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憤怒之地

納米比亞的骷髏海岸[3]無疑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最為殘酷的海岸線之一。海岸一側(cè)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納米布沙漠,炎熱而干燥;另一側(cè)則是來自大西洋中本格拉洋流的寒冷海水。當冷熱相匯時,就形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霧氣屏障,骷髏海岸因此得名。至今已有500多艘新、舊船只在此觸礁、擱淺?;椟S彌漫的沙漠中,折戟沉沙的斑駁船體若隱若現(xiàn),四處散落著鯨、海豹等動物的白骨。那些船只失事后設(shè)法抵達海岸的船員也都不可避免地死于饑餓或海岸上的惡劣天氣。在極端年份里,這里的降雨量僅為5毫米,溪流也完全消失了。當?shù)氐牟柬毬朔Q這里為“上帝在憤怒中創(chuàng)造的土地”。試問誰愿意在這兒生存呢?但出乎意料的是,包括獅子在內(nèi)的很多動物就生活在這片“憤怒之地”。


[3] 有說法認為“骷髏海岸”這一名稱來自作家約翰·馬什1944年出版的同名紀實文學《骷髏海岸》。——譯者注

▲ 納米布沙漠是地球上為數(shù)不多的、獅子能夠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的沙漠之一。在納米布沙漠西北部的骷髏海岸——沙漠與海洋的交會之地,我們甚至能看到獅子在海邊狩獵的場景,有的獅子還會將獵物帶到數(shù)千米外的內(nèi)陸,喂養(yǎng)在沙漠中嗷嗷待哺的幼崽。

納米布沙漠對大型貓科動物來說并非理想的生存之地,生物學家對獅子(Panthera leo)如何適應(yīng)這一惡劣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多年來,一些獅群以納米布沙漠作為它們賴以為生的家園。它們在沙丘和礫石平原上獵捕南非劍羚(Oryx gazella)和跳羚(Antidorcas marsupialis)等動物,這些獵物的血液為它們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大部分水分。與生活在稀樹草原上的獅子相比,它們的皮毛更加厚實,以此來抵御沙漠夜晚的嚴寒。納米布沙漠獅群規(guī)模更小,領(lǐng)地卻更加廣闊,它們必須分散開來四處搜尋獵物。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里的獅群開始減少,或許被獵人為了炫耀而獵殺,或許喪命于與人類的沖突之中。到了20世紀90年代,幾乎所有生存在納米布沙漠西北部的獅群都消失了,生物學家再也無法在此研究它們了。只有納米布河東部邊緣山區(qū)的一小群獅子幸存了下來。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這些殘存的獅子時不時地會冒險來到海岸邊,但是人們從未見過它們從海里捕食。直到3個沙漠雌獅孤兒引起了威爾和利亞納·斯滕坎普的注意,他們記錄下了這3只獅子的非凡故事。這3只雌獅出生于2015年12月,但是幾年后才在海岸邊被發(fā)現(xiàn)。當它們的母親去世時,這3只幼崽才大概有10個月大,它們最終自己學會了狩獵[4]。起初,它們肯定也成功地殺死過一些獵物,但是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依賴腐爛的動物尸體來果腹。


[4] 一般而言,獅子在3個月大時開始學會追蹤獵物,但是直到一歲才能正式參加狩獵。兩歲的獅子開始能有效地進行捕獵?!g者注

▲ 對獅子來說,在納米布沙漠中生存極具挑戰(zhàn)性,但是只要它們不畏險阻到達骷髏海岸,就會有充足的食物來源。鸕鶿等海鳥棲息在沙灘上(對頁上圖),南非海狗也會上岸換毛和繁殖后代(對頁下圖),它們都可以作為沙漠獅子的獵物。

在饑餓的驅(qū)使下,它們不斷向原先活動區(qū)域的邊緣探索,最終到達了一個它們從未見過的新世界——一處不同于沙漠、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海岸。在抵達海岸之前,它們的狩獵之旅中的一程是綠洲,那兒棲息著鸕鶿群,為此它們不得不涉水到湖中捕食。雖然有的獅子生活在沼澤附近,但一般來說,獅子不善涉水。好在經(jīng)過數(shù)次嘗試后,它們總算成功地捕捉到了夜間在這兒棲息的鸕鶿。隨著捕獵技能的日漸純熟,它們還獵殺過火烈鳥和赤嘴鴨(Anas erythrorhyncha)等濕地鳥類。它們甚至學會了潛藏在蘆葦叢中,耐心等待機會,突襲那些毫無戒備的鳥兒。

雖然獅子三姐妹一起學習獵殺鳥類,但是不久之后它們就分道揚鑣了。其中一只選擇和另一只更為年長的母獅留在了內(nèi)陸,而另外兩姐妹則走向海岸,并在那兒學會了捕殺南非海狗。從一無所有、差點被餓死的孤兒,它們憑借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最終蛻變成了十分出色的獵手。

▲ 母獅去世之后,3只幼崽只能靠自己在沙漠中生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大埔县| 泗水县| 平潭县| 娱乐| 封丘县| 蒲城县| 天长市| 齐河县| 迁西县| 孟州市| 溆浦县| 天等县| 莫力| 土默特左旗| 凭祥市| 封丘县| 长乐市| 崇明县| 昌乐县| 天门市| 吉安市| 贵溪市| 湟中县| 民勤县| 抚顺县| 读书| 鹤山市| 齐齐哈尔市| 临城县| 宁乡县| 郁南县| 体育| 许昌县| 合阳县| 涿鹿县| 青阳县| 拉孜县| 安福县| 楚雄市|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