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姜丕之)

賀麟教授的《現代西方哲學講演集》即將出版,他希望我能為這書寫篇序言,這使我很高興。高興的是這部包括現代西方哲學許多流派代表人物的講稿終于匯集出版,為我們研究現代西方哲學以及了解我國以往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提供了重要資料。至于寫序言,由于自己的知識有限,對現代西方哲學缺乏研究,恐怕難以勝任。但既受作者的委托,作為一次學習機會,我倒愿意從命。借此機會,回憶一些往事,并說說自己的讀后感,以便就正于作者和讀者。

現在先從回憶我與作者的交往談起。我于五十年代中期與賀麟教授相識,當時他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西方哲學史組的組長。從1958年開始,我擔任這個組的副組長。在相處七年中,得益于他之處甚多,我一直把他看作是自己的良師益友。記得1956年在我們第一次見面時,他便爽直而又謙虛地說,我們兩人可以互學互助,很好地合作。但在“左”的指導思想影響下,我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

賀麟教授那種樂于助人和誨人不倦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剛到哲學研究所的頭幾個月,幾乎每隔一個星期便到他家里談一次,主要是談讀書心得和請教疑難問題。有時他也拿一些他的舊作或講稿給我看,征求我的意見。每次一談就是半天或一個晚上。有一次談康德哲學一直談到午夜才分手。我和組內幾位青年研究人員,不僅一起聽過他在大學里的講課,而且還利用晚上時間到他家里聽他逐字逐句地講解英文本《精神現象學》的序言(這時中譯本還未開始翻譯,這篇序言長達五十頁,相當于一本小冊子)。據我所知,凡是寫信或登門向他求教的,他都不辭辛苦地熱情幫助。在培養后繼者方面,他做了很多工作,有不少成績。六十年代初,我在寫《黑格爾〈小邏輯〉淺釋》時,曾多次向他請教,他從不當成額外負擔。有些問題還各抒己見,相互討論。在組內討論我的初稿時,他更是積極發言,講了許多鼓勵和支持的話。他對組內其他同志也是這樣。當時組內有一種定期輪流作學術報告和集體討論一些學術問題的制度,他每次都到會主持或發言,并鼓勵大家作進一步研究。

賀麟教授為人正直、樸實,比較平易近人。他總是積極參加所里或組里的一些活動。1958年,我們曾一起同中國哲學史組、西方哲學史組和邏輯組的同志們到河南七里營勞動、學習。他在勞動中總是不甘落后,搶著干。我因病提前回北京住院治療,他一直堅持到底,為期兩三個月。據我所知,在這之前,他于1950—1951年春曾到陜西長安縣參觀土改一個月,于l951年秋至1952年春到江西參觀土改半年;l965年又參加全國政協參觀團去江西豐城縣參觀、學習,路過上海時還來看過我,這次他還參觀了南昌起義紀念館,并拜謁了井岡山革命圣地,受到深刻的黨史教育。這些對他的世界觀的轉變都起了積極作用。

全國解放后,他一直受到黨的關懷,熱愛黨、熱愛祖國,努力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即使在三年自然災害和困難時期,他也毫無怨言,照常埋頭于研究和譯著。在十年動亂中,他雖受到迫害,但對黨和人民的事業仍然具有充分的信心。“四人幫”垮臺以后,他雖然年老多病,但心情愉快、精神振奮,更加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自己的研究工作,更加努力于譯著和培養新生力量。l981年,他榮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的名譽會長,對學會的工作和活動十分關心,受到會員們的好評。今年(1982年)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后,他認為應重新開始,更要虛心學習,積極工作,并在實踐中加強黨性鍛煉,正象他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的那樣,決心把余生獻給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這種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關于本書的內容和匯編的經過,作者在自序和后記里已經作了說明。簡單說來,本書包括兩個時代兩種探索的成果,二者之間成為鮮明的對比,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隨著世界觀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學術思想。他在下篇的首篇“加強對西方現代哲學的研究”中,關于我國兩個時代的西方哲學研究作了對比,讀者不妨先從這一篇讀起。關于解放前的情況,他說:“這些外國資產階級哲學流派在中國的代表,他們還不安于簡單地稗販、傳布,他們還想進一步加以‘中國化’,使它們與中國傳統的封建哲學思想相結合,所謂‘以舊瓶裝新酒’,以便更好地適合于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反動統治王朝的需要。”關于解放后的情況,他概括為三點,特別注重的是第三點,即“人們試圖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批判自己過去所散布的唯心主義思想,參加批判西方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的工作。雖然工作做得不夠多不夠好,但大方向沒有走錯。”應該說,這些看法比較合乎實際,也可以說是作者自己的寫照。總之,全國解放后,他的轉變是可喜的,成果是可貴的,是值得讀者注意的。

賀麟教授是國內研究黑格爾哲學的老專家、老前輩,但他不只是研究黑格爾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同時也研究其他西方古典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比如,他對斯賓諾莎哲學和英美新黑格爾主義等也都很有研究。斯賓諾莎的代表作《倫理學》以及《致知篇》的中譯本,都是由他翻譯出版的。又如,本書下篇中關于新黑格爾主義的論述和批判占的篇幅最多,內容也比較充實、深刻,足見他在這方面的功夫較深。他于l926年出國留學,l931年回國任教,從那以后,一直從事西方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的研究、教學和譯著,這方面的情況,他在“康德黑格爾哲學東漸記——兼談我對介紹康德黑格爾哲學的回顧”(刊于《中國哲學》第二輯)一文里,有詳細介紹,這里就不多說了。

這里我想簡單說說我對本書的幾點粗淺的讀后感。總的印象是,內容豐富,有自己的特點,文字也比較流暢,讀起來既有興趣又能引起思索。具體說來,本書不僅介紹了某些在我國有影響的哲學家(如柏格森、詹姆斯、杜威、羅素等),而且也介紹了某些在我國影響不大而在國外影響較大的哲學家(如愛默生、懷特海、桑提耶納、布蘭夏爾德等)。在寫法上也比較活潑,一般的都有生平簡介和主要著作評述,有的還有軼事趣聞,以及著者與某哲學家(如懷特海)的交談情形。這些都使我發生興趣,我相信讀者也會發生興趣。在分析評論方面,作者采取邊敘邊議、最后加以小結的寫法,特別是作者能向讀者交心,不論是稱贊或批評,都直言不諱,自己有什么看法就說什么看法,不泛泛而談,不一般化,這正是本書的重要特點之一。有時還和中國哲學聯系,即使象上篇中出于錯誤動機的聯系,也可以使我們從中更清楚地看出作者當時的思想觀點。這也是本書(主要是上篇)的一個特點。更值得注意的是,下篇在分析批判方面,作者力求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在這方面的思想轉變和發展。特別是關于實用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的批判,表現得更為明顯。

上篇關于杜威和懷特海的論述,可說是有代表性的兩篇。

關于杜威,作者認為他是“工業時代獨樹一幟的哲學家”,他重實效,推崇經驗,但“他的哲學最后是茫然無所依歸,到方法論而止,再沒有旁的深厚的方面了”。這顯然是說杜威還神秘得不夠。作者把杜威的哲學淵源歸納為三點,即黑格爾派的學說、進化論、美國文化。杜威整個系統就是這三者的融合體。作者在扼要分析杜威關于實驗邏輯劃分的五個步驟之后,指出杜威對實驗方法的心理分析,可說是辯證法的心理學化,使它失去原來的邏輯意義。作者當時對辯證法的看法是:“辯證法本來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精神生活里的體驗,體驗出事情的矛盾,求得解決,然后又生出新矛盾,這樣不斷地發展下去。另外一方面就是純粹的辯證形式,純粹的邏輯。”把辯證法只看作是“精神生活里的體驗”和“純粹的辯證形式”,這是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糟粕,拋棄了它的精華,反映作者接受了新黑格爾主義的影響。但比起一般新黑格爾主義者千方百計地抹煞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石——矛盾,卻高出一籌,因為作者承認事情是在不斷出現和解決矛盾中不斷地發展下去。書中在論述柏格森哲學時也說:“黑格爾的辯證法里有矛盾的統一,有設身處地、體物入微式的體驗,但是他主要的還是在求出有機全體的節奏,所以他是入乎其中,超乎其外,終于還是加以揚棄,以求取宇宙間的大經大法。”這里所謂“入乎其中,超乎其外”,也就是黑格爾辯證法的神秘外殼,即絕對精神的異化(或外化)和回歸;所謂“大經大法”就是規律。當時作者雖然是從唯心主義方面闡述的,但也說明作者對黑格爾辯證法中的矛盾和規律還是比較重視的。當然,那時還不可能批判地掌握它的實質。作者對杜威關于傳統哲學的批駁,基本上持批判態度,只是對他指責傳統哲學那種改變內心的自欺式作用,予以肯定,并稱贊他“頗中要害”,這也是值得注意的。大家知道,杜威在1929年出版的《確定性的尋求》和《經驗與自然》兩本書里,曾大肆宣揚他的“方法至上”論和所謂“經驗的自然主義的方法”。他所謂“方法至上”論即“心靈至上”論,用他的話來說:“心靈及其器官是超自然的或在自然以外的。”杜威:《確定性的尋求》第九章。他所謂經驗是“兼收并蓄的統一體”,在這個統一體中,“不承認動作與材料、主觀與客觀之間有何區別,但認為在一個不可分析的整體中包括著它們兩個方面”杜威:《經驗與自然》,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10頁。。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方法只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

關于懷特海,由于作者在美國哈佛大學讀書時聽過他的課,并當面交談過,所以書中的介紹特別詳細。作者稱他是半路出家的、綜貫諸家而又超出諸家的現代哲學界的大師。不難看出,這和懷特海哲學思想中有些與黑格爾接近之處,如強調全(或整體)和內在有機聯系,主張用玄思(或思辨方式)來建立宇宙論、本體論等等,是分不開的。同時,懷特海還特別稱贊柏拉圖,這也與黑格爾接近。作者特別重視懷特海反對四種概念,即反對“空疏的實有”、“單純的地位”(指空間和時間)、“自然的兩橛化”(即分成孤立的兩部分——感覺到的實在和由理智推出的原因)、“對于心理的附加”。作者在分析了懷特海的意識學說之后,把懷特海看成屬于新謝林學派。姑且不論這種劃分是否恰當,但從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神秘主義來說,懷特海與謝林確實有某些共同之處。當然,這和作者的原意是兩回事。作者最后對懷特海的兩點結論顯然是唯心主義和過于夸張的了。大家知道,懷特海提出的所謂自然機體論的假說,只不過是唯心主義的虛構。他用機體代替了物質,還有什么科學可言。他公開聲稱:“機體論的自然哲學必須從唯物論哲學所要求的東西的反面出發。……這樣達成態就能在過程中保持自我同一而成為一個事實。”懷特海:《科學與近代世界》,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46頁。他在另一本書中還說:“我所主張的學說就是,自然和生命兩者都是不能理解的,除非我們將其作為構成‘真正實在的’東西的組成中的主要因素把它們溶合在一起,而這些東西的相互關系和個別特性就構成了宇宙。”懷特海:《思維方式》,轉引自《分析的時代》,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83頁。同時,他把自然界和“經驗”等同起來,對他來說,哲學的目的不是別的,只不過是就活動的先驗作用來洞察活動的盲目性,這是十足的唯心主義。他的哲學體系,可以說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要表現在本體論上)和主觀唯心主義(主要表現在認識論上)的雜拌。總之,懷特海打著科學與哲學結合的旗號,販賣神秘主義、唯心主義的東西。當然,他強調自然界是一個變的過程,也有某些辯證因素。

下篇關于實用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的批判,是很有特色,并具有一定深度的。

關于實用主義的批判,作者選入了四篇文章,其中以“讀艾思奇同志《批判胡適的實用主義》的一些啟發和意見”(1955年)和“胡克反馬克思主義的實用主義剖析”(1962年)兩篇更有特色、更為有力。前篇從方法論上揭露和批判了胡適的所謂“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謬論,觀點鮮明,論據充分。作者進一步發揮艾思奇同志對胡適的主觀唯心主義的方法論的批判,概括成以下三點:

(一)大膽虛構,大膽武斷——這是最狂妄的方法。

(二)現象羅列的方法——這是最膚淺的方法。

(三)詭辯,亦即奇怪的邏輯——這是最兇惡的方法。

作者還在艾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揭露和批判了胡適的所謂“自然主義的人生觀”,從正面對艾文作了解釋和補充。

在“胡克反馬克思主義的實用主義剖析”一文里,對胡克早期的、迷惑作用較大的代表作《從黑格爾到馬克思》的揭露和批判,是很重要的,它說明胡克反馬克思主義是由來已久的了。文中揭露了胡克所以大肆吹捧杜威是有他的目的的,是想把杜威作為反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一面黑旗。文中還聯系批判了杜威的哲學思想。這和上篇關于杜威的論述形成鮮明的對比。還要指出的是,文中對胡克于五十年代末出版的《政治權力與個人自由》一書的批判,說明作者已經自覺地、理直氣壯地起來捍衛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制度了。作者認為,“哪里有革命,哪里就有辯證唯物主義作為指導的原則。誰要革命,誰遲早都會接受辯證唯物主義這一戰無不勝的革命的理論武器”。這可以說是作者自己親身感受的經驗之談。

關于新黑格爾主義的批判,也是有特色的。作者先分別批判了幾個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然后再作一總的批判。在總的批判中,著重批判了他們的哲學觀、政治思想和對黑格爾辯證法的形而上學化和神秘化。最為重要的是最后一部分的內容,把新黑格爾主義的主要特點揭露出來了,把他們如何歪曲和糟蹋黑格爾辯證法的許多言論揭示于讀者面前。最后得出結論說,新黑格爾主義是從右邊從反動的方向去“發展”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這是一條沒有前途的道路;只有從馬克思主義的高度批判地研究康德黑格爾哲學,才是正確而有效的道路。

以上說明賀麟教授在治學態度上嚴謹、認真;不空談,而注意掌握材料;不落俗套,而有自己的見解。當然,這在不同的時代和道路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他不諱言,他對哲學史上有地位的、傳統的古典唯心主義是很有感情的,這從本書上篇的各次講演里便可看出,他對現代西方哲學各流派都有不同程度的同情。這是由于各種因素形成的,是可以理解的,正象他自己所說的,當時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覺醒。人是可以變化的,他的經歷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隨著思想認識的變化,感情也是會變化的。一個人的思想的根本變化,即世界觀的轉變,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往往要經過曲折、坎坷、考驗的過程,才能逐漸有所進展的。全國解放后,由于他真心真意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接觸新事物,這才逐漸拋棄舊思想,樹立起新觀點,這個轉變既是痛苦的又是愉快的。從解放后他的講稿和文章里,也可以看出這個轉變過程。比如,《小邏輯》的“新版序言”(1980年)和最初的“譯者引言”(1954年)相比,《精神現象學》的“譯者導言”的修改稿(1978年)和最初的稿(1961年)相比,都有著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在《小邏輯》的“新版序言”里,他談了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譯述黑格爾哲學的四點體會,可以說是他幾十年的經驗總結。這對我們也都是有啟發、有教益的。

不論解放前或解放后,賀麟教授都多次講授過黑格爾哲學,據我所知,他也一直保存著這些講稿(或記錄稿)。如果也能匯集出版,肯定也會受到讀者歡迎的,我們期待著這又一個佳音。

最后,衷心祝愿賀麟同志在黨的十二大的精神鼓舞和指引下,為黨和人民的社會科學事業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1982年12月8日于上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平潭县| 威海市| 德庆县| 大兴区| 金乡县| 乳源| 万载县| 迭部县| 淳化县| 藁城市| 登封市| 三明市| 肥西县| 运城市| 泸水县| 四川省| 南澳县| 灵宝市| 溧阳市| 绩溪县| 澎湖县| 绵阳市| 明光市| 南江县| 黑河市| 集安市| 宁晋县| 屯门区| 郑州市| 谢通门县| 招远市| 西和县| 蒙阴县| 兴业县| 海林市| 新和县| 江都市| 岑溪市| 邹平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