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慈不掌兵:老板要“狠”,清除一切消極因素(3)
- 管理不“狠”,公司不穩
- 王劍
- 4753字
- 2015-03-24 14:51:38
小華剛進入一家企業,就敏銳地察覺到公司人事上的刀光劍影,各個部門都分別以學校、地域劃分派系,工作中充滿了磕磕絆絆。這個派系的人說東,那個派系的人偏說西,意見分歧之大,并不是出于對企業發展的考慮,而是為了維護自己幫派的立場,即純粹地為了反對而反對。
老總為了維持企業的運營,只好忙碌在各個派系之間,玩好平衡。小華來到公司后,只求把自己本職的工作做好,拒絕加入任何一個派系,因此,成為各派系都不歡迎的人。針對這種現象,他曾找老總談了一次,老總也感覺頭疼。但由于各派系的“老大”都是公司的骨干,他也不好懲處。
小華在公司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過得不順心,半年之后他就離開了,進入一家私營企業,發現這里幾乎沒有幫派。老板根本不允許任何人建立自己的小幫派,發現一個,嚴懲一個。任何事情都是對事不對人,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員工之間相處愉快。
不少公司里,都有各類小集團,比如,市場部是一幫,人事部是一幫,銷售部是一幫,生產部又是一幫。除此之外,有些資歷較老、能力較強的員工也喜歡自立門戶,把一些推崇他的員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小圈子。當他圈子里的人和其他員工發生矛盾時,他們就會集體排擠、打壓別人。所以,老板必須旗幟鮮明地告訴全體員工:拉幫結派就是團隊禍害,企業絕不允許、絕不遷就。
江蘇某企業的老板在經營和管理企業中,非常重視團隊建設,極力反對員工拉幫結派。公司制定了經費制度,每個部門每個月完成任務后,都可以從公司申請集體活動經費。如果部門負責人自己掏腰包請部門的下屬吃飯,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從不手軟。這樣做就是防止部門負責人建立自己的小團隊。
作為企業的老板,你也可以效仿這位江蘇老板。對于公司內部拉幫結派的現象,不能只在心里不滿,而應該當眾表態:我鼓勵你們團結合作,但是反對你們拉幫結派、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如果你們明知故犯,不要怪我不客氣。
當你發現企業內部拉幫結派產生了不良后果,比如,優秀人才被冤枉、被排擠走了,你必須立即鐵腕鏟除罪魁禍首的幕后主謀,絕不可感情用事。在企業管理中,你必須設立一個底線,這個底線就像高壓線一樣,誰敢觸碰,就讓誰出局。只有這樣,企業拉幫結派的現象才會從根本上鏟除。
7殺一儆百,非常之人非常手段
有個成語叫“殺一儆百”,即處死一人,借以警戒許多人,從而樹立威嚴。雖然這種管理手段殘忍,但必要的時候,必須使用非常手段,該“殺”還得“殺”。
明朝洪武十四年,歐陽倫與安慶公主結為夫妻,成為駙馬爺。做了駙馬之后,歐陽倫變得趾高氣昂,且不把大明法律放在眼里。洪武末年,全國實行茶葉專賣,嚴禁私人販賣茶葉,違法者一律嚴懲。
然而,歐陽倫視法律如糞土,認為別人拿他沒辦法,膽大妄為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私自派人販運茶葉出境,凡是經過的地方,大小官員都不敢查辦。歐陽倫的家奴周保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動不動就征用民車販運茶葉,還經常打罵、辱罵巡檢的官吏。這些官吏忍無可忍,就向明太祖朱元璋報告。
朱元璋聽后大怒,當即派人把歐陽倫抓起來。盡管皇后為歐陽倫求情,但朱元璋卻不動情,最后歐陽倫被斬首。從此以后,朝廷的茶葉專賣制度得以順利推行。
在公司管理過程中,制度的推行難免會遇到阻礙,這時老板應該有“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勇氣,排除制度執行中的一切障礙。殺一儆百是樹立老板威信的重要手段,在古代被很多人使用,比如孫武殺王妃、諸葛亮斬馬謖、曹操殺楊修等等,很好地樹立了制度的威信。
在現代企業經營和管理中,當下屬犯了嚴重錯誤時,作為老板,你必須執行某種形式的懲罰。如果該懲罰的時候猶豫不決、拖延太久,甚至不懲罰,那么你的威信就很難豎立起來,而且你之前樹立的威信也會因為你的偏袒而失去。
企業需要公平,有公平大家才會心情舒暢,大家才會感到被尊重,工作積極性才能高漲。所以,當員工不聽勸告、屢教不改時,你不妨采取殺一儆百的策略,打掉他們的威風,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某大公司屬下有一個分公司,老板把分公司全權交給年過50的劉經理打理。這個劉經理是個心慈面善、善解人意的人,在他手下干事,享受的自由度相當高。這不,小孫是個懶散之人,經常遲到。劉經理一問,他就抱怨說家住得遠,單位又不開班車接送,遲到再所難免。結果,劉經理動了惻隱之心,見小孫遲到再也不說什么了。這一下,小孫覺得遲到是天經地義的,索性每天九點半以后到公司。其他人見了都心生不滿,各說各的難處。于是除了劉經理外,辦公室遲到成了一種“風景”。
另外,辦公室給每個員工都配備了電腦,劉經理發現年輕人經常上網玩游戲,上班時間玩得干勁沖天,實在不成體統,于是就提出批評。沒想到年輕人卻說:“劉經理,你不知道吧,在電腦上上班是很累的,每隔一個小時就要休息休息,玩游戲就是放松嘛!”劉經理一聽在理,就聽之任之了。不久,辦公室成了游戲廳。各部門的員工經常切磋技藝,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終于有一天,老板有急事踏進分公司的大門。進門之后,差一點就被一股怪味熏倒,說:“你們怎么在辦公室吃臭豆腐?味這么大?”再一瞧,幾個年輕員工正在玩游戲,什么斗地主、什么偷菜,見老板出現了,慌忙關掉游戲頁面。
老板憋著火向劉經理要了一份文件,劉經理說在小孫那里,小孫還沒到。老板一看表,這都九點半啦,怎么還沒到。問劉經理,劉經理說小孫家遠,晚來一會兒也可以理解。老板徹底火了,當即宣布解雇劉經理、開除小孫,同時提醒全體員工,以后不準遲到、不準上班玩游戲、不準在公司吃臭豆腐等有濃烈味道的食品,誰違反規定,一律嚴懲。
幾天后,新任的經理來了,他是軍人出身,規則嚴格。從此辦公室有了規矩,大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每個月績效提升了,薪水也多了。
企業不正之風坑害的絕不是某個人,而是全體員工。試想一下,一個員工遲到,多位員工不滿,影響大家的心情嗎?員工上班玩游戲,工作拖延,效率低下,企業的效益怎么保障?所以,對待企業中不守規矩的員工,老板一定要快刀斬亂麻,殺一個,警告所有人。
當然,殺一儆百并不一定能根除不良現象,還需長期堅持嚴格地管理。華盛頓曾經說過:“使人達到適當的服從,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甚至也不是一月一年之功。”華盛頓明白,根除公司的不良之風,要想培養一個團隊的高標準紀律,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因此,老板在懲罰員工時,還要附帶思想教育和糾正行動,而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
另外,懲罰員工要適度,不能忽視人性,忽視對員工的尊重,否則,殺一儆百不但起不到應有的約束作用,反而會激化員工與管理層的矛盾。
比如,有報道稱,一家公司的老板明令禁止員工上班不能吃零食,但是有一天,老板發現3位員工上班嗑瓜子,他非常生氣,居然買來10斤瓜子,讓3位員工嗑完才能下班。當記者采訪這位老板時,他還振振有詞地說:“不狠一點不行。現在的員工太難管,只有殺一儆百,才能讓員工服氣。”
話雖如此,卻太過極端。畢竟員工是有尊嚴的,野蠻、暴力的處罰只會讓公司的形象受損,讓老板成為眾矢之的,員工心理只會更加埋怨。所以,老板的管理手段一定要科學、文明,對員工懲罰要適度,外加教育引導,方能取得好的管理效果。
8一旦發現大錯,敢于壯士斷臂
在印度的熱帶叢林里,人們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奇特。他們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子里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在盒子的頂部開一個小口子,口子的大小恰好能讓猴子把爪子伸進去。一旦猴子的爪子伸進盒子,就會死死抓住堅果不放,這樣猴子的爪子就抽不出來。于是,人們就輕松地抓住了猴子。
猴子鐘愛堅果無可厚非,但是面對危險時,它不懂得放手,從而“套牢”了自己。請不要笑話猴子,人有時候和猴子一樣愚蠢。舉個例子,假如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而你卻試圖用手去掙脫腳,那么鱷魚會同時咬住你的腳和手。這個時候,你掙扎得越厲害,就會被咬住得越多。所以,唯一的辦法是犧牲這只腳,因為生命遠比一只腳重要得多。
同樣的道理,在企業經營中,老板期待賺錢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發現經營出現重大錯誤時,如果老板不懂得止損,就很可能導致企業全盤崩潰。大錯就像一條劇毒之蛇,當它咬了你手臂一口時,為了挽救生命,你就必須自我救贖,而最好的自救就是揮刀砍手,壯士斷臂。止損是一種舍得,老板懂得“舍”,才會得到更多。
在長沙有一家公司,該公司的前身是國有研究院,后改名為中聯重科,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建筑設備制造商之一,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在中聯重科的發展過程中,就有“壯士斷臂”的經歷。
1993年7月1日,中聯重科研發生產出第一代混凝土輸送泵,一年的產量是100臺,銷售額將高達500萬元。但是,由于這批產品的技術不成熟,有的泵車存在故障,遭到了一些顧客的投訴。時任中聯重科董事長的詹純新發現這種問題后,馬上下令停止生產第一代混泥土輸送泵,要求技術人員重新研發、設計第二代產品。
當時的中國到處是工地,急需建筑機械產品。當時很多客戶排隊交定金為的就是購買中聯重科的機械產品,在發現問題之前,已經收到了20臺混泥土輸送泵的定金。但是詹純新堅定地說,產品有問題就必須停產。
后來,詹純新帶領科研人員集體攻關,反復試驗,終于在第二年的7月1日成功研制了第二代產品。僅用半年時間,就創造了高達4000多萬元的產值。隨后,中聯重科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將100臺第一代產品全部召回。這一舉動給客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使得中聯重科迅速成為客戶信得過的企業。
如今,中聯重科的產品已經更新到第八代。在世界各地的建筑工地上,我們都能看到“Zoomlion”的字樣,其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更是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
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要想創造世界名牌,創造客戶信得過的產品,就必須抓好產品質量。當年海爾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發現企業生產的冰箱存在缺陷時,當即派人把庫房里的400多臺冰箱檢查一遍,查出76臺冰箱有問題。然后,張瑞敏把全體員工召集起來,問大家:“如果我允許你們把這些產品賣掉,就等于允許你們明年生產760臺這樣的冰箱。”最后,他宣布誰干的誰來砸,而且自己率先掄起大錘子砸冰箱。
表面上,砸掉的這些冰箱總價值很高,砸掉這些冰箱,就像是壯士斷臂一樣痛苦。然而,砸掉這些冰箱,意味著嚴抓質量,意味著可以贏得客戶的信任。因此,從長遠來看,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為企業的老板,如果不懂得舍棄不合格的產品,不懂得中斷錯誤的戰略決策,企業就會一步步走向滅亡的萬丈深淵。老板一定要有遠見,只有看到企業的未來,才能帶領企業走得更遠。在這一點上,華碩電腦公司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華碩電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主板生產商,其品牌的主板在行業內被稱為“硬通貨”。同時,華碩是DELL、HP、SONY等歐美大公司的重要代工伙伴。從2000年年底開始,華碩的品牌不斷在國內延伸,主推家用型電腦。當時,華碩年計劃生產80萬臺電腦,還在國內設立了300家左右的專賣店,并實行統一售價。
華碩宣稱,在PC上除了CPU和顯示器之外,其他一切組件都可以自行生產。但是市場是無情的,華碩的技術并沒有阻擋其在PC上摔跟頭。在一年的時間里,華碩PC的出貨量不足20萬臺。華碩在昆明的一個經銷商,曾在頭兩個月里,一臺PC也沒有賣出去。不論是市場的占有率還是利潤,華碩電腦都與預期的相差甚遠。
面對這種慘痛的現狀,華碩果斷地宣布收縮家用電腦的戰線,退出家用電腦市場,轉回自己的主業。
退回自己的主業,放棄進攻家用電腦市場,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華碩的放棄,體現了一個企業應有的戰略勇氣,體現了一個企業知錯能改的謙虛心態。這種勇氣和心態,是每個企業老板都不可缺少的。
任何時候,都不要和生命開玩笑。企業也有自己的生命,有時候它的生命是脆弱的。因此,與其在錯誤的道路上固執地走下去,與其帶著中毒的殘臂繼續掙扎,不如揮淚斷臂。疼痛是有的,但那只是暫時的;舍不得是有的,但那只是眼前的。放眼長遠,你永遠都有機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