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于櫻花
在我的回憶中,金澤是一個金光閃閃的地方,跟它的名字一樣。這個印象,來自它有名的金箔產品,比如漆器、陶器、和服、木工制品,甚至是食物上,都有金箔點綴,它們的分量和使用方式有著很大的差別。比如金箔冰淇淋,綠色的蛋筒抹茶冰淇淋上撒著星星點點的金箔,吃的時候跟奶油一起融化在口腔里,并無任何突出的味覺。
其實,我所謂的金光閃閃,是來自金澤城邊上兼六園門口那一瞬間的陽光櫻花。那一瞬間,陽光的輻射仿佛有了巨大的當量,櫻花陡然沸騰,粉色的火焰在四周熊熊燃燒。我閉上了眼,眼簾里黑幕中,金色在一簇簇地閃爍,再睜開時,失明了好幾秒鐘。
金澤在江戶時期就是俳壇重鎮。松尾芭蕉的奧之細道的后半程,走到了北陸地區,就到了金澤,在此他與眾多俳友相聚。兼六園里有芭蕉句碑,鐫刻的是他盛夏時節來到金澤留下的名句:“夏盡秋來早,赤日依舊當空,冷風也來到。”
有一位跟芭蕉有著隔空緣分的女俳人后來在金澤擁有了盛名。千代尼(1703-1775),出生于加賀金澤附近的松任(今石川縣金澤附近的白山市)的一個經營裱褙業的商家。千代尼據說是芭蕉的再傳弟子,但兩人并沒有見面的緣分,千代尼出生的那一年,芭蕉已經去世九年了(芭蕉于1694年去世)。據說千代尼6歲能寫俳句,17歲那年,芭蕉的“蕉門十哲”之一的弟子各務支考游歷金澤,出題考千代尼的俳藝,后者的答題技驚四座。后來,她又獲另一蕉門俳人中川乙由的指點與器重。于是,便有了所謂芭蕉再傳弟子的說法。至于說后面關于千代尼位于俳壇三圣(芭蕉、蕪村、一茶)之側的說法,如果仔細讀一讀千代尼的作品,可謂不虛言,確實是實力所致。

千代尼早年似乎有過婚姻,據說18歲出嫁,20歲守寡,之后就回到了娘家。婚姻這一塊的考證很模糊。是否生過孩子,孩子是否夭折,后面是不是又生過孩子,這些生平考證,在千代尼的故事里也十分模糊,各種說法都有。可見現代傳媒產生以前的那個年代,一個公眾人物也可以把自己的私生活完全隱藏起來。
在千代尼的創作年表里有一段空白,那是因為她孀居回到娘家后,有十來年專注于主持家傳的裱褙行業,無暇作句。待侄女夫婦接手家業之后,她才又開始創作。1755年52歲時她落發為尼,其俳號千代尼正來源于此,但她沒有出家,是在家為尼,但也剃掉了頭發。落發之后,可以更加自由地旅行、交友。在江戶時代,女性的旅行,尼姑和妓女比較方便。
千代尼的俳句,心思深邃,意象別致,四季風貌的痕跡穿過內心后落筆于句中,纖細、澄澈,但并沒有一味留駐在感官的層面,而是進入了智性的幽微地界,凝練動人。如果仔細讀一讀千代尼的作品,便能發現她很多地方與芭蕉相通,所謂再傳弟子的師生之緣,放到作品里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印證和疊合。
千代尼享年72歲,若將她的一生梳理一番,要說愜意不太合適,但她有著同時代女性難得的自由生活和表達機會。而且,據同時代人描述,千代尼容貌相當出眾,是公認的美人。她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集中凝聚于俳句創作,為世人留下了一千九百多首俳句。
金澤的櫻花,也多次進入千代尼的筆下,她有一句:“傍晚,寺院的鐘聲被櫻花攔截在半空中。”可見櫻花盛放爛漫到了什么程度,“櫻云”的說法在此也顯得特別貼切。這一句跟芭蕉寫于1687年的櫻花名句有承續的感覺,芭蕉曰:“櫻花如云,一瓣瓣的鐘聲,來自上野或者淺草?”
在金澤的櫻花眩暈中,我體會到千代尼的通感的天才運用。當視覺突然出現障礙的時候,其他的感覺會陡然放大。千代尼還有一句通感妙句:“各色牽牛花齊放,啊,一波波撞開的鐘聲。”
千代尼去過關西的吉野山,那是一次大規模賞櫻的巔峰體驗,漫山遍野的櫻花,她用了一個動詞來形容眼前的盛大驚駭:“吉野山!即便跌倒,也倒在櫻花上。”
在千代尼一生的創作中,月亮可謂貫穿的意象,清涼、避世。其名句有:
“我亦見過了月,因此我跟這世界道別。”這首是她的告別絕句。千代尼于1775年9月8日去世。在她生命最后的這一年,她還有一句:“夢的殘跡。一只蝶飛過秋花盛開的原野。”讓人聯想到芭蕉于1694年10月行至大阪時在病榻上吟出的辭世詩:“羈旅病纏。夢,回旋于枯野。”這兩句描繪的都是原野,一個腴,是秋花綻放的彩色世界,一個枯,是荒草漫漫的黑白世界。在最后,千代尼跟她的導師相會在原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