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十八歲生日那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爺爺的飛行日志。老陳說:“這是整理遺物時發現的,你爺爺年輕時偷偷寫的,里面記著他想飛的路線。”陳陽翻開日志,泛黃的紙頁上,用鉛筆寫著密密麻麻的地名,從BJ到上海,從國內到國外,像一張未完成的飛行地圖。
“我們幫爺爺完成這個約定吧,”陳陽說,“暑假我們自駕游,沿著爺爺的路線走,每到一個地方,就放飛一架航模。”林晚和老陳都點頭同意,像三個即將踏上旅程的飛行員,充滿了期待。
他們的第一站是BJ。在天安門廣場,陳陽放飛了架用爺爺的竹筒做的航模。當模型飛過人民英雄紀念碑時,他突然說:“爺爺,你看,這是你當年想來的地方。”林晚看著航模遠去的背影,突然覺得,有些約定,即使遲到了幾十年,也依然珍貴。
接下來的旅程,他們去了上海的外灘,廣州的小蠻腰,西安的兵馬俑……每到一個地方,都放飛一架航模,上面系著張小紙條,寫著爺爺日志里的話。有次在沙漠里,航模被風吹走了,陳陽追了很遠才追上,鞋子里灌滿了沙子,卻笑得像個孩子。
最后一站是XJ的帕米爾高原。這里是爺爺日志里的最后一個地名,寫著:“想在這里看一次真正的藍天。”陳陽放飛了最后一架航模,是他親手做的“會飛的鋼琴”,琴鍵上刻著爺爺的名字。
當模型消失在藍天白云中時,陳陽突然跪下,對著天空磕了三個頭:“爺爺,你的約定,我們完成了。”林晚和老陳也跪了下來,淚水在高原的陽光下,像一顆顆晶瑩的珍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回程的路上,陳陽說:“我想把爺爺的日志出版,讓更多人知道,即使平凡的人,也有偉大的夢想。”林晚看著兒子,突然覺得,他已經長大了,像一架真正的飛機,有了自己的翅膀、引擎和方向舵,能在人生的天空中,勇敢地飛行。
回到家,陳陽把爺爺的日志和自己的航模設計圖放在一起,捐給了航空博物館。博物館的館長說:“這是最珍貴的展品,因為它告訴我們,夢想不分高低,只要敢想,就能飛起來。”
有天,林晚在工作室整理東西,發現了個舊盒子,里面是陳陽小時候的奧數作業本。她翻開一看,上面畫滿了奇形怪狀的齒輪,每個齒牙都畫得極其標準。突然,她仿佛聽見了齒輪轉動的聲音,像首永遠不會結束的歌,在時光的長河里,輕輕流淌。
窗外的陽光正好,風里帶著槐花的香氣。林晚知道,只要還有人相信夢想能飛,這堂關于航模、關于成長、關于愛的課,就會永遠繼續下去,像天空的約定,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