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健康檢查中,除了測量身高、體重、視力、聽力外,通常都會測量血壓。您知曉血壓是什么嗎?“血壓乃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形成的側壓力”,其數值會隨著從心臟輸送至血管的血液量以及血管產生的阻力而發生變化。
鑒于此乃身體內部所發生之事,或許闡述得不夠明晰,然而倘若以水流順暢的軟管類比,或許能更容易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水流的沖力強勁時,軟管會承受壓力,振動會傳遞至握持軟管之人的手上,而血管也會呈現出如同軟管受壓時的狀態。
血壓具有最高血壓(即收縮壓,俗稱“高壓”)和最低血壓(即舒張壓,俗稱“低壓”)這兩種數值。當心臟泵血時,它會收縮,對血管施加極大的壓力,這時測得的血壓值即為最高血壓,亦被稱作“收縮壓”。而當心臟準備泵血時,它會擴張,此時施加于血管上的壓力降至最低,這個壓力值被稱為“舒張壓”。
在日本高血壓學會的指導方針中,于診室內進行測定時,若最高血壓達到140mmHg(1mmHg≈0.133kPa,下同)以上,或最低血壓在90mmHg以上,則會被診斷為高血壓[1]。同樣,這也適用于僅有最高或最低血壓中任一方超過基準的情況。例如,即使最高血壓為135mmHg,但如果最低血壓為95mmHg,也會被診斷為高血壓。
在本書中亦有介紹,即血壓受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的影響頗大,因此在一日之中,其數值亦會頻繁發生變化。例如,只要強忍尿意,或用冷水洗手,血壓便會上升。而且,即使血壓高于標準的數值,只要通過深呼吸使心情平復后再重新測量,血壓恢復至正常數值的情況亦不罕見。
但是,若無論測量多少次,血壓均超過標準,那么就應當被診斷為“高血壓”,并成為治療的對象。
人類的身體通過血液向全身輸送氧氣和營養。正因為血壓是血液循環的通道、血管健康狀態的晴雨表,所以被納入了健康檢查的項目之中,其異常情況不容忽視。
那么,若對高血壓放任不管,將會如何呢?
為了能夠應對血壓的變化,健康的血管具有如同軟管般的柔韌性。然而,若高血壓的狀態持續,血管為承受較大壓力就會變得堅硬,從而進入所謂的“動脈硬化”狀態。
變硬的血管會變得脆弱,過度興奮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有時血管會因無法承受沖擊而破裂,或發生痙攣致使血管堵塞。這便是引發腦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也是具有死亡危險的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的發生緣由。
高血壓可能在患者不經意間侵蝕其健康的身體,使其面臨突然被奪去生命的危險。因此,在歐美,高血壓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此外,諸如會引起失明的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乃至需要進行透析的腎硬化癥,以及認知障礙、主動脈瘤等嚴重疾病,也可能由高血壓引發。
一般而言,高血壓可分為由多個因素疊加引起的“原發性高血壓”和由特定疾病導致的“繼發性高血壓”兩種。
日本人的高血壓約90%屬于原發性,這不僅包含了遺傳性的主要原因——體質,還與鹽、糖、脂肪的攝取過多,過度肥胖以及飲酒過度和吸煙等因素有關。特別是日本人,由于較多人具有鹽分易使血壓上升的“食鹽敏感性”體質,因此應當考慮采用減鹽的飲食、促進體內多余鹽分排出的運動等方式,以及通過重新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將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尤其是運動,它對于維持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弱的肌肉至關重要。
然而,雖然血壓升高,但并非即刻就會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且那些對自身健康和體力充滿自信的年輕人,往往更傾向于懈怠改善血壓狀況。
近來,由于攝入高熱量食物,減少走路機會導致的運動不足,年輕一代的高血壓患者數量也在增加。據推測,在日本,若將未就診的情況包括在內,患者超過4300萬人,即25歲以上的人中,每3人就有1人是高血壓患者。
此外,高血壓患者在老年人中人數眾多也是事實。如同皮膚和骨骼一樣,血管也會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會逐漸失去彈性,毛細血管的數量減少,為使血液循環到全身,殘留血管的負擔便會加重,從而容易患上高血壓。為證明這一點,在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中,關于住院原因的傷病統計里,男、女高血壓均位列第一。尤其可怕的是,患腦卒中和心肌梗死后,即使幸運地保住了性命,也有可能留下需要護理的后遺癥。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長壽大國,為了不降低晚年的生活質量,盡早養成控制血壓的習慣至關重要。
血壓的新基礎數值(診室血壓)*

*數值來源于《高血壓治療指南2019》(日本高血壓學會)。
因此,本書邀請了活躍在高血壓治療領域最前沿的6名醫生(包括30年來每天持續測量血壓而被稱為“血壓先生”的我在內)介紹了改善高血壓的自我護理方法,尤其是運動方法。
此外,“高血壓”根據數值不同將嚴重程度分為3個階段。以上所示的基準值基于2019年日本高血壓學會修訂的高血壓治療指南,是根據醫療機構測定時的(診室)血壓。
在血管失去柔韌性的老年人中,僅最高血壓升高的“收縮期高血壓”情況較為多見。
另外,在醫療機構中,因緊張而導致血壓升高的人有很多(俗稱“白大衣高血壓”),因此,在能夠放松的家中測量時,應以診室血壓數值減去5mmHg的數值作為基準。
由于醫學的進步,升高的血壓固然可以通過服用降壓藥來降低,但一旦停止服藥,血壓便會立即回升。然而,如果能嘗試本書介紹的各種自我護理方法,找到適合自己體質和性格的技能并堅持下去,不依賴藥物降低血壓、繼續保持理想的血壓數值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為了自己的健康,勇于挑戰吧!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東醫療中心原教授、日本齒科大學醫
院內科臨床教授 渡邊尚彥
[1]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高血壓的定義為: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診室血壓≥140/90mmHg;或家庭血壓≥135/85mmHg;或24小時動態血壓≥130/80mmHg,白天血壓≥135/85mmHg,夜間血壓≥120/7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