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學

林語堂主張自學,認為知識都是自己學來的,

還說人生的目的是享受生活。這些話對我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2年夏天,我考入南昌第二中學。二中是江西省最著名的中學,禮堂的講臺兩旁掛了一副對聯:“名稱永居第二位,成績須達最高峰?!苯Y果全省會考,二中總是名列第一。因此考入二中也是一種光榮。我戴了二中的?;?,在街上走,有的人一見就說:“這么小就考取了二中,真了不起!”這使我小時候對自己有了信心。

小學時代我是一個弱者,總想依靠一個強者來保護自己,或者依靠什么東西來顯示自己并不弱于別人。小學同學互相評比時,有的同學說他的父親是大官,有的說他家里有錢,我卻說不出家里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因此也有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在我的大家庭中,大堂兄是唯一可以夸耀的人,但他看見我買了一把玩具手槍,不等我耀武揚威,就繳了我的械,免得我和小同學打架,這使我覺得他可敬而不可親。我的哥哥說不上是一個強者,他小學畢業后沒有考取二中,進了私立鴻聲中學,學費要交幾十塊錢,若不是父親那時在農業試驗場兼差,薪水加到每月八十元(當時小學老師月薪六十元,初中老師一百二十元),他要升學都很困難。二堂兄更不是強者,他在小學本來比我高一班,但畢業時反而比我低一級,只考取了第二職業學校,所以我都不能依靠。

1932年9月5日,我第一次去二中上學,在校門口碰到實小同學薛蕃榮,他是特殊班的特殊生,我覺得他是一個可以依靠的同學,就和他同去操場上參加開學典禮,一同參加全校照相,照相時我緊靠著他,仿佛靠著他可以提高我似的。我考取二中后,農業試驗場的劉場長(三姑父的學生)給了我兩塊錢作為獎勵,我就同薛蕃榮一起到書店去,買了一部武俠小說,一起閱讀。我還自己做了一副象棋,棋子上的將帥畫成披戴盔甲的英雄,士和相畫成穿紅戴綠的文官,車馬炮都照畫,兵卒畫成手拿長矛大刀的兵士。我和薛蕃榮一同下棋。這可能是全世界有史以來第一副有字有畫,用紙片剪成的棋子,薛蕃榮很喜歡,我就送給他玩。二中初中一年級有四個組,薛蕃榮分在乙組,我在丁組,后來同玩的時候就慢慢少了。

丁組同學中最出名的是李紀和,他是江西省第一屆小學會考的狀元,但是保送進入二中之后,成績并不突出。例如國文課第一次默寫,我交頭卷,比他熟練得多。有一次作文,題目是“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論”。我寫了一篇短文,說禮就是循規蹈矩,義是助人為樂,廉要求文官不貪財,恥要求武官不怕死,一個國家如果人人做到了這四點,就不會滅亡。我的作文得了九十五分,受到老師稱贊,他卻沒有得到表揚。這又增加了我小時候的自信。

初一時,我在課外讀了魯迅的《吶喊》,但是不能欣賞小說的好處。不知道《狂人日記》是批評吃人的社會,《孔乙己》是描寫落后的知識分子,《藥》是諷刺用烈士的鮮血來治病的愚昧群眾,《風波》是譏笑一代不如一代的舊思想。只有《阿Q正傳》讀來還有趣味,但也不知道這是在揭露民族的劣根性,反倒模仿阿Q和小D打架的故事,把李紀和因為同歐陽謐打架的小事而記了大過,也寫進我的小說中去了。

我在初一時還讀了外國文學作品,其中有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讀后覺得有點像中國的《封神傳》,都是描寫神和人的戰爭故事。不過中國把人寫成神,西方卻把神寫成人。例如希臘的天后、愛神和美神為了比美,居然引起了天神之間的戰爭,這樣神就和人一樣平凡了。而中國的神仙卻是因為紂王貪戀女色,荒淫無道,才幫助武王伐紂,打起仗來的。因此我覺得中國的神仙比西方的天神更懂得禮義廉恥。不料中國把人寫得和神一樣高明,卻引發了后來的造神運動,看來中西方寫神還是各有長短的。簡單說來,西方重美,中國重善。這是我對中西文化的初步了解。

1933年4月6日,二中開運動會,百米和二百米的冠軍都是涂曰謙,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甚至他穿的有“二中”字樣的運動背心,有黃色方格的短褲,也成了我心向往之的運動裝。但四百米決賽時,他開始只跑第二,使我大失所望,最后五十米沖刺,他一加油,卻又得了冠軍。這使我懂得了后發制勝的道理。于是我總緊跟第一,發現他的弱點,再超過他。就是這樣,我慢慢克服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慢慢建立了自信心。同時還和同班的小同學歐陽謐(后來成了美國籍工程師)、廖延雄(后來成了江西科學院院長)等賽跑,得到勝利,更鞏固了自信心。

1933年夏天,我家從宮保第搬到土地廟三號。二中同班涂茀生住在二號,他的父親曾在農專畢業,是我三姑父的學生。住在一號的是三姑父的九妹,我們稱她為九姑媽。九姑父是江西公路處的總工程師,他的大兒子張燮是個天才,在二中比我高一班,是全省數學比賽的冠軍,后來和我聯大同學,是工學院的狀元。有一門功課全班一半人考試不及格,他卻只用半小時就交頭卷,并且得了滿分。后來考取公費留美。

升入初中二年級時,我被編入丙組,和涂茀生再度同班。同班中最出名的同學是王樹椒,他是全市小學畢業會考第三名,其實他的平均總分和第二名萬兆鳳一樣高。因為他的作文用了文言文,而萬兆鳳寫的卻是白話,那時提倡寫語體文,他就被改成第三名了。在初二時他和我的作文都被送到江西省教育廳(在都司前)去展覽。一般說來,他的作文比我的好。但在寫《歡送畢業同學文》時,他用文言,我用白話,我贊美了畢業同學中的天才和英雄(如涂曰謙),周老師批我的作文“情至而辭亦切”,給了八十五分,就高于他的文言文了。

二年級的英文課換了新老師,也換了新課本。一年級的課本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每一課先講生詞,每個生詞都有中文注解,老師帶讀之后再講課文,講課一般并不分析語法關系,我們也不多問,只是死記硬背。老師帶讀幾遍課文,再做練習,練習中有翻譯,這是我第一次做翻譯了。每天上一小時英文,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雖然沒有太大的興趣,但也沒有什么反感。二年級的新課本是中華書局出版的直接法教科書,和一年級的課本不銜接,課文很長,生詞又沒有中文注解,老師也不教我們如何查英文字典,講課時既不分析文法,也不帶讀,并不要求背誦,只背過一課《四川》,講的是四川地理,枯燥無味。講到綠林豪杰羅賓漢的故事,我也覺得不如《水滸》中的綠林好漢有本領。所以二年級時,我對學習英文失去了興趣。

如果我覺得英文還有用的話,那得歸功于集郵了。那時大表姐在美國留學,來信貼的郵票上有自由女神像、尼亞加拉大瀑布的風景,華盛頓、林肯等人的頭像,芝加哥開奧林匹克運動會賽跑和擲鐵餅的圖形。一見郵票,就像到了美國,了解美國的歷史人物,甚至看到了奧運會的特寫鏡頭。除了收集到的郵票,我還不吃早餐,省下錢來寄去蘇州五洲郵票社和北京環球郵票社買外國郵票,每星期等著寄郵票來,如薩爾河畔的風景,利比里亞的老虎,北婆羅洲(現為印尼)的大象,尼亞薩蘭的斑馬和長頸鹿,簡直像情人等待情書一樣。這時我對美的愛好已經從連環圖畫轉向集郵了。

我和涂茀生、王樹椒、劉金茲等都喜歡集郵,下五子棋(五個棋子成一直線就算勝利),還合編了一個手寫的刊物,叫作《戰號》。那時林語堂編的《論語半月刊》風行全國,我雖然不懂什么是幽默,因為喜歡聽笑話,也就跟著林語堂寫起半文言半白話的語錄體文章來,登在《戰號》上面。哥哥說:“林語堂的文章沒有戰斗氣息,不應該登載在《戰號》上。”但是我從林語堂的專欄《我的話》中,卻學到了文中要有我,要有個性,要敢于表現自己。這對我有很大的影響。

林語堂主張自學,認為知識都是自己學來的,還說人生的目的是享受生活。這些話對我起了很大的作用。后來讀了朱光潛的《談興趣》,他說老師只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就是最大的成功。我想有了興趣,就會自動去學,就像集郵一樣,自然可以學好。我和涂茀生談到人生的目的,他說享受生活,先要做好工作。我想工作若有興趣,那就有了內在的動力,如果動力成了熱情,那就可以取得出色的成績。如果熱情到了入迷的地步,那時做出的成績就可以出人頭地了。這從小養成了我的好勝心。

初中三年級時,我家從土地廟搬到了狀元府14號。后來又搬到都司前57號。那時哥哥從工專搬回家住,我就去二中寄宿,同盛思和、王樹椒住一個房間。盛思和講究吃和穿,有一條毛料的褲子,喜歡吃零食,又會抽煙,還會騎自行車。二中門口有個攤販,兼出租自行車,每小時租金一角錢。他就租了自行車來教我騎。我們還一起集郵,我喜歡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風景票,美國林白上校橫渡大西洋的飛機和地圖,他卻喜歡西班牙戈雅的裸體名畫,花一元錢買了三張,后來卻送給我了。那時蕪湖有家郵票社出了一個刊物《郵話》,征求讀者寫集郵的經過。我就用盛思和作原型,說他原來抽煙喝酒,后來喜歡集郵,看風景票猶如臥游,就把煙都戒了。這是我在刊物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其實是把現實的人物拔高了。

高中一年級時,我家搬到石頭街28號。高一國文由汪國鎮老師教,他的知識豐富,教學認真,一絲不茍。他講課很急,恨不得一小時講兩小時的內容;走路也快,舍不得浪費一分鐘的時間。他要求我們每兩個星期堂上作文兩小時,堂下交讀書報告一篇。有一次我忘了寫報告,就在兩小時內寫了兩篇,這是嚴師督促下逼出來的效率。

高一英文是余立誠老師教,他當過教務主任,看見我在教師休息室旁邊又跑又鬧,把我狠狠地訓斥了一通,對我印象不好。上課時講美國富蘭克林的《光陰說》,他第一個問題就問我,要我分析第一句的語法結構,我不會分析,又受了一次責備。后來背誦課文,同學們背得不流利,都要挨批;我背得滾瓜爛熟,卻沒有受到表揚。有一次他要求同學們用英文說一句真理,大家多說:太陽東邊出,西邊落。他說這不是真理。只有我說二加二等于四,他才點了點頭。課文中有些故事,如法國都德的《最后一課》,莫泊桑的《太貴了》,丹麥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等。托爾斯泰非常喜歡《太貴了》,自己把它譯成俄文。故事是講歐洲一個小國摩納哥判處一個殺人犯死刑,但是沒有斷頭臺,到外國去租又太貴,只好改判終身監禁,但又沒有監獄,要請專人看守也太花錢,結果只好畫地為牢,讓殺人犯自由活動算了。后來我把莫泊桑的《水上》日記譯成中文,包括這篇在內。這三個故事都是世界名著,但上課時聽講緊張,對名著也不感興趣,學年考試成績只得65分。

1936年4月10日到7月10日,江西全省高一學生六百多人,集中到南昌西山受軍事訓練。軍訓意味著失去自由,我們七個同班同學,有涂茀生、劉金茲、李祥麟等,在4月1日租了七輛自行車,到青云譜和蓮塘去作一日逍遙游。這是我第一次集體騎車旅行。

4月10日,我們戴著斗笠,冒雨過了贛江,坐公共汽車到60里外的西山萬壽宮去。第二天天不亮就聽見噠噠嘀嘀的軍號聲,催我們起床,只好睜開沒有睡醒的惺忪眼跑去參加早操,遲到就要挨罵罰站。早操回來早餐,餐后不是上操,就是上課。立正稍息,向左右轉,毫無興趣。上課就是吹捧蔣介石,但是沒有內容,只記得歌詞說:“太陽、空氣、水,蔣委員長稱它是三寶。”我想這有什么稀奇?怎么可以當偉大領袖呢?后來填表時問我最崇拜什么人?大家多填“蔣委員長”,我卻想起聽小學老師講過孫中山的建國大綱,覺得東方大港的計劃真能振興中華,就填上孫先生了。后來才知道:學習成績優秀又崇拜蔣介石的同學,多被吸收參加復興社了。我兩個條件都不符合,糊里糊涂地躲過了這一劫。但對艱苦的軍訓生活非常反感,常和睡鄰床的同學李紀和大發牢騷,眼巴巴地盼望7月10日早點來到。

受集中軍訓時,蔣介石還親自到西山來訓話,由集訓總隊長黃維少將陪同。他們并肩走下山坡時,蔣比黃個子高,但不如黃有軍人風度。對我們訓話時,他不要求我們立正,反叫我們“稍息”聽著。本來提到“蔣委員長”就要立正,這時見到本人反倒稍息,大大出我意外。他還脫了軍帽露出光頭,頻頻向我們行九十度的鞠躬禮,使我覺得他不像一個最高領袖。幾十年后,看到電視片《延安頌》,才知道蔣介石這時還在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并且向何應欽、白崇禧推薦,說他們都不如毛澤東懂軍事呢!可見他是個兩面派。除了蔣介石外,江西省政府主席、教育廳廳長等都來西山講過話。還有人講過日本不可能滅亡中國,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當時不大相信,因為那時印度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是給英國征服了嗎?讀了《論持久戰》后,才增強了取得最后勝利的信心??傟犻L黃維和二中校長車駒是同學,他給我們講過課,使我覺得他有儒將風度。副總隊長郭禮伯少將的小夫人章亞若后來成了蔣經國的婚外戀人,他也給我們講過戰史。這些就是集訓給我留下的印象。

關于個人,我只記得兩件事:一是被指定參加演說比賽,得了第六中隊第二名,總隊第一名是薛蕃榮。但當我們奉派去對農民做宣傳時,我卻不知道說什么好。第二件是打乒乓球時,我一小時內打敗了所有的對手,但舉行比賽時,我卻沒有報名,結果被我打敗過的符達同學卻贏得了亞軍,于是我又后悔沒有參賽。這說明我有興趣的事可以做好,但并沒有自信,卻又患得患失。

回想西山萬壽宮古木參天,綠柳垂地,是當時南昌附近風景最幽美的名勝。但西山的景色和自己的青春一樣,似乎在記憶中比現實中顯得更美。

高一暑假,江西裕民銀行贛州分行的熊行長(是我母親的干爹,我們稱他為雨農公),推薦我父親到虔南(江西最南邊,靠近廣東的一個小縣)鎢業十二所去工作,月薪有一百元。于是我家搬去鄉下,住在蔡家坊慶春家斜對面,和慶春來往比較多。暑假過后,我們兄弟三人都去學校寄宿:哥哥住在工專,我住二中,弟弟住在二職(就是第二職業學校,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江西財經大學),弟弟在那里教學,度過了一生。

高二分文理組,我的理科成績不好,分在文組。國文還是汪老師教,高一時他還教我們文字學,高二卻開始教文學史,講義是他自己編的,內容非常豐富。大約我的記憶力好,小考交了頭卷,成績也是最高。學年總分全組第一,得了88分。不過這并不算奇怪,因為五年來我的國文成績一直不錯,進步最大的是英文,這年余老師用蘇州中學編選的《英文短篇背誦選》做教材,其中有英國莎士比亞《愷撒大帝》中的演說詞,美國歐文《見聞錄》中的游記,考試時要求大家默寫,還要模仿課文寫篇作文。同學們都說太難,我卻輕而易舉就背下了三十篇短文,考試時還當堂寫了一封英文短信,結果成績躍居全組第二,雖然只得79分,但卻開始引起了我對英文的興趣。那年余老師分析語法也更細致,如講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ll be(團聚時間越多,我們就越快活)的句型,that、those作為代詞的用法,講后還要我們模仿造句,結果使我覺得掌握并不困難。現在回想起來,如果初二開始就這樣講解,這樣背誦,高中畢業就可以達到大學畢業的英文水平了。高二時我還參加了全校英語演說比賽,講題是The Road to Success Is Always Rugged(成功的道路常是崎嶇不平的),結果得了第二名。

1936年10月,魯迅去世,我在課外讀了《魯迅雜感選集》,非常喜歡。魯迅批評當時的弊病,文人的惡習,真是目光犀利,一針見血,痛快淋漓,令人叫絕。這對我后來寫論戰的文章很有影響,使我學到了魯迅打落水狗的精神和筆法。此外,我還讀了林語堂的《我的話》,加強了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文章中總要有我,不肯人云亦云。我又讀了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談興趣》給我的影響最大,使我讀書教學都重興趣:沒有興趣的書不讀,沒有興趣的課不聽;有了興趣的事可以做得盡可能好,教書教得有趣時,學生反映令人神往;譯詩譯得神來時,讀者反映令人入迷。這些都是高二時打下的基礎。

至于戲劇電影,高二時我參加了洪深《回春之曲》的演出,只演了一個慰勞傷兵的學生,沒有什么興趣。劉金茲請涂茀生和我去看過曹禺的《日出》,我當時對社會的了解太少太淺,所以體會不深。還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金焰和黎莉莉主演的《到自然去》,講一個將軍全家坐船到海上去旅游。輪船失事,流落到一個荒島上,將軍無能,什么事也不會做;倒是仆人(金焰飾)能干,會找食物,會蓋房子。結果主仆換了位置,將軍的女兒(黎莉莉飾)愛上了仆人,兩人同在海上游泳,過著回到自然的生活。不料海軍派來軍艦,把全家救回原地,于是島上生活成為一夢。這部電影是和同學劉匡南一起去看的。匡南的父親是江西省財政廳的科長,西山集訓開懇親會時來過萬壽宮,把匡南叫到貴賓席去陪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父親穿一身呢子中山裝,是江西農專畢業生,稱我的三姑父為熙圃老師,所以我們兩家也算世交。他家的經濟條件好,我們多穿棉布衣服,他卻有一件人字呢大衣。我哥哥得了肺病吃魚肝油有腥味,他沒病吃麥精魚肝油卻是甜的。我們了解世事要靠報紙,他卻有一副耳機,在那時是很少的,不但可以聽新聞,還可以聽音樂。他的大哥留美,二哥留日,是個大家羨慕的家庭。更巧的是,我們同看了《到自然去》之后,第二年日本侵略中國,占領了上海南京,二中奉命搬到贛江之濱的永泰小鎮,我和匡南常常同去江中游泳,就像金焰和黎莉莉那樣享受自然之美,也可以算是苦中之樂了。

第二部電影是美國歌星珍妮·麥唐納主演的《鳳凰于飛》,內容是講女歌星和警察戀愛的故事,當時聽見他們兩人唱來唱去,覺得沒有什么意思。后來同班同學陽含和從浙江大學的哥哥那里學到了英文歌詞,并且教我們唱,卻對我起了很大的影響。陽含和的父親是江西省公路處副處長,曾在農專教書,和我的三姑父是同事,所以我們家庭也有來往。含和教我們唱的主題歌詞如下:

O Rose Marie I love you,

(羅絲瑪麗??!我愛你)

I'm always dreaming of you.

(我日日夜夜夢見你)

No matter what I do, I can't forget you.

(無論做什么,我都不能忘記你)

Sometimes I wish that I had never met you.

(有時我想:還不如沒有見過你)

And yet if I should lose you,

(但萬一我真的失去了你)

It would mean my very life to me.

(那簡直是要了我的命哩)

Of all the queens that have ever lived I choose you

(在所有的皇后中我選了你)

To rule my Rose Marie.

(來統治我啊,我的羅絲瑪麗)

這首情歌很簡單,既容易懂,又容易唱。學會了唱歌,也就學到了英詩的節奏和韻律,還學到了歌中的感情,也想尋找自己的羅絲瑪麗了。但在城市中沒有唱情歌的環境。高三下學期,我們到了贛江之濱的永泰,看見滾滾北流的江水,情感也像江水一樣翻騰,在大自然之中,我們可以放聲歌唱,這就更能體會《到自然去》的感情了。

余老師沒有到永泰來,高三英文由車校長代課。校長自選課文,并不講解,只是朗讀,而要我們聽寫下來,這就培養了我們的聽力。記得他只講過:英文散文有歐文文體和羅斯福文體,其實,前者是散體,后者是駢體。這使我知道了中外文體有相通之處。校長因為公事忙,常常缺課,于是我就到圖書室去看英文報紙,看到了擊落敵機的消息就來告訴大家,高興一陣。有時接連兩堂課校長不來,我就帶了英文本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到河邊去讀,覺得比郭沫若的中譯本更有興趣。這樣沒有老師,反倒提高了自學的能力。除了《維特》之外,我還讀了魯迅譯的《死魂靈》,硬著頭皮也能讀出滋味;還讀了巴金的《家》,覺得瑞玨之死寫得令人感動。

永泰校舍不夠,高三學生可以在校外租房子住,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庭,離開學校的管束,和同學們在一起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們幾個人在郵政代辦所隔壁租了三間房子:我和劉匡南住樓上一間,涂茀生和符達住樓上另一間,樓下房間更大,住了陽含和、戴燮昌、賀其治三人。大家吃飯打牌,也都在樓下。戴燮昌是二中出名的運動員,得過一百米、二百米、四百米、八百米的冠軍,而我只得過跳高第三名。賀其治那時就立志要做外交官,以少年得志的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和中國的顧維鈞為榜樣,結果他畢業后考取了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在英國利物浦當過副領事,業余攻讀了利物浦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成了國際宇航學會院士,是中國唯一的宇航法專家。

我們那時住在一起,在郵政代辦所隔壁的民生酒樓包飯,每月六元,葷菜有豬肉、魚、蛋、豬肝、腰花、仔雞等。早晨吃面,吃了就去上課,老師沒來則去河邊自學英文。河邊的風景很美,有一天雪后放晴,看到了江上的落日殘霞燒紅了半邊天;日落后又看到一輪寒月高掛在遠山積雪之上,這是冬和春交織的絢麗景色,是我們在南昌城里從來沒見過的人間仙境。到了夏天,課后更去河里游泳,讓斜陽的余暉吻紅我們的臉頰,讓江上的清風撫摸我們的肌膚,讓清涼的碧波溶化夏日的炎熱。游泳回來,我們“腳步合著腳步,臂膀靠著臂膀”,有時唱著抗戰歌曲,有時唱陽含和教我們的英文歌,回家用晚餐。餐后或是溫習功課,或是由含和教我們打橋牌。這又是他從浙江大學的哥哥那里學來的,我們真是中學還沒畢業,就提前過大學生活了。橋牌和高等代數里講的排列組合很有關系,我們打橋牌等于是寓學習于娛樂,既鍛煉了思維,又得到了樂趣,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青春時期。

如果說橋牌提高了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那唱歌就增強了我們運用外語的能力。更巧的是,含和教的英文歌多和河流有關,如《江上彩虹》引起了我們的幻想:

When there's a rainbow on the river,

(彩虹高掛江上)

You and I go sailing along the rippling stream,

(你我揚帆沿著流水遠航)

Holding hands together, together we'll dream.

(手握著手,一同沉入睡鄉)

又如:

Go away, let us be just the river, you and me!

(走吧,讓你我成為河水一滴)

Everything is still, all along the Mississippi.

(享受密西西比河上的一片靜寂)

再如:

Moonlight on the River Colorado,

(卡羅拉多河上的月光)

How I wish that I were there with you!

(我多么希望和你在一起欣賞)

一邊唱歌一邊學習了美國地理。就這樣,伴隨著學習娛樂生活的三結合,我們從二中畢業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米脂县| 绥滨县| 祁阳县| 镇坪县| 朝阳市| 海丰县| 太仆寺旗| 泽库县| 信宜市| 德安县| 开远市| 山西省| 黄龙县| 泸西县| 鹤壁市| 田林县| 雷波县| 丰县| 比如县| 日照市| 鄂托克前旗| 肥乡县| 定西市| 荥阳市| 巩留县| 扶沟县| 伊宁县| 清河县| 平阳县| 诏安县| 大连市| 策勒县| 德庆县| 那曲县| 海晏县| 阿拉善盟| 诸城市| 时尚| 蓬安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