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孔子教子:學習做人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曰:‘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論語·季氏》

陳亢問孔鯉:“您在老師那里聽到什么特別的教誨嗎?”孔鯉說:“沒有。有一次父親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前走過,他問道:‘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么恰當地說話。’我回去就學《詩》。他日,父親又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前走過,他問道:‘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我回去就學《禮》。只有這兩件事情。”陳亢回去后高興地說:“我問一件事,卻了解了三件事:知道了學《詩》和《禮》的意義;還知道了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

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叫作孔子,我們來看看孔子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孔子有三千弟子,這些學生都很努力,勤奮學習。有一位叫陳亢的學生,他想老師會不會特別喜歡哪位同學,多教他一些知識呢?最可能被多教的首先是孔子的兒子吧?于是陳亢就跑去問孔子的兒子伯魚,說老師跟你講了些什么特別的東西嗎?伯魚說,沒有啊。他想想說,有一天,父親立在堂上,我匆匆地從庭前經過,他叫住我問道,你學過《詩》了嗎?我回答說沒學過。他說沒學《詩》,你怎么會講話呢?我聽了以后趕快回去學《詩》。又有一次,父親立在堂上,我從庭前經過,他又叫住我問道,你學過《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父親說沒學過《禮》,你怎么立身處世呢?我聽后便回去學習《禮》。

伯魚講了這段經歷,陳亢很高興,他懂得了三點:

第一點,教育首先是教我們如何做人,而不僅僅是灌輸一些知識。孔子要學生學習《詩》,詩由心生,讓大家體會到人最真誠的感情。詩用優美的文字寫出來,我們的文辭才不會粗鄙,不會一出口就粗言惡語。我們要學習《禮》,人與人在一起,要互相禮讓。不懂得禮,什么都爭都搶,怎么為人處世呢?所以學習并不是要背誦多少詩篇,能寫優美文辭,而是教我們怎么做人。孔子教育兒子,就是從做人學起。家訓就是教孩子從小學習如何做人。

◎ 孔子教子

第二點,陳亢這個人很聰明,他通過孔子教子這件事情,馬上明白了學習不是停留在眼睛看、耳朵聽,不是停留在背誦,還要自己去貫徹,身體力行。只有去貫徹實行,知識才會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更深的一點,也就是第三點,很多人可能沒有看清楚,那就是教育一定要公正、公平。孔子教育為什么成功呢?他無私無偏,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所以,他沒有多教自己的兒子,反而跟兒子拉開一點距離,與其他同學沒有差異。

陳亢問了一件事,得到三重啟發。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很好的老師,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家庭教育重點要落在培養孩子學會做人上。如果家教不對頭,培養出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孔子的兒子應該說很幸運,有一位深通教育真髓的父親,善于誘導他茁壯地成長。

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社會,許許多多的農民并沒有文化,是不是因此就培養不出好的孩子呢?顯然不是。我們看到,這些不識字的農民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非常杰出的后代。為什么呢?看看他們怎么教誨孩子便能明白。中國農民教育孩子,雖然講不出一套套大道理,但是,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咱要厚道,要老實。”這就是中國農村最常見的家教,在這種家教下很多人健康成長起來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汨罗市| 清水县| 桃园县| 卓尼县| 琼海市| 红桥区| 西华县| 临汾市| 定陶县| 宝应县| 南安市| 宝丰县| 江陵县| 神池县| 五莲县| 甘孜县| 勐海县| 林甸县| 武平县| 望奎县| 新疆| 侯马市| 平顺县| 上虞市| 叶城县| 旺苍县| 昌邑市| 云阳县| 新干县| 抚州市| 宝坻区| 大荔县| 年辖:市辖区| 华坪县| 庆云县| 灵武市| 湖州市| 万山特区| 松原市|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