者
。雅典人命令他們拆毀面向帕列涅的城墻,交納人質,驅逐科林斯派來的地方官員,并且以后不許再接納每年從科林斯派來的這類官員。
雅典人害怕波提狄亞人會聽從柏第卡斯
和科林斯人的勸告,起來暴動,并且可能引起色雷斯
地區的其他同盟者和他們一同暴動。
57 科基拉的海戰剛剛結束,雅典人就針對波提狄亞人采取了這些防范措施。[2]不僅科林斯終于公開與雅典為敵,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之子柏第卡斯,也從過去的朋友和同盟者,變為雅典人的敵人了。[3]柏第卡斯與雅典人為敵,是因為雅典人與他的兄弟腓力浦和德達斯締結同盟,他們聯合起來對付柏第卡斯。[4]柏第卡斯恐慌起來,他派使者去拉棲代夢,試圖使雅典人和伯羅奔尼撒人發生戰爭;并且努力爭取科林斯的支持以促成波提狄亞人暴動。[5]他還向色雷斯地區的卡爾基斯人和波提亞人提議,力勸他們參加暴動。因為他認為如果能夠與毗鄰諸國結為同盟的話,有了他們的合作,進行戰爭會更容易些。[6]雅典人注意到他的活動,想在這些城邦暴動之前先發制人。他們立即派遣一支由30艘戰艦和1000名重裝步兵組成的軍隊前往馬其頓,由呂科米德斯之子阿奇斯特拉圖斯和其他4名同僚負責指揮。他們命令海軍將領帶走波提狄亞人的人質,拆毀波提狄亞的城墻,同時注意防范鄰近諸邦的暴動。
58 同時,波提狄亞人派遣使者去雅典,希望勸說雅典人不要對他們采取進一步行動;他們還派人和科林斯人一起到拉棲代夢去,希望萬一必要時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他們在雅典經過漫長的談判,沒有獲得任何滿意的結果;他們費盡口舌還是未能阻止派往馬其頓的艦隊起航,這支軍隊正是來對付他們的。拉棲代夢當權者注答復他們說,如果雅典人進攻波提狄亞,他們就入侵阿提卡。于是,波提狄亞人認為這是一個有利時機,終于和卡爾基狄克人、波提亞人結成同盟,發動暴動。[2]柏第卡斯說服了卡爾基狄克人放棄并拆毀沿海一帶的城鎮,遷居奧林蘇斯內地,組建成一個強固的城市。同時,對于那些聽從他勸告的人,柏第卡斯把他位于米格多尼亞的波爾布湖周邊的土地,在和雅典人作戰期間,提供給他們居留。于是,卡爾基狄克人拆毀其城鎮,遷居內地,準備戰爭。
注古希臘文“τ τελ
των Λακεδαιμ
νιων”直譯為“拉棲代夢的當權者”(the Lacedaemonian authorities)。
59 當雅典人的30艘艦船抵達色雷斯各地的時候,他們發現波提狄亞和其他城邦已經暴動了。[2]雅典軍隊諸位指揮官認為,以現有的兵力難以與柏第卡斯及其同盟諸邦同時交戰,便轉向馬其頓,即他們原定的目標。他們駐扎在那里,想和腓力浦以及德達斯的兄弟們聯合作戰,當時腓力浦和德達斯的兄弟們已從內地侵入這一地區了。
60 同時,科林斯人看到波提狄亞已經暴動,而雅典的艦船就在馬其頓沿海地帶,他們害怕這個地方會淪陷,認為波提狄亞的危難就是科林斯人的危難。于是,他們從科林斯派出一支志愿軍,還有來自伯羅奔尼撒其他地方的雇傭軍,共有重裝步兵1600名,輕裝步兵400名,[2]由阿迪曼圖斯之子阿里斯特烏斯出任遠征軍指揮官。阿里斯特烏斯一直是波提狄亞人的朋友,大多數來自科林斯的志愿者是出于對他的愛戴。他們在波提狄亞暴動發生40天后抵達色雷斯。
61 雅典人也很快得到這些城邦暴動的消息。他們得知阿里斯特烏斯及其援軍已經出發,就派出2000名公民重裝步兵和40艘艦船前去鎮壓這個地區的暴動。這支軍隊由卡里阿德斯之子卡里阿斯和4名同僚指揮。[2]他們首先抵達馬其頓,發現先前派出的1000名士兵已攻克泰米,正在圍攻皮德那。[3]因此,他們參與了圍攻,并且圍攻了一段時間。隨后他們作出讓步,勉強與柏第卡斯結成同盟。由于波提狄亞形勢所逼,也由于阿里斯特烏斯已經到達那里,雅典人不得不這樣做。
他們離開了馬其頓,[4]來到卑羅亞,又從卑羅亞來到斯特瑞普薩。他們試圖攻下斯特瑞普薩,但是沒有成功,就由陸地上向波提狄亞進軍。他們有3000名公民重裝步兵,還有同盟者的許多軍隊,以及600名馬其頓的騎兵,他們是腓力浦和波桑尼阿斯
的部下。和他們一起行動的還有70艘艦船沿海岸航行。他們緩步前進,于第三天抵達吉哥努斯,就在那里安營。
62 這時,波提狄亞人和阿里斯特烏斯指揮下的伯羅奔尼撒人,在地峽面對奧林蘇斯的一邊扎營,他們在那里等待雅典人,并且在城外設立了一個市場。
[2]同盟者推舉阿里斯特烏斯為全體步兵的總司令,騎兵則由柏第卡斯指揮。柏第卡斯馬上脫離了與雅典結成的同盟,又回到了與波提狄亞人結成的同盟,他派伊奧勞斯作為他的代理將軍。[3]阿里斯特烏斯的計劃是這樣的:他自己的軍隊駐扎在地峽上,等待雅典人的到來;卡爾基斯人、地峽以外的同盟軍和柏第卡斯的200名騎兵駐扎在奧林蘇斯,當雅典軍隊進攻阿里斯特烏斯時就從其后方發動進攻,使敵人腹背受敵。[4]這時,雅典將軍卡里阿斯和他的同僚派遣馬其頓騎兵和少量盟軍前往奧林蘇斯,以防止敵人從那邊增援,雅典人自己拆掉營帳,向波提狄亞進軍。[5]他們到達地峽后,發現敵人正在準備作戰,就排成隊列向阿里斯特烏斯進攻,戰斗隨即開始了。[6]阿里斯特烏斯和科林斯人及其他的精兵在一翼,他們擊潰了與之對陣的敵人,并且追趕了相當長一段距離。但是波提狄亞人和伯羅奔尼撒人的軍隊則被雅典人擊敗,逃入他們的要塞。
63 當阿里斯特烏斯從追擊中回來的時候,他看到其他的軍隊都戰敗了,是去奧林蘇斯,還是去波提狄亞呢?他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最后,他決定把軍隊集中到一個盡可能小的地方,便跑步沖進波提狄亞城內。他們冒著槍林箭雨,沿著通向海中的防波堤沖向城里,大多數士兵安全地通過了,只損失了少數士兵。[2]奧林蘇斯距波提狄亞約60斯塔狄亞,在那里看得見波提狄亞。戰斗開始以后,波提狄亞升起了信號
,駐扎在奧林蘇斯的波提狄亞的援軍想來增援,但他們受到馬其頓騎兵的阻擊,只前進了很短的距離。由于雅典人很快取得勝利,信號就降下來了,他們又退回奧林蘇斯。馬其頓的騎兵又和雅典人會師了。因此,雙方都沒有騎兵參戰。
[3]戰斗結束后,雅典人豎立了一塊勝利紀念碑,并且和波提狄亞人訂立休戰和約,歸還了波提狄亞陣亡者的尸體。
波提狄亞人和他們的同盟者有將近300人被殺死;雅典公民陣亡150人,包括他們的將軍卡里阿斯在內。
64 雅典人在地峽一邊的城墻的對面馬上修筑了一條城墻,并且派兵駐守。在帕列涅一邊的城墻對面,則沒有修筑要塞。他們認為自己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立即在地峽上派一支駐防軍,同時跨過地峽來到帕列涅再建筑一條城墻;他們擔心波提狄亞人和他們的同盟者利用他們兵力分散的特點來攻擊他們。[2]同時,國內的雅典人得知在帕列涅沒有建筑要塞的消息后不久,他們就派遣一支有1600名公民重裝步兵的軍隊,由阿索皮烏斯之子佛米奧擔任指揮官。佛米奧率軍抵達帕列涅之后,把總部設在阿菲提斯,命令軍隊緩慢前進,大肆破壞,以此打擊波提狄亞。波提狄亞城內沒有人出來迎戰,他們就在帕列涅一邊的城墻對面修筑要塞。[3]這樣,波提狄亞終于從兩面被嚴密地封鎖起來,
而雅典的艦船又從海上切斷了它所有的對外聯系。
65 阿里斯特烏斯看到波提狄亞四面被圍,認為要解除包圍是沒有希望了,除非有伯羅奔尼撒人前來援助,或者有其他奇跡出現。他勸說所有的波提狄亞人,等待順風,然后乘船逃走,城里只留500人,這樣城里的糧食可以支持得長久一些。他本人愿意留下守城。但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于是他實施下一步行動,想在城外做對局勢最有利的事。他從波提狄亞乘船出來,避開雅典的海上封鎖,成功突圍。[2]他和卡爾基斯人在一起,繼續作戰;尤其是在塞米列人的城市附近設下埋伏,殺死許多塞米列人;他又和伯羅奔尼撒取得聯系,設法從那里得到援助。與此同時,在完全封鎖波提狄亞之后,佛米奧用他的1600名軍隊蹂躪卡爾基狄克和波提卡地區,攻陷了該地區的一些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