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書傳卷一

虞書

【箋釋】

《虞書》,清代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下簡稱《注疏》)、今人曾運乾《尚書正讀》(下簡稱《正讀》)均題作《虞夏書》;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下簡稱《考證》)題作《唐書》;唐代孔穎達《尚書正義》(下簡稱《正義》)云:“《堯典》雖曰唐事,本以虞史所錄,末言舜登庸由堯,故追堯作典,非唐史所錄,故謂之《虞書》也。鄭玄云‘舜之美事,在于堯時’是也。案馬融、鄭玄、王肅、《別錄》題皆曰《虞夏書》,以虞、夏同科,雖虞事亦連夏。此直言《虞書》,本無《夏書》之題也。”

上古時期,唐指帝堯時代,虞指帝舜時代;夏、商、周三代則指王位世襲之后的“家天下”時代。

①孫星衍(1753—1818),字淵如,陽湖(今江蘇武進)人,乾隆五十二年進士。由翰林院編修官至山東督糧道,又曾主講杭州詁經精舍和江寧鐘山書院。他博極群書,勤于著述,在經學、史學、音韻學、訓詁學、金石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傳世著作有近二十種。其中以《尚書今古文注疏》一書最負盛名。

②曾運乾(1884—1945),字星笠,湖南益陽人。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歷任東北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教授,著有《尚書正讀》,博采前賢注疏折中取正,有一定參考價值。

③皮錫瑞(1850—1908),字鹿門,湖南善化人。曾舉鄉試。先后在湖南桂陽龍潭書院、江西南昌經訓學院講學。又任維新派團體湖南長沙南學會學長。皮氏以今文經學名世,其治《尚書》用力最勤。除《今文尚書考證》外,尚有《尚書大傳疏證》等多種。

④孔穎達(574—648),字仲達,唐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人。隋大業初舉明經高第,補太學助教。唐太宗年間,授文學館學士,遷國子博士,貞觀十四年授國子祭酒、銀青光祿大夫,受封曲阜縣公,為孔子三十一世孫。曾與顏師古等奉命編《五經正義》,為魏晉南北朝以來集大成的經學著作。登庸,指登帝位。

⑤馬融(79—166),字季長,扶風郡茂陵縣(今陜西省興平市)人。東漢時期著名經學家,東漢名將馬援的從孫。馬融學識淵博,尤長于古文經學。他綜合各家學說,遍注群經,使古文經學開始達到成熟的境地,預示著漢代經學發展將步入新的時期。他設帳授徒,不拘儒者禮節,門人常有千人之多,盧植、鄭玄等都是其門徒。

⑥鄭玄(123—200),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今山東高密市)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歷》《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后從馬融學古文經。游學歸里之后,復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家貧好學,終為大儒。

⑦王肅(195—256),字子雍,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大臣、經學家,司徒王朗的兒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岳父。王肅遍注群經,對今古文經學加以綜合,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借鑒《禮記》《左傳》《國語》等,編撰《孔子家語》宣揚道德價值,將儒家精神理念納入官學,其所注經學被稱作“王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南县| 若尔盖县| 昭苏县| 寿光市| 大化| 锦州市| 福州市| 汪清县| 云霄县| 水富县| 北安市| 石屏县| 那曲县| 金秀| 长沙县| 玉门市| 建阳市| 镇雄县| 瓦房店市| 城口县| 门头沟区| 永安市| 龙海市| 武冈市| 阿图什市| 五台县| 宁蒗| 敦化市| 邵东县| 杭锦后旗| 宁都县| 赤壁市| 巩留县| 宜兰县| 昭觉县| 剑河县| 吴忠市| 高清| 安西县| 温州市|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