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日常養生

日常養生是指人們平時生活中的護理、保養方法,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這幾方面調護得好壞,一方面可以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和工作,另一方面還可延緩或加劇人的衰老過程。

衣。在衣著方面人們應該順應自然,按照季節及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增減衣物,同時要注意衣服的質地、寬緊、厚薄及顏色,要做到既合于體,又合于天。

衣服要適時更換。春天,天氣漸暖,但大地尤寒,溫差變化較大,此時不宜馬上減少衣物,而應根據天氣情況逐漸減衣,即所謂的“春捂”。夏天,天氣炎熱,衣著的顏色以吸收熱能量較弱的淺色為佳,此外不要因為氣溫高而過多地裸露身體,這樣做非常容易被夏季強烈的紫外線傷害皮膚,另一方面胸背部受涼還容易引發多種疾病,所以夏季衣著清涼當頭,也要注意身體健康。另外,夏天人們出汗較多,汗濕的衣服要及時更換,以防著涼、受風。秋季,氣溫漸低,天氣雖轉涼,但是夏季余熱未盡,此時不宜過早、過多地增加衣物,要使人體逐漸適應外界的氣溫變化,增強抗病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凍”。冬天,天寒地凍,衣著要注意保暖,顏色也要以吸熱性較好的深色為佳。現在,人們都追求時尚,在以瘦為美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追求美麗而甘愿受凍,但是這樣做的后果卻很嚴重。在年輕的時候由于身體素質好,陽氣充盛可能還沒感覺出來,等年齡大了,關節炎、肩周炎等病痛就會找上來,到時后悔莫及。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取暖措施越來越好,常常是外面冰天雪地,而室內卻溫暖如春,這種情況下,由于室內外溫差較大,如果不能及時增減衣物,極易引起疾病的發生。

衣物大小要適體,過于寬松的衣物容易四處透風,而過緊則會使血脈不通而影響健康。現在很多女性朋友為了追求形體美,常穿塑形的內衣,這種內衣穿上可以使胸部更堅挺、腰部更纖細、腹部更平坦,但是長期穿著塑身衣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嚴重的,如可以影響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不良;由于呼吸困難可導致人體缺氧,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而且過緊的胸罩還可以使乳房發育不良,產后婦女則可引起少乳等癥。

另外,衣服的質地也很重要,尤其是內衣褲,要選擇質地柔軟、吸水性強,透氣性良好,顏色淺淡不掉色的為佳,純棉內衣是最佳的選擇。在五行學說中,自然界的青、赤、黃、白、黑五色分別對應著人體的肝、心、脾、肺、腎五臟,因此衣物的顏色可以調性情益五臟,如紅色入心經,因此心氣弱之人宜穿,可以使人興奮,而易怒之人則不宜穿等。對于身體功能正常的人則應該多種顏色的衣物搭配穿戴。

食。民以食為天,人要依靠飲食來維持生命,飲食得當,則可防病健身,飲食不當則疾病就會攻身。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醫飲食養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色之一是講究及早食養。祖國醫學認為,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故倡導飲食養生即食養要盡早進行;特色之二是強調食養關鍵在于飲食有節,節制飲食的要點在于“簡、少、儉、謹、忌”五字。即飲食品種要恰當合理,進食量不宜過飽,每餐所進肉食不宜品類繁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講究衛生、食不過飽、未飽先止、飲不過多,并慎戒夜飲等;特色之三為先食療、后藥餌。“食療”和“藥膳”常相提并論,兩者的概念常被人混淆,但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通俗點說“食療”不加藥物,而“藥膳”是食物加藥物,但它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而是在中醫辨證配膳的理論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特殊食品。藥膳食療在祛病延年方面有利且可長期使用,尤其對于老年人,由于其五臟衰弱,脾胃運化功能減退,故以飲食調治更易取得單純藥物治療所難獲及的功效;特色之四是掌握進食多講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遲,夜食反多損”的原則,即食宜細嚼慢咽,且忌狼吞虎咽,對腐敗、油膩、粘硬難消的飲食宜少進,飲食要寒溫適中;而用飯的時間為早飯不宜過晚,晚飯時間則不宜過遲,夜宵要盡量避免。

《內經》里講:“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谷就是稻米、小麥、玉米、小米和黃米,我們可以把這類食物統稱為五谷雜糧;“五果”包括桃、李、栗、杏、棗之類;“五畜”就是各種肉類,如豬肉、羊肉、狗肉、雞肉等;“五菜”指各式各樣的蔬菜。五谷養命,五果幫助消化,五畜起補益作用,五菜則起補充作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做到飲食平衡、膳食搭配合理,才能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住。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為了抵御野獸的侵害開始“搭巢而居”。到了周代,房室的功能有了明顯的改變,從單純的躲避野獸發展到可以遮風擋雨。隨著人類智慧的積累和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越來越注意到居住環境對于健康的重要性,在居室、水源、美化環境、個人衛生、集體衛生以及滅蟲除害等方面,總結出了許多有利于養生的經驗,有許多風俗習慣也隨之流傳下來,對于人們保持健康、防御疾病起到了切實有效的作用。

從居室規格來看,首先講究要宜高不宜低。《黃帝內經》在總結環境對人體健康與長壽的影響時指出,“高者其氣壽,低者其氣夭”,說明住地勢高的人多長壽,而住地勢低的人多早夭。雖然人們對所居住的地區很難具有選擇性,但在同一地區對住宅的高低卻可以選擇。清氣常居高處,濁氣常留低處,低處濕氣偏重,所以一般住房,離地最低也要二十公分左右。如果有條件,選擇樓上作為居室則更加有利于排除濕氣。其次,房屋大小要適中,明暗要相間。現在人們買房子,很多都喜歡買大房子,但是在中國古代,房屋的大小是有講究的。古人認為客廳可以是大的,但臥室不宜大,因為臥室的大小和人體之氣密切相關,如果太大,就會耗氣,所以大家如果去故宮,就會發現皇帝住的臥室實際上很小。此外,古人主張不住大房子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就是不去培養奢侈、享受的習慣,要多運動。人要經常出去走動,不要總在屋子里呆著,房子再大,也要出去走動才可以。居室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或坐西朝東為佳。窗戶朝南則日照充足,居室朝東,東方為日出生氣之方,則宜于養人,特別有益于老年人居住。陽光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因此居室的采光也非常重要。陽光充足,一則可使室內明亮,二則可以殺菌,但居室也不宜明亮過度,太過明亮則不利于斂神聚氣,所以明暗要相間。再有,房屋還要嚴密,不能透風。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指的是風邪致病極為廣泛,風邪無孔不入,所以居室封閉密實,既可以防止風邪侵入,又可以使塵灰不入,室內空氣潔凈,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此外室內還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一般認為夏季室內溫度在24℃—26℃比較理想,而冬季則以16℃—18℃為佳,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皮膚溫度基本上沒有變化,機體內外環境能夠維持良好的熱平衡,使人冬天溫暖舒適,夏天清爽涼快。正常的濕度為30%—40%,夏季濕度可以略高為30%—70%,如過于潮濕,空氣污濁,不僅家具、衣物會發霉,還會使人氣血郁滯而發生感冒、風濕等疾病。另外居室的顏色也很重要,一般認為以淺淡色為佳。

此外,居處環境的好壞對健康至關重要。古代養生家認為應選擇一個空氣新鮮、風景優美、陽光充足、氣候宜人、水源清潔、整潔安寧的自然環境,如山林、海濱、農村、市郊等。科學家們通過調查也發現,凡是長壽之鄉,或是寧靜秀麗的山莊,或是景色宜人的田園,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可以使人賞心悅目、精神舒暢、體魄健壯,故適合頤養天年。許多僧侶遁世隱居山林之中,往往終其天年,獲得高壽。能夠選擇適宜的居處環境自然很好,但是由于具體條件的限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進行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改造居處,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就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城市,隨著現代工業的高度發展,各種污染日益嚴重,給人類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更應重視改造和保護環境。

行。中醫歷來重視步行養生,人們常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所謂步行養生法,主要包括散步養生和出行兩部分內容。散步是最簡單、最輕松的運動方式,且受限制的條件很少。散步能使人周身氣血暢達,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飯后散步還可以幫助消化。神經衰弱、消化不良、肥胖者最適宜散步運動。但是散步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如:要全身放松,從容和緩,心緒平靜;根據體力量力而行,體弱者可選擇走走停停、且快且慢的逍遙步;要形式多樣,如結伴散步、漫步賞花等;還要注意時間、地點等因素的選擇;要持之以恒,不能急功近利。現代人出門常“以車代步”,結果造成身體的運動量減少,各方面的功能及抵抗能力也隨之下降。事實上,我們要利用一點一滴的空閑時間,多走路,多爬樓梯來鍛煉身體。出行,通俗點說,就是出門,要走出家門。出門不比在家,更要注意自身保養,要合理安排飲食,多飲水,防止“上火”,還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增減衣物,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最好在睡前用熱水泡腳,以緩解外出的疲勞。

衣食住行看似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規律,科學安排飲食起居,照樣可保持身體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且末县| 井冈山市| 崇义县| 东海县| 泽州县| 晋中市| 都兰县| 紫金县| 六盘水市| 英德市| 镇平县| 顺平县| 惠来县| 霍邱县| 彭水| 贵德县| 永定县| 山西省| 成都市| 昌吉市| 德格县| 喜德县| 黑龙江省| 万山特区| 泾阳县| 丹东市| 社旗县| 两当县| 色达县| 绥中县| 南丹县| 铜梁县| 宾川县| 铜川市| 十堰市| 枝江市| 重庆市| 裕民县| 梨树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