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食療藥膳養生大全
  • 孫新蕾主編
  • 3016字
  • 2025-07-09 17:25:42

第二章 藥膳補五臟,氣血足、百病消

認識五臟

肝——將軍之官

在《素問·靈蘭秘典論》中,稱“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被比成一個有膽有識的將軍,它不僅具有消化與解毒、維持氣血、津液運行的功能,而且能調節精神情志。

肝藏血

肝具有貯藏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唐朝醫學名家王冰是這樣解釋的:“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币簿褪钦f,在人體活動時,肝臟把貯藏的血液供給全身,使肢體、大腦血量充足而發揮作用;休息時,大量的血液回藏于肝進行休整,以保證人體活動時的需要。所以人體的活動耐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肝的藏血功能。

肝主疏泄

疏泄,也就是疏通、舒暢的意思。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以及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三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一旦出現異常,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調節精神情志。人的精神活動除了由心所主外,還與肝的疏泄功能有關。肝的這一項功能正常,人體就能較好地協調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靈敏;疏泄不及,就會影響人的情志,不僅會使人感到胸悶,而且會很容易生氣,久而久之就會生病。

◎促進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分泌,以保證人體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響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排泄,從而出現消化功能異常的現象。

◎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血液是水谷精微通過中焦脾胄的作用而變化生成的,循行于經脈之中,由氣的推動,周流全身。津液主要通過脾胃作用變化而成。它們含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再通過肝、脾、腎等臟器輸布全身,一旦肝的疏泄功能出現障礙,全身的各個器官均會受到損害。

腎——作強之官

中醫認為,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源,臟腑功能活動的原動力?!饵S帝內經》說:“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边@就說明了腎是人體力量的來源,對人體的正常運作有重要意義。

*注:《黃帝內經·太素》:“天癸,精氣也”。

腎主封藏

《素問·六節臟象論》中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蹦I主封藏是指先天之精藏之于腎,腎精充則化源足,即腎貯藏與生俱來的生命物質,所以先天之精又名“生殖之精”。人之生身源于腎,生長發育基于腎,生命活動賴于腎。腎所藏之精,還包括后天之精。所謂后天之精,是指五臟六腑之精。它源于后天水谷精微,具有營養臟腑組織的作用。

腎主繁衍

腎精主導著人的生殖功能,對生殖能力起決定作用,可以說一生都是如此,中醫說腎是人類繁衍的根本。初生的嬰兒,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互相滋養,從此腎精隨著人的成長逐漸充盈而進入旺盛階段。進入青春期后,在腎精的作用下產生了能促進人的生殖功能逐漸成熟的天癸(天癸即精氣),男性和女性的性特征開始明顯,青年男子開始產生精液,而青年女子開始初潮,這就是性開始成熟的標志,隨后男人和女人開始具有了生殖能力。步入中年以后,腎精和由它產生的天癸開始逐漸虧損和減少,人的生殖能力漸漸下降,并逐漸消失,人的形體也隨之發生變化。如果一個人腎精不足或受損,必然會影響性功能。

孩子的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父母先養好腎再孕育寶寶是有好處的。

肺——相傅之官

《黃帝內經》中提到肺是“相傅之官”,意思就是把肺比作王朝的宰相,因為人體全身血脈都直接或者間接匯聚于肺,然后才散布于全身,因此醫生診病時首先要問一問肺經。

肺主呼吸

肺主司呼吸,是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人體通過肺從自然界吸入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從而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若肺受邪而功能異常,會出現咳嗽、氣喘、呼吸不利等呼吸系統失和的癥狀。

肺主全身之氣

中醫認為,肺主氣?!吨苁厢t學叢書·臟腑標本藥式》提到:“肺藏魄,屬金,總攝一身之氣?!薄端貑枴の迮K生成論》認為人身之氣均為肺所主,所以說:“諸氣者,皆屬于肺”。

肺主持并調節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之氣。這首先體現在氣的生成方面,特別是宗氣的生成,主要依靠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相結合而成。

其次體現在對全身氣機具有調節作用。肺有節律地一呼一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具有重要調節作用。因此,肺主一身之氣的功能異常,可影響宗氣的生成和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表現為氣短、聲低、乏力等。

要養護肺氣可以多吃梨、銀耳等食物。

肺主宣肅

“宣”謂宣發,即宣通和發散之意?!皻馔ㄓ诜闻K,凡臟腑經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薄懊C”謂肅降,即清肅下降之意。

肺稟清虛之體,性主于降,以清肅下降為順。肺宜清而宣降,其體清虛,其用宣降。宣發與肅降為肺氣機升降出入的具體表現形式。肺位居上,既宣且降,又以下降為主,方為其常。

心——君主之官

《黃帝內經》里有“心為君主之官”的說法,即心統攝身體的五臟六腑,說明了心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般情況下,“心不受邪”,即使受到干擾,心也是最后一個受到傷害的。

心主血脈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是指心具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以給養全身的功能。心臟搏動的動力來源于心氣,只有心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使血液在脈管內正常運行。

由于心在推動、運行氣血時,提供了心神功能正常發揮時所需的所有物質,因此,當心功能正常時,人腦會有充足的血液供應,機體往往表現為面色紅潤、有光澤,生命力旺盛等。而當心功能出現異常時,則會導致心血虛,相應地,人通常會出現面色蒼白等癥狀。

心是全身血液運行的動力,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

中醫上對某些血液和心血管系統的疾患,如吐血、衄血、心律不齊、閉塞性脈管炎等,往往從治心著手。

心主神志

古有“神有余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的說法,意思是說,神的“有余”和“不足”決定著人的“喜”與“悲”。其中,神即指人的意識、精神、思維活動。

中醫把大腦皮層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歸屬于心,指出了接受外界事物而發生的思維活動是由心來完成的。當心功能正常時,人表現為生機勃勃、精力充沛,對客觀事物反應敏銳;反之,如果心發生了病理變化,就會出現心悸、心煩、失眠等癥狀,甚至思維混亂,神志失常。

想要補心,就要多吃紅色食物。

脾——倉廩之官

中醫認為,脾是造血和統血的器官。人體吸收的水谷精微,通過脾的運化能上通下達,濡養五臟六腑及四肢百骸,所以古人也將脾稱為“后天之本”。因其含血量豐富,能夠向其他器官補充血液,所以有“人體血庫”之稱。

脾主運化

脾主運化,講的是運化營養物質和運化水濕的功能。脾能協助胃消化食物,并將富有營養的物質、津液、水分轉化吸收,并運輸到全身以營養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

有些人食欲不好,倦怠乏力,身腫腹脹,小便不暢,大便溏瀉,腎功能又沒問題,老百姓說這是虛胖,中醫則認為是脾虛了。此時單純用利尿法會造成脾氣更虛,宜采用健脾法,浮腫等癥狀就會消失。這就是根據脾具有運化水濕功能而采用不同于現代醫學的一種治療方法。大家一定很奇怪,到底水液代謝與哪個臟器有關,我們只能說各司其職。有了肺氣的肅降、肝氣的疏泄、脾氣的運化,水液才能下達到腎,完成整個代謝過程。

脾主統血

脾統攝血液運行在脈管之內不越位,也就是說脾有力量控制住血不讓它往外跑。如果脾氣虛了,控制能力降低,血液就會越軌,離經叛道,出現許多慢性出血性疾病,如月經過多或淋漓不盡、鼻出血、紫癜、便血等。現在遇到出血性疾病,多半考慮的是止血,反復用止血劑,輸血小板,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就是沒有利用脾的這一特殊功能。特別是大出血用止血藥無效時,速用人參、黃芪等益氣健脾的藥,反能固住血。中醫有句話叫“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必需急固”,在臨床上是很有療效的。

虛胖的人宜采用健脾法,多吃黃色食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务川| 江都市| 墨玉县| 太和县| 分宜县| 赣榆县| 呈贡县| 连州市| 汾阳市| 湟源县| 永新县| 房产| 南川市| 淮南市| 铜梁县| 中宁县| 灌云县| 新乡县| 银川市| 手游| 星子县| 陕西省| 佛坪县| 长宁区| 苍梧县| 龙井市| 五家渠市| 乌拉特后旗| 湘西| 石楼县| 兴海县| 井陉县| 仙游县| 西乌珠穆沁旗| 登封市| 天长市| 明水县| 黄大仙区| 南投县| 九江市|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