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銅印加身成令史,竹簡在手識曹司

天色微亮,晨霧尚未散盡,劉奚便已來到了洛陽宮外。

這座宮城歷經變遷,原本洛陽有南北兩宮,如果像漢朝那樣在南宮工作,劉奚過來還能再快一些。

可惜漢時的南宮早已廢棄,如今的洛陽宮,是在曹魏時于北宮舊址上擴建而成。

與后世那種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的宮殿形制不盡相同。

洛陽宮格局依舊遵循著古制,前朝后寢。

辦公的臺閣殿宇在前,帝后休憩的園林在后。

劉奚走的是東邊的東掖門。

這扇宮門并不算宏偉,但門前戍衛的禁軍,卻甲胄鮮明,顯然是精銳中的精銳。

一名看似隊率的軍官伸手攔下了他。

劉奚上前,雙手遞上了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竹簡和印信。

那隊率接過東西,當他看到竹簡上“尚書臺”三個字時,又看到劉奚如此年輕,眼中閃過一絲訝異。

“原來是尚書臺的劉令史,請稍候。”

隊率的語氣很是恭敬,轉身將竹簡遞給一旁負責登記的文吏。

“有勞了。”

劉奚點頭致意。

登記很快完成,隊率將竹簡交還給劉奚,態度比剛才更加客氣了些。

他朝身后招了招手,點了一名年輕的軍士。

“你,帶劉令史去尚書臺,路上仔細些。”

“喏!”

在那名軍士的帶領下,劉奚穿過宮門,踏上了通往中樞的青石板路。

等他的背影消失在晨霧中,一名禁軍士卒湊到隊率身邊,低聲說道。

“頭兒,這少年郎好年輕啊,竟能在尚書臺當差,不知是哪家的高門子弟。”

那隊率沒有立刻回答,只是摩挲著下巴,眉頭緊鎖,似乎在努力回憶著什么。

“劉奚……劉奚……”他反復念叨著這個名字。

忽然,他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我想起來了!”他壓低了聲音,對部下們說,語氣里帶著一絲藏不住的興奮。

“前些日子,說是有個讓司馬耀當眾出丑的小郎君,也叫劉奚,你們說會不會就是他。”

隊率的聲音雖然壓得很低,但是周圍幾個喜歡八卦的軍士很快就湊了上來。

“頭兒,你沒認錯吧,就是他?”

一個士卒湊過來,眼睛瞪得老大。

“應該錯不了!”隊率往地上啐了一口,語氣里滿是毫不掩飾的鄙夷。

“羽林郎……哼,要不是投了個好胎,算個什么東西。”

另一個士卒也憤憤不平地接話。

“就是,整日里不務正業。咱們弟兄在禁軍里,哪個不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他憑什么?”

這話立刻引來了所有人的共鳴。

羽林郎,那是天子近衛,是榮譽,更是對武藝和品行的認可。

隊率冷哼一聲,目光掃過自己身上在無數次操練中磨出劃痕的甲胄,又瞥了一眼遠處宮墻的輪廓,眼神里充滿了諷刺。

“就司馬耀那樣的貨色,如今也能當羽林郎?”

他的聲音里帶著一股子邪火。

“我聽說,他連馬都快騎不穩了。讓他守衛陛下?別到時候敵人殺過來了,他第一個尿褲子!”

“哈哈哈。”

周圍的士卒們發出一陣壓抑的低笑。

“誰說不是呢。”

最先搭話的那個士卒撇了撇嘴,“咱們在這兒風吹日曬,憑的是真刀真槍的本事。人家動動嘴皮子,就站到了咱們一輩子都到不了的位置上。”

“行了,都少說兩句!”

隊率雖然自己說得起勁,但還是警惕地掃了一眼四周,揮了揮手,把人趕開。

他重新站直了身體,目光投向劉奚消失的方向,眼神變得有些復雜。

“不過這劉令史,倒是個有種的。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都算條漢子。”

他對著部下們吩咐道:“以后他再從這門出入,都把眼睛放亮點,客氣些,聽見沒有?”

“喏!”

等到陳康領著劉奚,在尚書臺的府庫里領了屬于令史的銅印和信符。

再折返回吏部,將名姓、籍貫、職官一一登記在冊。

一套繁瑣的流程走完,天光已經越過了正午。

走出吏部官署的那一刻,劉奚心中忽然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

他側頭回望了一眼那座氣氛肅穆的官署,吏部的書桌佐們對自己似乎都客氣得有些過分。

那是一種帶著好奇,卻又刻意保持著距離的禮貌。

這絕不是錯覺。

旁邊的陳康,此刻臉上的詫異幾乎是毫不掩飾的。

他一邊走,一邊忍不住回頭張望,仿佛要確認自己剛才是不是進錯了地方。

“怪了,真是怪了!”

陳康壓低了聲音,語氣里滿是不可思議。

“怎么了,陳令史?”劉奚明知故問。

陳康快走兩步,湊到劉奚身邊,神情古怪地說道。

“你沒發覺嗎?吏部那些家伙,今天像是換了個人。”

他撇了撇嘴,繼續道。

“尚書諸曹,吏部為首。他們一向眼高于頂,看我們其他幾曹的人,鼻子都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平日里我們來辦事,哪個不是一副公事公辦的冷臉?”

陳康頓了頓,比劃著剛才的情景。

“可今天居然這么客氣,我在這尚書臺待了幾年了,也沒遇到這樣的事情。”

劉奚當然知道內情,荀蕤雖未明言,但文書流轉的每一個關節,想必都已由荀家在悄然打點妥當,這才有了這般水到渠成的結果。

看著依然在百思不得其解的陳康,劉奚只是淡淡一笑。

“或許是今天吏部的諸位同僚心情好吧。”

從今天起,自己在這座權力中樞里,已經不再是一個無名小卒了。

與吏部的莊嚴肅穆不同,度支曹的官署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剛一踏入,一股混雜著陳年卷宗的獨特氣味便撲面而來。

耳邊是算籌清脆的敲擊聲、文吏們來去匆匆的腳步聲,以及偶爾壓低聲音的爭論聲,一切都顯得忙碌而緊張。

這里就是晉朝的錢袋子。

陳康顯然對這里的一切駕輕就熟,他領著劉奚,一邊躲避著搬運文書的書吏,一邊介紹道。

“劉令史,我們度支曹,可以說是尚書臺里最龐雜的一個官署了。”

他指著前方幾個掛著不同牌子的廊道入口,如數家珍地說道。

“你看,我們下面又細分為好幾個部分。有掌管全國錢糧賦稅總賬的度支部;有負責鑄幣和金銀管理的金部;有掌管武器軍械的庫部;還有負責各地糧倉的倉部。”

他頓了頓,又指向另外兩個稍小一些的院落。

“那邊,還有負責漕運的運曹,以及負責征發徭役、管理工料的起部。總之,天下錢糧、軍需、勞役,都歸我們管。”

陳康說完這一長串,本以為這個十五歲的少年會聽得頭昏腦脹,至少也需要些時日來消化。

然而劉奚只是靜靜地聽著,眼神清亮。

陳康說的每一個名字,都在他腦中迅速地與對應的職能掛上了鉤。

金部,是貴金屬管理局。

倉部和庫部,是戰略儲備倉庫。

運曹,是交通運輸部。

起部,是建設和人力資源部。

而核心的度支部,則是這一切的財政辦公室。

看著劉奚那副若有所思卻毫無困惑的表情,陳康心里又犯起了嘀咕。

他試探著問:“劉令史……都記下了?這里頭緒繁多,新人剛來,頭一個月能分清各部的職掌就不錯了。”

“多謝指點,”劉奚回過神來,對他微微點頭,“我明白了。”

那平靜而篤定的語氣,讓陳康把后半句“不明白的可以隨時問我”給硬生生咽了回去。

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在這種瑣碎與平靜中悄然流逝。

正如劉奚所料,入職的第一天,并不會有什么要緊的公務交到他手上。

陳康的主要任務,就是帶著他熟悉環境,認清面孔。

陳康領著他,在度支曹內穿行,將他介紹給了幾位郎官。

“這位是劉令史,今日新入職,以后便在諸位大人麾下聽用了。”陳康的姿態放得很低。

那些郎官們大多出身高門,身上帶著一股與生俱來的閑散與矜貴。

他們對劉奚的到來,只是淡淡地點點頭。”

或是從一堆公文中抬起眼皮,隨意地打量一番,便算是打過了招呼。

他們的桌案寬大,擺著精致的筆架和水盂,卻少見親自動筆的痕跡。

與旁人的從容閑談不同,鐘雅正埋首于堆積如山的文書之中,神情專注。

當陳康領著劉奚走近,并輕聲介紹時。

鐘雅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筆,臉上露出了溫和笑容。

“既已入職,我便只有一句話囑咐你,先去熟悉曹中的舊例檔案。”

見劉奚認真聆聽,他進一步解釋道。

“度支曹的事務,千頭萬緒,每一個數字背后都關乎國計民生,來不得半點馬虎。將舊例爛熟于心,是做好一切事務的根基。不要急于求成,先把基礎打牢。”

離開后,陳康帶著幾分羨慕,小聲對劉奚說道。

“鐘郎官平日里不茍言笑,對你這般熱絡,可見是真心看重你啊。”

劉奚微笑著點了點頭,心中卻是一片清明。

在鐘雅眼中,自己雖然有了名聲,但在具體的吏治之能上,恐怕還是一張白紙。

鐘雅這是在希望自己準備從最基礎的打磨,熟悉公務。

而劉奚可沒打算這么打磨下去,得展現本事,早日從案牘之中脫身。

之后陳康便為劉奚尋了一處小小的書案,搬來了一摞半人高的竹簡。

“劉令史,這些都是往年的公文卷宗,你先看著,熟悉一下我們度支曹的行文條理和辦事章程。”

劉奚隨手翻開第一卷,繁復的公文條例在他眼中如同前世熟悉的數據表格,條理分明。

十年策劃的經歷讓他習慣了處理海量信息,系統參數、玩家數據、平衡性調整,比起眼前這些古代公文要復雜得多。

而原身的記憶對理解這些古文也有加持。

他的手指輕快地翻動著紙頁,那些在旁人看來晦澀難懂的條文,對他而言不過是換了個載體的邏輯規則。

兩世記憶的疊加讓這份工作變得輕而易舉,不到半個時辰,厚厚一摞卷宗便被他梳理得井井有條。

而他的眼角余光,卻在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整個官署的運作。

他劉奚快就看明白了。

在這個龐大的機構里,存在著一條清晰的鄙視鏈和工作鏈。

高高在上的郎官們,人人都是大族出身。

他們是決策者,是最終的審批人。

郎官的工作更多時候只是拿起筆,在書佐們早已擬定好的文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或是蓋上印信。

真正支撐著度支曹運轉的,是那些數量眾多、埋首于書山文海之中的書佐。

這些人核算、登記、抄錄、匯總……所有繁雜的基礎工作,都由他們完成。

而自己這個令史,位置則有些微妙。

名義上,是輔佐郎官們處理公務的屬官。

說白了,就是郎官們和書佐之間的一個緩沖帶,一個高級的文件整理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新疆| 余江县| 清丰县| 兴隆县| 麻江县| 宁乡县| 和政县| 阳曲县| 浠水县| 定安县| 上蔡县| 宁明县| 肃北| 洛宁县| 海淀区| 常熟市| 海宁市| 长春市| 昭苏县| 襄汾县| 竹山县| 南和县| 凤山县| 北川| 杭锦后旗| 呈贡县| 西宁市| 合江县| 攀枝花市| 双柏县| 宣汉县| 若尔盖县| 永善县| 时尚| 清徐县| 韩城市| 巴青县| 南通市| 陇川县|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