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老鷹捉小雞”

海岸在動物的生存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海岸可以作為庇護(hù)所,海洋生物待在那兒比在開闊海域更安全;但海岸也許是充滿危險(xiǎn)的,因?yàn)檫@些動物的天敵可能也同樣適應(yīng)了海岸生活。例如,對于海洋生物來說,位于南非的印度洋海岸既是庇護(hù)所又危機(jī)四伏。受到強(qiáng)烈而迅猛的厄加勒斯洋流的影響,這里的風(fēng)暴和海浪出奇地兇猛,即使超級油輪也無法抵御,只會被海洋吞噬,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這里擁有很高的生產(chǎn)力,魚群密集,每年都上演著著名的“沙丁魚大洄游”[2],因此這里也成為了南非海狗(Arctocephalus pusillus)的最佳繁殖地。


[2] 沙丁魚大洄游發(fā)生在每年南半球的秋冬季節(jié),南非西南部寒冷的本格拉洋流和東南部溫暖的厄加勒斯洋流在南部海域相逢,使得那里擁有了較高的初級生產(chǎn)力。數(shù)十億條沙丁魚自南非西南部的冷水海域遷徙至東海岸的暖水海域產(chǎn)卵,魚群在大洋表面清晰可見。對于沙丁魚來說,遷徙是生存的必需;而對于海上的其他海洋生物來說,則迎來了最壯觀的掠食狂歡。——譯者注

南非海狗的幼崽出生于羅伯格半島陡峭的懸崖底部。在幼崽出生后最初的幾周里,海岸為它們提供了安全的棲身之所,庇護(hù)它們成長。但總有一天,它們要在真正屬于它們的大海里暢游,就像它們的父母一樣,自如地游弋和潛水。然而海洋對它們來說充滿了危險(xiǎn),尤其是在這段特殊的海岸線上,大白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正潛伏在那里等待著它們。

▲ 大白鯊正在南非海岸邊巡游(下圖),尋找從岸邊的巖石進(jìn)入海中的幼年海狗(對頁上圖)。出乎意料的是,面對強(qiáng)敵,成年海狗選擇了圍攻大白鯊,而不是逃跑(對頁下圖)。

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大白鯊捕捉的獵物也不同,最初它們以魚類和魷魚等為食。當(dāng)體形達(dá)到一定大小(通常超過3米)時(shí),它們就開始覬覦海洋哺乳動物富含能量的脂肪。它們需要攝入脂肪類食物來維持大腦、眼睛、腹部和用于快速追蹤獵物的其他部位的肌肉等的溫度,這些部位的溫度甚至?xí)戎車K臏囟雀叱?4攝氏度,這使得它們在與硬骨魚及其他鯊魚的競爭中占據(jù)優(yōu)勢。海狗幼崽是它們首選的獵捕對象。

▲ 大白鯊憑借突襲從下方和后方接近獵物,然而一旦被發(fā)現(xiàn),它捕獵成功的概率幾乎為零。

海狗幼崽剛?cè)牒r(shí)比較笨拙,動作不及它們的長輩靈活和迅速。它們毫無經(jīng)驗(yàn),非常脆弱,而大白鯊可是從下方或背后偷襲獵物的專家。在明亮的海面之下,獵物的輪廓清晰可見,大白鯊則利用身后的海藻和深色巖石將自己隱藏起來。它們會乘著洶涌翻滾的海浪發(fā)起進(jìn)攻,令海狗幼崽防不勝防。大白鯊一口咬下去,就意味著一只海狗幼崽永遠(yuǎn)消失了。

然而,只有當(dāng)獵物不知道大白鯊所在時(shí),大白鯊才能成功。一旦發(fā)現(xiàn)了入侵者的蹤跡,海狗也會采取出乎意料的策略,它們不會退縮避開,而是朝大白鯊游去,聯(lián)合起來圍攻入侵者,就像烏鴉圍攻老鷹一般。它們以此來向大白鯊表明“你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了”,并告訴其他海狗捕食者的具體位置,然后將其趕走。這種行為也是在向大白鯊宣示“你的對手是一群健壯的成年海狗,我們只是在教娃娃們了解你的捕食能力”。對于海狗幼崽來說,只要沒有受傷,這就是一種有趣的 “早期學(xué)習(xí)”方式。

▲ 海狗離大白鯊如此之近,看起來它們像是在冒著生命危險(xiǎn),但其實(shí)這是在告訴大白鯊它的伎倆已經(jīng)被識破了。無論是海狗還是大白鯊都知道這次雙方相安無事了。

▲ 大白鯊鼻子下面的小孔里藏著它的感覺器官,可以探測海狗肌肉發(fā)出的電信號,從而避免自己的眼睛被海狗揮舞的利爪抓傷。雖然大白鯊實(shí)際上是在盲游,但是它仍然知道獵物的準(zhǔn)確位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慈利县| 镇赉县| 阿坝| 宜宾县| 富锦市| 广平县| 嘉善县| 璧山县| 澜沧| 五指山市| 育儿| 且末县| 涿鹿县| 特克斯县| 鸡泽县| 楚雄市| 桐梓县| 丹棱县| 红安县| 桂平市| 临夏市| 福海县| 潼南县| 盘山县| 六盘水市| 三台县| 蚌埠市| 竹北市| 贵溪市| 油尖旺区| 开平市| 阿拉善盟| 千阳县| 洪湖市| 策勒县| 会泽县| 连山| 井研县| 西盟|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