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西南聯大日記
  • 許淵沖
  • 8337字
  • 2025-06-27 17:55:29

小學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

這是我第一次學到的兩句英文詩,

卻是我后來翻譯幾千首英文詩的第一步。

1926年夏天,我開始上小學。那時的物價多便宜!只要花三個銅板就可以到隔壁豆腐店買一塊又白又嫩的水豆腐,再買一把菠菜,就可以做碗色香味俱全的“紅嘴鸚哥抱玉石”。豆腐店的對角有一個賣糯米飯的小販,一口平底圓鍋里擺了幾個珠圓玉潤的糯米團子,上面滴了幾滴紅糖水,下面烤得焦黃,看起來有紅有黃有白有黑,吃起來糯米又甜又軟,黃色的鍋巴又香又脆。即使是紅棗、黃連、綠豆、白果、花生、玉米合成的八寶飯,在我看來,也比不上這五個銅板一個的糯米團子。

我上學時,出門往北走到豆腐店,走過賣糯米飯的,往東就是都司前了。都司前有一個賣花生糖和鵝郎酥的小販,他搖著小鼓沿街叫賣,鵝郎酥是用面粉、蕎麥粉、芝麻加豬油拌好,再用小火加熱,使芝麻粉等渾然一體,再用印盒子印出圖案,看起來一塊酥是一張小畫,聞起來香味撲鼻,吃起來落口消融,叫人吃了一塊還想再吃。這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點心了。都司前的東口是一條和石頭街平行的南北向大街,街上有全城最大的“大興”糕餅店,玻璃罐里陳列著五香牛肉干,上面有星星點點的紅辣椒,黃澄澄的薩其瑪像流動的金條。但是大鋪子的門檻高,點心起碼要一毛錢(三十個銅板)才賣,而我每天的早點費只有五個銅板,只好望洋興嘆了。從“大興”往東走是小校場,那里是個菜市,賣的東西更大眾化。我愛吃豬血湯,緋紅的豬血滴上黃色的麻油,加上綠色的蔥花,覺得比“紅嘴鸚哥抱玉石”還要可口得多。過了豬血攤子再往東,就到了模范小學,后來改名實驗小學。

實驗小學在樟樹下,門前有一個小花園,園中有幾棵樟樹,街道因此得名。小學的八字大門朝東開,進門后有一個門廊,南邊是傳達室。跨過二門門檻,是個大廳。大廳南邊是一年級甲乙組的教室,北邊是大禮堂。樓上是辦公室,還有六年級甲乙組的教室。走過大廳,有一個小天井,南邊是樓梯,北邊是禮堂的出入口。走過天井上坡,南邊是中操場,北邊樓下是音樂教室,樓上是六年級的特殊班(分高能組和低能組的試驗班)。再往前走是兩間平房,南邊是二年級甲組,北邊是二年級乙組,乙組墻壁上貼了許多五彩歷史圖畫,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周瑜火燒赤壁那一張。教室外面擺了兩張乒乓球臺,那是我第一次打乒乓球的地方(1950年我在英國舟山號輪船上得了國際乒乓球賽的冠軍,比莊則棟還早十年)。二甲教室南邊是三年級甲乙組(記得我在三甲教室門外看見哥哥蹲在桌子底下演《烏盆計》中的陰魂,回家后我問他演什么戲,他不肯說,是不是預感到了不祥之兆?)三甲對面,樓下是四年級甲乙組,樓上是五年級甲乙組。教室樓后是籃球場,南邊有滑梯和蹺蹺板,北邊有跳高和跳遠的沙坑。就是在這個小學里,我度過了我的童年時代。

回憶我第一次去學校時,是1926年夏天。我正跪在凳子上伏案學習寫字,描紅模紙,就是在一張印了紅色大字的模紙上,用毛筆把紅字一筆一畫地涂成黑色,記得頭六個字是“上大人孔夫子”。忽然二堂兄來叫我和堂弟去實驗小學參加入學考試。考場在四年級教室,有一個老師拿一些字角來考我和堂弟,我幾乎所有的字都認得。老師又拿出一把算盤,問我會不會打。我從來沒有打過算盤,急得哭了起來,以為考不取了。不料二堂兄問老師,卻說我不但考取了,而且跳了一班,編入一年級甲組,堂弟卻編在乙組。甲組比乙組高一個學期,乙組學生從頭開始學習認字,我因為母親教過我認字,所以免了頭半年的學習。

跳班是件好事,也是壞事。因為我在甲組年齡最小,個兒最矮,大同學就欺負我了。一天放學的時候,我正走到一年級院子門前,忽然一個大學生攔住我,問我為什么罵人。我根本不認識他,更沒有罵過人,他卻不由分說,伸手就打,他的指甲很長,把我的臉抓破了,我就放聲大哭起來。回到家里,父親見我抓破了臉,說一定是我調皮,和同學打了架,又不由我分說,再打了我一頓。我一年級印象最深的,就是莫名其妙挨了兩頓打,這使我小時候膽小怕事,并且不知道什么是對錯。一年級最后一課講:過年要殺雞,雞會啼明;要殺狗,狗會看門;要殺牛,牛會耕田;要殺馬,馬會駕車。都不能殺,豬什么都不會,只有殺豬了。于是豬哭著說:“今天大家都快活,為何要殺我?”可見有用的就對,無用的就錯,于是我想做個有用的人。

1927年春天,我升入二年級乙組,教我們的是夏宗秀老師。夏老師名副其實,人很秀氣,穿一件花布旗袍,講話和和氣氣,大家都喜歡她。二年級上的課,只記得司馬光幼年的故事。有一個小朋友掉到水缸里,快要淹死了,司馬光趕快用石頭把缸打破,把水放掉,救了小孩的命。當時我覺得司馬光真是聰明,假如是我,就想不到,也舍不得打破水缸,只會喊救命了。二年級印象最深的事,是下課后要學生自己打掃衛生,教室沒有地板,只是泥土,土中還有垃圾,怎么也打掃不干凈,值日的高年級學生卻說掃不干凈不許回家。這使我小時候既討厭又害怕體力勞動。

暑假過后,我升入二年級甲組,教我們的是李祖岑老師。李老師比夏老師瘦,穿一身黑褂黑裙,說話比較快。她說她有一個弟弟,和她一樣瘦小。有些人覺得他好欺負,不料他卻考取了全省最好的中學。李老師還給我們講過才女謝道蘊的故事。說一天下雪,謝安寫了一句詩:“白雪紛紛何所似?”要他的兒子謝朗回答,兒子用詩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我覺得把下雪比作撒鹽很像。但是李老師說:“謝安的侄女道蘊回答得更好,她說:‘未若柳絮因風起。'”我住在城里,從來沒有見過柳絮,所以反而覺得不如撒鹽比喻恰當。一天,李老師考問學生:“伴侶的‘侶’字如何寫?”全班沒有人知道,我卻舉起小手,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寫了一個“侶”字。李老師當堂稱贊我是好學生,這是我第一次在學校里受到表揚。

1928年過年后,我應該升入三年級乙組。那時父親在廬山腳下,鄱陽湖畔的星子縣(今廬山市)工作,要繼母帶我到星子縣去。星子縣初小沒有三年級,我只好在二年級再讀一學期。我是從省城南昌來的學生,比同班同學都高一級,縣長的兒子也是從南昌來的,但學習成績不如我。我又會講故事,畫人物,連縣長夫人都開玩笑,要我叫她作丈母娘。那時我最喜歡的書,是在縣長家里看到的繡像本《薛仁貴征東》;最喜歡的香煙畫片,是裸衣戰馬超的許褚。縣里有人要去南昌,父親問我想買什么東西,我說想要軍裝皮帶,可見我小時候是崇拜英雄人物的,而我所謂的英雄只不過是武藝高強的人而已。因為我在南昌的小學老受欺負,所以就羨慕力氣大的人。從省城到了外地,自己成了高人一等的學生,反過來卻欺負不如自己的同學,結果挨了父親一頓痛打。不料這事給縣長的女兒知道了,她卻哭了一場。可惜這個幼年的小伙伴沒有長大就去世了,后來我為她寫了幾句小詩:

那年我才八歲,挨了一頓痛打。

痛在我身上,淚卻從她眼里流下。

夜里我們回家,螢火出沒草叢。

今夜螢光四灑,她已長眠墓中。

我在星子縣的時間不長,只有半年,就隨家回南昌了。因為耽誤了一學期,回實驗小學應該念三年級乙組,但是經過插班考試,我考了第九名,編入三年級甲組,等于沒有耽誤學業,還跟原班上課。但三年級乙組的算術學了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我沒學過,二堂兄教我做了幾道練習題我就跟班沒有困難了。三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國語課開始由李正開老師教,他的普通話講得好,糾正了我不少南昌口音。教歷史的是韓祖德老師,他在全校年紀最大,教學態度最好,受到歷屆學生好評。記得他問我們:“戰國七雄是哪七國?”我們都不知道,只有插班考第三名的涂茀生說:“秦楚齊燕韓趙魏。”他的國學知識豐富,會背《楓橋夜泊》。他的父親是農專學生,我們兩家認識,我把讀過的小說賣給他,一般要扣折舊費,他卻不打折扣。我們就成了好朋友。

1929年春,我升入四年級。這一年最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學英文了。教英文的是涂宜鈞老師,他年輕漂亮,頭發梳成西式,戴一副玳瑁眼鏡,穿一身紫紅色的西裝。他教我們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說“a”看起來像個牛頭,這很容易記住。但講到“wxyz”時沒有相應的中文字,我就覺得難記了。幸虧二堂兄把這四個字母編成口訣:“打潑了油,嚇得要死,歪嘴!”這才勉強記住。字母每學時教五個,學完后教拼音。那時還不會國際音標,涂老師告訴我們母音可讀長音或短音,并帶我們念ba be bi bo bu by,既好聽,又好記。但是a和e的短音卻很難分,我就有畏難情緒了。尤其是學詞匯時,讀到boy(男孩),girl(女孩),pupil(小學生),覺得讀音規則根本應用不上,于是認為英文沒有道理,就對學習失去興趣了。

四年級的國語課還是李正開老師教。課文中有一篇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講商人向猶太人借了一大筆錢,借條說明:到期不還就要割商人一磅肉。正在緊急關頭,來了一個年輕的律師,說是割肉不許出血,否則就是謀財害命,結果救了商人。我覺得這個律師的聰明不在司馬光之下。課文中還有一篇《中山陵游記》,我模仿寫了一篇《青云譜旅行記》,李老師說我模仿得好,這使我知道了作文先要善于模仿。李老師還要我們開始寫日記,我有兩篇日記得到好評。一篇說我晚上到百花洲圖書館去看小說,回家時經過東湖,忽然天下大雨,淋得我渾身濕透,回家還挨了罵。怪我為什么出去不帶雨傘。另一篇說我第二天晚上又去圖書館,這次帶了雨傘穿了膠鞋。回來時卻沒有下雨,哥哥反而笑我多此一舉。李老師在日記最后加了雙圈,表示寫得不錯,這使我知道了作文要有對比,才能引起興趣。但是在默寫時,我因為坐在靠墻沒有窗戶的位子上,光線不好看不清楚,把“賀”字底下一撇寫得和“目”非常接近。老師也看不清,算我錯了還扣了分數。我卻一分不舍,據理力爭,說是李老師看錯了,他一聽大怒,打了我兩記耳光,打得我頭上起了包,于是我就大哭起來。以后不管自己是對是錯,受到批評也不敢爭辯了。

四年級還有音樂課,是劉忠謀老師教,唱過《可憐的秋香》《教我如何不想他》等。還有一首《慈母頌》,歌詞很美:“好時候像水一般不斷地流。春來不久要歸去也誰也不能留。別恨離愁,付與落花流水共悠悠。想起那年高的慈母,白發蕭蕭已滿頭。暮暮朝朝總是眉兒皺,心兒憂,淚兒流。年華不可留。誰得千年壽?我的老母!”這首歌詞有韻有調,有重復有重疊,唱起來很好聽。但是我的母親早已去世,也沒有滿頭白發,所以我唱時有韻無情,這就是形式脫離內容了。

那時我看到一本連環畫《楊戩出世》,講的是《封神傳》和《西游記》中打敗了孫悟空的少年英雄楊戩。哥哥有一張金邊牌香煙附送的楊戩畫片,畫他頭戴束發金冠,手執三尖兩刃刀,腳下跟著一只哮天犬,威風凜凜,英姿颯爽。我非常喜歡,就模仿畫片,畫起二郎神楊戩大戰齊天大圣孫悟空來。同學們看見我會畫英雄人物,都像追星族圍著明星要求簽名樣,要我為他們畫唐僧取經的故事,還有同學要我畫當代的兵士。我家里訂了一份《東方雜志》,里面有新聞照片。那時英國有一艘飛船失事,護送失事人員的兵士穿著呢子大衣,倒掛步槍,看起來比中國兵士神氣多了我就模仿畫了下來。那個同學一看,問我兵士為什么槍口朝下,我不知道這是送殯,卻說書上的照片就是這樣的。可見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沒有注意到異常現象,別人指出也不去追問理由,卻又不肯承認無知,反而強以不知為知,為了面子而敷衍了事。不知道孔子早就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四年級教室后面是籃球場。一天中午,我看見我們班和別班賽籃球。我們班隊長是毛麟魁,結果大獲全勝,我在場外做啦啦隊,拼命拍手叫好。不料失敗的隊惱羞成怒,怪啦啦隊叫得太響,有個隊員一把將我抓住,正要動手打我。說時遲,那時快,毛麟魁一個箭步趕到我面前,把那個人推開,使我覺得他正像小說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他家住在小教場,一天晚上,我們在小教場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哥哥做老鷹,我做母雞保護做小雞的弟弟和堂弟,哥哥比我大四歲,自然很容易突破我的防線。忽然毛麟魁從家里出來,他做母雞保護我們這幾只小雞,哥哥追到哪里他就擋到哪里,我們跟著他轉,哥哥總也不能得手。老鷹接近時我們嚇得大叫,母雞擋住老鷹時我們又放聲大笑,這是我童年時代玩得最開心的一次。

四年級開始公布考試成績,八十分以上為甲等,七十分以上為乙等,六十分以上為丙等,六十分以下就不及格了。全班只有一個同學列入甲等,他就是吳篤思,五年級時他提前考入全省最著名的中學,后來又考取云南大學經濟系,成績并不突出,可見考試分數并不等于真正的成就,但是我卻很長一段時間,根據分數看同學的高下。毛麟魁是乙等第一名,吳篤思升學后他成了第一,但也在實小畢業前一學期考取南昌第二職業學校(江西財經大學前身),成了江西省的網球選手。他們兩人都提前升學,可以看出實小的教學質量。但是我的成績平平,都是六十幾分,這就養成了我甘居中游的思想。

1929年夏天,我家從石頭街59號搬到狀元府22號。在那里我只記得讀了一部《秦漢演義》,知道了項羽和劉邦的故事,但我只喜歡大破秦兵的楚霸王、鴻門宴上的樊噲,對做了皇帝的漢高祖反而不感興趣。有興趣的是張九如老師講的一副對聯:他說劉李二人互報姓名,李說:“騎青牛,過函關,老子姓李。”(說的是老子李耳的故事)劉對答道:“斬白蛇,興漢室,高祖姓劉。”(說的是漢高祖劉邦的故事)

我家在狀元府只住了兩個月,暑假后又搬到海棠廟36號。那是大堂姐家的房子,大門朝西,大伯一家住北邊的前廳,正房和后房;二伯一家住南邊的前廳;我家住南邊的正房和后房:我們三兄弟睡后房西邊的一張大床。1930年春天,我升入五年級。有一天李老師宣布,要我在大禮堂全校六百師生面前練習講演,講題是“求己說”。那時我年紀小,個子低,走上講臺,站在講桌后面,只露出一個大頭,一張通紅的臉,講話聲音卻又特大,和身體很不成比例。臺下的同學一看就笑了,一聽笑得更加厲害。我卻毫不怯場,從頭到尾,把自己寫好的稿子背了出來,然后再向臺下鞠躬,滿不在乎地下了臺,這是我后來六十多年教學生涯的第一炮。回教室上樓梯時,碰到兩個女同學正在樓梯口踢毽子,一個尖臉薄舌的女生沖著我叫:“傻大頭!”我并沒有招惹她們,口才文才都在她們之上,卻受到她們欺負。好在我已習以為常,只有心中暗想:看看到底誰傻?也就忍氣吞聲算了。

1931年春天,我升入六年級。鄰家有人從贛南來,說朱毛紅軍真厲害,十幾歲的“紅小鬼”拿著紅纓槍,卻打敗了有飛機大炮的國民黨軍。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朱德和毛澤東的名字。

六年級的國語課本中有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是寫父子感情的。還有篇法國都德的《塞干先生的山羊》,寫山羊堅決和狼斗爭,斗了三個夜晚,最后還是給狼咬死了。一天晚上我要睡覺,父親忽然來檢查我的學習成績,要我背誦山羊這一課。我只念了三遍,就背出來了,但錯了兩個字;父親要我再念再背,又錯了另外兩個字;父親還要我背,我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他卻一定要我完全背對才罷,就像山羊一直要斗爭到死一樣。這倒開始培養了我做事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但我覺得父親嚴格有余,慈愛不足,使我體會不到《背影》中的父子之情。

回想起來,父親有一天回家時,忽然伏在書桌上大哭,說是月薪四十元要打七折,只有二十八塊,扣掉房租十二元,還剩十六塊錢,一家五口連吃飯都不夠(那時學生伙食費每月四元八角),哪能供得起三個兒子讀書?于是他只好到南豐、豐城、星子等外地去工作,好多掙幾個錢養家。當我和弟弟不聽話時,他就說要把我們趕出家門,讓我們去做學徒,嚇得我們只有好好讀書。父親對于讀書買書,倒是舍得花錢的。小學時他給我訂了一份《兒童世界》,買了一部《三國演義》。甚至大表姐去美國留學時,雖然他自己沒有錢,卻去向三姑父的學生們籌款,盡到了舅父的責任。表姐船到日本的時候,還特意給我寄來了日本畫片,說我將來留學,費用由她負擔。她的信是我第一次收到的國外郵件。

六年級上英語,換了李正開老師教。第一課講“我的家庭”,家庭中有父母子女,我覺得都不如中文好記。尤其是“女兒”(daughter),字形、字音、字義之間都沒有關系,遠不如中文“女子”合成“好”字好懂,就像罵我作“傻大頭”的那個女同學一樣沒有道理。但當我聽見哥哥背英文兒歌“星星眨眼睛”時,卻又覺得好聽: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小小星星眨眨眼睛,)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請問你是何方精靈?)

這是我第一次學到的兩句英文詩,卻是我后來翻譯幾千首英文詩的第一步。1931年9月18日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事,就是日本侵略者武裝占領了我國的東北三省。那時李正開老師生了病,由韓祖德老師教我們國語課。他教我們寫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作文,加深了我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東方雜志》上登載了日軍占領東北的照片,激起了我們對敵人的仇恨。我們最喜歡聽東北義勇軍抗日的故事,最欽佩抗日英雄,“馬占山,馮占海,山海關外,占山占海。”從中可以看出人民群眾的情緒。而我們小學生只有好好讀書,準備將來為國雪恥。

最后一個學期我的學習成績有了進步,作文經常得“甲”,就是90分以上。我還被選去參加全校演說比賽和圖畫比賽。演說的題目是“閱報的利益”,結果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特殊班的薛蕃榮。圖畫比賽我畫了一個神話故事中的“桔中二叟”,得了第六名。畢業考試我是甲等第五,是我在小學六年取得的最好成績。

那時中學要到秋季才招新生,我是冬季畢業的,要在家中等一個學期。父親就要我去特殊班旁聽。特殊班班主任是彭聲民老師,他提前用中學國語讀本,第一課是魯迅的《秋夜》,第一句說:“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彭老師問:“魯迅為什么不簡單說墻外有兩株棗樹呢?那就不能引起讀者注意。先說一株棗樹,讀者以為另外一株一定不是棗樹了,結果出人意料,還是棗樹,讀者就重視了。這是一種可以引起興趣的修辭手法。”后來我聽中學老師講《秋夜》,講得并不比彭老師更精彩、更深刻,可見實小語文教學水平之高。

在特殊班我和薛蕃榮同坐第三排右邊,共用一張書桌,他人長得清秀,考試成績全班第一。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攻打上海,19路軍奮起抵抗,拍了一部電影片叫《上海之戰》。在南昌上映時票價很貴,要一吊錢(一百個銅板)一張,他卻買了兩張票請我同去看。小學畢業后他被保送升入南昌二中,又和我同學六年,高二時他還參加演出洪深的抗日戲劇《回春之曲》,他反串女主角。二中畢業后他又被保送升入浙江大學電機系,后來成了中國制造第一臺電視機的總工程師,可能是我小學同學中成就最大的一個。

我在特殊班的同學還有涂茀生,他的古文很好,我們同看武俠小說,希望學好武藝,去殺日本鬼子。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凌霄子”,我也取個外號“沖霄子”,還有一個同學吳瓊取名“瓊霄子”。我們幾個小學生放學后去野外尋師學藝,但是踏遍青山無覓處,只好游山玩水之后,又回到學校去。畢業之前,學校排演了一幕抗日戰爭的話劇,我演日本侵華軍的司令官本莊凡,被抗日軍打得大敗,逃下舞臺,這是我第一次登臺表演,總算過了一次打日本鬼子的癮。

1932年夏天,南昌市舉行了第一次全市小學畢業會考,考生總平均分數在八十分以上的為甲等,全市共二十人,幾乎有一半是實驗小學的畢業生。在這二十個精英中,我記得的有第一名李紀和,第二名萬兆鳳,第三名王樹椒,第四名諶守福,第五名蔡安淵,第七名薛蕃榮,第十二名李祝三,第十七名歐陽覺元,第十八名涂茀生。還有不記得是第幾名的萬紹祖。他們就是和我共同學習、共同生活、共同奮斗過的一代人。了解他們,也就更了解我。

我在讀小說時發現的都是歡樂少于悲傷:如《水滸》中的英雄林沖受到奸臣陷害。不得不“雪夜上梁山”。《說唐》中的英雄羅成被亂箭射死,托夢回家。這些都是容易使小讀者“淚沾巾”的。小學時代的娛樂,除了看小說以外,就是聽京劇。家里買了一架留聲機,一些京劇唱片,記得有梅蘭芳的《太真外傳》,余叔巖的《空城計》等,但我最喜歡的是高慶奎的《斬馬謖》《斬黃袍》和《逍遙津》。這些唱片增加了我的歷史知識和對音樂唱腔的愛好。但到劇院去聽京劇,卻只去過兩次:第一次是看小王玉蓉反串宋太祖趙匡胤的《大宋飛龍傳》,第二次是看三國故事《戰宛城》。但是我喜歡的角色并不是宋太祖,也不是曹操,而是拔起大樹作武器來救宋太祖的鄭子明,舉起兩個敵人作武器來救曹操的大將典韋。至于電影,我最愛看徐琴芳主演的《荒江女俠》,并且認為她是集英雄與美人于一身的明星。

在現實生活中,我見到的第一個美人可能是我的二表姐。圓圓的臉龐,聰明伶俐的眼睛,嬌小玲瓏的身材,她比我大十歲,是南昌女中的學生,已經在談自由戀愛了。那時她的父母都已去世,姐姐哥哥都在國外,只好來求舅父做主。大舅(我的大伯)不贊成,她就來農專找細舅(我的父親)。我們從農專走進城,她牽著我的手,一邊和我父親談結婚的事,路上的男人幾乎都要看她幾眼。細舅比大舅開明,答應為她說服大舅,不料大舅堅決不同意,兄弟兩人甚至大吵了一架。二表姐結婚的時候,大舅拒不參加,只有細舅道賀。兄弟失和之后,兩家再住一起不便,我家便從海棠廟搬到了宮保第。不過父親贊成自由戀愛的思想,卻影響了我的一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邯郸市| 金乡县| 青神县| 靖西县| 临澧县| 本溪| 察隅县| 绵阳市| 穆棱市| 景宁| 莒南县| 孝义市| 天柱县| 苍南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中宁县| 金乡县| 永登县| 诏安县| 蓝田县| 巫山县| 商都县| 石门县| 淮滨县| 汉中市| 馆陶县| 兰州市| 深州市| 临沂市| 邹城市| 双鸭山市| 卢氏县| 正蓝旗| 酒泉市| 湘西| 桂阳县| 江油市| 大渡口区| 广水市| 寻乌县|