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管理(第7版)
- 馬士華 關旭編著
- 1741字
- 2025-08-07 15:30:29
1.4 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理念
從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供應鏈的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供應鏈管理的對象是一個以核心企業或品牌商為核心的企業群。核心企業通常也就是品牌商,要使該品牌產品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它的供應鏈管理就必須十分強大。為了使供應鏈達到提高競爭力的目的,供應鏈管理要堅持四大核心理念。
(1)開放與整合理念(opening and integration concept)。供應鏈管理概念從提出到現在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供應鏈管理的多年實踐中,人們已將供應鏈管理從一般性的管理方法提升到開放與整合思維的理念。這一思維范式強調從供應鏈整體最優目標出發,以開放的姿態尋求最佳市場資源,然后將其整合為一個統一體的模式。當企業要拓展一項業務或開辟一個新的市場時,首先應該本著開放的理念從企業外部尋找最佳資源,而不是什么業務都由企業自己來做。因為再強大的企業,其資源和能力在龐大的市場面前都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什么事都只想著企業自己來做,可能會喪失很多機會,甚至進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因此,開放與整合理念就成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核心理念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就供應鏈整合而言,可分為縱向整合和橫向整合。前面曾經分析過縱向一體化(即縱向整合)的弊端,但是這并不代表供應鏈不能采用縱向整合這一戰略。到底是采用縱向整合還是橫向整合,要根據核心企業所在的行業和產品特征。例如,在當前電動汽車供應鏈上,就有不少的核心企業,如特斯拉公司、比亞迪公司采用了具有縱向整合色彩的供應鏈整合戰略,牢固地掌控著供應鏈的總成本及對供應鏈運營的控制。
(2)合作理念(cooperation concept)。供應鏈管理是從橫向一體化發展而來的,因此在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中非常強調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合作伙伴只有實現了真誠的、戰略性的合作,才能共同實現供應鏈的整體利益最大化。供應鏈管理的對象是一個企業群,其中的每一個企業都有各自的核心業務和核心能力,如何才能將這些企業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合力,是關系到能否實現供應鏈整體目標的關鍵。每個企業如果都只顧自身利益,那么將損害供應鏈的整體目標,最后也沒有辦法保證個體的利益。因此,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企業要與自己的合作企業形成戰略性的合作伙伴關系,必須能夠兼顧合作伙伴的利益和訴求,這樣才能調動合作伙伴的積極性。如果只想著從其他企業身上賺取利益和將風險轉嫁到其他企業身上,這樣的供應鏈是不可能健康發展的。
(3)協調理念(coordination concept)。供應鏈管理涉及若干個企業在運營中的管理活動,為了實現供應鏈管理的目標,相關企業在運營活動中必須按照計劃協調運作,不能各自為政。例如,供應商應該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將零件按計劃生產出來并準時配送到制造商的裝配線上,而且不同零部件的供應商必須同步地將各自的零部件配送到位。任何一個供應商的延誤,不僅會使自己遭受損失,而且會連累那些準時交貨的供應商,當然更不用說對總裝配延誤的影響了。協調運作的另一個作用是打破傳統的企業各自為政的分散決策方式,通過協調契約的設計使合作雙方增加收益,同時達到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4)利益共享理念(benefit-sharing concept)。供應鏈管理強調的另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利益共享。整合供應鏈資源、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協調運作達到整體利益最大化,還不是供應鏈管理的全部。事實上,能否達到上面說的這幾點,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即供應鏈的利益共享。之所以合作企業愿意在一個供應鏈體系內共創價值,是因為它們認為這個供應鏈能夠創造更多的利益,但是這些利益必須共享,才有可能將供應鏈的資源整合起來。如果合作企業發現供應鏈的利益被某個企業獨占,它們是不可能參與到供應鏈管理系統中的,即使介入,可能也是抱著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心態,犧牲的是供應鏈未來的發展。因此,是否具有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理念——利益共享是保證合作伙伴能否真心實意地與核心企業站在一個陣營內的重要條件。
供應鏈聚焦
由于美國三大汽車廠商在平時的供應鏈運營中過度侵占供應商的利益,不注重供應商關系管理,因此,當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到來并且危及汽車行業時,美國三大汽車廠商的供應商紛紛撤離底特律。失去了供應商支持的美國汽車行業根本無法應對危機,利潤大幅下降,企業甚至滑向了破產的邊緣。相反,注重供應商關系管理的德國和日本汽車制造商則在供應商的配合下較好地渡過了危機,很快恢復到正常經營狀態。
資料來源:BBC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